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I与CT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邓银良;冯凯;刘国保

关键词:MRI, CT,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和对比MRI与CT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于2014年10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95例疑似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49例和46例.A组给予MRI检查,B组给予CT检查.对比不同时间段的疾病检出率与各项检查指标情况.结果 A组的总检出率为93.88%,B组为52.17%,其中,A组在脑梗死时间为24 h内(38.78%)、24~72 h(30.61%)的检出率均高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梗死72 h后的检出率(24.4%)相近于B组(23.9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病灶大小(8.42±1.21)mm2、检查时间(10.62±1.33)min和发病至检查时间(0.92±0.25)d均小于B组的(11.64±1.65)mm2、(18.67±1.66)min和(1.96±0.55)d,病灶数量(2.43±0.51)个多于B组(1.88±0.37)个,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T检查相比,MRI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检查效果更佳,其可以更为精确的诊断出微小病灶,并缩短检出时间,值得推广.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对5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的有效性探讨

    目的 分析临床路径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54例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有效率与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有效率为7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为88.89%,对照组达标率为62.9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实施临床路径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攀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该院肿瘤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分析及合理使用

    目的 探讨该院肿瘤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的用药及合理使用.方法 整群选取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143例用药质子泵抑制剂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将入选病例分为奥美拉唑组(72例)、泮托拉唑组(51例)、洛赛克组(16例)、其他药物组(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用药种类、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及给药间隔,观察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用药有无指征及选药、给药剂量、给药间隔和疗程是否合理.结果 143例患者中,用药奥美拉唑72例(50.35%),用药泮托拉唑51(35.66%),用药洛赛克16例(11.19%),用药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等4例(2.80%),奥美拉唑使用构成比高,泮托拉唑次之,患者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143例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用药指征、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和给要间隔均合理,合理性100.00%,142例肿瘤患者用药疗程合理,合理性99.30%.结论 该院肿瘤患者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不足,临床用药应继续遵照质子泵抑制剂使用规范并严把用药指征,防止用药过度.

    作者:赵雅玮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四肢骨折术后疼痛患者早期实施生命力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析对四肢骨折术后疼痛患者早期实施生命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命力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 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研究组术后2h疼痛评分(4.59±1.01)分、术后6 h(3.22±1.11)分、术后1 d(2.31±1.22)分、术后2 d(1.34±0.58)分、术后3 d(0.51±0.11)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肢体功能恢复93.33%、护理满意度96.67%、并发症发生率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四肢骨折术后疼痛患者早期实施生命力护理,临床效果确切,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雅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莫沙必利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据应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胃排空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7.14%),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排空率(75.57±19.58)明显高于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排空率(59.38±18.6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与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较显著,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胃排空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再临床上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作者:安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个体化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对个体化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福建省漳州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普通外科肿瘤PICC置管患者48例随机分两组.A组采用常规化护理方案,B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护理满意度;肿瘤知识知晓评分、PICC置管知识掌握情况、PICC置管依从性;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情绪状态的差异;穿刺点感染、导管堵塞和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PICC置管护理满意度95.83%高于A组75%(P<0.05);B组肿瘤知识知晓评分、PICC置管知识掌握情况、PICC置管依从性(94.18±2.13)分、(95.36±4.13)分、(92.56±8.13)分高于A组(81.71±1.02)分、(82.01±1.21)分和(80.31±7.82)分(P<0.05);护理前两组情绪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情绪状态改善幅度更大(P<0.05).B组患者穿刺点感染、 导管堵塞和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8.33%低于A组50.00%(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对疾病和PICC置管的认知,提高PICC置管依从性,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值得借鉴.

    作者:陈登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红细胞裂解法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比较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全血红细胞裂解法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全血红细胞裂解法获得的小鼠外周血存活淋巴细胞比例以及表型分子(CD3、CD4、CD8、CD19和CXCR5)的频数.结果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小鼠外周血存活淋巴细胞比例较全血红细胞裂解法获得的存活淋巴细胞显著升高(92.70%vs 85.90%,P<0.05).与密度梯度离心法相比,全血红细胞裂解法可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和CD8表达显著下降(60.10%vs 35.90%,P<0.05;42.90%vs 20.30%,P<0.05;24.60%vs 14.80%,P<0.05),而CD19和CXCR5表达则显著升高(12.80%vs 35.30%,P<0.05;15.00%vs 35.10%,P<0.05).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力强且表型稳定,可作为分离此类细胞的优选方法.

