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扬;钟锐华;唐利波
目的 探讨CT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来该院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172例,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各86例.对照组患者行磁共振扫描,实验组患者行CT扫描,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诊断与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情况与早期病变情况.对照组检测正常率为4.65%,异常率为95.35%,实验组检测正常率为11.63%,异常率为88.37%.对照组早期病变例数比例稍高于实验组.经过比较发现,对照组检测正常率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检验异常率高于实验组患者检验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的诊断价值稍高于CT,检出率更高.结论 在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进行诊断时,CT诊断与磁共振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实际诊断中,需结合患者结合以及医院结合进行合理选择,必要的情况下,可对患者采用CT诊断与磁共振诊断联合的方式,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王照阁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剖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9月—2016年7月期间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随机抽取500份医嘱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此类药物的使用频度、不良反应等.结果 ①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28.23%,高于第二代的9.76%,高于第一代的8.56%,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选取其中常用的3种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头孢曲松、头孢地嗪钠、头孢噻肟钠,三种药物成人用药多选择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等方式用药,药理作用有所不同.③31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涉及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不良反应.其中发生率高的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全部不良反应的77.42%.过敏反应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类型发生率(P<0.05).结论 该院使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比较合理,因此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才能更好的确保临床上的合理用药.
作者:全雪靖;和红锦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评价综合性护理方法 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2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对两组心理状态和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干预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48.22±7.82)分、(49.53±5.10)分与常规组(54.61±6.94)分、(56.31±4.66)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干预组12.5%明显低于常规组3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综合性护理方法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采纳和积极推广.
作者:苏灵芝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防治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内科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同期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9.65±1.26)分、ADL评分(88.67±12.43)分、FMA评分(31.49±2.9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14.97±2.74)分、ADL(72.35±11.66)分、FMA(26.32±3.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防治脑卒中后遗症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促进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提高,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崔文浩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对帕金森病患者行盐酸苯海索+呲贝地尔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96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48例.联合组行盐酸苯海索+呲贝地尔联合治疗,单一组行单一的呲贝地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帕金森综合评定量表评分(UPDRS)、帕金森症状评分(Webster)以及生活质量评分(SCL-90).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45例(93.75%)显著高于单一组37例(77.08%),联合组发生不良反应几率2例(4.17%)显著低于单一组8例(16.67%),两组治疗前的UPDRS评分以及Webster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UPDRS评分(6.81±1.23)分、Webster评分(11.24±2.85)分以及SCL-90评分均优于单一组(13.05±1.42)分、(15.14±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帕金森病患者行盐酸苯海索+呲贝地尔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
作者:张金枝;刘真真;林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急诊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接收9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急诊ERCP治疗(观察组)与常规保守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2.03±0.18)d及住院时间(10.33±2.05)d缩短,血淀粉酶(61.23±13.08)U/L、谷丙转氨酶(200.36±56.04)U/L及总胆红素(113.58±12.64)μmol/L均降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ERCP可显著提升患者预后,改善患者炎性症状,其应用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富华;章杰;朱建臣;龙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研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此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该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疾病者中,方便抽取90例患者纳入到讨论中,90例患者按入院单双顺序分45例对照组(思密达药物治疗)和45例研究组(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药物治疗),对比讨论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状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疗效88.89%比对照组73.33%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肺炎治疗时间、腹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研究组(4.2±1.7)d、(2.2±1.1)d、(4.5±2.0)d比对照组(6.9±2.2)d、(4.5±1.5)d、(7.2±2.3)d短,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疾病可考虑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药物进行治疗,疗效突出,患儿肠黏膜屏障得到修复,其腹泻症状得到快速缓解,肺炎疗程得到缩短,临床可大力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杜长波;裴玉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评价利奈唑胺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山西大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7例血液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随机分为A(n=53)、B(n=54)两组,分别接受利奈唑胺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酸万古霉素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A、B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5%和72.2%(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7%和16.67%(P<0.05),A组有效病例退热时间为(1.8±0.3)d,与B组(3.5±0.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0,P<0.05).结论 与盐酸万古霉素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静脉滴注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比较,利奈唑胺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其临床疗效相似,但退热起效时间快,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朱秋娟;王丽娜;卫芬;边思成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人文护理和体位改变联合对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2例疤痕子宫孕妇出现胎位异常后成功阴道试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分成对照组(51例)与研究组(51例),其中对照组行体位改变护理,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人文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分娩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精神病性(15.39±3.28)分、抑郁(26.41±5.22)分、偏执(14.26±2.09)分、焦虑(20.18±3.21)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9.41±0.59)分、产程出血量(120.03±29.97)mL及产程时间(8.44±2.76)h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1.55±2.3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疤痕子宫阴道分娩采取人文护理与体位改变干预,有助于产妇心理状态改善,分娩结局优化,具推广价值.
