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自军;张旭;杨庆春
目的 回顾性分析原发前纵隔肿瘤的CT特征,以提高对原发前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 收集5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前纵隔肿瘤,全部患者行CT平扫,55例行增强检查,重点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密度、边缘、肿块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胸部继发改变.结果 胸腺瘤34例,21例可见囊变、坏死区,呈轻一中度强化;畸胎瘤11例,均可见坏死、囊变区,10例可见脂肪成份,囊壁及实性成份强化较明显;淋巴瘤5例,4例可见坏死囊变区,均无钙化,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胸骨后甲状腺肿3例,均可见坏死囊变区,平扫密度较高,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心包囊肿2例,均位于右侧心膈角区,边界清晰,呈水样密度,无强化;滑膜肉瘤2例,1例可见坏死囊变区及同侧胸腔积液,1例可见钙化及胸膜转移.结论 仔细观察前纵隔肿瘤本身部位,密度以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合患者年龄等特征,可提高对前纵隔肿瘤的诊断.
作者:尹燕;郑燕;陈超;鹿彩銮;徐凯;胡春峰 刊期: 2011年第30期
1 临床资料患者耿某某,女性,71岁.2010年5月份因吞咽困难,经活检检查确诊为舌根腺癌.2010年9月于北京某医院行粒子植入术,术后口腔局部放射至头部疼痛,口服盐酸吗啡片以止痛.2010年11月12日于我院住院,主要症状为疼痛及口腔内有少量出血,予以静脉药物止血治疗.2010年11月16日患者出现口腔内大量出血,呈喷射状,血色鲜红,出血不止,出血量大,约400毫升.
作者:朱颖;殷东风;邢玉庆;高宏;潘玉真;潘琳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护理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例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在急救护理、旋磨护理、抗凝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介入护理体会.结果 6例冠状动脉旋磨术均成功,无急性心肌梗塞发作,无1例死亡.结论 对于球囊不能通过或不可扩张的重度钙化或纤维性斑块狭窄及闭塞,应用冠状动脉旋磨术取得很高成功率,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通过透视监视器来判断手术过程,做出相应判断.
作者:张峥;毛燕君;胡亚琴;袁亿里;朱康玲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32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10例,CTA、MRA或动脉造影证实单侧肾动脉狭窄28例,双侧4例,共36支肾动脉,肾动脉狭窄程度均>70%.局麻下选一侧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明确肾动脉狭窄位置,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围手术期护理主要观察患者血压、肾功能的变化,规范使用抗凝、降血脂药物药物.结果 所有肾动脉狭窄患者经支架治疗后,高血压病情明显好转.结论 对于肾动脉狭窄所致的高血压病,肾动脉支架治疗是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喻贤珍;刘楠;曹佳;陈鸿 刊期: 2011年第30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28岁.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和右背区不适.近1月出现阵发性钝疼,既往身体健康,无结核和肝炎等传染病史,无外伤史,半年前做过双侧输卵管结扎术.体格检查:血压140/98mmHg,右背部扣击痛,余未见异常.化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肝功肾功正常.本例使用phlips Brilliane 64排螺旋CT机扫描检查,常规使用了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技术显示图像,CT平扫横断位见右肾上腺区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测直径9.8cm,囊壁厚薄不均匀局部见点状钙化,厚约0.3cm,囊内密度不均匀,偏右侧见片状高密度影,囊内密度测CT值33~69Hu,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囊内病变无强化(图1).
作者:李成明;张水城;李唐涛;祝青松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苦参素对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及微导管肝动脉栓塞及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综合征的改善.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择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肝癌60例,定量资料,分为治疗组(TACE+苦参素)30例,对照组30例,TACE术前一周、术后一周及一月检测肝功能,观察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综合征及肝功能的情况.结果 TACE术后治疗组、对照组的肝功能均升高,经过护肝治疗后均稍高于治疗前的水平,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谷丙转氨酶(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病人术后栓塞综合征缓解较快,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术后定期复查肝功能,栓塞化疗术后综合征症状均恢复和缓解.结论 苦参素可缓解原发性肝癌TACE栓塞术后综合征症状.
