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平
目的:探析脑外伤后脑积水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2例脑外伤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脑积水将其分为脑积水组与非脑积水组,各31例,观察脑外伤后脑积水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脑积水组脑挫裂伤发生25例(80.65%),脑室出血24例(77.42%),硬膜下血肿22例(70.96%),昏迷24例(77.42%),开颅手术26例(83.87%),TSAH 8例(25.81%),脑脊液压力升高6例(19.35%)与非脑积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因素是脑室出血、脑脊液压力升高、TSAH及硬膜下血肿。结论脑室出血、脑脊液压力升高、TSAH及硬膜下血肿是脑外伤患者发生脑积水的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黄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对其临床多普勒彩超诊断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经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确诊乳腺肿块类型。结果86例患者中经过临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发现其中良性39例,恶性44例,检测准确率为96.51%。其中良性39例患者中血流情况等级比较其RI在0.41~0.65之间;恶性44例患者中血流情况等级比较其RI在0.72~0.89之间。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患者进行临床检测,其准确率较高,并且可以对患者的肿块边缘、轮廓、薄膜、回声等临床指标进行检测,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率,确定患者乳腺肿块的情况,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董莉;宁荣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析地佐辛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体位摆放时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患者,行椎管内麻醉,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30例,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前15 min,试验组给予地佐辛肌注,对照组给予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安静平卧位(T1)、体位摆放时(T2)、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T3)的数字镇静评分(NSS)、VAS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在T1、T2上试验组VAS评分差异不显著;对照组T2时VAS评分较T1时高,P﹤0.05;试验组T2时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发生率3.33%,对照组16.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减轻体位摆放时疼痛,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作者:石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研究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5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纳入该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对入组病例实施增强扫描以及腹部平扫,然后以彩超扫查,以临床病理诊断为参照评估两种方法对于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效果。结果与B超检测技术相比,多层螺旋CT对于肠梗阻定性以及绞窄性肠梗阻诊断准确率更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用急性肠梗阻诊断效果满意,诊断符合率更高于常规B超检查,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文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米托蒽醌单独及其联合美罗华治疗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NHL)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07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含米托蒽醌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含米托蒽醌化疗方案联合美罗华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较对照组70.0%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5年的无复发生存率(RFS)和总生存率(OS)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6.36%较对照组32.73%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米托蒽醌化疗方案联合美罗华能有效治疗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提高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且未引起其他不良反应症状,耐受性较好,临床综合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聂艳霞;张志彪;任小晶;刘小洁;段菲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VVC(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同RVVC(复发性VVC)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整群选择该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就诊患者12365例,针对所有患者实施阴道分泌物真菌学镜检。在该研究的12365例患者中。患有VVC疾病的患者例数为500例(4.04%);表现出RVVC患者例数为30例(0.24%)。针对VVC患者以及RVVC患者认真实施调查登记以及相关分析。结果针对RVVC患者同VVC患者二者之间进行比较发现,在选择激素、选择抗生素、选择避孕药、实施替代治疗以及个人卫生习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出现RVVC的情况同患者表现出局部免疫异常具有密切的关系。针对以往用药进行分析发现,RVVC患者同VVC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患有VVC疾病或者表现出RVVC的情况后,针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威胁。患者出现RVVC同患者出现局部免疫异常表现出一定的关联,对此针对RVVC患者,需要合理选择敏感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并且需要实施疗程巩固。
作者:柯珣瑜;曾晓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单纯光疗与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重度黄疸足月新生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光疗,研究组在光疗基础上加用白蛋白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至出院时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67.8±37.2)μmol/L和(157.2±33.7)μmol/L,说明研究组患儿胆红素的降低程度更高(P﹤0.05)。结论对重度黄疸足月新生儿采用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王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腹腔镜下实施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前来该院进行治疗的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各有45例患者,对比组患者给予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记录并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93.3%,对比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0%,两组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胃癌疾病症状,促使患者更快的康复,为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作者:和红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产科产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来该院进行住院分娩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入组产妇按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含50例研究对象。观察组产妇和对照组产妇产后分别给予传统护理模式护理干预和Orem自理理论护理模式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0~24 h自行床上活动率、25~48 h自行下床活动率及49~72 h完全自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产后0~24 h、25~48 h及49~72 h新生儿护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产后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产妇的产后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2.0%,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产妇产后的临床护理干预中,能够显著提高产妇产后自理能力、新生儿护理能力及产后护理满意度。
作者:尚秀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红蓝光照射与美诺平颗粒联合在中重度痤疮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整群选取的2014年5月—2015年5月该院诊治的94例中重度痤疮患者均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前者予以红蓝光照射+口服美诺平颗粒治疗,后者予以口服异维A酸,均持续治疗2个月;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加以观察与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9%)比对照组(68.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了一些轻微不良反应(如灼热、脱屑、口干),经对症处理后均改善。结论对中重度痤疮患者予以红蓝光照射联合美诺平颗粒,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卫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基因蛋白Caveolin-1与胃癌侵袭及转移的关系。方法整群选取采用在该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间手术切除胃组织存档蜡块57例,组织学类型、分级和分期等均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分级系统(2011),临床分期,I期9例,II期15例,III期28例,IV期5例。伴淋巴结转移的39例,无腋窝淋巴转移的18例。应用FCM(流式细胞免疫法)检测Caveolin-1在57例胃癌组织中的相关表达,以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dex, FI)表示结果,取因其它良性胃部病变而手术切除的正常胃组织12例作为对照。结果Caveolin-1基因蛋白在III,IV期胃癌中的FI值0.53±0.27,明显低于I,II期的胃癌FI=0.9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82,P=0.0297<0.05);Caveolin-1基因蛋白在有淋巴转移的胃癌组织中平均FI值为0.51±0.21明显低于无淋巴转移的胃癌FI=0.94±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63,P=0.0294<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aveolin-1的低表达可能促进了胃癌的侵袭和转移,提示Caveolin-1可作为胃癌诊断的一个有效指标并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
