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
目的 探究牙体牙髓病治疗中阿替卡因肾上腺素的麻醉效果观察.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该院诊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予以利多卡因联合麻醉患者作对照组,予以阿替卡因联合肾上腺素麻醉作研究组,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疼痛和面部表情情况.结果 研究组麻醉效果优患者,多于对照组的麻醉效果优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麻醉总优良率,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完全无痛患者,多于对照组完全无痛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面部表情的评分,优于对照组的面部表情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牙体牙髓病患者予以阿替卡因联合肾上腺素治疗成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疼痛效果,并提升麻醉的效果,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林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产褥期乳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该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6例产褥期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护理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经过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痊愈率为63.16%,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为21.05%,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褥期乳腺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欧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随机选自201 1年10月-2013年2月在该院妇产科诊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14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每组患者70例,给予常规护理患者作对照组,给予循证护理模式患者作研究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评分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总的有效率98.57%,比对照组81.73%高;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14%,比对照组的患者80.00%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91.6±7.4)分,比对照组的患者(83.8±8.9)分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辅助应用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还能够提升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评价欣普贝生(缓释型前列腺素E2栓)用于计划分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有引产指征,无阴道试产禁忌证,Bishop评分≤6分的孕妇588例(其中包括足月胎膜早破23例),对用药前后宫缩开始出的时间、临产时间、宫颈Bishop评分的变化、分娩方式、胎心与羊水情况、新生儿评分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结果 显效率为57.1%,有效率为24.7%,总有效率为81.8%.397例经阴道分娩,191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结论 欣普贝生(缓释型前列腺素E2栓)用于计划分娩效果好,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而安全.
作者:陆奕华;崔艳双;吴星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疾病的麻醉处理.方法 选取自发性气胸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局部麻醉,对照组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前、术后1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观察组波动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麻醉效果与全身麻醉相当,且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更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华;旷艳春;刘海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Oral Rotaviru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RV)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将有关接种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的保护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有5项疫苗保护率研究,4项为疫苗接种对临床表现的研究,4项安全性研究.大多数研究疫苗保护率都在74%以上,高达86.4%;定性检测结果Ⅰ、Ⅱ、Ⅲ、Ⅳ、LLR型抗体阳转率分别为75.00%、66.67%、63.16%、75.86%、76.47%.定量检测各型抗体4倍增长率分别为60.38%、50.94%、45.28%、52.83%、47.17%.归纳各研究者的报导,轮状病毒口服疫苗的副反应有体温反应和消化道反应两类,无严重不良反应和死亡报告.结论 接种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减少重症病例及缩短病程;接种后反应轻微多为一过性反应,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杨海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采取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 将该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者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通过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动态心电图检测阳性率为62.5%,常规心电图检测阳性率为60.0%,两者数据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房室传导阻滞和房性早搏早发以及室上性早搏早发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值得临床中应用.
作者:杨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的应用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该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门诊手术患者600例,纳入该研究当中.据统计学分配原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患者,对照组麻醉选用丙泊酚、芬太尼,实验组则选用丙泊酚、芬太尼联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麻醉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情况,比较所有研究对象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种麻醉方式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均展现出了良好的麻醉疗效,但是实验组患者展现出更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疗效(P<0.05),麻醉不良反应两组均有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门诊手术麻醉中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在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甲硝唑与唯阴康的疗效.方法 从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中选取16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为80例观察组与80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应用甲硝唑与唯阴康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甲硝唑进行治疗,经过1周的治疗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1周的治疗后,观察组在停药1个月后的有效率显然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复发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治疗中联合甲硝唑以及唯阴康进行治疗,可取得显著性效果,有利于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洪少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治疗抗心磷脂抗体(ACA)反复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42例抗心磷脂抗体反复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黄体酮、HCG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配合黄体酮、HCG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21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其活产率达到85.7%,流产率为14.3%,转阴率为38.1%;对照组活产率达到23.8%,流产率为76.2%,转阴率为9.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抗心磷脂抗体反复流产患者,能够有效提高孕妇分娩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和比较盐酸埃克替尼与厄洛替尼在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6例晚期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入埃克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其中埃克替尼组13例,厄洛替尼组13例,观察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埃克替尼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5例,有效率为23.1%,疾病控制率61.6%.厄洛替尼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7例,有效率为15.4%,疾病控制率69.2%.两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类似,主要为皮疹,均可耐受.结论 埃克替尼在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厄洛替尼相似,是该类患者的新选择.
