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纪春玲
患者,女性,58岁.因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4a,每周普通血液透析2次,每次4h,透析液钙浓度初为1.75mmol/L,透析早期未服用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近2a因四肢骨痛,查甲状旁腺素(PTH)>1900pg/ml,行骨化三醇冲击治疗,5μg/次,每周2次,后因检查发现血钙2.88mmol/L,血磷3.12mmol/L而停用骨化三醇治疗,改用低钙透析液,钙浓度1.25mmol/L,依降钙素皮下注射及低磷饮食,硫糖铝等降钙磷治疗,至近查血钙降至正常范围,恢复为1.75mmol/L钙浓度透析液透析,患者仍诉四肢骨痛明显,行走困难,面容改变,身材变矮小.
作者:钟春梅;杨海俊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骶管大量液体冲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80例慢性腰腿痛患者,诊断明确,无禁忌证,行骶管大量液体冲击疗法,每周1次.结果 本组80例经2~3次上述治疗后,显效65例,有效15例,48例随访1年,椎间盘脱出34例,其中5例复发行手术治疗后痊愈,腰椎骨质增生8例、腰椎管狭窄6例均复发,但比治疗前减轻40%~50%.结论 骶管大量液体冲击疗法是治疗慢性腰腿痛的良法.
作者:王宏伟;戴卫兵;焦富荣;王勇;肖忠军;翟文元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氯沙坦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08年4月~2011年2月治疗的280例高血压患者,全部病人治疗前均停用目前抗高血压药物2W为观察期,两组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氯沙坦组155例,口服氯沙坦50~100mg/日,以6w为一疗程;非洛地平组125例,口服非洛地平5~10mg/日,以6w为一疗程,每周对患者进行血压、心率的监测2次,治疗前后均进行24小时的动态血压监测.治疗期间不使用其它任何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结果 6W疗程结束后,氯沙坦组和非洛地平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46%和92%,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非洛地平组副作用稍多于氯沙坦组.结论 氯沙坦和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明显,均不影响血压昼夜节律,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作者:郭文东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的健康教育效果,观察健康教育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25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放疗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的措施与效果进行了阐述分析.结果 通过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得到了良好的心理护理和情感支持,调动了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对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实施有效健康教育,可提高宫颈癌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蒋蓉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了解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的社区干预方法,分析社区干预措施对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的效果,以为社区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9年3月~2010年5月对本社区使用宫内节育器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干预,然后于2010年底对本社区随机抽取了500例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基线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进行社区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本社区的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发生率从(78例)15.6%下降到(37例)7.4%,健康知识知晓率从62.4%上升到87.6%,同时随访率达到100%,前后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 通过进行宣传、随访、培训、指导、监测等社区新干预模式,使得本社区的干预效果大幅提高,是进行社区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干预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丽兴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评价连竹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连竹汤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雷尼替丁胶囊.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65%,两组的胃镜检查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5%,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连竹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左新红;彭和根 刊期: 2011年第25期
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大约为260万,约占总死亡比例的45%.了解心脑血管的发病病因,通过采取避免外源性刺激因素、合理膳食、持续规律的有氧运动、戒烟戒酒、保持良好情绪、定时体检等几个方面对心脑血管的疾病进行共同预防.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刘福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27例临床资料,对其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后,患者的PaO2、PaCO2和SaO2值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RR、HR值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pH与BP值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卫星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安全文化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如何有效回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缺陷,确保患者护理安全.方法 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把安全文化当做一种管理思路来运用,让护理人员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恪守职责和义务,正确识别并规避护理风险,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护理质量.结果 通过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培养护士安全护理的态度和行为,减少护理风险和护理纠纷的发生.患者满意度由90.6%提高到98.3%,结论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护理管理中,可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韩斌;李金怀;庄保慧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2月糖尿病肾病患者2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中医以滋肾益肺建脾化瘀为法;西药首选胰岛素、降糖药物结合抗凝药物.结果 全血粘度、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粘度、血胆固醇、甘油三脂、空腹及餐后2h血糖总体水平有明显下降(P<0.01).显效9例,占45%;有效8例,占40%;无效3例,占15%,总有效率8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DN临床效果显著,在降低血压、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同时,又可显著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
作者:钟德标 刊期: 2011年第25期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在贫血治疗和心血管系统方面的作用显著,并参与心肌保护,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现就EPO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的证据、可能的相关机制和信号转导综述如下.
