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光军;唐光美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8年6月于该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方便选取72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用药剂量为20 mg/次,观察组用药剂量为40 mg/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血脂指标变化情况、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Hcy、CRP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DL水平高于对照组,LDL、TG、TC水平低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与对照组的2.78%对比,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78,P=0.5553).结论 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更加理想,能将Hcy水平与CRP水平降低,促使血脂代谢得到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朱芳梅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泼尼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择2010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紫癜性肾炎患儿104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应用环磷酞胺与泼尼松治疗,研究组应用吗替麦考酚酯与泼尼松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尿蛋白与血尿的消失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82.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81,P<0.05).研究组尿蛋白消失时间(19.2±5.3)d、血尿消失时间(35.2±8.5)d,均低于对照组(26.5±4.5)d、(47.5±8.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3,6.230,P<0.05).研究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9,P<0.05).研究组致病菌感染的发生率1.92%与对照组3.8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 泼尼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疗效可靠,能够缩短恢复速度,安全性较佳,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吕光享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中药足浴预防对小儿高热惊厥睡眠质量及其不良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所收治的6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定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病例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儿以对照组为基础给予中药足浴以及综合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家属护理满意度、血清指标水平以及相关指标.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较高,其中对照组治疗效果80.00%,观察组治疗效果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31;P=0.0443<0.05);护理30 min后体温低于对照组,惊厥消失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短,同时血清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较好,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强化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深究.
作者:高云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将米力农、多巴以及呋塞米联合应用于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中2015年9月—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4例患者纳入数据库中开展实验.通过双色球随机抽签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红色球为对照组,蓝色球为实验组,每组中均录入32例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吸氧和抗感染以及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呋塞米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米力农、多巴胺联合呋塞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并评价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0例(93.7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1例(65.63%),提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279;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米力农、多巴胺以及呋塞米联合应用于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用药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用药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徐敬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该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5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两种方法进行检查.结合临床确诊结果 ,对比两种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检出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出率[80.0%(120/150)、82.7%(124/15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52.0%(78/150)、54.7%(8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心肌缺血2=26.203,χ2心律失常2=27.329,P<0.05).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方面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36.00%vs 4.00%,38.00%vs 6.00%,40.00%vs 16.00%,44.00%vs 12.00%,32.00%vs 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房性早搏成对=48.000,χ2室性早搏成对=44.7,χ2室性早搏二、三联律=21.429,χ2房性早搏二、三联律=38.095,χ2短阵室上速=47.838,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唐光军;唐光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自制精密尿量计量器测量患者尿量的准确性及其对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6月—2018年2月该院住院患者中留置导尿管3 d及以上且病情需要记录尿量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量杯测量尿量,观察组采用自制的精密尿量计量器测量尿量,对比两组患者尿量计量准确性,尿路感染及护士、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尿量与实际尿量测量差值观察组第1天(43.06±10.84)mL、第2天(46.31±9.42)mL和第3天(40.83±11.17)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1.954,30.843,23.808,P﹤0.05),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28.00%)(χ2=8.575,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89.64±4.57)分和护士满意度评分(90.14±3.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010,10.486,P﹤0.05).结论 精密尿量计量器的应用,能提升护士准确计量尿量,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士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罗小红;沈克秀;蒙丽;陈环月;陆霞燕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UG-PTCD)的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7—12月在该院接受UG-PTCD治疗的56例胆道梗阻病例资料.结果 56例患者行UG-PTCD首穿成功52例(92.9%),二次穿刺成功4例(7.1%),术后1周总胆红素下降(69.8±15.3)μmol/L,直接胆红素(42.6±23.4)μmol/L;胆道出血4例(7.1%),胆管周围血管损伤出血1例(1.8%),胆汁性腹膜炎2例(3.6%),PTCD管堵塞6例(10.7%),引流管脱管1例(1.8%).未见胸膜、肠管损伤.结论 UG-PTCD是阻塞性黄疸病例行外引流的有效手段,但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及并发症,其并发症可以预防及处理.