作者:黄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隐形杀手”,该文综述了目前根治糖尿病诸多非药物疗法的研究进展,如:“胰腺组织修复疗法”、“保护胰岛细胞的综合疗法”、“干细胞疗法”、“基因治疗”、“973生物β细胞重组激活技术”、“胃转流手术疗法”以及“中枢平衡仪疗法”等,并对上述疗法在根治糖尿病研究上的可行性、科学性进行了探讨.
作者:付淑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危险有两个评分系统,即传统的CHADS2评分和2010年欧洲指南推荐的CHA2DS2-VASC评分,此两评分到底孰优孰劣一直存在争论,该文结合我国非瓣膜病房颤的抗凝现状、两评分提出的历背景、理念及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加以比较后认为CHADS2评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作者:刘骅;刘启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腰骶神经根病与腓总神经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0例以足下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双侧胫神经F波、双侧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传导、双侧胫前肌、胫后肌、腰椎旁肌肌电图检查.结果 4例以腓骨小头上-下段传导速度减慢>10 m/s或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超过50%及胫前肌神经源性损害为主,诊断为腓总神经病;5例以胫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和胫前肌、胫后肌、腰椎旁肌肌神经源性损害为主,诊断为腰骶神经根病;1例为腓总神经、胫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感觉电位未引出,胫前肌、胫后肌神经源性损害,腰椎旁肌肌电图未见异常,诊断为坐骨神经病.10例均行腰骶段脊髓MRI,其中5例所见均与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相符.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腰骶神经根病与腓总神经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作者:陆国云;肖佛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卧位颈椎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4月-2012年1月确诊并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其中男37例、女45例,年龄在19~68岁之间,平均(41.7±6.3)岁病程在9 h~32年之间.所有患者分为临床组和参照组,临床组应用卧位颈椎手法复位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参照组单纯应用与临床组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对比两组综合疗效情况.结果 临床组优良率为90.24%,参照组优良率为41.46%,临床组其优良率显著好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卧位颈椎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能够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根本致病机理,纠正颈椎解剖结构错位,促进脑部供血,故治疗颈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作者:熊国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观察中药肾衰宁片联合应用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门诊及住院的慢性肾衰竭病例64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治疗组,B组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低脂低盐低蛋白优质饮食、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降压等常规治疗,A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肾衰宁片及百令胶囊,60d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60d化验患者的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的数值及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60d后,肾衰宁片与百令胶囊联合应用治疗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肌酐、血清尿素氮明显降低(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观.结论 使用肾衰宁与百令胶囊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能有效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改善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和临床症状,推迟CRF进展.
作者:唐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A3型(AO分型)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28例股骨粗隆A3型(AO分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55.4±13.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59.6±55.3)mL,术后无钢板断裂和伤口感染病例,除1例患者髋关节活动受限,出现中度疼痛外,其余均达到骨性愈合.髋关节Sande功能评分优22例(78.57%),良5例(17.86%),可1例(3.57%),优良率为96.43%.结论 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横行骨折更加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且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连益;廖怀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采用无痛分娩方法对初产妇的分娩结局和泌乳功能影响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2013年5-12月之间在该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6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自然待产,观察组给予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进行硬膜外阻滞麻醉行无痛分娩.观察两组初产妇分娩结局和泌乳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总出血量、泌乳始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 PR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4h哺乳率和哺乳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初产妇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阻滞麻醉行无痛分娩,对分娩结局及泌乳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的运用与推广.
作者:韦毅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胃肠外科早期再手术的原因及临床死亡率,为临床预防早期再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胃肠外科早期再手术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再手术原因主要有: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瘘、吻合口狭窄、急性腹膜炎、误伤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再穿孔、腹腔脓肿等,该组患者术后死亡共5例(19.23%);治愈21例(80.77%).主要死亡原因在于患者再手术后感染及过多失血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结论 胃肠外科手术早期再手术与前次手术密切相关,首次手术处理失误常会导致再手术.此外,手术术后并发症以及判断失误等原因均会导致再手术,因此,有效降低再手术的发生率以及再手术的死亡率的关键在于首次手术时的合理选择术式、术中严格规范操作,同时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端正手术态度.
作者:王凤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小儿普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住院治疗的小儿普外科开腹手术患儿60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观察组采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Ⅰ组采取单纯静脉全麻,对照Ⅱ组采取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麻,比较3组术中、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中和苏醒时生命体征较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更平稳,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肌松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Ⅰ组,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Ⅰ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对照Ⅱ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0%,明显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临床运用中效果确切,安全性高,麻醉药物用量少,适宜于小儿普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
作者:唐雄心;朱存宇;周文胜;王凯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