    作者:周扬;钟锐华;唐利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不同剂量芬太尼在老年股骨颈手术患者麻醉前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在老年股骨颈手术麻醉前静脉注射不同剂量芬太尼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99例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该院择期行股骨颈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组内均有33例,3组静脉注射芬太尼的剂量分别为0.5、1、1.5μg/kg,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深度(RSS评分)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以及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3组VAS评分、RSS评分在t2、t3时均显著优于t1,而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在t2、t3时VAS评分、RSS评分显著优于小剂量组(P<0.05);手术过程中,大剂量组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发生率分别为39.4%、27.3%及27.3%均显著高于中剂量组分别为9.1%、15.2%、12.1%(P<0.05).结论 在老年股骨劲手术麻醉前静脉注射1μg/kg芬太尼,镇痛、镇静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且不良反应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孙林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麻疹病毒PCR检验的措施和效果探讨

    目的 研究并探讨麻疹病毒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验措施及其检验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疾控中心接到各辖区内上报的160例疑似麻疹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集咽拭子、血液标本送检,咽拭子采取PCR检验,血液标本采取ELISA法检验,比较两种方法对麻疹病毒的检测结果 .结果160例疑似麻疹病例中,经两种方法检测后排除23例风疹病毒阳性病例,剩余137例病例中,发病后4 d内,PCR检验对麻疹病毒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法检验(80.28%vs 60.56%,P<0.05),而在发病4天后,PCR检验对麻疹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与ELISA法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2%vs 78.79%,P>0.05).ELISA法检验结果为阴性而PCR检验为阳性的病例中,其检测时间多分布于发病后1~4 d内.结论 在麻疹病毒的病原学检测中,PCR检验可对早期麻疹患者进行诊断,还可对早期ELISA法诊断为阴性的患者进一步诊断,可有效减少漏诊,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程玲;韦肖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血浆甲状腺素水平和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浆甲状腺素水平和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9月一2016年9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8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和80名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血样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总T3、总T4、游离T3、游离T4;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浆甲状腺素水平和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T4水平(103.28±13.67)pmol/L,游离T4水平(11.28±1.37)nmol/L;对照组总T4水平(122.88±11.81)pmol/L,游离T4水平(13.89±1.19)nmol/L;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总T4水平、游离T4水平的降低是发生AD的独立危险因素(OR=4.659,P<0.01;OR=5.159,P<0.01).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甲状腺素水平呈低水平状态,血浆甲状腺素水平降低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王玉梅;龙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胫骨交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对比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评价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09年2月—2016年5月该院11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采用胫骨髓内钉手术治疗及标准微创加压钢板法治疗.于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统计两种术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肿胀消退时间等并进行对比.结果 A组优35(63.63%)例,良13(23.63%)例,中7(12.73%)例,差0(0.00%)例,优良率为87.27%,有效率为100.00%.B组优23(41.82%)例,良14(25.45%)例,中12(21.82%)例,差6(10.91%)例,优良率为67.27%,有效率为89.09%.A组有效率及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肿胀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应值得推广.

    作者:周智勋;滕立初;陈拓;陈涤新;黄屾;温科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在盆腔炎的治疗中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临床效果以及具有的安全性.方法 该院方便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所收治的盆腔炎患者共80例作为评价的重要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的方式,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治疗,观察组予以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评价.结果 2组在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50%)相比于对照组(80.00%),明显更高;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产生率(5.00%)相比于对照组(22.50%),明显更低;实施统计学分析以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将分析价值增高.结论 对于盆腔炎患者实施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方案,能够将疗效提升、将不良反应产生减少,具有极高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实现推广目标.

    作者:刘珊珊;马红慧;王海洋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肝血管瘤治疗中不同介入栓塞方法的应用及效果对照分析

    目的 分析肝血管瘤治疗中不同介入栓塞方法 的应用及效果对照.方法方便收集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介入科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肝血管瘤患者并随机分组.单纯栓塞组用平阳霉素碘化乳剂栓塞,联合栓塞组在单纯栓塞组基础上进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比较两组患者肝血管瘤疗效;介入栓塞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总胆汁酸情况的差异.结果 联合栓塞组患者肝血管瘤疗效95.56%高于单纯栓塞组82.22%(P<0.05).联合栓塞组介入栓塞并发症发生率33.33%低于单纯栓塞组40.00%,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总胆汁酸情况比较数据接近(P>0.05);治疗后联合栓塞组总胆汁酸降低显著优于单纯栓塞组(P<0.05).结论 肝血管瘤治疗中在平阳霉素碘化乳剂栓塞基础上进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的应用及效果优于单纯采用平阳霉素碘化乳剂栓塞,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总胆汁酸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刘一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人文护理和体位改变联合对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影响

    目的 探究人文护理和体位改变联合对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2例疤痕子宫孕妇出现胎位异常后成功阴道试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分成对照组(51例)与研究组(51例),其中对照组行体位改变护理,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人文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分娩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精神病性(15.39±3.28)分、抑郁(26.41±5.22)分、偏执(14.26±2.09)分、焦虑(20.18±3.21)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9.41±0.59)分、产程出血量(120.03±29.97)mL及产程时间(8.44±2.76)h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1.55±2.3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疤痕子宫阴道分娩采取人文护理与体位改变干预,有助于产妇心理状态改善,分娩结局优化,具推广价值.

