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方法并进行效果分析,为临床应用超声技术引导PICC置管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观察组采用超声技术引导下的PICC置管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肉眼判断置管方式,比较两种方式的一次成功率,出血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一次成功率、出血情况、静脉炎发生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一次成功率(94.9%)高于对照组一次成功率(85.0%),观察组在出血例数和出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7.3%)低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14.4%),而堵管和血栓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在成功率方面、出血情况和静脉炎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方式,有助于提高静脉穿刺质量,缓解静脉炎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李丹;杨晶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临床运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二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并对其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3月该院儿科门诊收治的8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成两组进行比较,每组各位40例。2组患儿均统一接受一般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使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使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对2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2.5%,可明显看出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10),对照组为7.5%(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适合儿童临床用药的推广。
作者:杨霞;张艳秋;袭艳华;于睿淼;张帆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CIK细胞中CD4+T细胞的Th1/Th2亚群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体外试验大规模扩增CIK细胞,采用磁珠法对其中的CD4+T细胞进行纯化处理。然后采用荧光定量RT-PCR、ELISA以及胞内染色法对培养前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变化和分泌量、Th1/Th2细胞亚群定的比例进行检测。结果富集CD4+T细胞的纯度高达96%,在CIK细胞中,Th2亚群较PBMC显著降低,而Th0和Th1亚群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在CD4+TCIK细胞中,TGF-β和IL-10等Th2类细胞因子的分泌量明显降低(P<0.05),而IFN-γ和IL-2等Th1类细胞因子的分泌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CIK细胞中的CD4+T细胞具有明显的Th1优势,有利于推动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发展。
作者:胡文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在输尿管结石患者中,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30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方案,观察组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石直径在1 cm以上,观察组的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直径在1 cm以下,两组结石排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两组在结石排净率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位于输尿管中下段,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输尿管结石患者而言,两种治疗方案各有利弊,应该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如果结石位于上段且直径在1 cm以下,可以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如果结石位于中下段且直径在1 cm以上,优先推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
作者:白红庆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抵抗(AR)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TIA服用阿司匹林后诊断存在AR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持续服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停用阿司匹林,改用西洛他唑治疗,均持续服用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测定由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观察治疗后复发及进展为脑梗死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A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29±2.48)%、(53.29±6.5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可降低AR的TIA血小板聚集率,能够抑制疾病呈进展性发展。
作者:张小喜;田艳荣;邱茜茜;郭晖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下肢创伤性闭合骨折患者术前及术期凝血变化规律。方法选取该院30例下肢创伤性闭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检测两组的凝血功能状态。结果对照组TEG都处在正常的范围内,观察组Ⅱ2d、Ⅱ6d、Ⅱ10d和Ⅱ16d分别和对照组进行比较,R和K的时间都变短,α角、MA及G都增大,CI会延长,R时间延长,α角、MA及G都增大,Ⅱ6d和Ⅱ10d分别与Ⅱ16做对比,α角、MA及G都增大,Ⅱ16d与Ⅱ2d做对比,α角和MA的参数都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股骨骨折前后凝血功能均有变化,严重为骨折后的第2周或术后的1周内,将血栓弹力图应用于创伤骨折围手术期凝血具有一定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魏传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比较金黄散与比亚芬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该院于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82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金黄散防治,给予对照组患者比亚芬防治,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略低于对照组的9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出现2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金黄散用于治疗放射性皮炎,可减轻皮肤受损程度,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均不逊于比亚芬,此外金黄散还具有购买方便、价格低廉等优势,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1.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署名及排序由作者在投稿时确定,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动。通讯作者非第一作者时,须注明通讯作者;不注明者,默认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对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分析与对策进行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该院实验室验收不合格血液标本276份,对其临床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不合格标本出现的原因与对策。结果该组276份不合格标本中来自5359份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5.15%,276份不合格标本中包含有样本量少75份,抗凝不全标本56份,溶血标本32份,凝血标本27份,送检不及时导致样品不合格26份,容器不当标本13份受检者准备不足导致标本不合格16例,标签不合理样品16份,标本污染15份。结论导致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较多,相关医务工作者应做好预防对策,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出现率,提高临床检验工作质量,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明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3D-TVS在子宫畸形合并妊娠结局的评价。方法应用3D-TVS和TAS观察该院68例不同类型子宫畸形合并妊娠的患者子宫宫底及宫腔的形态,判断子宫畸形的种类,定位孕囊着床位置,评估早产和流产的风险。结果68例子宫发育畸形中不孕者19例,合并妊娠的患者49,其中合并习惯性流产11例,低体重儿8例,早产18例,11例足月产。结论3D-TVS联合TAS可以准确诊断子宫发育异常的种类,观察孕囊着床位置,评价妊娠结局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王雪伟;黄晓云;薛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和中医症候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法进行研究。随机抽取该院儿科收治慢性咳嗽患儿11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6例、学龄前组36例和学龄期组38例。结果婴幼儿组呼吸道感染30.56%,学龄前组变异性哮喘27.78%和肺炎支原体感染30.56%,学龄期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1.58%。所有研究对象中,变异性哮喘25.45%和上气道综合征21.82%所致咳嗽比例较高。中医证候分布:风邪久恋(33.64%)、痰热壅肺(28.18%)和痰湿蕴肺(20.91%)。结论小儿咳嗽病因以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综合征为主,婴幼儿组呼吸道感染所致咳嗽比例较高,学龄前组变异性哮喘和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咳嗽比例较高,学龄期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所致咳嗽比例较高。中医证候主要分布为风邪久恋,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可以参考进行病因治疗和预后判断。
