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因及诊断进展

丁思睿赟;郭鹏翔

关键词:嗜血细胞综合征, 病因, 诊断
摘要: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HLH ),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其病因、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漏诊及误诊。该文对近年来HPS的病因、诊断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药理作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对应用依达拉奉与舒血宁联合对患有脑梗死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该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就诊的患有脑梗死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依达拉奉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依达拉奉与舒血宁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脑梗死疾病病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87.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3%);脑神经功能评分恢复正常时间(8.64±2.01)d和脑梗死疾病治疗总时间(12.76±2.13)d明显短于对照组(11.85±2.54)d,(15.62±3.57)d;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9例)。结论应用依达拉奉与舒血宁联合对患有脑梗死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贺志凤;李晓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共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气喘消失时间、胸闷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综合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能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应用。

    作者:齐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难治性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西医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探究中西医综合治疗难治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90例难治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综合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西医治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37例,有效6例,无效2例,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应用于难治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有助于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铭芳;陈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针对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4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则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例护理后症状消失时间、认知程度、遵医行为及满意程度,并行临床应用价值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为(9.8±3.9)d,认知率为82.4%,遵医率为91.9%,满意率为97.3%,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该组患者的FEV1为(2.2±0.3)L,PEF为(6.3±0.3)L/s,FEV1/FVC为(66.9±4.0)%,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病症与肺功能改善效果,并良好提升临床认知率、遵医率及满意程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兴蓉;陈雪玉;陈世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替罗非班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50例,对照组仅给予单纯血栓抽吸治疗,观察组给予血管抽吸和替罗非班治疗,实验组给予血管抽吸、替罗非班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实验组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3级血流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且与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0.05)。结论实验组所用的替罗非班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的临床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龙双祁;刘彬;邹桂和;陈玉红;管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糖代谢异常者血脂、hs-CR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糖代谢异常者血脂、hs-CRP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该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口服糖耐量试验患者17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正常糖耐量)、观察组(葡萄糖调节异常),两组各86例,比较两组的血脂各项指标及hs-CRP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血脂水平及hs-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项血脂指标、hs-CRP检出率高于对照组(<0.05)。结论高TG、高LDL-C 是糖代谢异常者血脂代谢的典型特征,联合CHO、HDL-C、hs-CRP各项指标可以评估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患者的心血管受损情况,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治、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巧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在急诊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在急诊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99 ICU急诊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成胰岛素强化1组(A1组,n=52)、胰岛素强化2组(A2组,n=50)、对照例组(B组,n=97)三组。比对三组患者院内感染、死亡及低血糖等发生情况,记录其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静注胰岛素时间等指标差异。结果①A1、A2组目标血糖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静脉泵注胰岛素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及ICU治疗时间等均明显短于B组(<0.05);A1组除了目标血糖达标时间短于A2组外(<0.05),其余指标均同其无明显差异(>0.05);②在为期3个月的随访中,A1、A2组院内感染率及死亡率均低于B组,低血糖发生率则高于B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A1组除低血糖发生率高于A2组外(<0.05),其余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0.05)。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予以胰岛素加强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文亮;秦秉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寻找适合急性乙醇中毒病人的佳治疗方案。方法该次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66例急性乙醇中毒病人,以随机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即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33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注射用能量合剂治疗,而33例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接受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同时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催醒时间、病症消失时间以及显效时间等基本信息。结果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研究在治疗效果、催醒时间、病症消失时间以及显效时间等方面都存在着绝对性优势,比较差异较为显著(<0.05)。结论临床上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较为显著,不仅具有副作用偏小、催醒速率较快以及疗效确切等优势,同时在操作方法以及治疗疗程、安全性能等方面也具有优势,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病人的首选药物,因此建议推广。

    作者:王平荣;王朝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的营养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营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营养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各项观察指标、护理满意度、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营养护理干预,有利于肾功能改善,减缓病情进展。

