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对于化学发光磁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中低浓度标本结果对比分析。方法先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检测并确定HbsAg低浓度标本(0.5~1.0 ng/mL)236份和HbsAg阴性标本(约0.5 ng/mL)100份。分别使用CMIA和ELISA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LISA法检测出阳性标本为195例,阳性率为82.6%。CMIA法检测出阳性标本为232例,阳性率为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2,P<0.05)。ELISA法敏感度为84.1%,CMIA法敏感度为9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21,P<0.05)ELISA法特异性为95%,CMIA特异性为97%。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53,P>0.05)。结论CMIA法敏感度和特异性均高于ELISA法,建议在HbsAg的检测尤其是低浓度标本的检测中使用高敏感度与高特异性的方法。
作者:刘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治疗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6例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空肠造瘘管滴注瑞素,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减压量、胃排空障碍恢复时间、体质量减轻数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胃肠减压量、胃排空障碍恢复时间、体质量减轻数及术后住院时间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治疗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可有效恢复患者胃肠道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程伟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在脑外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术后3~6个月再行颅骨修复术,观察组采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同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GCS评分与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同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徐鸣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对于行胸部手术的患者给予其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在2014年5月1日-2014年12月1日之间前来该院进行胸部手术的168例患者,±据其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8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术,实验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评估两组常规指标和麻醉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各项指标变化幅度较大,同时对照组患者的吸入麻醉药物用量为(33.5±4.2)mL、术中睁眼时间为(9.38±3.42)min和语言功能恢复时间为(17.68±6.41)min,均明显高于实验组的(16.3±2.1)mL、(6.02±2.14)min、(9.46±4.2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实施胸外科手术中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较好,安全性更高。
作者:郝俊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治疗瘢痕妊娠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剖宫产瘢痕妊娠5~9周共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甲氨蝶呤注射后,血β-HCG下降,彩超下血供减少后,采用刮匙平行刮出妊娠组织,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72例患者经治疗7~15 d后,血β-HCG水平低于治疗前,包块明显小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B超复查显示包块周围无血流信号或少许血流信号的66例患者行清宫术治疗,手术时间(6.5±1.5)min,出血量为(110.5±45.5)mL,治疗成功率为92.6%。6例患者采用局部病灶切除术加修补术。结论甲氨蝶呤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治疗瘢痕妊娠的疗效满意。
作者:刘明春;王凉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100例患者以5E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M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行5E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荣华;邓玉蓉;段爱琴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辅助七氟醚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无痛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D组)和对照组(F组)。 D组采用地佐辛和七氟醚麻醉,F组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麻醉。记录每组患者诱导前(T0)、手术前(T1)、扩宫时(T 2)、手术结束时(T 3)、清醒时(T 4)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值。呼吸抑制例数、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记录术中镇痛不全、术后恶心、呕吐和宫缩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二组患者在基本情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T1、T2、T3时点的MAP、HR值比T0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F组的MAP、SPO2在T1、T2、T3时点比T0时点下降明显(P<0.05)。D组术中镇痛不全、呼吸抑制和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与F组比较有显著性减少(P<0.05)。而D组的恶心呕吐与F组比较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地佐辛辅助七氟醚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安全有效。
作者:王凤祥;乐志爱;曾金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性。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8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9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沙丁胺醇进行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情况和主要症状持续的时间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35豫;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91豫。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主要症状持续的时间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有效性明显高于单纯使用沙丁胺醇进行治疗的效果,这一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范天骄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胶质和钙结合EGF区域1(Collagen and calcium binding EGF domains 1,Ccbe1)病毒对人喉癌细胞系Hep-2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ssel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 C,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用1×102,1×104,1×106 pfu/mL的Ccbe1腺病毒作用喉癌Hep-2细胞,细胞分为对照组(PBS),Ccbe1病毒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PCR检测各组细胞VEGF-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be1病毒各剂量组细胞增殖显著增高,VEGF-C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且均有显著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be1病毒可能通过上调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表达促进喉癌细胞增殖和淋巴管生成。
作者:李文媛;刘艳翠;尹国华;冯克俭;王莹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病因,并提出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在该院行食管癌切除术后出现胸胃排空障碍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均为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的排空障碍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针灸调理,比较2组术后排空情况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30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28例痊愈,2例恶化再次手术。15例于术后1个月恢复胃肠动力,其余2~3个月恢复。其中3例复发,复发率10.7%,经治疗后恢复。观察组30例患者经护理治疗后均痊愈,其中21例于术后2周即恢复胃肠动力,7例于术后1~2个月恢复,2例术后3个月恢复。经护理治疗后1年内未见复发。2组在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及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以功能性障碍为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针灸调理等显著达到治愈的目的,值得广大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究奥美拉唑联合中药制剂在胃溃疡的疗效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胃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制剂,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治疗总有效率比较(χ2=5.738,P=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中药制剂治疗胃溃疡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联合治疗。
作者:吴金芝 刊期: 2015年第21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纹状体多巴胺的耗竭和残留的神经元胞浆中路易小体的形成,但其确切病因仍未明确。目前对帕金森病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对PD动物模型的深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PD,该文对目前常用的神经毒素诱导的PD动物模型进行概述,为相关研究者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史肖锦;屈洪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采取X线片与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整群选取于2013年6月-2014年7月来院诊断的96例腰椎退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X线片及螺旋CT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在诊断腰椎骨质增生及椎间小关节退变方面,X线片的检出率优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许莫氏结节方面,CT的检出率(6.25%)优于X线片的(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43,P<0.05)。结论CT能直观显示X线片不能显示的某些退变征现象,X线片与螺旋CT诊断结合,对腰椎退变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小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外燥对昆明种小鼠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及分泌功能的影响,研究外燥致病的病机。方法该实验自2009年10月-2010年5月完成。将120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温燥组,常温燥组,常温常湿组,凉燥组等4组,每组30只。在第六、十二、十八天处理后,对各组气道灌洗液中黏多糖,SIgA和IgG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黏多糖含量在温燥组第十二、十八天降低;凉燥组则第十二天低(P<0.05)。温燥组第六到十八天,SIgA含量持续下降。 IgG含量第六到十八天温燥组和常温燥组持续下降,且温燥组下降更显著。结论外燥可导致肺卫失衡、肺津液生成减少、呼吸道的“纤毛-黏液毯”的免疫屏障功能减弱,为研究外燥伤肺提供实验基础资料。
作者:胡利群;丁建中;刘国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静吸复合全麻和椎管内麻醉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的情况。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间该院共收治需要做下肢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麻醉、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方式麻醉下行下肢骨科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115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方式麻醉,术后肺部感染25例,感染率为21.7%,观察组115例采用椎管内麻醉,术后术后肺部感染9例,感染率为7.8%,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率(21.7%)明显低于对照组(7.8%)(P<0.05)。结论采用椎管内麻醉后进行下肢骨科手术能更有效预防肺部感染,术后康复快,适于在高龄患者中使用。
作者:朱炬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前列腺增生280例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该院的前列腺增生患者5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0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对照组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经过不同治疗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1.87±0.9)分,大尿流率(24.6±8.3)mL/s;国际前列腺评分(6.4±1.7)分;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1.80±0.6)分,大尿流率(20.3±8.8)mL/s;国际前列腺评分(6.1±1.6)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于前列腺增生患者而言,选择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取代传统单极电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万辉;杜华军;吴之坤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