作者:吴锦波;吴平生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健康老年人与血瘀证型急性脑梗死患者LPA、CD62p的差别.方法 收集健康老年人30例,脑梗死患者60例,测定二者血浆LPA、CD62p水平.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LPA、CD62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LPA、CD62p在脑梗死急性期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作者:林培贤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丹参粉针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伴有缺血性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糖尿病足患者52例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丹参粉针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2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溃疡愈合率、经皮氧分压等情况.结果 丹参粉针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组溃疡愈合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经皮氧分压、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丹参粉针剂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通过改善血流变学异常及局部的创面的微循环,明显促进伴有缺血性糖尿病足的愈合.
作者:孙法凤 刊期: 2011年第25期
随着MR机的软件功能不断更新,各种新的成像技术不断被推出,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出现,实现了医学影像从传统的形态学检查向在体的生化代谢的飞跃,成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式.目前正在应用与研究之中的fMRI(1)弥散成像(DI):①弥散加权成像(DWI):反映水分子微观运动,测量ADC值;②弥散张量成像(DTI):脑白质纤维束、肾髓质等的成像,测量FA,MD等值.
作者:郦妙尔;徐庆云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药物注射或雾化吸入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对比情况.方法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40例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治疗,治疗组加用匹多莫德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20例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20例痊愈7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驱动雾化吸入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可取得理想效果,提示雾化吸入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应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
作者:巫治文;谢广渊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门诊治疗的78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研究,10mg辛伐他汀,晚间顿服,8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TC、LDL-C、HDL-C以及TG的水平.结果 经过8周的治疗,TC、LDL-C和TG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作者:唐冬梅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用药错误是指合格药品在临床使用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不当.用药错误大多是由于违反治疗原则和规定所造成的,有较多的人为因素.药师在日常工作中用药错误时有发生,导致不合理用药,严重者对患者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药师用药错误的主观原因是管理的缺失和责任心淡漠.医院要推动药学部门规范化管理,提升药师的业务水平和技术含量,强化药师责任意识、临床意识和用药安全意识,降低用药错误的发生率,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利益.
作者:张永英;赵辉 刊期: 2011年第25期
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一种皮肤或粘膜上出现剧痒、一时性迅速出现和消退的局限性水肿性发疹,临床治疗颇棘手,病情缠绵,易于复发.中医从养血、平肝、祛风入手辩证治疗妊娠性荨麻疹,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海章 刊期: 2011年第25期
随着临床医学留学生教育的开展,结合学校实际,在麻醉学教学过程中探索以教学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在师资培养、教学改革等教学各个环节,强化教学及留学生管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总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留学生教学的质量.
作者:杨刚;简道林;余伶俐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红黄洗液外用对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所致外周静脉炎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实验兔随机等分为A、B两实验研究组,取其双侧耳缘静脉,均采用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进行实验观察研究.A组注射20%甘露醇的同时,左耳涂擦红黄洗液(红黄洗液组)、右耳涂擦75%酒精(酒精组);B组左耳缘静脉注射加温35℃20%甘露醇(加温组);右耳缘静脉注射常温20%甘露醇(对照组),每天2次,连续5天.分别肉眼观察静脉炎的发生与预防情况,并在实验结束(120h)后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 肉眼观察所示,对照组兔耳静脉血管损伤程度显著重于红黄洗液组、乙醇组和加温组(P<0.05);乙醇组和加温组血管损伤明显重于红黄洗液组(P<0.05).且肉眼观察外周静脉损伤程度与病理变化相一致.结论 红黄洗液可防治和减轻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损伤.
作者:金雪芬 刊期: 2011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