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箭;钟立明;胡鸿;魏欣;张小明;牟玮;WANG Chao-hua;王朝华;谢晓东
目的 通过分析介入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术后情况评价UAE价值.方法 78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超选择子宫动脉用真丝线段或PVA栓塞,术后观察并行随访.结果 术后主要不良反应是盆腔疼痛及发热,月经恢复、贫血及盆腔压迫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子宫肌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胡惠良;辛利达;刘胜;董伟华;李传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245例肿瘤靶区金标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处理的经验.方法 245例恶性肿瘤患者在CT和(或)B超引导下行肿瘤靶区金标植入术,以行射波刀治疗,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处理措施.结果 肿瘤靶区金标植入术的并发症可出现在多系统、多器官,严重并发症包括气胸及出血等.结论 肿瘤靶区金标植入术微创、安全.
作者:白广德;黄丁平;杨健;练祖平;龙学明;叶日乔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内脏动脉瘤是一种少见但重要的血管疾病,其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内脏动脉瘤的重要方法.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内脏动脉瘤的主要方法,包括栓塞和支架植入.
作者:王宁军;杨维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4例肝癌患者共95个病灶进行经皮肝穿肝癌射频消融术(RFA),按病灶大小分组,用CT或MRI复查及AFP水平来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三个月CT或MRI复查,缓解率为92%,完全缓解率为65%.各组之间的完全缓解率及缓解率的差别都有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0.005;0.025).AFP从646±U/L降至250±267lU/L(t检验,P<0.05).1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93%、70%。结论 RFA对于治疗肝癌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尚春生;王峰;刘永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术前肿瘤栓塞与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骨盆肿瘤切除术中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5例拟行骨盆肿瘤切除术患者先行双侧髂总动脉造影,用明胶海绵颗粒对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术前栓塞,然后留置球囊导管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肾动脉开口远端,于24小时内行肿瘤切除术,术前充盈球囊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每次阻断40~60分钟,间隔10~15分钟.结果 15例肿瘤患者切除术都顺利完成,术中失血量在600~1000mml之间,平均750ml,未出现异位栓塞和缺血性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肿瘤栓塞与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骨盆肿瘤切除术中联合应用能更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明显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作者:周军;龙清云;刘骏方;胡金香;刘新献;胡庆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颅内(广泛)毛细血管扩张症的DSA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一例颅内(广泛)毛细血管扩张症的DSA表现.结果 两侧大脑半球静脉期可见较多增宽迂曲的丛状毛细血管影,消失延迟;左侧见小点状及小条形造影剂染色(出血).结论 DSA是诊断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作者:陈双;陈德基;钱瑞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临时性全覆膜食道内支架治疗食道破裂的可行性,安全性,适用性.方法 5例食道破裂患者,经食道碘水造影(对比剂用76%泛影葡胺)确诊.支架选用国产(南京微创公司产)临时性全覆膜食管内支架,常规方法置入,置入3周后取出支架,食道造影复查.结果 4例按规定时间取出支架复查造影,3例破口完全愈合,治愈出院,该3例患者均为年轻人;另一例老年患者按规定时间取出支架后复查造影,破口未封闭,提示治疗失败;另一例老年人在治疗过程中继发脓胸,合并肺部严重感染死亡.结论 应用全覆膜临时性支架治疗食管破裂对于年青患者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向述天;岳梨蓉;曾俊仁;李磊;苏伟;蔡学光;袁寿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大出血的血管造影和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大出血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经过.结果 本组4例患者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内或消化道大出血,以腹腔出血为主2例,以消化道出血为主2例,其中1例伴有假性囊肿出血.全部病例行血管造影和动脉栓塞术,均寻找到出血血管和成功止血,并联合内科或外科手术处理后治愈.结论 血管造影和动脉栓塞术是诊断和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大出血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游箭;钟立明;胡鸿;魏欣;张小明;牟玮;WANG Chao-hua;王朝华;谢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介入医学近几十年的发展越来越凸现出一些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医学伦理、学科理念方面的新特点,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小剂量低伤害介入治疗(或称:密集低损介入治疗、频微介入)在诊断困难和及时治疗相矛盾时显示了其重要的作用和伦理意义.介入医学追求至善的伦理特性和可能性在整个医学领域拓展了新的视野.
作者:蒋霆辉;茅爱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介入治疗包括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及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的近期(2周之内)并发症,探讨和总结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 收集我院介入病房收治的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104例, 60例接受PTCD,43例接受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15例先行PTCD后择期再行内支架置入术,1例未能完成手术.观察和分析2 周内并发症情况,总结相关处理措施和经验.结果 2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严重并发症5例,死亡4例.除死亡病例外,所有患者经积极围手术期相关处理,病情转为平稳,介入治疗后黄疸明显减轻,2周左右胆红素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经皮介入治疗方法包括PTCD及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减黄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低,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极为重要,绝大多数病人可转危为安.
