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关键词:中国
摘要: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麻醉方式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分析

    目的观察静吸复合全麻和椎管内麻醉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的情况。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间该院共收治需要做下肢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麻醉、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方式麻醉下行下肢骨科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115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方式麻醉,术后肺部感染25例,感染率为21.7%,观察组115例采用椎管内麻醉,术后术后肺部感染9例,感染率为7.8%,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率(21.7%)明显低于对照组(7.8%)(P<0.05)。结论采用椎管内麻醉后进行下肢骨科手术能更有效预防肺部感染,术后康复快,适于在高龄患者中使用。

    作者:朱炬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200例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100例患者以5E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M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行5E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荣华;邓玉蓉;段爱琴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与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雾化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对喘息性肺炎患儿应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与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雾化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整群选取88例喘息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44例)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雾化治疗的方法,对照组(44例)则使用布地奈德氧气雾化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总有效率、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部湿罗音、咳嗽、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长等。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喘息性肺炎采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雾化治疗的方式,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刘凤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神经毒素诱导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概述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纹状体多巴胺的耗竭和残留的神经元胞浆中路易小体的形成,但其确切病因仍未明确。目前对帕金森病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对PD动物模型的深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PD,该文对目前常用的神经毒素诱导的PD动物模型进行概述,为相关研究者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史肖锦;屈洪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探究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

    目的:探究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据随机平均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6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专业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康复积极性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经护理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33%,对照组60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17±2.33)分,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为(74.61±4.67)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取专业的系统护理干预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并且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黄蕊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地佐辛辅助七氟醚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地佐辛辅助七氟醚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无痛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D组)和对照组(F组)。 D组采用地佐辛和七氟醚麻醉,F组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麻醉。记录每组患者诱导前(T0)、手术前(T1)、扩宫时(T 2)、手术结束时(T 3)、清醒时(T 4)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值。呼吸抑制例数、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记录术中镇痛不全、术后恶心、呕吐和宫缩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二组患者在基本情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T1、T2、T3时点的MAP、HR值比T0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F组的MAP、SPO2在T1、T2、T3时点比T0时点下降明显(P<0.05)。D组术中镇痛不全、呼吸抑制和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与F组比较有显著性减少(P<0.05)。而D组的恶心呕吐与F组比较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地佐辛辅助七氟醚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安全有效。

    作者:王凤祥;乐志爱;曾金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丹参、酶诱导剂、蓝光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目的:对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酶诱导剂以及蓝光共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0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其中给予对照组蓝光联合酶诱导剂治疗,而观察组同时再联合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疗程4d。治疗后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5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无严重性的不良反应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酶诱导剂以及蓝光三者共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伴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评价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12月就诊于该院的70例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股骨重建钉进行内固定治疗的35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髓内钉加钢板固定治疗的35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用Friedman-Wyman系统评价结果中优8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髋部骨折愈合、股骨干骨折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重建钉对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进行内固定有较好的固定效果,可同时对两个受伤部位进行固定,减少了因固定而造成的损伤,相比较于常规的髓内钉联合钢板固定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对于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具有更加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叶茂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及MRI诊断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神经细胞瘤(Adrenal Ganglioneuroma,AGN)的CT及MRI表现。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9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GN患者,回顾性分析AGN患者的CT及MRI表现,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密度或信号及其强化方式。结果32例AGN中18例位于右侧(占56.3%),14例位于左侧(占43.7%);CT显示平扫后,24例呈均匀低密度(占75%),8例呈不均匀低密度(占25%),其中17例瘤内可见散在的斑点状、小条状钙化(占53.1%),增强扫描后6例未见明显强化(占18.7%),26例瘤内可见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占81.3%);其中1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 MRI显示瘤体呈T1WI等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其中4例(占33.3%)可见条状、片状或漩涡状低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不均匀轻中度强化。结论AGN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将二者结合可提高其诊断率。

    作者:许立功;吴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门冬氨酸阿奇霉素静滴辅助痰热清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静滴辅助痰热清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治疗对象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则给予红霉素服用,并将同等剂量红霉素加入5%葡萄糖200 mL内静脉点滴。两组均7 d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整体疗效,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比较(χ2=9.101、7.245、10.010、8.979,均P<0.01),观察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的纳差、腹部疼痛不适、皮疹、呕吐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χ2=7.102、5.324、4.076、5.558,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冬氨酸阿奇霉素静滴辅助痰热清雾化吸入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尚佳,不良反应发生少。