作者:陈文晓;陈子峰;潘丽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提高患者抢救效率的作用.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急诊科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急诊科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未实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60例急诊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急诊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58例(96.67%),对照组患者50例(83.33%),观察组接诊效率(11.12±2.32)min、分诊效率(0.88±0.11)min、检查效率(10.12±2.14)min、治疗效率(57.12±5.34)min均高于对照组患者(18.45±4.23)、(2.21±1.34)、(14.58±3.35)、(70.12±5.14)min(t=12.12、8.56、8.98、12.34);观察组58例(96.67%)与对照组50例(83.33%)转运成功率对比,前者高于后者(χ2=4.23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58例(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0例(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8,P<0.05).结论 急诊患者抢救过程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减轻患者与家属的痛苦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辜凡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析对扁桃体炎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及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于2015年8月—2018年3月收治的200例扁桃体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宣教措施,观察组则在常规健康宣教上予以临床护理路径.之后对比两组患者健康宣教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药物知识、饮食知识、自我监测评分分别为(89.93±4.17)分、(83.81±5.07)分、(90.17±5.87)分、(80.89±5.61)分,对照组患者疾病认知、药物知识、饮食知识、自我监测评分分别为(71.72±5.06)分、(70.69±4.82)分、(75.61±5.86)分、(65.59±4.88)分,观察组患者在经常规健康宣教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措施后,其健康教育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7.772、18.754、17.554、20.442,P<0.05);且观察组经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显著优于对照组79.0%,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82,P<0.05).结论 针对扁桃体炎患者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贯入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可显著提升患者的健康教育达标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借鉴实施.
作者:赵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片,利托君用于先兆早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先兆早产患者分成两组.利托君组给予利托君治疗,硝苯地平组则给予硝苯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先兆早产治疗转归效果;延长孕周数;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监测指标、心率水平;用药安全特点.结果 硝苯地平组疗效和利托君组均是44例(97.78%)(χ2=0.000,P>0.05);硝苯地平组延长孕周数(5.23±1.41)周和利托君组(5.42±1.25)周相似(t=0.532,P>0.05);治疗后两组组血压监测指标相似,硝苯地平组(62.56±3.21)mmHg、(98.19±2.35)mmHg,利托君组(62.72±3.53)mmHg、(98.14±2.12)mmHg(t=0.433、0.811),但硝苯地平组心率(82.19±2.35)次/min低于利托君组(135.14±6.12)次/min(t=9.433,P﹤0.05).硝苯地平组用药安全特点4例(8.89%)优于利托君组30例(66.67%)(χ2=8.2133,P﹤0.05).结论 硝苯地平片治疗先兆早产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指标,抑制宫缩和延长孕周,用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娟;肖霞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丙肝患者HCV-RNA载量与ALT、AST、TBA、 抗-HCV的相关性.方法 方便选取于2014年7月—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158例丙型肝炎患者,定量检测患者血清中HCV-RNA载量,ELISA法检测抗-HCV,同时联合检测血清中ALT、AST、TBA水平.结果 158例丙肝患者HCV-RNA载量与抗-HCV检测均为阳性的病例数为124例,占比为78.48%,HCV-RNA载量与抗-HCV无显著相关性(r=0.416,P>0.05);ALT、AST水平及异常率与HCV-RNA载量呈正相关(P<0.05);TBA水平及异常率与HCV-RNA载量呈正相关(r=0.712,P<0.05).结论 HCV-RNA载量与ALT、AST、TBA水平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测HCV-RNA载量、抗-HCV及ALT、AST、TBA可一定程度反映肝脏受损状况,提高丙型肝炎的检出率,为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作者:薄晋魏;张智燕;刘瑞刚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彩超对高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T2DM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231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同龄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10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对下肢血管进行彩超检查,比较两组的斑块发生率、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斑块发生部位、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结果 研究组的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62.77%,13.85%,9.52%)明显高于对照组(12.00%,3.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46,8.693,10.202,P<0.05),研究组斑块多发生在胫前动脉、 足背动脉(31.17%,χ2=36.950)和胫后动脉(25.97%,χ2=28.955),而对照组多发生在股动脉(7.00%,χ2=7.743)(P<0.05);研究组血管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血流速和血流量较对照组降低,以足背动脉为明显(P<0.01),其次是腘动脉(P<0.05).结论 彩超可有效检查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部位,及狭窄和闭塞情况,可以为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提供早期诊断、预防和诊治的临床价值.
作者:黎德玉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患者实施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16年10月—2017年12月,研究对象: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患者86例,按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n=43)、对照组(n=43),实验组:常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各项症状消失时间、肾血流参数.结果 实验组治疗效果(轻度:100.00%vs78.95%,χ2=4.249;中度:92.86%vs50.00%,χ2=5.144;重度:90.91%vs50.00%,χ2=4.296)高于对照组,实验室指标、各项症状消失时间、肾血流参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患者实施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对肾血流进行优化,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刘宏丽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2016年5月—2017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方式将70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应用CAG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在CAG方案基础上添加地西他滨进行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生存率.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在治疗效果方面数据差异突出,实验组数据优势明显(97.14%)(χ2=12.200,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数据差异突出,实验组数据优势明显(8.57%)(χ2=11.589,P<0.05).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突出.