作者:相光华;周经兴;骆江红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通过与DSA对比研究64层CTA行子宫动脉造影的价值.方法 选择经彩超诊断单发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35例,子宫动脉栓塞前进行先行64层CTA检查,应用客积再现(VR)、血管探针技术以及原始薄层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显示子宫动脉的解剖,重点观察子宫动脉的开口位置.DSA血管造影时参照OTA结果,选择相应角度行子宫动脉造影,比较分析靶血管的逐级分支的能力,血管的走行及子宫动脉弓状吻合情况.结果 子宫动脉起源于臀下阴部干33支(47%),脐动脉12支(17%),阴部内动脉11支(16%),臀下动脉8支(11%),髂内动脉6支(9%),其中7例左右子宫动脉起源不对称.子宫动脉与起源血管成角小于30°者46支(68%),介于30~60°之间者20支(29%),大于60°者2支(3%).33例双侧子宫动脉粗细不对称,占94%.55支子宫动脉增粗(80%).CTA对子宫动脉主干显示率为75%,对终末分支显示率41%,均能显示肿瘤供血动脉.DSA常规正位对子宫动脉起源开口及角度显示率分别为24%及27%,参照基于CTA数据旋转角度后都能更好显示子宫动脉.结论 64层CTA能较好地显示子宫动脉走行及开口解剖细节,子宫动脉栓塞前行CTA能更好地指导介入治疗.
作者:刘海英;黄益;邓炜;王丽;郭真真;陈汉威;李耀国;曹筱莹;胡佩玲;麦俭婷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总结中晚期癌症患者经动脉药盒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护理处置体会.方法 对54例中晚期癌症患者行经动脉药盒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护理处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中出现药盒导管堵塞1例、药盒化疗药液和静脉化疗药液外渗各1例、药盒穿刺点渗血2例.结论 对经动脉药盒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中晚期癌症患者在护理处置上做到防止动脉药盒导管系统阻塞、防止化疗药物外渗、防止药盒穿刺点渗血的护理及化疗反应的对症护理,并做好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可减少化疗的不良后果及减轻化疗不良反应.
作者:陈玉花;余秋花;李小银;岑展芬;郭燕霞;陈斌;李鹤平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介入治疗手术护理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7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使用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患者的介入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用药护理等方面.结果 7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栓塞术中6例患者术后瘘口完全堵塞,无一例死亡及并发症,1例患者因冠状动脉瘘瘘道血管迂曲严重,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经导管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护理人员术中细致的病情观察、熟练的手术配合、敏捷的病情判断都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袁亿里;毛燕君;张峥;胡亚琴;朱康玲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并总结食道支架置入术后的饮食干预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从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接受食管支架置入术的40例患者进行饮食干预.结果 共有40例食管支架置入术病人进行饮食干预,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干预组20例病人未见有由于饮食原因造成的并发症病例.对照组有7例病人出现由于饮食原因造成的并发症.实施食道支架置入术后的病人大多为5~7天即可出院.出院后病人要注意饮食护理的重要性,要有规律的饮食,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来院复诊.结论 食道支架置入术能够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低,减少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食管癌病人生命晚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史俊霞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介入放射病区护士生的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方法 针对介入放射病区的护理特点及护士生的特点,分析容易引起介入放射病区护生发生护理缺陷、差错、事故的护理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 通过教会护生做好介入术后穿刺点的护理、放射性粒子的防护、PICC管的护理、正确使用化疗药物及药盒注射的操作和护理;提高护生自我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意识、护理文件书写水平、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水平,可使护理缺陷、差错、事故减少.结论 加强护生的介入放射专科理论、操作技术及制度的学习,重视护生的教学管理工作,可以减少护理缺陷、差错、事故.
