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窒息心脏功能及肺动脉压力变化的监测

胡媛;徐斌;邹文利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心脏功能, 肺动脉压力
摘要: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对窒息新生儿的心脏功能及动脉压力变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窒息新生儿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出生的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心脏功能及肺动脉压力指标。结果观察组左室EF降低、右室CO减少、左右心室射血前期与加速时间明显延长、A/E(二尖瓣舒张末期/舒张早期峰值流速)比例倒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PADP、PAP及PAP/R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心脏功能发生明显变化,且肺动脉压力明显升高是病情严重的标志,应提高警惕性。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异丙酚复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及术后恢复卵巢排卵监测分析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同时对患者术后恢复卵巢排卵进行检测分析。方法整群选取58例2012年6月-2014年2月在该院进行人工流产术的妊娠妇女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其中观察组共29例,采用异丙酚复合麻醉,对照组29例妊娠妇女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对两组镇痛效果、清醒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排卵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根据两组间比较结果做出评价。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镇痛总体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为82.76%,P<0.01,明显看出观察组镇痛效果更好;两种手术方法下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离开时间,两组相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对象中全部排卵正常,3周内即可正常排卵23人,占39.66%,其余4周内即可正常排卵,占60.34%,平均排卵时间为(43.2±12.3)d。结论在人工流产术中使用异丙酚复合麻醉镇痛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术者负担,且术后排卵正常,临床使用价值高。

    作者:郝天兵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实践效果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胸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前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呼吸道管理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呼吸道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FEV1[(2.90±0.04)VS(1.90±0.05)]L、FEV1/FVC[(0.59±0.02)VS(0.45±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0%,与对照组的3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护理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厄贝沙坦结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和探讨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采用厄贝沙坦结合美托洛尔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1年4月-2014年4月以来,在该院心内科进行临床治疗的100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平均的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厄贝沙坦结合美托洛尔进行临床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结果统计学比较显示,观察组的DBP、SBP、HR、LVESd、LVEDd以及LVEF水平较之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4.0%),组内及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厄贝沙坦结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因此,它是一种有效、理想、科学的临床诊治方法。

    作者:徐时平;朱琳莲;潘小进;姚成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胃肠造影与CT扫描联合应用诊断急腹症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造影与CT扫描联合诊断急腹症的临床价值。方法该研究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50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利用胃肠造影与CT扫描联合检查观察组患者,利用胃肠造影检查对照组患者。检查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病因诊断符合率(92.0%)明显大于对照组(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胃肠造影与CT扫描联合检查方法诊断急腹症,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准确判断病因,从而为后期治疗提供准确参考。因此,该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作者:蔡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外科术后排尿排便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术后患者排尿排便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8例肛肠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排便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排便困难发生率及排尿困难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肛肠外科术后排便、排尿困难,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吕兵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斜疝,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2012年7月入住该院进行治疗的1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介质进行对比,如白细胞、C-反应细胞、血清纤维蛋白质以及a1-抗胰蛋白酶,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具有更显著的疗效,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张力修补术具有并发症少、适应症宽、疗效较好的优点,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高志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溶栓(尿激酶)联合抗凝(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整群抽取的该院收治的8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抽签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均采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研究组另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肢髌缘上下5 cm周径差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62%VS 78.57%显著较高(P<0.05);研究组髌缘上5 cm周径差及髌缘下5 cm周径差分别为(2.68±1.84)cm、(2.84±1.97)cm VS对照组(4.12±2.81)cm、(4.35±3.03)cm显著较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抗凝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伟;戚文涛;杨志强;陈四华;王玲;刘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精神病护理工作中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护理的96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8例,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48例,采用普通护理手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护理满意率为100%,患者在护理期间未出现事故;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护理满意率为58.33%,3例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事故。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患者事故发生率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理特点,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能够稳定患者病情并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对比无痛人流与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对比无痛人流与药物流产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该院妇产科行人工流产的273例孕妇作为该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分别给予无痛人流与药物流产两种人流方式实现早期妊娠终止,按照人流方式将其分为无痛人流组(151例)与人工药物流产组(122例),对比两组孕妇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①无痛人流组中,完全流产119例,不完全流产32例,治疗成功率为100%;药物流产组中,完全流产66例,不完全流产49例,流产失败7例,治疗成功率为94.26%;无痛人流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药物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无痛人流组术中出血量为(7.85±5.04)mL、疼痛持续时间为(11.25±8.55)min;药物流产组术中出血量为(12.57±5.37)mL、疼痛持续时间为(42.62±7.79)min;无痛人流组在术中出血量及疼痛持续时间方面均明显低于药物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人流治疗的术中出血量少,疼痛持续时间短,而且治疗成功率较高,是终止早期妊娠的理想手段。

