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曲良;宋展昭;陈君;徐朋

关键词: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 临床效果, 安全性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方便选择2015年6月—2017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74例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成甲组(37例)和乙组(37例).甲组患者通过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乙组患者通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尺偏角、掌倾角、治疗优良率、并发症情况.结果 甲组患者的尺偏角(15.87±6.92)°、掌倾角(3.02±7.16)°与乙组(21.18±2.88)°、(10.36±1.8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治疗总优良率(81.08%)、并发症发生率(8.11%)与乙组相比83.78%、10.8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中,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比较,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相近,但在骨折解剖复位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比较好,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治疗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40例,时间段为2013年11月—2015年10月,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观察组患者在全身用药的基础上给予0.3%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全身用药的基础上给予0.25%氯霉素滴耳液治疗,给药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7 d.根据患者临床体征变化、症状进行疗效评价,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观察组91.4%高于对照组81.4%(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2.05±0.15)d、平均治疗天数(7.51±0.2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41±0.55)、(10.52±1.35)d(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4%低于对照组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应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蒋慧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异搏定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异搏定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阵发性上性心动过速患儿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异搏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过相应药物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搏定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但相较异搏定,胺碘酮的不良反应更少,因此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葛敏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患者的HBV-DNA、乙肝两对半和血清酶ALT测定结果关系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与乙肝两对半检测及血清酶谷丙转氨酶(ALT)测定的关系.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77例乙肝病毒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血清测定HBV-DNA含量、乙肝标志物及血清酶ALT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以HBsAg+、HBcAb+患者的HBV-DNA定量总阳性率(38.7%)为参考值,大三阳(HBsAg+、HBeAg+、HBcAb+)患者的HBV-DNA定量总阳性率为95.2%,与参考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三阳(HBsAg+、HBeAb+、HBcAb+)患者的HBV-DNA定量总阳性率为39.7%,与参考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大三阳与小三阳患者HBV-DNA定量阳性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ALT含量在HBV-DNA量的不同范围内有明显变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HBV-DNA量与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及血清酶ALT含量有相关性,对乙肝患者的病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跃华;林卫;付吉春;郑艳斌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神经保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后继脑梗死神经保护的临床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依据其梗死前有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情况将其分组为A组30例(梗死前无TIA)、B组30例(梗死前有TIA),并分别于2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情况及B组脑梗死间隔时间、TIA持续时间、脑梗死发病频次等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A组脑梗死患者的I级预后率为66.67%,Ⅱ级预后率为36.67%,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脑梗死患者的TIA持续≤10 min、梗死间隔时间<7 d及发作频率在2~3次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Ⅰ级预后效果更佳,其B组患者TIA2~3次的预后效果更佳(P<0.05).结论 其TIA状态可致使大脑产生较强耐受能力,于后继脑梗死产生神经保护,其因素与脑梗死间隔时间、发作频次及TIA持续时间具有密切关联.

    作者:陈德哲;赵敏;王晶茹;王伟伟;杨霞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接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以人为本护理理念进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护理,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精神症状、恢复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精神症状评分,焦虑抑郁状态(3.02±0.54)分、缺乏活力(4.23±0.69)分、敌对性(3.62±0.35)分、思维障碍(4.98±0.52)分、激惹性(4.02±0.3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恢复状况得分(117.25±5.63)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67.21±4.36)分、心理功能(59.77±5.11)分、社会功能(61.34±3.96)分、物质生活(66.36±3.87)分、生活质量总分(66.58±2.26)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实施以人为本护理理念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提升患者恢复状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张炜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老年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老年患者以阿托伐他汀、曲美他嗪联合治疗,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门诊部门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2例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将患者分为一般组(常规用药利尿剂、醛固酮拮抗剂、洋地黄等)、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组数均为46例,以超声检查用药前后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收缩末期内径(LVESD),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入院时心电图指标、MMP-9、ET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LVESD(38.15±3.78)mm、LVDD(50.43±6.07)mm以及MMP-9(31.85±7.68)ng/mL、ET(60.53±11.47)μg/L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临床在对冠心病所致左心功能不全的老年者治疗时,为改善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可使用阿托伐他汀、曲美他嗪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郭苏文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热毒宁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对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实施热毒宁方案、喜炎平注射液方案的效果进行比较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进入该院儿科的手足口病患儿,从中随机抽选200例进行随机分组,100例观察组均实施热毒宁方案,100例对照组则实施喜炎平注射液方案,对比2组患儿效果、症状缓解情况、预后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100例有效率98.00%,对照组100例89.00%(P<0.05);观察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中11例(P<0.05).对照组手足皮疹症状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疱疹症状消失时间等比观察组长(P<0.05).结论 儿科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时,选择热毒宁方案可提升患儿疗效,除了能防止不良反应外,还能缩短其症状消失时间等,可推广.