作者:唐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 Fok 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胃癌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该院就诊的维吾尔族胃癌患者143例(A组)及维吾尔族健康对照者147例(B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测定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I酶切位点多态性,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癌患者的f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58.0%vs 47.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带有f等位基因(Ff+ ff)的受试者表现出较高的患胃癌的风险(OR值2.87)。结论 VDR的FokI酶切位点多态性是胃癌易感性影响因素。 f等位基因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F等位基因可能是胃癌的保护因素。
作者:方法;高洁;王海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雌性大鼠腺性膀胱炎模型制备方法。方法选取雌性大鼠50只,其中42只建立腺型膀胱炎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大肠埃希菌灌注组(34只)、生理盐水灌注组(8只),另外8只不做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同等条件饲养下,50 d后处死各组大鼠,切取膀胱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3组大鼠在体重变化及死亡率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组33例大鼠感染腺性膀胱炎,感染率97.0%,与空白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组大鼠膀胱标本常规病理切片、透射电镜均证实为腺性膀胱炎。结论大鼠膀胱灌注大肠埃希菌可导致腺性膀胱炎,其病理表现与人类腺性膀胱炎具有相似性,可据此制作腺性膀胱炎动物模型。
作者:蔡蔚;谢海平;龙蠡;谢晓;杨华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比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不同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收集两组患者在初始用药、用药第2、4、6、8周后的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的评分情况和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疗效方面,阿立哌唑组基本痊愈23人,显效46人,有效12人,无效13人,治疗有效率为86.17%。利培酮组基本痊愈19人,显效32人,有效15人,无效28人,治疗有效率为70.21%。阿立哌唑组高于利培酮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ANSS评分,阿立哌唑组(55.14.3),利培酮组(56.66.2)。阿立哌唑组低于利培酮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利培酮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肌强直、静坐不能、震颤、体重增加,不良反应共57例。阿立哌唑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呕吐、头晕、失眠、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例数为36例。阿立哌唑组少于利培酮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立哌唑导致的不良反应比利培酮显著要小,并且疗效确切,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较较理想的用药选择,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冉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颈项部穴位治疗中老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5年6月接诊的单纯性便秘患者4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应用颈项部穴位进行针刺和按摩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背部穴位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均已7 d为1疗程,3个疗程以后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治疗后,2个月的跟踪随访。结果两组排便缩短时间比较,治疗组达到治愈标准率为84.5%,对照组为72.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排便次数比较,治疗组达到治愈标准率为88.0%,对照组为62.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为8.0%,对照组为58.3%,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三项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颈项部穴位治疗中老年疗效确切可靠。
作者:李园春;陈洪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风险规避作用。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ICU患者22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63%,相比于对照组的14.91%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在ICU护理中介入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规避护理风险事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对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中磁共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该院接诊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60例,其中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25例,结合患者的手术和病理检查结果为参考标准,对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进行核磁共振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联合应用评估,同时患者分别为粘连胎盘、植入性胎盘以及穿透性胎盘,结床分析。结果在胎盘植入的临床诊断中磁共振与磁共振和彩超联合诊断的临床诊断价值无合患者的病症分型对患者的磁共振图像进行临统计学差异(P﹥0.05),但结合患者的病理分型对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判定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透性胎盘的诊断中其应用价值高,而在粘连性胎盘的诊断中其应用价值则相对较低,数据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同时对患者的临床分型也有一定的应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吕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疼痛管理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94例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并住院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疼痛管理,包括疼痛评估、情绪调节、分散注意力、药物止痛及疼痛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前1 d、术后1 d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t=2.69,P﹤0.05)。两组患者出院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7.9%(46/47)和93.6%(4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疼痛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间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临床护理价值。
作者:付桂芹;刘红;杜丽;刘玉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急救措施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08年1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4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患者采取急救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40例患者中因呼吸衰竭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6例,其余34例均在急救诊治后治愈,治愈率达到85.0%,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通气时间为4~11 h,平均通气时间(8.5±2.1)h,患者在入院前血氧饱为(52.8±4.5)%,经过7 d的治疗,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为(95.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治疗前胆碱脂酶为(3854.8±152.4)U/L,经过7 d的治疗,患者的胆碱脂酶为(6978.2±245.2)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缺氧,提高救治成功率,同时对患者进行洗胃、清除口鼻以及呼吸道分泌物、注射阿托品及氯解磷定等辅助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急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喜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状静脉窦阻塞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自2014年5月—2014年10月取犬1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7只和对照组7只。开胸,应用无损伤滑线从心外膜在接近冠状静脉窦口处结扎阻塞冠状静脉窦,对照组不对冠状静脉窦结扎。结果实验组冠状静脉窦阻塞后当即Ⅱ、Ⅲ、aVF导联出现ST段抬高﹥0.05 mV,偶有aVR导联ST段压低;阻塞30 min ST段恢复到基线水平;60 min ST段出现压低约0.05 mV,偶见aVL导联ST-T改变;阻塞120 min ST段又恢复到基线水平,偶见短暂Q波。有一例在结扎约40 min时,QT间期出现突然延长,然后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冠状静脉窦阻塞可导致心电图肢体导联呈ST-T改变。
作者:闫世云;杨朝宽;楚英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