徐明;周启昌
目的 对妊娠期高血压病的不同分娩方式进行分析.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人民医院共收治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185例,A组44例采用阴道分娩,B组141例采用剖宫产.结果 阴道分娩几率低于剖宫产终止妊娠几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同分类患者分娩方式各不相同.
作者:朱玉香;拉·乌云毕力格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气腹前在打孔处皮肤至腹膜之间用左布比卡因局麻和胆囊床放置左布比卡因、芬太尼混合液的明胶海棉,观察其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气腹前,用20mL 0.25%左布比卡因在腹壁3个打孔处局部麻醉.并于胆囊切除止血后,胆囊床处放置用5mL 0.5%左右布比卡因和0.05mg芬太尼混合液浸透的明胶海绵两片.对照组除腹壁浸润注射生理盐水外,并在胆囊切除后,静脉给予0.05mg芬太尼.评估和记录术后1、2、3、6、9和24h的VAS评分.如果患者VAS>40时,给予肌注哌替啶50mg.结果 治疗组在所有观察时间点VAS评分值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需要镇痛和右肩痛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 腹壁局部麻醉和胆囊床放置含左布比卡因和芬太尼的明胶海绵,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疼痛有明显镇痛作用,是一种安全、简单、副作用少的镇痛方法.
作者:孙勇;安波;冉小红;张金文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评价连竹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连竹汤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雷尼替丁胶囊.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65%,两组的胃镜检查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5%,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连竹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左新红;彭和根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的26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一种可靠方法.
作者:肖光云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骶管大量液体冲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80例慢性腰腿痛患者,诊断明确,无禁忌证,行骶管大量液体冲击疗法,每周1次.结果 本组80例经2~3次上述治疗后,显效65例,有效15例,48例随访1年,椎间盘脱出34例,其中5例复发行手术治疗后痊愈,腰椎骨质增生8例、腰椎管狭窄6例均复发,但比治疗前减轻40%~50%.结论 骶管大量液体冲击疗法是治疗慢性腰腿痛的良法.
作者:王宏伟;戴卫兵;焦富荣;王勇;肖忠军;翟文元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研究用内镜诊断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3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内镜检查发现食管静脉曲张138例,胃底静脉曲张26例,胃溃疡81例,十二指肠溃疡92例,胃癌6例,食管癌2例,胃黏膜急性病变35例,食管炎13例,应激性食管炎7例.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检出率24h内为83.3%,24~48h内为70.9%,24h内检出率较高.结论 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内镜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建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接受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脾功能亢进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治疗前后外周血象、肝功能、门静脉以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结果 PSE术后1周以及1个月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有显著升高,对比术前差异性明显(P<0.05);手术前后患者血红细胞计数无显著变化;术后1周肝功能升高明显,术后1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与术前彩超对比,门静脉和脾静脉与术前相比内径明显缩小,血流明显降低,平均血流量明显减少(P<0.05),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可有效缓解脾亢、降低门脉压力,且无显著毒副作用,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江俊锋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输卵管积水的不同腹腔镜手术处理方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因输卵管因素在生殖科行IVF-ET治疗的186例不育患者的资料,按IVF-ET前腹腔镜下输卵管积水处理方式分组:A组:单或双侧输卵管积水52例,B组:双侧输卵管切除术64例,C组:双侧输卵管近端结扎术70例.结果 各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受精率、移植胚数均无显著性差异;A组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低,与B、C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组间流产率A组高,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输卵管积水对IVF-ET结局有负面影响,对输卵管积水进行适当预处理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结局.腹腔镜下输卵管近端结扎术及输卵管切除术均获得较高临床妊娠率,是IVF-ET前输卵管积水预处理较理想手术方式.
作者:李娜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红黄洗液外用对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所致外周静脉炎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实验兔随机等分为A、B两实验研究组,取其双侧耳缘静脉,均采用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进行实验观察研究.A组注射20%甘露醇的同时,左耳涂擦红黄洗液(红黄洗液组)、右耳涂擦75%酒精(酒精组);B组左耳缘静脉注射加温35℃20%甘露醇(加温组);右耳缘静脉注射常温20%甘露醇(对照组),每天2次,连续5天.分别肉眼观察静脉炎的发生与预防情况,并在实验结束(120h)后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 肉眼观察所示,对照组兔耳静脉血管损伤程度显著重于红黄洗液组、乙醇组和加温组(P<0.05);乙醇组和加温组血管损伤明显重于红黄洗液组(P<0.05).且肉眼观察外周静脉损伤程度与病理变化相一致.结论 红黄洗液可防治和减轻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损伤.