    作者:司晨鸿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补肾益智颗粒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补肾益智颗粒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2例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给予观察组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补肾益智颗粒治疗,给予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ADL评分、MMSE评分、ADAS-Cog评分,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ADL评分、MMSE评分、ADAS-Cog评分分别为(25.10±7.92)分、(24.98±4.01)分、(26.82±8.20)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为(10.01±3.12)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85%(P<0.05).结论 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补肾益智颗粒治疗AD疗效确切,较单独西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和临床疗效.

    作者:单霞;苟彩霞;胡克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PaCO2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急诊CAP患者227例,根据治疗28 d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死亡组,根据入院时PaCO2水平高、低、正常分为高水平组、低水平组和正常组,收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影像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①死亡组高PaCO2水平和低PaCO2水平患者的构成比例分别为16.84%、38.78%高于存活组的25.81%、61.29%,使用呼吸机患者构成比例为67.74%,高于存活组的9.69%,合并COPD患者占29.03%,多于存活组的5.61%(P<0.05).②根据PaCO2水平分组,低水平组、 高水平组PaO2<60 mmHg患者构成比例分别为16.84%、53.66%,均高于正常组的3.30%(P<0.05).低水平组呼吸机使用率、死亡率分别为23.16%、18.95%,高水平组分别为26.83%、21.95%,均高于正常组的7.69%、4.40%(P<0.05).③相关性分析显示,高PaCO2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r=-0.767,P=0.011),低PaCO2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r=0.614,P=0.019),结论 PaCO2水平与急诊CAP患者预后相关,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及早控制PaCO2水平波动可能对改善预后有帮助.

    作者:王雷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分析.方法 便利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116例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8例.对照组58例采用奥氮平治疗,试验组58例采用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并评价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1%、7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76.72±5.8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37±5.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2%、2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齐拉西酮较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佳,其临床有效率高,自我管理能力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胡乃启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技术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 给予2015年1月—2017年1月300例临床怀疑小肠疾病患者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观察患者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转移及周围侵犯情况,将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结果 与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0例行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检查的患者,244例诊断为小肠病变,与临床诊断一致.56例患者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诊断为阴性,其中符合40例,漏诊11例,误诊5例.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诊断小肠疾病的灵敏度为93.8%(244/260),准确率为94.7%(284/3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71.4%.结论 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诊断小肠肿瘤、炎症、梗阻等疾病具有特征性表现,对小肠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推广价值极好.

    作者:王刚;周晓明;赵蕊蕊;于澜;李志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针对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胎膜早破未发生新生儿感染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为该研究的对象.按照不同的孕周,对两组患者胎膜早破距分娩的时间、患者胎膜早破的胎膜炎的关系、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新生儿存活率、影响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34周、34~36周以及≥37周的破膜距胎儿分娩时间(78.97±6.43)、(25.46±3.26)、(23.34±1.54)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4周新生儿感染率(33.33%)明显高于≥37周新生儿感染率(18.33%),但是<34周新生儿存活率(70.00%)显著低于≥37周新生儿存活率(9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胎膜炎的发生率为56.67%,对照组患者胎膜炎的发生率为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周越小,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危险性越高,而影响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主要为住院时间、尿道直管、免疫力低下、孕周、破膜时间、操作不严格等,为此需要加强对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降低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袁显文;王清峰;孙立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羟考酮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羟考酮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山西博爱医院2014年5月—2017年2月全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146例,ASA<Ⅱ级,35~61岁,随机分为2组(n=73),S组给予羟考酮超前镇痛,D组在相同时间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和不适反应.在麻醉诱导前(T1)、拔管即刻(T2)、术后24 h(T3)、术后72 h(T4)共4个时间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计算CD4+/CD8+的比值,ELISA法测定IL-6、IL-10及TNF-a的含量并观察变化.结果 与D组相比,S组在T1时点的各指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T2时间点CD3+[(58.10±5.24)/(53.55±6.44)]、CD4+[(46.58±5.07)/(40.05±6.24)]、CD4+/CD8+[(1.40±0.17)/(1.12±0.21)]各值下降幅度明显减小,后在T3、T4时点S组数值恢复速度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6、IL-10及TNF-a在T2时间点时S组增减幅度显著低于D组,如IL-6[(51.37±5.81)/(58.84±5.61)]、IL-10[(57.85±7.86)/(47.33±6.69)]、TNF-a[(482.4±32.66)/(512.2±42.58)],后在T3、T4时点S组数值恢复速度同样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比D组术后羟考酮时效内的所选时点[术后1、2、6 h:(1.84±0.80)/(3.10±0.75),(1.84±0.80)/(3.10±0.75),(1.96±0.82)/(3.03±0.88)]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7.4%/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可保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段俊;王建刚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延伸性护理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