作者:赛琴;尹艳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高血压性脑出血作为脑出血主要的类型,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制定出更加合理科学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是医学界着重探讨的问题。该综述通过研究高血压脑出血病理及病理生理变化,希望能为高血压脑出血的预防与治疗带来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吴建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头位难产产妇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自然分娩及助产护理,实验组实施徒手旋转抬头助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24例自然分娩,占60%;12例阴道助产,占30%,显著高于对照组(30%自然分娩,20%阴道助产)(P<0.05);实验组剖宫产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为50%)(P<0.05);实验组第二产程时间为(24±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38±7)min(P<0.05);实验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P<0.05)。结论头位难产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徒手旋转抬头位置助产护理效果理想,能够促进第二产程加快,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蔡群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具体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分娩的692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促进母乳喂养的措施,对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高达100%,对照组281例喂养成功,成功率为81.2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入院待产时,做好宣教工作,向产妇及家属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在分娩前,帮助产妇做好乳房准备;分娩后,协助产妇做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做好母婴同室及出院护理等措施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比较MRI与关节镜检查对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来该院就诊并拟诊为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共82例,其中左膝35例,右膝47例,分别进行MRI与关节镜检查。结果关节镜检查阳性79例,阴性3例,MRI检查阳性77例,阴性5例,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基准,关节镜检查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敏感性为93.90%,准确性为98.70%,特异性为100.00%,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检查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敏感性为96.20%(P>0.05),准确性为95.12%(P>0.05),特异性为66.67%(P<0.05)。结论MRI能较准确的诊断半月板损伤,较关节镜检查具有无创特点,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岳瑞杰;张建保;吴丽;刘备军;高翔;潘小磊;冯谊;高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在隐性骨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整群选取103例可疑隐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X线片,MRI,螺旋CT检查,经多名医师综合判定患者是否为隐性骨折,并分析MRI、CT对不同类型隐性骨折早期诊断的价值,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MRI对疲劳骨折、隐性创伤骨折和隐性骨内骨折早期诊断的敏感度要明显高于CT,而CT则对衰竭骨折的诊断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就特异度而言,CT对疲劳骨折、衰竭骨折以及隐性创伤骨折的早期诊断均有较高的特异度。结论MRI、CT对不同类型的隐性骨折诊断中各有独特的优势,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在临床上应将二者联合应用对隐性骨折的早期诊断。
作者:张富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9月该院血液透析中心中心静脉置管患者398例的临床资料,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分析年龄、原发病、置管部位及留管时间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52例,感染率达到13.1%。革兰氏阳性菌34例,占65.38%,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18例,占34.6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患者年龄<50岁感染率7.48%,≥50岁感染率16.33%(P<0.05);糖尿病肾病感染率19.72%,非糖尿病肾病为9.38%(P<0.05);股静脉置管感染率24.14%,明显高于颈内静脉10.25%及锁骨下静脉5.26%(P<0.05);置管时间≥2周较≤1周、1~2周组患者感染率明显增高,18.43%(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高龄、糖尿病肾病、置管时间≥2周及股静脉置管都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诱因。
作者:郭林;贺小霞;刘学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比较七氟醚预处理和后处理在经体外循环下(CPB)法洛氏四联症(TOF)根治手术中对患者心肌保护的效果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行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手术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Ⅰ(n=16),2%七氟醚预处理组Ⅱ(n=16),2%七氟醚后处理组Ⅲ(n=16),其中对照组全程采取全凭静脉麻醉。采集手术切皮时,手术结束后6,12,24 h,测定患者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并记录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3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手术切皮前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1组比较,2组,3组在手术结束后4,12,24 h血浆心肌肌钙蛋白测定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临床观察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3组在各时间点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以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作为心肌保护的指标时,七氟醚缺血预处理组和七氟醚缺血后处理组均能显著降低心肌肌钙蛋白的浓度,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而两种处理方法在心肌保护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作者:王韬甫;宋志冰;刘功俭;刘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S组及±达拉奉组,制备SD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达拉奉组在造模后即刻和12h分别给予±达拉奉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NS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比较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SOD、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与±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74±0.56)、(1.38±0.22)分均明显升高(P<0.05),而与NS组比较,±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则明显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与±达拉奉组SOD活性分别为(113.29±7.61)、(144.93±10.48)U/mL明显下降(P<0.05),而与NS组相比较,±达拉奉组SOD活性明显增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与±达拉奉组MDA水平分别为(3.71±1.24)、(2.25±0.98)nmol/mL明显升高(P<0.05),而与NS组相比较,±达拉奉组MDA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韩春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论文若系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作者应附证书或文件复印件,并按期编号保存),或者曾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可在题名页标注脚注(左下角)。曾在国内学术会议上报告的论文一般不必注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