    作者:何青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在胸部手术中临床应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对于行胸部手术的患者给予其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在2014年5月1日-2014年12月1日之间前来该院进行胸部手术的168例患者,±据其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8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术,实验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评估两组常规指标和麻醉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各项指标变化幅度较大,同时对照组患者的吸入麻醉药物用量为(33.5±4.2)mL、术中睁眼时间为(9.38±3.42)min和语言功能恢复时间为(17.68±6.41)min,均明显高于实验组的(16.3±2.1)mL、(6.02±2.14)min、(9.46±4.2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实施胸外科手术中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较好,安全性更高。

    作者:郝俊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甲氨蝶呤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治疗瘢痕妊娠72例分析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治疗瘢痕妊娠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剖宫产瘢痕妊娠5~9周共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甲氨蝶呤注射后,血β-HCG下降,彩超下血供减少后,采用刮匙平行刮出妊娠组织,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72例患者经治疗7~15 d后,血β-HCG水平低于治疗前,包块明显小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B超复查显示包块周围无血流信号或少许血流信号的66例患者行清宫术治疗,手术时间(6.5±1.5)min,出血量为(110.5±45.5)mL,治疗成功率为92.6%。6例患者采用局部病灶切除术加修补术。结论甲氨蝶呤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治疗瘢痕妊娠的疗效满意。

    作者:刘明春;王凉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功能III-IV级心力衰竭的疗效探究

    目的:探究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功能III-IV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整群选自2012年8月-2014年12月长春市第二医院心内科就诊的84例心功能III-IV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早期给予静脉持续泵入小剂量多巴胺(0.5-1.0ug.kg-1.min-1)联合呋塞米(20-40mg/d)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42例仅静脉注射呋塞米(20-40mg/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和B型利钠肽(BN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8%(38/42),对照组总有效率73.81%(31/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3,P=0.0012)。治疗后两组LVEF、LVIDd、BNP水平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可改善心功能III-IV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秦淑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行全麻腹部手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心率及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均要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躁动评分为0分34例,1分3例,2分1例,躁动发生率为10.5%;对照组患者躁动评分为0分27例,1分6例,2分4例,3分1例,躁动发生率为28.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指标、心率及躁动发生率,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着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杜颖;王秀红;李秀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非高血脂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非高血脂情况下进行强化降脂治疗的临床效果,提出瑞舒伐他汀的抗炎机制。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2月-2015年2月诊断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24例,根据入院前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他汀组(n=66,瑞舒伐他汀10mg/d)和对照组(n=58),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他汀组患者的空腹血糖、LDL-C及hs-CRP均显著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心血管事件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降低心血管事件,可能与降低炎症水平有关。

    作者:冯治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奥美拉唑联合中药制剂在胃溃疡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奥美拉唑联合中药制剂在胃溃疡的疗效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胃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制剂,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治疗总有效率比较(χ2=5.738,P=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中药制剂治疗胃溃疡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联合治疗。

    作者:吴金芝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成人重型麻疹患者的护理思路构建和实践分析

    目的:对成人重型麻疹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与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成人重型麻疹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5例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6%,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7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8.18%,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成人重型麻疹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密切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海霞;隋雨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颅内血管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周内转化为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周内转化为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收住的11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有无在发作1内周发生脑梗死分为发作组与非发作组,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各临床相关因素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周内转化为脑梗死的关系,对于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颅内血管狭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血管病史等均是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周内转化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颅内血管狭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血管病史等属于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周内转化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血管狭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血管病史等属于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周内转化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于存在上述病史的患者,应早期给予药物干预,避免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生。

    作者:严庆吉;刘明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舒芬太尼诱导全麻对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诱导全麻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该院在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全麻手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芬太尼诱导麻醉,观察组患者采取舒芬太尼诱导麻醉,分析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T0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诱导麻醉,观察组患者T1、T2、T3和T4时刻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T2、T3和T4时刻HR、C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起效快,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韩雪初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