    作者:刘承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他汀类药物对慢性肾脏病的保护作用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对慢性肾脏病的防治。方法以60例慢性肾脏病伴脂代谢紊乱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阿托伐他汀治疗,分别监测研究对象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血胆固醇、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血胆固醇、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0.05)。结论观察组的治疗对肾脏保护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肾脏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为非降脂依赖的。

    作者:万莉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后腹腔镜下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T1期肾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T1期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于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T1期肾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以及术后止痛药用量方面后腹腔镜下手术优于开放性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肾癌根治术相比,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手术适应征较窄,但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宜作为T1期肾癌的首选。

    作者:童利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MRI增强检查对肾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析肾乳头状细胞癌及肾透明细胞癌进行MRI增强检查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入选该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肾细胞癌患者96例,包括肾乳头状细胞癌50例,肾透明细胞癌46例,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肾乳头状细胞癌及肾透明细胞癌的MRI影像学特征。结果肾乳头状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的排泄期、实质期、皮髓期的增强相对强度评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肾乳头状细胞癌MRI平扫时T2WI、T1WI均主要为高、低、等混杂信号,而肾透明细胞癌MRI平扫T2WI主要为混杂信号,T1WI主要为等、低混杂信号,其次为等、高、低混杂信号;肾乳头状细胞癌MRI增强扫查主要为轻中度持续性强化,而肾透明细胞癌主要在实质期显著降低,呈快进快出征象,而皮质期呈中重度显著强化。结论肾乳头状细胞癌及肾透明细胞癌进行MRI增强扫描对二者之间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杜晓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因及诊断进展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HLH ),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其病因、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漏诊及误诊。该文对近年来HPS的病因、诊断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

    作者:丁思睿赟;郭鹏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人群中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中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2例,按照血压变异值从高到低排列,将血压值较高的前37例患者编为A组,经检验A组患者血压范围为118~143 mmHg,将血压值较低的后35例患者编为B组,经检验B组患者血压范围为90~118 mmHg。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肾功能监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压差异性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A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含量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24 h尿微量清蛋白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在老年人群中,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赵少华;开芸;张宁;缪丹丹;金玉;郭艳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28例该科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全部小儿急性喉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4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滴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69.3%,所以对比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没有不良反应出现,而对照组有7%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给予急性喉炎患儿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可明显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洪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雷公藤药酒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48例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雷公藤药酒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1月一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8例,选用雷公藤药酒进行治疗,对照组52例,选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关节压痛、肿胀程度、免疫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关节压痛、肿胀数目改善情况、免疫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雷公藤药酒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减少患者压痛、肿胀关节数目,改善免疫学指标,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余效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友病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血友病是相对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可因反复关节出血导致关节畸形、关节残疾甚至于重要脏器出血危及生命,因此,对血友病的认识、诊断、治疗尤为重要。该文对近年来血友病的基因诊断、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

    作者:骆英华;曾小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卡托普利治疗患者102例纳入卡托普利组,选择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患治疗患者87例纳入联合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联合组显效率50.57%、总有效率96.55%高于卡托普利组30.39%、72.55%、无效率3.45%低于卡托普利组26.47%,第4周、第8周联合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通期卡托普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卡托普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78%,联合组14.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张馨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减重步行训练对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

    目的:研究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进行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50例患者使用常规康复治疗作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减重步行训练作为观察组。结果康复训练前观察两组患者FAC、FMA、ADL评分以及辅助步行、独立步行人数所占比例均无差异,P>0.05;而康复训练后观察组辅助步行、独立步行人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FAC、FMA以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进行减重步行训练效果显著,极大的促进了患者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江容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预防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控制中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共75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感染发生情况、住院总时间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未发生感染事件,对照组感染率为27.6%,观察组显著地低于对照组(c2=5.851,P=0.016);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8.2±3.7)d,显著地低于对照组的(23.8±4.5)d(t=0.8945,P=0.0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率为97.4%,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的78.4%(c2=5.851,P=0.016)。结论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地预防血液透析感染,缩短住院时间,有效地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应在血液透析中加强预防性护理干预。

    作者:李淑秀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