    目的 探讨分析延伸性护理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自2014年10月—2016年7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4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分组法分成两组,其中24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伸性护理;另外24例为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和SD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62.3±7.5)分、(61.9±7.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评分[(59.3±7.1)分、(60.2±7.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36.2±6.4)分、(34.5±5.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7.3±6.6)分、(45.8±6.3)分](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56.2±8.5)分、(56.6±8.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79.2±9.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4.8±8.7)分](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4.2%)显著低于对照组(25.0%)(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比较观察组(95.8%)显著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 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实施延伸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其术后生存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患者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李政亮;张柳;周敏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用于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究在利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时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进入该院治疗并被确诊为输尿管结石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传统药物的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观测患者在治疗时的心电图以及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以及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院时间,从而评价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在治疗输尿管结石上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心率(65.27±3.91)次/min,血压(77.97±14.12)mmHg、血氧饱和度为96.97%,与对照组比较数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清醒时间为(7.8±2.1)d,拔管时间为(9.9±2.3)d,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在输尿管钬激光碎石过程中能够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艳;王颖;周颖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外伤性颅内血肿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急性期检测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9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为实验组,另择取同期9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于入院初和健康体检时采血,常规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比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不同程度脑损伤患者D-二聚体水平间的差异性,观察实验组不同预后结果 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血浆D二聚体(297.1±38.5)μg/L,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113.7±21.4)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重型组D-二聚体(446.1±58.9)μg/L,显著高于轻型组和中型组(P<0.05);颅脑损伤术后恢复良好者D-二聚体(230.7±16.3)μg/L,显著低于轻残、重残及死亡的患者(P<0.05).结论 外伤性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存在关联,急性期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提示纤溶活性增强,临床应注重加强动态观察.

    作者:康健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30例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 分析大面积脑梗塞应用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6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选择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3d以及一周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功能独立患者占43.33%,对照组为16.67%;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88±2.34)分,对照组为(21.26±2.52)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13.33%.结论 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手术,能够减轻残疾程度,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作者:周洪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彩色超声引导下周围型肺占位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分析彩色超声引导下周围型肺占位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方法 方便选取该医院超声科2012年1月—2017年1月间接诊的周围型肺占位病变患者为该研究的对象(60例),并对病患实施分组检查,30例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方式的为A组,30例采用彩色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方式的为B组,比较两组的确诊阳性率.结果 A组患者检出阳性率为83.33%,B组患者检出阳性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彩色超声引导下周围型肺占位穿刺活检具有安全性高、创伤性小、阳性检出率高等优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维龙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急性阑尾炎患者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治疗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1年5月—2017年2月进入该院进行治疗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共100例,利用64排螺旋CT对患者的整个腹部进行扫描,将得到的数据结果 进行多平面重建或者曲面重建,对重建后的CT图像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后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论 比较,从而判断64排螺旋CT对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结果100例患者中,确诊为急性阑尾炎92例,另外8例患者中,6例为升结肠癌,其他2例为假阴性.在急性阑尾炎中出现阑尾增粗症状的患者占95.74%,出现周围脂肪组织间隙模糊的症状的患者占71.27%,出现肿块症状的患者占6.38%.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诊断,具有安全、高效、准确的诊断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对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事件的发生,对于早期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伟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探讨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胆囊患者全麻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胆囊患者全麻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择取该院2016年1—10月期间收治的62例腹腔镜胆囊全麻手术患者为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七氟烷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统计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拔管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情况,并就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术后认知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心率(72±10)次/min、平均动脉压(102±18)mmHg与手术结束时(74±14)次/min、(105±23)mmHg和拔管后(72±13)次/min、(103±18)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段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32.3±4.5)min、术后认知功能评分(27.8±1.3)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48.4±6.4)min、(30.4±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和丙泊酚都能较好的麻醉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但七氟烷对患者术后认知状态、清醒情况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作者:万云芳;张文元;颜云 刊期: 2017年第15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