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燕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整群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1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136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66),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4%与对照组6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0.0%与对照组1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通过扩张动静脉,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达到减轻患者呼吸困难及全身症状的作用,安全性高。
作者:金玉;开芸;赵少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螺旋CT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确诊和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准确性。方法整群选择于2013年4月—2015年3月该院首次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5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冠脉成像,并在10 d后行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以经皮选择性冠脉造影术为参照,50%狭窄为阳性,评估螺旋CT冠脉造影的准确性。结果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为94.31%,特异度为100%,准确度98.38%,k值为0.9611,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准确度接近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无创的、可靠的冠心病筛查手段。
作者:吴作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风险规避作用。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ICU患者22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63%,相比于对照组的14.91%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在ICU护理中介入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规避护理风险事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9例(33髋)作为观察组,均采用全髋置换术治疗,另选取于该院采取常规治疗的29例(33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优良率、Harris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1.2%和78.4%,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89.0±3.3)分和(70.9±2.6)分,疼痛评分分别为(37.4±2.2)分和(84.1±2.9)分,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17.2%,结果显示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效果显著,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作者:涂兴卫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C反应蛋白、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痛苦。
作者:杨志强;刘猛;李伟;龚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诊惊厥病因及其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惊厥患儿共110例。了解患者疾病的相关信息,并对患者进行辅助检查,针对病因实施针对性治疗。观察小儿的惊厥病因及其治疗方法。结果惊厥病因分析中,热性惊厥占53.6%,癫痫占20.9%,颅内感染占8.2%。其中,新生儿以低血糖为主,婴幼儿与6岁以下小儿以热性惊厥为主,6岁以上小儿以癫痫为主;治疗总有效率为97.3%,不良反应率为1.8%。结论小儿急诊惊厥的病因复杂,以热性惊厥为常见。临床治疗中,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并进行对症治疗,能够预防疾病复发,保障小儿生命安全。
作者:吴雄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3年4月—2014年6月间收治并确诊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试验组A: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同时口服甲硝唑;试验组B: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对照组C:给予甲硝唑阴道泡腾片。结果观察3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和复发率,其中,A组、B组、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例(94%)、83例(83%)、85例(85%),治愈率分别为88%、68%、70%,复发率分别为16%、41%、39%,A组与B组比较、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疗效可靠。
作者:兰丽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对其临床多普勒彩超诊断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经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确诊乳腺肿块类型。结果86例患者中经过临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发现其中良性39例,恶性44例,检测准确率为96.51%。其中良性39例患者中血流情况等级比较其RI在0.41~0.65之间;恶性44例患者中血流情况等级比较其RI在0.72~0.89之间。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患者进行临床检测,其准确率较高,并且可以对患者的肿块边缘、轮廓、薄膜、回声等临床指标进行检测,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率,确定患者乳腺肿块的情况,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董莉;宁荣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与经尿道电切术在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整群选取2005年1月—2012年10月于该院泌尿外科诊治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69例,其中33例患者行尿道电切治疗(电切组),术后给予静脉、膀胱灌注化疗,36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根治组),术后给予静脉化疗。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累积住院时间、肿瘤3年无复发生存率(RFS)、3年存活率(OS)等。行Log-rank单因素和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潜在危险因素。结果与根治组相比,电切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20、-18.393、-7.205,P<0.01);两组患者在复发率及3年存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8、0.361,P>0.05);Log-rank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及T 3期患者的预后较差,为3年RFS及OS的危险因素(χ2=8.183、21.548、8.427、12.410,P<0.01);进一步行Cox 多因素分析,肿瘤直径≥5 cm为术后患者3年RFS的危险因素(RR=3.658,95%CI:1.875~7.137,P<0.01),T 3期和肿瘤直径≥5 cm 为影响患者3年OS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手术风险较小,联合辅助静脉、膀胱灌注化疗能够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肿瘤直径≥5 cm、T3期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薛亚岗;缪惠东;侯建华;顾红星;沈锋;袁晓林;刘海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比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不同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收集两组患者在初始用药、用药第2、4、6、8周后的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的评分情况和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疗效方面,阿立哌唑组基本痊愈23人,显效46人,有效12人,无效13人,治疗有效率为86.17%。利培酮组基本痊愈19人,显效32人,有效15人,无效28人,治疗有效率为70.21%。阿立哌唑组高于利培酮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ANSS评分,阿立哌唑组(55.14.3),利培酮组(56.66.2)。阿立哌唑组低于利培酮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利培酮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肌强直、静坐不能、震颤、体重增加,不良反应共57例。阿立哌唑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呕吐、头晕、失眠、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例数为36例。阿立哌唑组少于利培酮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立哌唑导致的不良反应比利培酮显著要小,并且疗效确切,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较较理想的用药选择,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冉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在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上采用缬沙坦合并辛伐他汀药物治疗的方式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105例,依据临床用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3例,接受缬沙坦合并辛伐他汀药物治疗,对照组52例,接受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高血压治疗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为76.9%,观察组高脂血症治疗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为71.1%,观察组的SBP、DBP、TG、TC、LDL-C及HDL-C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合并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压,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及高血脂病情,降低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疗效确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韩立波;汪淑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在翼腭窝区解剖中使用鼻内镜下经鼻径路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手术做出参考。方法随机选取50例该院附属医院的成人尸头标本,并将其用乳胶灌注,使用零度的鼻内镜经两种手术径路(上颌窦后壁径路和蝶腭孔径路)将翼腭窝显露,进一步将蝶窦开放,使蝶窦外侧壁、颈内动脉、视神经等充分暴露,对各结构之间的立体关系进行观察。结果不同的手术路径对翼腭窝的显露程度不同,蝶腭孔径路可以对蝶窦与翼腭窝的结构解剖关系进行观察,上颌窦后壁径路可以使翼腭窝内的结构大限度的得以显露。结论在临床手术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鼻内镜下的不同入路对翼腭窝区的疾病进行治疗。