作者:夏永辉;徐克;苏洪英;冯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行胆道病变病理学诊断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DSA引导下建立活检通道,对36例胆道病变依次进行引流胆汁胆道冲洗液的收集、病变局部刷检、钳夹、活检枪活检四种方法获得病例组织,进行病理细胞学诊断.结果 36例均获病理细胞学诊断,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病理诊断阳性率100%.结论 DSA引导下建立活检通道,行病理细胞学诊断,定位准确、安全、并发症少、获得病理组织的机会多,病理诊断阳性率高.
作者:于学荣;成淑莲;李恒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讨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技术要点及并发症.方法 在CT引导下采用COOK公司18~21G自动弹射活检枪对胸部病变进行穿刺活检.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成功率高,是安全的,但操作医生熟练的技术方法非常重要,并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伟东;米长礼;周小明;侯春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肿瘤介入治疗后疼痛特点,探讨其合理镇痛治疗原则.方法 235例肿瘤患者共接受了489次介入治疗,统计疼痛发生率,分析疼痛的相关因素.重度疼痛患者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止痛,观察疼痛变化趋势和镇痛药的不良反应.21例次使用了超前镇痛.结果 术后24小时内出现疼痛289例次,疼痛发生率60.1%,重度疼痛221例次,45.1%.介入后疼痛与栓塞剂、靶血管水平、多脏器同时治疗、合并基础慢性癌痛密切相关.单独使用即释强阿片类药物,可使52.1%重度疼痛患者在一天内明显缓解,其余重度疼痛者需联合使用强阿片类药物,3天以上可明显缓解.强阿片类药物治疗介入后疼痛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超前镇痛可减轻介入后疼痛程度.结论 介入治疗后疼痛是急性疼痛,以三阶梯止痛原则为指导,首选使用强阿片类镇痛药镇痛,安全、有效.超前镇痛应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忱瑞;纪雪莲;李槐;史仲华;许飞;周纯武;陈玉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介绍胆管癌的双介入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疗效.方法 39例胆管癌均先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再配合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胆道内支架置入双介入治疗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并施行安全的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本组39例胆管癌患者中,完全缓解6例,占15.4%,部分缓解20例,占51.3%;有效率为66%.结论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本组39列患者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患者对护理质量及术后效果感到满意.
作者:阎慧婷;车明;柴文晓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肝动静脉分流(hepatic arteriovenou shunt,HAVS)是肝动脉与门静脉、肝动脉与肝静脉之间的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通路,多见于肝癌,发生率为14%~63.2%[1-3] .也可见于外伤、肝血管瘤、肝硬化、肝穿刺活检、肝脓肿、布加综合症等疾病.肝动静脉分流分为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rtery-portal Venous Shunt,APS)和肝动脉-肝静脉分流(artery-hepatic vein shunt,AHVS),前者更常见.肝APS可引起或加重门脉高压症状,如上消化道出血、腹水,严重者可危急生命;HAVS可增加肿瘤细胞经门脉、肝静脉向远处器官扩散的机会;HAVS可增加肝脏影像诊断的假阳性率;在介入治疗中,碘油可通过分流途径引起肺脏和体循环栓塞,并且由于分流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直接影响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疗效.所以了解 HAVS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许飞;赵心明;李忱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治疗Graves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与外科手术比较.方法 筛选Graves病例共138例,分为介入组68例,手术组70例,治疗后观察疗效、并发症.结果 介入组63例治愈,复发5例;手术组64例痊愈,复发6例.结论 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具有手术治疗相当的疗效,并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少、康复迅速等优点.
作者:刘启榆;杨伟;王忠;谢步东;林华;钟唐力;王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周围动脉急慢性闭塞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病.抗凝、溶栓(局部/全身)、外科手术取栓、血管内膜剥脱术,经皮血管成形(percutaneous transcathete angioplasty,PTA) 和内支架置入等技术,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满意治疗效果.对周围动脉急慢性闭塞塞疾病的主要病因、病理及其血管腔内技术在治疗该类疾病中的研究现状、进展等进行综述.
作者:张希全;凌宝存;肖湘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150~250μmPVA颗粒经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6例症状性子宫肌瘤行UAE治疗,实验组24例患者用150~250μmPVA颗粒栓塞,对照组22例患者用350~500μmPVA颗粒栓塞,随访两组患者术后疗效:①比较术前及术后月经量及疼痛的变化;②比较术前及术后6月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月经量及疼痛均有好转;术后6月子宫肌瘤体积缩少明显,但实验组肌瘤体积缩小更显著.结论 两种不同直径的PVA颗粒经UAE治疗子宫肌瘤均安全有效,但150~ 250μmPVA颗粒疗效更好,应予以推广.
作者:袁亮;李玉伟;张富强;斯光晏;李云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气道支架对气道恶性肿瘤引起呼吸困难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例恶性肿瘤引起气道狭窄的患者,一例气道恶性肿瘤,一例食道恶性肿瘤转移到气道,均用介入治疗方法植入国产金属气道支架2枚,术中术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产生.结果 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呼吸改善良好.结论 气道支架治疗气道恶性狭窄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任树勇;吴志敏;周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和体会.介入治疗是颈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颈动脉压迫实验,术中密切配合手术医师,术后精心护理和防治并发症,为患者顺利康复提供有效的帮助.
作者:程俊卿;高进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