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显文;王清峰;孙立华
目的 分析经肝动脉等供血动脉行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栓塞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4年4月—2016年3月期间60例肝血管瘤患者,共计76个血管瘤病灶,经肝动脉等供血动脉超选择插管后,注入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进行栓塞治疗.60例患者均具有完整的临床治疗过程及随访资料.结果 54例1次栓塞,6例2次栓塞,随访12个月,肿瘤缩小50%以上者40例,不足50%者12例,缩小<25%者8例,总有效率86.7%.结论 肝动脉等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疗效确切、安全、并发症少,是肝血管瘤治疗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张惠林;殷世武;项廷淼;潘升权;高宗根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着重于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靶点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80例苏州平江医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因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实验组采用靶点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腰椎间盘恢复优良率、治疗总有效率与NRS评分.结果 实验组NRS评分为(3.1±1.2)分,腰椎间盘恢复优良率为97.5%,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点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不仅可降低其NRS评分,也可提高其腰椎间盘恢复优良率,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钱栋;朱红胜;胡红心;屈睿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分析延伸性护理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自2014年10月—2016年7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4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分组法分成两组,其中24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伸性护理;另外24例为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和SD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62.3±7.5)分、(61.9±7.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评分[(59.3±7.1)分、(60.2±7.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36.2±6.4)分、(34.5±5.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7.3±6.6)分、(45.8±6.3)分](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56.2±8.5)分、(56.6±8.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79.2±9.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4.8±8.7)分](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4.2%)显著低于对照组(25.0%)(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比较观察组(95.8%)显著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 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实施延伸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其术后生存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患者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李政亮;张柳;周敏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机械通气充入气腹时运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复合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患者术中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麻醉方法相同,用多功能监测仪常规监测BP、ECG、SpO2、PetCO2 BIS、NMT值.气腹后机械通气策略:A组:常规机械通气:VT:10 mL?kg,f:12次/分,I:E比1:2.B组:先滴定佳PEEP的,机械通气:VT:6 mL?kg,f:16次/分,滴定的PEEP,I:E比1:2.C组:患者入室后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1 mg,机械通气同A组.D组:患者入室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1 mg,滴定PEEP,通气模式同B组.分别于气腹前5 min(T0)、气腹后即刻(T1)、气腹后15 min(T2)、气腹后30 min(T3)、气腹后45 min(T4)和气腹放气后15 min(T5)时点取静脉血3 mL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浓度,抽取动脉血2 mL测定血气指标pH值 、PaO2、PaCO2.结果 与T0时比较,T2~T5时四组患者TNF-α 、IL-6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T4时点升高明显[(37.9±9.3)pg/mL vs(17.7±6.8)pg/mL](P<0.01);与A组比较,B、C、D组在T2~T5时TNF-α、IL-6浓度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下降明显[T4时(27.4±7.7 pg/mL vs(37.9±9.3)pg/mL](P<0.01).血气分析结果比较:与T0比较,T2~T5时点4组患者均PH值下降、PCO2升高(P<0.05),B组T4时点下降明显[pH值:(7.28±0.06)vs(7.39±0.04),PCO2:(53.25±3.60)mmHg vs(38.12±4.80)mmHg](P<0.01),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C组在T2~T5时点PH升高,PC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ujyq[T4时pH值:(7.31±0.07)vs(7.30±0.08),PCO2:(45.66±4.55)mmHg vs(46.71±3.16)mmHg](P<0.05);B、D组在T2~T5时点pH下降,PCO2升高(P<0.05),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复合盐酸戊乙奎醚,能降低患者的炎性介质,对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且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保护性通气.
作者:王艳辉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对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住院患者发生低血糖概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依照住院治疗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25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与多次皮下预混胰岛素注射,对两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概率进行分析,并探讨低血糖发生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与参考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36%、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组患者与未发生低血糖患者比较,年龄、住院时间、BMI、血肌酐、血糖达标时间、代谢异常、糖尿病并发症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MI、血肌酐、脂代谢异常是导致低血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能够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在进行胰岛素治疗时,要合理监控评估低血糖发生风险因素并给予对应的治疗方式.
作者:吴红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的方法,把方便选取2013年2月—2017年2月时间段内该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50例划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方法;研究组=25例,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浅前房、滤过泡、眼压出现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①研究组浅前房出现率(20%)显著高于对照组(8%),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滤过泡形成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的眼压完全控制率(92%)高于对照组(64%),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青光眼患者来说,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患者信赖,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良好,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急性期检测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9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为实验组,另择取同期9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于入院初和健康体检时采血,常规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比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不同程度脑损伤患者D-二聚体水平间的差异性,观察实验组不同预后结果 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血浆D二聚体(297.1±38.5)μg/L,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113.7±21.4)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重型组D-二聚体(446.1±58.9)μg/L,显著高于轻型组和中型组(P<0.05);颅脑损伤术后恢复良好者D-二聚体(230.7±16.3)μg/L,显著低于轻残、重残及死亡的患者(P<0.05).结论 外伤性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存在关联,急性期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提示纤溶活性增强,临床应注重加强动态观察.