作者:刘涛;杜忠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菌斑显示剂在牙周炎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后口腔维护中的作用。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5月—2015年2月在医院进行义齿修复的62例患者共78颗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39颗种植体。在修复后的口腔自我维护中,对照组给予一般维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菌斑显示剂,比较两组患者的牙周参数和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发生率。结果种植体完成修复2周后,两组患者PLI、SBI、PD和菌斑指数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3个月后所有患者观察组PLI、SBI、PD和菌斑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种植修复后1年内,观察组种植体周围粘膜炎平均发生率为45.6%,对照组为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口腔自我维护能够显著降低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发生率,使用菌斑显示剂让患者对菌斑有良好的自我控制效果显著。
作者:张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产科产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来该院进行住院分娩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入组产妇按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含50例研究对象。观察组产妇和对照组产妇产后分别给予传统护理模式护理干预和Orem自理理论护理模式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0~24 h自行床上活动率、25~48 h自行下床活动率及49~72 h完全自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产后0~24 h、25~48 h及49~72 h新生儿护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产后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产妇的产后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2.0%,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产妇产后的临床护理干预中,能够显著提高产妇产后自理能力、新生儿护理能力及产后护理满意度。
作者:尚秀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常规输血及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该院进行大剂量输血的8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进行大剂量输血的8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输血,观察组行去白细胞输血,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且P<0.05;输血前后,观察组血清CD4+、CD8+、CD4+/CD8+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血清CD4+、CD4+/CD8+明显降低;输血前后,观察组血清IgG、IgA、IgM、IgE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输血后血清IgG、IgA、IgM、IgE降低明显。结论大剂量常规输血及去白细胞输血均能降低输血后的不良反应,但去白细胞输血效果更为显著,有助于患者的脏器功能够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刘名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米托蒽醌单独及其联合美罗华治疗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NHL)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07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含米托蒽醌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含米托蒽醌化疗方案联合美罗华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较对照组70.0%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5年的无复发生存率(RFS)和总生存率(OS)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6.36%较对照组32.73%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米托蒽醌化疗方案联合美罗华能有效治疗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提高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且未引起其他不良反应症状,耐受性较好,临床综合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聂艳霞;张志彪;任小晶;刘小洁;段菲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还原性谷胱甘肽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疗效及经济学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182化疗药物引发的肝损害患者资料,根据用药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应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96例,设为A组,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86例,设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评价。结果 A组和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6.1%,成本分别为(798.3±43.9)元和(859.9±55.7)元,价效比为(870.8±41.6)和(999.3±66.9),A组成效比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化疗药物相关性肝损害的疗效好,成本低,相对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应用价值更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阮志稳;崔亚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对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中磁共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该院接诊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60例,其中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25例,结合患者的手术和病理检查结果为参考标准,对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进行核磁共振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联合应用评估,同时患者分别为粘连胎盘、植入性胎盘以及穿透性胎盘,结床分析。结果在胎盘植入的临床诊断中磁共振与磁共振和彩超联合诊断的临床诊断价值无合患者的病症分型对患者的磁共振图像进行临统计学差异(P﹥0.05),但结合患者的病理分型对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判定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透性胎盘的诊断中其应用价值高,而在粘连性胎盘的诊断中其应用价值则相对较低,数据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同时对患者的临床分型也有一定的应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吕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腹腔镜下实施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前来该院进行治疗的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各有45例患者,对比组患者给予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记录并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93.3%,对比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0%,两组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胃癌疾病症状,促使患者更快的康复,为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作者:和红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研究使用不同剂量的乌司他丁,对于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在2013年6月—2014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心肺复苏后患者共计106例,以上患者全部为心脏骤停后经心肺复苏后自我循环康复,并且均是能够生存超过72 h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为53例。两组患者全部进行普通心肺复苏抢救,使用普通心肺复苏常用的急救药物;在心肺复苏自我循环康复后;实验组患者使用乌司他丁剂量为40万U/次,2次/d。对照组患者使用乌司他丁,剂量20万U/次,2次/d。然后观察所有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产生情况;并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28 d之后的生存状况。结果经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中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33.3%(18/5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8.5%,31/53);该两组患者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74,P<0.05);治疗28 d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为73.6%;明显高于对照组(37.7%,20/53),该两组患者在治疗28 d以后的生存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5,P<0.05)。结论使用乌司他丁能够帮助提高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生存率;并且使用超剂量乌司他丁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小剂量要好,值得该院学习与应用。
作者:高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