    作者:薛志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综合性护理方法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评价综合性护理方法 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2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对两组心理状态和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干预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48.22±7.82)分、(49.53±5.10)分与常规组(54.61±6.94)分、(56.31±4.66)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干预组12.5%明显低于常规组3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综合性护理方法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采纳和积极推广.

    作者:苏灵芝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急诊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急诊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接收9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急诊ERCP治疗(观察组)与常规保守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2.03±0.18)d及住院时间(10.33±2.05)d缩短,血淀粉酶(61.23±13.08)U/L、谷丙转氨酶(200.36±56.04)U/L及总胆红素(113.58±12.64)μmol/L均降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ERCP可显著提升患者预后,改善患者炎性症状,其应用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富华;章杰;朱建臣;龙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早产儿出院随访干预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研讨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管理以及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抽签法,从该院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儿中,方便抽取58例到此讨论中,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两组,29例对照组(予以出院指导,定期复诊)和29例研究组(采取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将两组早产儿发育状况、家长健康知识掌握状况纳入对比研讨中.结果 研究组的家长在生长发育知识(93.70%)、生活护理(93.10%)、喂养知识(100.00%)、常见问题处理(89.66%)、预防接种(100.00%)方面掌握率均比对照组(62.07%、65.52%、72.41%、65.52%、72.41%)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儿出院半年后的身长和体质量增长速度均比对照组快,各项智能发育评分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头围增长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应用于早产儿出院随访干预中,可提高早产儿家长对早期护理干预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从而促进了早产儿的智能和身体的发育,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国梅;陈琴琴;刘少贞;黎翠兰;梁婉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喉显微手术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予以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麻醉,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予以盐酸右旋美托咪啶预注,之后予以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麻醉,并观察2组患者的T0、T1、T2、T3点血流动力学情况、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T0、T1、T2、T3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拔管时间为(33.82±10.02)min,术后苏醒时间为(18.32±10.12)min,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于喉显微手术麻醉前予以右旋美托咪啶预注,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缓解其应激反应,促使患者术后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余露;盛良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CT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CT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来该院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172例,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各86例.对照组患者行磁共振扫描,实验组患者行CT扫描,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诊断与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情况与早期病变情况.对照组检测正常率为4.65%,异常率为95.35%,实验组检测正常率为11.63%,异常率为88.37%.对照组早期病变例数比例稍高于实验组.经过比较发现,对照组检测正常率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检验异常率高于实验组患者检验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的诊断价值稍高于CT,检出率更高.结论 在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进行诊断时,CT诊断与磁共振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实际诊断中,需结合患者结合以及医院结合进行合理选择,必要的情况下,可对患者采用CT诊断与磁共振诊断联合的方式,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王照阁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囊性肾细胞癌的CT影像

    目的 对囊性肾细胞癌的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在该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35例囊性肾细胞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行CT检查,对其CT检查的过程与结果 进行回顾,总结此疾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35例患者中,45.7%为透明细胞癌,主要CT表现是低密度、不均匀强化,少数患者可见坏死区、出血性病灶;34.3%为乳头状癌,主要CT表现是低密度、不均匀强化;14.3%为嫌色细胞癌,主要CT表现是低密度、不均匀强化;5.7%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主要CT表现是局部有壁结节出现、强化明显.结论 CT在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但囊性肾细胞癌的CT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够明显,对于此病的具体分型,需依据病理诊断.

    作者:张静;陈新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B超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B超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13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通过手术操作确诊,术前使用B超检查,将B超结果 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B超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B超确诊113例,确诊率为86.92%,不符17例,漏诊率为13.08%;其中,实质性脏器损伤99例,确诊89例,确诊率为89.90%;非实质性脏器损伤31例,确诊24例,确诊率为77.4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病例中,实质性脏器损伤10例(10.10%),分别为脾脏损伤7例,肝脏损伤2例,胰脏损伤1例;非实质性脏器损伤7例(22.58%),分别为肠穿孔2例,卵巢囊肿破裂4例,肠系膜血管撕裂伤1例.结论 B超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准确性较高,尤其是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非实质性脏器损伤需结合CT检查加以明确.

    作者:吴华雯 刊期: 2017年第14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