    作者:梁淑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疗效分析

    目的:对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2008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肝胆结石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研究组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结石残余、胆瘘、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可较快恢复,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存在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彭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口服补液盐治疗胃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42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口服补液盐治疗胃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选自2014年7月-2014年8月,位于该院治疗胃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42例患者,给所有患者清洗肠胃,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当中主要以口服补液盐治疗为主。观察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通过实验检查其临床表现,观测胃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群。结果经过诊查后,观察出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呕吐现象、腹痛现象、腹泻现象为主,且经过口服补液盐方式为主的治疗后,患者均全部治愈,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口服补液盐治疗胃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患者,安全性高,效果显著。

    作者:杨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穿孔修补术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中效果对比。方法该院2009年11月-2014年11月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开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8±1.3)mL、住院时间(5.2±1.1)d显著少于对照组(16.3±2.5)mL、(8.5±1.2)d,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1±0.6)d显著早于对照组(3.3±1.0)d,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4.7%)显著低于对照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较开腹手术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为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较好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庆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小儿心律失常采用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小儿心律失常使用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其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儿。所有患儿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50例患儿口服盐酸普罗帕酮片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50例患儿口服小剂量盐酸胺碘酮片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6%,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的82%、16%,P<0.05;而治疗前后对比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现,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T3水平有所下降,T4、TSH水平有所上升,但均无差异,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后T3、T4、TSH水平均无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对于小儿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对甲状腺激素水平无影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徐东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医五位一体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五位一体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入医院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单纯中药治疗,实验组予以“穴位注射+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微波理疗+中药热敷”五位一体综合疗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治疗后全血黏度、全血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显著分别为(4.28±0.81)mPa·s、(2.04±0.20)mPa·s、(3.18±1.12)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五位一体疗法可促使盆底血液循环,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侯爱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伴不稳经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手术,综合分析在对患有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以及腰椎后路减压的办法,并结合使用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的手段,揭示了使用以上的手术方法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手术后的实际效果。方法使用钉棒系统内固定、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加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对84例患有腰椎邻近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施行单纯减压,观察组施行经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对其进行术后的临床效果的回访记录与其术前的病症及治疗记录做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总有效率(95.23%),在术后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73.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术和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于相邻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作者:侯金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效果的探析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糖皮质激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转归率和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良好转归率为72.91豫,高于对照组的43.75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等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配合治疗可以提高良好转归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韩永峰;段晋宁;张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肠炎42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在急性肠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肠炎患者42例为观察组,行葛根芩连汤治疗,另选同期该症患者42例为对照组,行西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肠炎治疗中,葛根芩连汤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范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小剂量胰岛素、电解质补充等治疗,统计患儿酸中毒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血糖、钠、钾水平及主要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结果治疗后患儿病情均稳定,平均酸中毒纠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3.50±1.12)、(14.00±1.05)d。治疗前后患儿血糖[(38.66±2.37)VS(12.07±2.85)]mmol/L、血钾[(5.52±0.81)VS(4.70±0.78)]mmol/L、血钠[(133.27±10.41)VS(142.68±9.98)]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治疗前后IL-6、IL-12、IL-18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高血糖、高血酮症状,安全有效,可作为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孙衍;王彦;夏星霞;贺娅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评价地塞米松和甘露醇合用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脑保护作用的疗效

    目的:分析探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合用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脑保护作用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压(ICP),并发症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段ICP恢复正常例数所占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与甘露醇合用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ICP恢复速度快,患者预后情况良好,且不会增加治疗期间的并发症,能够有效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水肿,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蔡黎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切除中鼻甲的手术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中鼻甲手术治疗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行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手术并完全切除双鼻中鼻甲,对照组行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手术但不切除双鼻中鼻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8%(P<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5.26%、10.5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42%、26.32%(P<0.05);观察组的反射性头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切除中鼻甲手术治疗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疗效显著,术后近远期复发率较低,但存在反射性头痛等并发症,需严格选择病例和掌握手术技术。

    作者:朱琳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