作者:薛志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结合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锁定钢板结合可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CPC)对该院从2014年8月—2016年5月收治的22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2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10~18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7周,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松动发生,根据Neer评分评定,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6.4%.结论 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具有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小、填充骨缺损,尤其可强化锁定螺钉在肱骨近端的把持力,从而增强锁定钢板固定骨质疏松患者肱骨近端骨折的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杨树龙;李永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选取2013年3月—2016年9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5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9),对照组常规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洋地黄类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疗程为6个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7%(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值(59.3±5.8)、LVEF值(42.3±4.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农大雄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临床路径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54例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有效率与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有效率为7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为88.89%,对照组达标率为62.9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实施临床路径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攀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该院肿瘤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的用药及合理使用.方法 整群选取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143例用药质子泵抑制剂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将入选病例分为奥美拉唑组(72例)、泮托拉唑组(51例)、洛赛克组(16例)、其他药物组(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用药种类、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及给药间隔,观察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用药有无指征及选药、给药剂量、给药间隔和疗程是否合理.结果 143例患者中,用药奥美拉唑72例(50.35%),用药泮托拉唑51(35.66%),用药洛赛克16例(11.19%),用药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等4例(2.80%),奥美拉唑使用构成比高,泮托拉唑次之,患者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143例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用药指征、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和给要间隔均合理,合理性100.00%,142例肿瘤患者用药疗程合理,合理性99.30%.结论 该院肿瘤患者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不足,临床用药应继续遵照质子泵抑制剂使用规范并严把用药指征,防止用药过度.
作者:赵雅玮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中药熏洗治疗妊娠合并阴道炎的临床疗效,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过相应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为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药熏洗治疗妊娠合并阴道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门昂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B超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13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通过手术操作确诊,术前使用B超检查,将B超结果 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B超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B超确诊113例,确诊率为86.92%,不符17例,漏诊率为13.08%;其中,实质性脏器损伤99例,确诊89例,确诊率为89.90%;非实质性脏器损伤31例,确诊24例,确诊率为77.4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病例中,实质性脏器损伤10例(10.10%),分别为脾脏损伤7例,肝脏损伤2例,胰脏损伤1例;非实质性脏器损伤7例(22.58%),分别为肠穿孔2例,卵巢囊肿破裂4例,肠系膜血管撕裂伤1例.结论 B超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准确性较高,尤其是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非实质性脏器损伤需结合CT检查加以明确.
作者:吴华雯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析对四肢骨折术后疼痛患者早期实施生命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命力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 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研究组术后2h疼痛评分(4.59±1.01)分、术后6 h(3.22±1.11)分、术后1 d(2.31±1.22)分、术后2 d(1.34±0.58)分、术后3 d(0.51±0.11)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肢体功能恢复93.33%、护理满意度96.67%、并发症发生率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四肢骨折术后疼痛患者早期实施生命力护理,临床效果确切,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雅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运动手环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行为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100例2015年5月—2016年5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由医护人员指导其进行日常运动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发放运动手环,采用运动手环记录干预.记录所有患者在入组时、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监测FBG、TC、TG、HDL-C、LDL-C、HbA1c等代谢指标、日均运动步数以及低、中、高等不同强度的运动时间,比较观察患者运动行为的变化.结果 ①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除TC外,试验组FBG、TG、HDL-C、LDL-C、HbA1c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显著;对照组患者有一定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组间比较,6个月时,除TC外,试验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日均运动步数为(4298±628)步,显著高于对照组(2904±525)步,总运动时间为(76.4±6.8)h,显著长于对照组(45.9±7.5)h,不同强度的运动时间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手环干预可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提高其运动强度,对病情有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创;黄梅;汪璐璐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高发病率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每年约有130万的新发病例,69万死亡病例,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第3位,是世界男性第3位,女性第2位高发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已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第5位.近年来因为饮食习惯的改变、老年人口的增加致使结直肠癌的患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结直肠癌已经成为我国多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研究发现,肝脏又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常见位置.结直肠癌肝转移是临床上治疗的重点及难点,为了更好的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现就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新辅助化疗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新辅助化疗的功能及临床应用、新辅助化疗相关的肝损伤及对手术的影响以及新辅助化疗周期数和药物选择)进行研究分析.
作者:何翠瑛;苏贞栋;陈燕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在老年股骨颈手术麻醉前静脉注射不同剂量芬太尼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99例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该院择期行股骨颈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组内均有33例,3组静脉注射芬太尼的剂量分别为0.5、1、1.5μg/kg,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深度(RSS评分)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以及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3组VAS评分、RSS评分在t2、t3时均显著优于t1,而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在t2、t3时VAS评分、RSS评分显著优于小剂量组(P<0.05);手术过程中,大剂量组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发生率分别为39.4%、27.3%及27.3%均显著高于中剂量组分别为9.1%、15.2%、12.1%(P<0.05).结论 在老年股骨劲手术麻醉前静脉注射1μg/kg芬太尼,镇痛、镇静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且不良反应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孙林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析宫腔填塞纱条在剖宫产术中止血中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在2016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剖宫产术产妇,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止血治疗,主要是缩宫素10 U宫体注射,缩宫素10 U静脉滴注,卞前列甲酯栓1 mg舌下含服,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针250μg宫体注射,按摩子宮,宫腔内出血点缝扎,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宫腔填塞纱条治疗,比较两组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结果 入选的84例无1例发生感染;研究组术后2 h出血量(550.2±30.2)mL、术后24 h出血量(116.5±22.6)mL显著少于对照组(780.7±45.2)、(350.7±39.6)mL,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产妇,在常规止血的基础上加宫腔填塞纱条止血,其效果确切,能有效减少出血量,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梅巧娣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