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明;张水城;李唐涛;祝青松
目的 探讨Yashiro导管短襻技术在同侧股-髂内动脉分支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DSA机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血管介入诊疗盆腔疾患共42例,应用Yashiro导管短襻技术行同侧股-髂内动脉分支(目的 血管)插管23例为A组,应用Cobera导管长襻技术行同侧股-髂内动脉分支(目的血管)插管19例为B组;比较两组导管操作方法,步骤、耗时、风险.结果 应用Yashiro导管短襻技术行同侧股-髂内动脉分支(目的血管)插管操作简便、用时短、风险小.结论 Yashiro导管短襻技术在同侧股-髂内动脉分支插管中的应用对改进盆腔疾患血管介入诊疗插管操作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明;胡国栋;江海涛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评价特殊部位肝癌微波消融(MWA)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特殊部位肝癌行微波消融治疗患者,共治疗28个病灶(膈下8个,腹壁旁4个,靠近肠道4个,靠近肾脏2个,胆囊旁6个,直径<10mm肝内小结节4个;腹腔镜下治疗8个,消融后完全切除瘤灶;CT定位下治疗20个).治疗后观察瘤灶的坏死程度、并发症、有无复发及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8个病灶术后病理提示肿块呈完全凝固性坏死,20个病灶消融后CT提示肿瘤无强化;1例(1/28)病人出现胸腹壁灼伤合并少量胸腔积液,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无膈肌、胆囊、肠道损伤、内出血、脓肿、腹膜炎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57%;治疗后1年内复发3例(3/28),1年复发率为10.71%;1年生存率为91.7%(22/24),3年生存率为80%(12/15),2例生存时问超过5年,至今仍在随访.结论 CT定位和腹腔镜下行微波消融是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的有效方法,但操作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作者:李立恒;肖承江;韦佩莹;黄建文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针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实施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76例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责任护士在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知识,做好术前准备,指导术中配合方法.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实施相关护理干预措施非常重要,有利于患者平稳接受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吴曼莉;轧春妹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部分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足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动脉病变患者,共78条肢体,Fontaine分期I-II期3例,II-III期35例,III-IV期22例,采用新se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行糖尿病足动脉病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部分联合支架植入术.结果 78条肢体中技术成功69条(成功率88.5%),临床成功73条(成功率92.5%).观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皮肤温度,踝肱指数,跛行距离分别较术前增加,与术前相比较,下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所有患者的肢体症状均没见加重或复发.结论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部分支架植入术,可作为治疗糖尿病足动脉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有效改善远段肢体血供,有效防止糖尿病足动脉病变发展,促进肢端创面愈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近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杜自忠;王晨;黄邦荣;张永萍;杜军科;孙焱;杨迪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肝门部高位恶性胆管梗阻用支架引流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对PTBD的理论和实践介绍,探讨支架引流对肝门部高位恶性胆管梗阻的治疗效果.结果 支架引流对肝门部高位恶性胆管梗阻的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支架引流对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清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介入放射病区护士生的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方法 针对介入放射病区的护理特点及护士生的特点,分析容易引起介入放射病区护生发生护理缺陷、差错、事故的护理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 通过教会护生做好介入术后穿刺点的护理、放射性粒子的防护、PICC管的护理、正确使用化疗药物及药盒注射的操作和护理;提高护生自我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意识、护理文件书写水平、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水平,可使护理缺陷、差错、事故减少.结论 加强护生的介入放射专科理论、操作技术及制度的学习,重视护生的教学管理工作,可以减少护理缺陷、差错、事故.
作者:陈玉花;余秋花;李小银;岑展芬;郭燕霞;陈斌;李鹤平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总结中晚期癌症患者经动脉药盒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护理处置体会.方法 对54例中晚期癌症患者行经动脉药盒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护理处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中出现药盒导管堵塞1例、药盒化疗药液和静脉化疗药液外渗各1例、药盒穿刺点渗血2例.结论 对经动脉药盒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中晚期癌症患者在护理处置上做到防止动脉药盒导管系统阻塞、防止化疗药物外渗、防止药盒穿刺点渗血的护理及化疗反应的对症护理,并做好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可减少化疗的不良后果及减轻化疗不良反应.
作者:陈玉花;余秋花;李小银;岑展芬;郭燕霞;陈斌;李鹤平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经胰腺动脉灌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难治型糖尿病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5例患者注射G-CSF300ug/天,3~5天后采用MCS+ED方法收集单个核细胞20~50×109,经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用球囊导管临时阻断脾动脉远端后经脾A向胰腺动脉内灌注干细胞悬液.结果 5例患者术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浓度(P值0.003)均下降;胰岛素和C肽水平均有不同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刺激后INS60、HBAIc、C-P(0,60,120,180min)P值<0.05.结论 临时阻断脾动脉远端后经脾A向胰腺动脉内灌注干细胞悬液治疗难治型糖尿病可行、安全、有效;技术操作间单.
作者:肖承江;徐谷根;付晓英;李立恒;韦佩莹;陈亚辉 刊期: 2011年第30期
对354例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提高经桡动脉介入术的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护理方法.