作者:金雪芬 刊期: 2011年第25期
随着临床医学留学生教育的开展,结合学校实际,在麻醉学教学过程中探索以教学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在师资培养、教学改革等教学各个环节,强化教学及留学生管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总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留学生教学的质量.
作者:杨刚;简道林;余伶俐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女性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应用阴道哑铃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使用法国PhenixUSB4低频神经肌肉高级智能型治疗仪).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测定情况,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其盆底肌强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且治疗前后各级患者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观察组中Ⅱ级、Ⅲ级患者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Ⅴ级患者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肉训练可以改善产后盆底肌力,有助于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及预防治疗产后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俏红;黄惠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一种皮肤或粘膜上出现剧痒、一时性迅速出现和消退的局限性水肿性发疹,临床治疗颇棘手,病情缠绵,易于复发.中医从养血、平肝、祛风入手辩证治疗妊娠性荨麻疹,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海章 刊期: 2011年第25期
患者,女性,58岁.因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4a,每周普通血液透析2次,每次4h,透析液钙浓度初为1.75mmol/L,透析早期未服用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近2a因四肢骨痛,查甲状旁腺素(PTH)>1900pg/ml,行骨化三醇冲击治疗,5μg/次,每周2次,后因检查发现血钙2.88mmol/L,血磷3.12mmol/L而停用骨化三醇治疗,改用低钙透析液,钙浓度1.25mmol/L,依降钙素皮下注射及低磷饮食,硫糖铝等降钙磷治疗,至近查血钙降至正常范围,恢复为1.75mmol/L钙浓度透析液透析,患者仍诉四肢骨痛明显,行走困难,面容改变,身材变矮小.
作者:钟春梅;杨海俊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结石ESWL治疗失败后应用输尿管镜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中,因输尿管结石ESWL治疗失败后,采用输尿管镜进行治疗的52例患者资料,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治疗全部排石成功.且患者住院时间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ESWL治疗失败的输尿管结石,采用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安全、高效、微创及并发症少、治疗结石一步到位等优点,可作为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
作者:万长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丹参粉针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伴有缺血性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糖尿病足患者52例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丹参粉针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2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溃疡愈合率、经皮氧分压等情况.结果 丹参粉针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组溃疡愈合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经皮氧分压、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丹参粉针剂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通过改善血流变学异常及局部的创面的微循环,明显促进伴有缺血性糖尿病足的愈合.
作者:孙法凤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健康老年人与血瘀证型急性脑梗死患者LPA、CD62p的差别.方法 收集健康老年人30例,脑梗死患者60例,测定二者血浆LPA、CD62p水平.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LPA、CD62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LPA、CD62p在脑梗死急性期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作者:林培贤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氯沙坦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08年4月~2011年2月治疗的280例高血压患者,全部病人治疗前均停用目前抗高血压药物2W为观察期,两组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氯沙坦组155例,口服氯沙坦50~100mg/日,以6w为一疗程;非洛地平组125例,口服非洛地平5~10mg/日,以6w为一疗程,每周对患者进行血压、心率的监测2次,治疗前后均进行24小时的动态血压监测.治疗期间不使用其它任何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结果 6W疗程结束后,氯沙坦组和非洛地平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46%和92%,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非洛地平组副作用稍多于氯沙坦组.结论 氯沙坦和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明显,均不影响血压昼夜节律,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作者:郭文东 刊期: 2011年第25期
血透室是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尿毒症患者提供器官支持,并维持其生命的治疗场所.同普通病房相比,护士在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工作性质上都有很大的特殊性和专业性.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规范化管理的逐步完善,以及新业务、新技术的展开和应用,就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高层次和高学历的技术过硬的专业透析护理队伍.
作者:喻雅君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2月糖尿病肾病患者2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中医以滋肾益肺建脾化瘀为法;西药首选胰岛素、降糖药物结合抗凝药物.结果 全血粘度、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粘度、血胆固醇、甘油三脂、空腹及餐后2h血糖总体水平有明显下降(P<0.01).显效9例,占45%;有效8例,占40%;无效3例,占15%,总有效率8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DN临床效果显著,在降低血压、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同时,又可显著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
作者:钟德标 刊期: 2011年第25期
慢性胆囊炎是常见的一种胆囊疾病,中医学称之胆胀病.胆胀是指胆腑气郁,胆失通降所引起的以右胁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胆病,为临床常见证候之一.本病病机主要是气滞、湿热、胆石、瘀血等导致胆腑气郁,胆失通降.辨证上以辨虚实和缓急为要点.胆胀的治疗原则为疏肝利胆、和降通腑.共分为肝胆气郁、气滞血瘀、胆腑郁热、肝胆湿热、阴虚郁滞、阳虚郁滞六个证型进行中医治疗.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及情志方面的调摄.
作者:刘强;纪春玲 刊期: 2011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