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刘婕;李莉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诊断, 母儿结局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不同的诊断标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前后,临床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及母儿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采用新标准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17.44%)较旧标准发病率(6.81%)明显升高.但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机率、初次剖宫产率、巨大儿/大于胎龄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新标准组均低于原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新标准虽致发病率大幅升高,但通过孕期积极的规范化干预,明显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更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对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71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71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经治疗和积极护理后痊愈出院,59例 患者获得1~3年术后随访,复发18例(25.4%).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治疗膀胱肿瘤的有效方式.及时科学的专业护理,积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对患者病情的康复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者:丛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论113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从201 1年8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共226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并征得患者同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剔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并对比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手术后体温恢复时间以及术后病率与术后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都没有发生脏器损伤和严重的感染等并发症.手术以后经1个月随访,全部患者的月经均正常,子宫大小恢复正常.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病人体质恢复快等许多优点,属于一种保留器官的较理想手术方式.

    作者:杜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该院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10例患者.结果 该组患者均顺利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 及时有效地护理措施能规避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各种风险,能够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成向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608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 探讨该市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 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及药敏试验试剂盒对60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和鉴定,并进行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60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支原体培养阳性264例,阳性率为43.42%;男、女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22.7%、48.4%.支原体感染主要以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为主,阳性率为83.71%.对支原体感染产生敏感性较高的抗菌类药物主要包括强力霉素、四环素、交沙霉素、原始霉素.结论 泌尿生殖道感染以Uu为主,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经验用药可选用交沙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和原始霉素.

    作者:武晓敏;张丽媛;李占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小儿普外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小儿普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住院治疗的小儿普外科开腹手术患儿60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观察组采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Ⅰ组采取单纯静脉全麻,对照Ⅱ组采取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麻,比较3组术中、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中和苏醒时生命体征较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更平稳,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肌松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Ⅰ组,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Ⅰ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对照Ⅱ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0%,明显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临床运用中效果确切,安全性高,麻醉药物用量少,适宜于小儿普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

    作者:唐雄心;朱存宇;周文胜;王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与临床表现分析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对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确诊率,避免延误治疗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探讨和分析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方法 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35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作为科研对象,其中不完全川崎病86例和典型川崎病患儿264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的不同点.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低于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典型川崎病患儿累及冠状动脉的几率显著低于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冠状动脉受累的几率显著升高,要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作者:卢俞任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指导

    目的 探讨总结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 对2010-2012年4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了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指导.结果 术后1年进行回访,置换关节功能满意度为85%~90%,疼痛满意度为95%.结论 正确的康复指导是重建髋关节功能的重要保证.

    作者:韩兴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心胸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特殊睡眠护理干预.采用匹兹保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法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同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睡眠状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PSQI总分为(11.27±4.99),研究组患者PSQI总分为(5.76±4.12).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PSQI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中断和醒后难睡状况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 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睡眠质量,也可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0例妇产科术后行输卵管结扎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通过实验评价妇产科术后行输卵管结扎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以及不同切口选择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200例妇科术后患者分成两组,均行输卵管结扎术,对照组行全统直切口,实验组行高位旁正中横切口.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基本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较少,而且该组患者的刀口积血,切口感染,膀胱损伤,肠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结论 妇产科术后行输卵管结扎术时选择高位旁正中切口更有助于手术的成功进行,减少病人痛苦及并发症的产生,临床上应推荐使用.

    作者:杨伟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泌尿外科感染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性分析及护理

    目的 对泌尿外科感染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护理特点.方法 选取在该院行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对象的泌尿系感染情况及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12.59%(17/135),共分离病原菌679株,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8.41%)和大肠埃希菌(14.73%)为主.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患者皮下组织采样病原菌检出率高于手术部位未发生感染的患者;手术切口病原菌耐药率高于未发生感染的病原菌耐药率;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术前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高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在这些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患者中,有10例患者并发泌尿系感染,其中8例患者分离的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属.结论 患者术前泌尿系感染是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一项重要原因,因此应术前对泌尿系感染患者进行相应护理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举措.

    作者:朱凤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清检查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发展

    胰腺癌是于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占所有癌症患者的比例为1.7%~2.5%,虽然诊断和治疗技术有大幅大提高,但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低于6%,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为提高确诊率,该院主要采用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蛋白表达检测来进行筛选.该文详细阐述两类肿瘤标志物即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CEA、Span-1)和糖类标志物(CA199、CA242、CA50)来探讨血清检查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和发展.

    作者:陈廷玉;付文广;雷正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呼吸减痛法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呼吸减痛法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以及临床效果的观察.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该院接收的足月妊娠自然分娩产妇1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呼吸减痛法,比较两组产中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产程时间、产中疼痛程度、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减痛法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可以控制的分娩镇痛方法,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婵;肖琪;魏丽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50例的麻醉处理分析

    目的 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疾病的麻醉处理.方法 选取自发性气胸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局部麻醉,对照组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前、术后1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观察组波动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麻醉效果与全身麻醉相当,且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更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华;旷艳春;刘海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价值与意义

    目的 对临床输血中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探讨,确保临床输血有效安全.方法 选取在该院接受输血患者1 200例,在输血前展开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根据筛查、鉴定结果对血制品进行选取并展开输血.结果 有5例输血者检出有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42%,其中4例(0.33%)为特异性抗体,1例(0.08%)为非特异性抗体,在4例特异性抗体中,抗-D、抗-M、抗-E、抗-C各有1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输血反应发生.结论 在临床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临床输血有较高临床价值与意义,可促使诸多输血反应发生率有效降低,为临床治疗中安全用血提供保障.

    作者:刘新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痰湿瘀论治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从痰湿瘀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接收的、确诊为代谢综合征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减轻体重等予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250 mg欣,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二陈汤合大柴胡汤,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指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和体重指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血压指标和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为(7.41±0.1)mmol/L,餐后2h血糖为(10.23±1.1)mmol/L、三酰甘油为(2.03±0.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56±0.4)mmo1/L,收缩压为(100.9±2.5)mmHg,舒张压为(69.1±2.3)mmHg和体重指数为(25.1:±0.5)kg/m2,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痰湿淤论组方的二陈汤合大柴胡汤能够明显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和肥胖等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晗;刘金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辨证治疗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辨证疗法的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82例进行分组研究,分别为41例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治疗)与41例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给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朱一文;招仕富;江启华;苏晓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舍曲林对合并焦虑抑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舍曲林对合并焦虑抑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所有210例病人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测定评分,其中合并焦虑抑郁的病人共72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治疗组(n=36),所有病例均给予规范的心血管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每天早晨1片口服,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再次评分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入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治疗组各项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安全性良好.结论 应用舍曲林对合并焦虑抑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应予临床合理推广使用.

    作者:马林;关鑫;李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序贯机械通气在抢救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将7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仅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重新插管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序贯机械通气明显使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并且能减少其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再插管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龄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高龄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8例高龄(≥65岁)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患者(58个动脉瘤)均行开颅夹闭治疗,观察手术疗效,,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58例患者经开颅夹闭治疗,48例(82.76%)患者恢复良好,7例(12.07%)患者功能障碍,3例(5.17%)患者死亡.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为年龄、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高血脂症、Fisher分级、Glasgow 评分,其中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和高血脂症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高龄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相对复杂,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和高血脂症起主要作用.

    作者:简国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血压合并房颤80例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治疗要点.方法 选择该院2011-2013年收治的高血压并房颤患者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培哚普利,另以同期仅接受常规治疗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房颤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5.0%和61.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并房颤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李云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