作者:康健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羟考酮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山西博爱医院2014年5月—2017年2月全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146例,ASA<Ⅱ级,35~61岁,随机分为2组(n=73),S组给予羟考酮超前镇痛,D组在相同时间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和不适反应.在麻醉诱导前(T1)、拔管即刻(T2)、术后24 h(T3)、术后72 h(T4)共4个时间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计算CD4+/CD8+的比值,ELISA法测定IL-6、IL-10及TNF-a的含量并观察变化.结果 与D组相比,S组在T1时点的各指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T2时间点CD3+[(58.10±5.24)/(53.55±6.44)]、CD4+[(46.58±5.07)/(40.05±6.24)]、CD4+/CD8+[(1.40±0.17)/(1.12±0.21)]各值下降幅度明显减小,后在T3、T4时点S组数值恢复速度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6、IL-10及TNF-a在T2时间点时S组增减幅度显著低于D组,如IL-6[(51.37±5.81)/(58.84±5.61)]、IL-10[(57.85±7.86)/(47.33±6.69)]、TNF-a[(482.4±32.66)/(512.2±42.58)],后在T3、T4时点S组数值恢复速度同样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比D组术后羟考酮时效内的所选时点[术后1、2、6 h:(1.84±0.80)/(3.10±0.75),(1.84±0.80)/(3.10±0.75),(1.96±0.82)/(3.03±0.88)]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7.4%/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可保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段俊;王建刚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方便选择2015年6月—2017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74例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成甲组(37例)和乙组(37例).甲组患者通过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乙组患者通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尺偏角、掌倾角、治疗优良率、并发症情况.结果 甲组患者的尺偏角(15.87±6.92)°、掌倾角(3.02±7.16)°与乙组(21.18±2.88)°、(10.36±1.8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治疗总优良率(81.08%)、并发症发生率(8.11%)与乙组相比83.78%、10.8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中,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比较,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相近,但在骨折解剖复位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比较好,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曲良;宋展昭;陈君;徐朋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抑制子宫收缩药物阿托西班联合盐酸利托君在IVF/ICSI新鲜周期胚胎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该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的新鲜周期移植患者278例为研究对象,剔除年龄>38岁、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者及反复移植失败者.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A组78例,阿托西班联合盐酸利托君组(移植前30 min静推阿托西班0.9 mL);B组72例,阿托西班组(移植前30 min静推阿托西班0.9 mL,移植后30 min开始每8小时一次舌下含服盐酸利托君10mg至移植后第3天);C组64例,盐酸利托君组(移植前30分钟舌下含服盐酸利托君10 mg,移植后30 min开始每8 h一次舌下含服盐酸利托君10 mg至移植后第3天);D组64例,移植前未用抑制子宫收缩药物组(移植前后均未用抑制子宫收缩药物).比较4组患者移植后的妊娠结局.结果 A组、B组、C组和D组患者HCG阳性率分别为66.67%、62.50%、59.37%和57.81%;4组患者着床率分别为34.67%、32.84%、29.51%和30.51%;4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4.10%、61.11%、54.69%和56.25%.A组HCG阳性率、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B组、C组及D组(P<0.05).B组HCG阳性率、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C组与D组比较,HCG阳性率、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西班联合盐酸利托君可作为提高HCG阳性率及胚胎着床率从而提高IVF-ET助孕成功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李宝香;吴仕元;廖美霞;范晓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技术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 给予2015年1月—2017年1月300例临床怀疑小肠疾病患者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观察患者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转移及周围侵犯情况,将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结果 与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0例行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检查的患者,244例诊断为小肠病变,与临床诊断一致.56例患者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诊断为阴性,其中符合40例,漏诊11例,误诊5例.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诊断小肠疾病的灵敏度为93.8%(244/260),准确率为94.7%(284/3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71.4%.结论 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诊断小肠肿瘤、炎症、梗阻等疾病具有特征性表现,对小肠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推广价值极好.
作者:王刚;周晓明;赵蕊蕊;于澜;李志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补肾益智颗粒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2例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给予观察组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补肾益智颗粒治疗,给予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ADL评分、MMSE评分、ADAS-Cog评分,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ADL评分、MMSE评分、ADAS-Cog评分分别为(25.10±7.92)分、(24.98±4.01)分、(26.82±8.20)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为(10.01±3.12)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85%(P<0.05).结论 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补肾益智颗粒治疗AD疗效确切,较单独西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和临床疗效.