作者:蔡朝霞 刊期: 2011年第30期
1 临床资料患者耿某某,女性,71岁.2010年5月份因吞咽困难,经活检检查确诊为舌根腺癌.2010年9月于北京某医院行粒子植入术,术后口腔局部放射至头部疼痛,口服盐酸吗啡片以止痛.2010年11月12日于我院住院,主要症状为疼痛及口腔内有少量出血,予以静脉药物止血治疗.2010年11月16日患者出现口腔内大量出血,呈喷射状,血色鲜红,出血不止,出血量大,约400毫升.
作者:朱颖;殷东风;邢玉庆;高宏;潘玉真;潘琳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用食管内支架治疗老年恶性食管狭窄.方法 对28例食管癌患者分别置入32个国产食管内支架,先用导丝探索通过狭窄段,经球囊扩张后应用支架置入器置放.结果 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消失,食管纵膈瘘封堵成功,所有患者进食状况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 国产食管内支架治疗老年恶性食管狭窄,安全、可靠、疗效好且并发症少.
作者:张富强;张大忠;殷建林;刘海日;黄海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艾素联合艾恒介入治疗2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对2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艾素联合艾恒介入治疗,3周重复,每位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结果 2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8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为52.2%(12/23).常见毒副反应为脱发、乏力、恶心、呕吐和感觉神经异常,但症状较轻,III~IV度白细胞减少4例,占17.3%(4/23),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艾素联合艾恒介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毒副反应较轻,疗效较高.
作者:董自军;张旭;杨庆春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性介入治疗在肢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与思考.方法 应用Seldinger技术对12例肢体部位的巨大恶性肿瘤进行木前介入灌注化疗和栓塞,待病灶缩小后再根据情况进行手术切除.结果 采用的上述病例经介入治疗后绝大多数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术中出血明显减少,便于手术能更彻底切除病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对于较大的肢体肿瘤可先采取血管性介入治疗,再结合手术治疗,疗效显著,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袁福建;陈辉全;谢树标;李良生 刊期: 2011年第30期
手术切除是肝脏恶性肿瘤治疗的金标准,然而临床上仅有20%~25%的患者适合手术切除.对于不进行手术切除的肝癌的患者,影像引导下的肿瘤热消融治疗在国内外发展迅速,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微波消融作为热消融的一种即利用电磁能将肿瘤加热凝固坏死,本文对近年来肝癌的微波消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晓峰;钱国军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给予强化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强化治疗组在介入术前7 d使用40 mg阿托伐他汀,1次/d,对照组在介入术前不使用他汀类药物;其他常规治疗均相同.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标记物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CRP水平均明显增加,但是治疗组在术后3d和术后1周时出血中CRP水平迅速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还具有降低PCI术后炎症反应的可能,从而减少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刚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或栓塞的效果.方法 对52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肝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2例患者全部行介入化疗,将化疗药物注入肿瘤供血血管局部进行化疗,提高了肿瘤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化疗副反应小,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等,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本组14例出现白细胞总数下降,使用升白药物后缓解.介入治疗后,33例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肝区疼痛缓解,食欲改善.25例AFP下降或恢复正常.18例B超、CT提示肿瘤缩小50%以上.随访半年生存率46.15%(24/52),1年生存率25 00%(13/52),2年生存率13.46%(7/52),3年生存率5.77%(3/52).结论 肝动脉栓塞化疗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肝癌的重要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王军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治疗TACE后胆汁瘤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例TACE后胆汁瘤合并感染患者,采用以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为主的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常规变化.临床症状消失和血常规恢复正常两者均具备为治愈,两者具备之一为有效,两者均不具备或左氧氟沙星酎药为无效.结果 7例治愈,其中1例加用青霉素后治愈,1例同时行经皮肝穿刺胆汁瘤置管引流治愈;1例无效.8例患者均无药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治疗TACE后胆汁瘤合并感染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郭晨阳;胡鸿涛;黎海亮;姚全军;孟艳丽 刊期: 2011年第30期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 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已属晚期,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2.5%~39.7%[1],尸检证实率为44%[2].门静脉小分支常、先受累,当广泛分支或(和)主干受侵时,门静脉高压将进一步增加.后期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广泛性转移多有发生,预后凶险,如不加以治疗,中位生存期不超过3个月[3].
作者:周升毅;赵卫 刊期: 2011年第30期
领导介入治疗病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是一个具有完整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规范,形成强大影像学专业学术队伍,拥有先进的大型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的综合性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科室,在肿瘤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方面位居国内先进水平,在体部肿瘤影像诊断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影像诊断科分为介入组、CT组、磁共振组、超声组、常规组.
作者:胡珊珊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对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探讨长期疗效.方法 本院收治的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组(n=100)给予标准化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组(n=50)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访12~36个月,以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分别于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进行复查,介入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事、再发心绞痛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两组的心血管性死亡事、心肌梗死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进行生活质量评分,介入治疗组患者的SAQ评分情况显著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心绞痛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事、降低心绞痛再发率、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王雅锋 刊期: 2011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