作者:顾骋圆;杨海飞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白血病患者PICC堵塞的危险因素发生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方便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130例,据临床相关PICC置管堵塞患者资料,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老年白血病患者实施PICC置管后导致堵塞发生的危险因素,然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5例,对照组常规预防,研究组加强预防,对比两组患者PICC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30例患者中有60例出现PICC堵塞情况,其中21例是由于导管管理不当占35.0%,17例是由于静脉血栓的形成占28.3%,16例是由于脂肪乳剂所致的化合物沉淀占26.7%,6例是由于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占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53岁以上,穿刺次数在5次以上,化疗次数在10次以上,留置时间在10个月以上是导致PICC堵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27.7%明显低于对照组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5,P<0.05).结论 导致老年白血病患者发生PICC堵塞的原因较多,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应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处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穿刺以及封管方式,并给与科学的护理,将置管时间缩短,从而有效降低PICC堵塞的危险因素发生.
作者:文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常州地区学龄前健康儿童末梢血血常规参考范围.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儿保体检的3026名健康儿童进行末梢血血常规检测,并对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等8项主要参数,按照儿童性别分为男童、女童两组,按照儿童年龄分为6组(1岁组、2岁组、3岁组、4岁组、5岁组、6岁组)确定95%参考区间,并通过单因素方差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对末梢血血常规结果不同性别间各数值对比(F=1.057、1.290、0.549、0.787、0.057、0.184、2.898、0.276,P=0.313、0.264、0.464、0.381、0.831、0.671、0.098、0.603 P>0.05);按照年龄分组,6组间各数值对比(F=0.501、1.380、0.826、0.898、0.839、0.568、0.749、0.659,P=0.491、0.250、0.538、0.492、0.530、0.724、0.592、0.657 P>0.05).按照95%参考区间得出WBC(3.9~12.4)×109/L,RBC(3.50~5.19)×1012/L,HGB99~140 g/L,HCT29%~42%,MCV70~90 fL,MCH23~31 pg,MCHC315~359 g/L,PLT(127~459)×109/L.结论 末梢血血常规与静脉血血常规各参数之间存在差异,且地区、民族、年龄、生活环境等因素间存在差异,应根据不同方法建立该地区参考范围,给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用于疾病诊断及疗效观察.
作者:常岐;巢杰;杨文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测老年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2月,随机选取80例老年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并根据Child-Pug h肝功能分级标准分为3组;再选取80例肝功能正常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分别测量门静脉内径(DPV)、血流速度(VPV)、血流量(QPV)、脾静脉内径(DSV)、血流速度(VSV)、血流量(QSV).并将观察组根据患者近两年病史,分为有出血史组和无出血史组,比较其门静脉、脾静脉内径.结果 观察组肝硬化患者DPV平均值为(1.45±0.16)cm,对照组为(1.07±0.1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2,P﹤0.05).观察组肝硬化患者DSV平均值为(1.3±0.08)cm,对照组为(0.72±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5,P﹤0.05).观察组中不同肝功能分组间存在差异,观察组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B、C的升高,DPV、DSV逐渐增宽,VPV、VSV逐渐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B、C的升高,QPV增加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出血史组患者DPV、DSV大于无出血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其肝功能分级相关,门静脉、脾静脉及肝功能分级为老年肝硬化并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检测门脉血流动力学在评估患者门脉高压有重要临床意义,具有无创、可重复及较高准确性的优点.
作者:吴亚丽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诱导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文共方便选取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份在该院进行手术的13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剂量使用量的不同分成A、B、C 3组,每组患者各45例.A组给予患儿0.01μg/kg的舒芬太尼,B组给予患儿0.02μg/kg的舒芬太尼,C组给予患儿生理盐水.待30 min,给予3组患者丙泊酚.观察3组患者的丙泊酚EC50、LOC时间、BIS指标;观察3组患者的镇静效果.结果 C组患者丙泊酚EC50(2.54±0.21)μg/mL,LOC时间(9.27±0.34)min,BIS(68.45±5.23),与A组、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麻醉诱导期使用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有助于提升丙泊酚的镇静作用,麻醉治疗效果更为突出,应在小儿麻醉诱导期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杨萍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羊膜球囊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应用研究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宫腔手术后宫腔粘连患者50例,按照随机原则结合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均采取宫腔分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术后放置普通球囊,观察组术后放置羊膜球囊,分析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24/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5)(χ2=4.152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χ2=0.1661,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5.63±1.01)m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99±1.05)mm(t=2.1964,P<0.05);观察组治疗后IUA评分(2.65±0.7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36±0.85)分(t=3.1500,P<0.05).结论 羊膜球囊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月经情况,缓解术后宫腔粘连情况,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谢云;席姣;龙胜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分析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院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方便选取的46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有23例,予以子宫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有23例,予以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研究组与参照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5%,与参照组总有效率69.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74,P=0.0196);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止血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6862、20.9817、8.7606、11.8135、12.6146,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研究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与参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6.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11,P=0.4747).结论 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配合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其临床疗效更加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何佳佳 刊期: 201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