作者:单霞;苟彩霞;胡克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针对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胎膜早破未发生新生儿感染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为该研究的对象.按照不同的孕周,对两组患者胎膜早破距分娩的时间、患者胎膜早破的胎膜炎的关系、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新生儿存活率、影响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34周、34~36周以及≥37周的破膜距胎儿分娩时间(78.97±6.43)、(25.46±3.26)、(23.34±1.54)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4周新生儿感染率(33.33%)明显高于≥37周新生儿感染率(18.33%),但是<34周新生儿存活率(70.00%)显著低于≥37周新生儿存活率(9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胎膜炎的发生率为56.67%,对照组患者胎膜炎的发生率为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周越小,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危险性越高,而影响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主要为住院时间、尿道直管、免疫力低下、孕周、破膜时间、操作不严格等,为此需要加强对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降低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袁显文;王清峰;孙立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与乙肝两对半检测及血清酶谷丙转氨酶(ALT)测定的关系.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77例乙肝病毒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血清测定HBV-DNA含量、乙肝标志物及血清酶ALT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以HBsAg+、HBcAb+患者的HBV-DNA定量总阳性率(38.7%)为参考值,大三阳(HBsAg+、HBeAg+、HBcAb+)患者的HBV-DNA定量总阳性率为95.2%,与参考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三阳(HBsAg+、HBeAb+、HBcAb+)患者的HBV-DNA定量总阳性率为39.7%,与参考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大三阳与小三阳患者HBV-DNA定量阳性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ALT含量在HBV-DNA量的不同范围内有明显变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HBV-DNA量与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及血清酶ALT含量有相关性,对乙肝患者的病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跃华;林卫;付吉春;郑艳斌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效果,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该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对8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然后进行治疗,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红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住院时间情况、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85±0.47)、(3.26±0.75)、(4.62±1.82)、(5.63±1.56)d相比于对照组的(3.52±0.66)、(5.67±1.34)、(7.26±1.68)、(7.88±2.16)d,观察组明显更短,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7.73%相比于对照组的77.27%,观察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数据,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均有一定的效果,阿奇霉素疗效更加明显,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严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相关药物分析.方法 对2010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资料进行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对9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表现、相关性药物等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在初发症状中,68例患者表现为乏力,60例患者出现纳差,58例患者出现尿黄,只有15例患者表现为肝功能异常.中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几率高,约占43.5%,抗结核类药物其次,占10.9%,抗肿瘤类药物、精神类药物、抗菌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分别占6.5%.结论 中年女性是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易发群体,中药则是导致肝损伤的主要药物类型,其中,肝细胞型损伤为主,患者预后情况良好.
作者:龙春梅;陈定贵;郑中伟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动态监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入住ICU前3 dPCT清除率,探讨早期降钙素原清除率(procalcitonin clear-ance,PCTc)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进行观察研究,方便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入住该院ICU,符合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且感染灶无需外科处理的内科患者.入选标准的患者共84例,其中男女各42例,28 d病死率为41.67%.检测入选患者于住ICU第1、2、3日血清PCT质量浓度(PCT-day1、PCT-day2、PCT-day3),并计算第2、3日的PCT清除率(PCTc-day2、PCTc-day3).结果 生存组与死亡组相比,PCT-day1、PCT-day2、PCT-day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的PCTc-day2、PCTc-day3(17%、51%)明显高于死亡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01).PCTc-day2、PCTc-day3预测28 d生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1(95%CI,0.53~0.77,P<0.05)与0.758(95%CI,0.66~0.86,P<0.01).PCTc-day3预测28 d生存佳截断值为38%,敏感度63.26%,特异度77.14%.结论 3 d内PCT降钙素原明显下降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生存率较高,早期监测PCT清除率有助于判断预后.
作者:邓林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钉在儿童股骨干骨折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儿64例,其中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患儿32例,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患儿为32例,分析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观察患儿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与锁定加压钢板组患儿相比,弹性髓内钉组患儿手术时间(75.8±12.8)min较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少(95.5±11.6)mL(P<0.05),骨折愈合时间(14.5±1.9)周较短(P<0.05),弹性髓内钉组患儿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Harris评分:(95.2±4.8)分均优于锁定加压钢板组(89.6±4.4)分(P<0.05).结论 弹性髓内钉是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法,对于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患儿,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较好、创伤小等治疗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耀辉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分析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治疗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40例,时间段为2013年11月—2015年10月,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观察组患者在全身用药的基础上给予0.3%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全身用药的基础上给予0.25%氯霉素滴耳液治疗,给药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7 d.根据患者临床体征变化、症状进行疗效评价,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观察组91.4%高于对照组81.4%(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2.05±0.15)d、平均治疗天数(7.51±0.2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41±0.55)、(10.52±1.35)d(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4%低于对照组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应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蒋慧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胆囊患者全麻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择取该院2016年1—10月期间收治的62例腹腔镜胆囊全麻手术患者为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七氟烷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统计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拔管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情况,并就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术后认知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心率(72±10)次/min、平均动脉压(102±18)mmHg与手术结束时(74±14)次/min、(105±23)mmHg和拔管后(72±13)次/min、(103±18)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段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32.3±4.5)min、术后认知功能评分(27.8±1.3)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48.4±6.4)min、(30.4±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和丙泊酚都能较好的麻醉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但七氟烷对患者术后认知状态、清醒情况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作者:万云芳;张文元;颜云 刊期: 201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