作者:陈玉花;余秋花;李小银;岑展芬;郭燕霞;陈斌;李鹤平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介入栓塞术在妇科良性富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术后生命质量评价的意义.方法 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共102例(子宫肌瘤55例、子宫腺肌病37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15例、子宫肌瘤并怀孕2个月1例),产后大出血6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均经B超或MRI等检查明确诊断.分别对于栓塞方法、栓塞剂的配比及注入方法、术后处理等进行了阐述.结果 108例患者全部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技术成功率达到100%.术后随访3~12个月.子宫肌瘤55例中,术后3个月超声复查,肌瘤平均缩小42%;12个月复查,肌瘤平均缩小65%.子宫腺肌病37例,有32例术后痛经完全消失,4例明显缓解,1例部分缓解,症状总缓解率为94~95%.产后大出血患者中,除一例因3天后再出血,改用大颗粒PVA外,其余均立即止血.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产后大出血方面是安全、有效的,而且一般不会影响子宫卵巢的功能,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对于妇科良性富血管疾病是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
作者:王成德;王爱;张凯凯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或栓塞的效果.方法 对52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肝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2例患者全部行介入化疗,将化疗药物注入肿瘤供血血管局部进行化疗,提高了肿瘤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化疗副反应小,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等,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本组14例出现白细胞总数下降,使用升白药物后缓解.介入治疗后,33例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肝区疼痛缓解,食欲改善.25例AFP下降或恢复正常.18例B超、CT提示肿瘤缩小50%以上.随访半年生存率46.15%(24/52),1年生存率25 00%(13/52),2年生存率13.46%(7/52),3年生存率5.77%(3/52).结论 肝动脉栓塞化疗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肝癌的重要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王军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肾肾盂造痿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盆腔恶性肿瘤及肾结石所致肾盂积水患者,在DSA及B超导引下行经皮经肾肾盂造瘘外引流治疗的护理经过,包括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 满意放置导管造瘘成功率98%,穿刺失败1例,预期换管60例,意外拔管3例,其中2例为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自行剪掉造瘘管内固定线致脱落,1例为换管不慎滑脱致重新置管,无1例严重并发症.结论 实时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成功率高、安全、可靠、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承莲;李政文;文永均;曹容;黄永兰;岑瑶;袁佳;潘常辉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性介入治疗在肢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与思考.方法 应用Seldinger技术对12例肢体部位的巨大恶性肿瘤进行木前介入灌注化疗和栓塞,待病灶缩小后再根据情况进行手术切除.结果 采用的上述病例经介入治疗后绝大多数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术中出血明显减少,便于手术能更彻底切除病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对于较大的肢体肿瘤可先采取血管性介入治疗,再结合手术治疗,疗效显著,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袁福建;陈辉全;谢树标;李良生 刊期: 2011年第30期
领导介入治疗病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是一个具有完整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规范,形成强大影像学专业学术队伍,拥有先进的大型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的综合性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科室,在肿瘤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方面位居国内先进水平,在体部肿瘤影像诊断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影像诊断科分为介入组、CT组、磁共振组、超声组、常规组.
作者:胡珊珊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治疗TACE后胆汁瘤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例TACE后胆汁瘤合并感染患者,采用以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为主的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常规变化.临床症状消失和血常规恢复正常两者均具备为治愈,两者具备之一为有效,两者均不具备或左氧氟沙星酎药为无效.结果 7例治愈,其中1例加用青霉素后治愈,1例同时行经皮肝穿刺胆汁瘤置管引流治愈;1例无效.8例患者均无药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治疗TACE后胆汁瘤合并感染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郭晨阳;胡鸿涛;黎海亮;姚全军;孟艳丽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血流动力学特点,提高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选择有颅内动脉瘤症状但无蛛网膜下腔急性出血的患者及查体无症状者29例,行DSA/3D DSA,CTA/3D CTA、MRA检查.结果 患者资料共29例,其中27例共患有动脉瘤29个,阴性2个.MRA检出8人11个征象;DSA检出15人21个征象.结论 根据医学影像学特征及简单计算可推断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破裂几率.
作者:路建宽;袁广胜;许红卫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止血方法治疗中、晚期肝癌破裂急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用介入栓塞止血方法治疗16例中、晚期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结果 用急诊介入栓塞止血方法治疗16例中、晚期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介入栓塞止血方法,安全、简捷、有效,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
作者:梁文钊;靳仓正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用食管内支架治疗老年恶性食管狭窄.方法 对28例食管癌患者分别置入32个国产食管内支架,先用导丝探索通过狭窄段,经球囊扩张后应用支架置入器置放.结果 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消失,食管纵膈瘘封堵成功,所有患者进食状况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 国产食管内支架治疗老年恶性食管狭窄,安全、可靠、疗效好且并发症少.
作者:张富强;张大忠;殷建林;刘海日;黄海 刊期: 2011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