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目的 分析探讨体外肺膜对重症肺炎的治疗疗效和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3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体外肺膜治疗,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做好病情评估,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加强对管道护理、呼吸道护理、病区环境的管理,还需密切关注出血等并发症状.结果 1例患者因原发性疾病不能治愈死亡,其余2例患者治愈康复.结论 对应用体外肺膜重症肺炎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和有效护理是成功治愈的有效保证.
作者:蔡坤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该市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 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及药敏试验试剂盒对60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和鉴定,并进行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60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支原体培养阳性264例,阳性率为43.42%;男、女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22.7%、48.4%.支原体感染主要以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为主,阳性率为83.71%.对支原体感染产生敏感性较高的抗菌类药物主要包括强力霉素、四环素、交沙霉素、原始霉素.结论 泌尿生殖道感染以Uu为主,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经验用药可选用交沙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和原始霉素.
作者:武晓敏;张丽媛;李占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2008年7月-2013年7月间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后救治的11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过程和效果为观察组,以2003年7月-2008年6月间医院未开通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期间救治的15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过程和效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各项应急措施准备时间、抢救成功率的差异,探索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是否能切实提高抢救工作效率并降低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在急诊室滞留时间、检查所需时间、从入院到手术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病死率也较低,所有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显著提高了整个急救体系的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静;李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时低血压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选择50例血液透析低血压者(低血压组),与50例无低血压患者(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比较,并对低血压组的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进行血液透析4082例次,发生低血压441例次发生率为10.8%,低血压组与对照组对比,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超滤量(FUV)及超滤率(FUR)较高(P>0.05);而血钠、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较低(P<0.05).结论 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其主要原因为体液超滤过多过快、营养不良,心功能不全等,一旦出现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立即处理低血压,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以提高透析效果,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莉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腰骶神经根病与腓总神经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0例以足下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双侧胫神经F波、双侧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传导、双侧胫前肌、胫后肌、腰椎旁肌肌电图检查.结果 4例以腓骨小头上-下段传导速度减慢>10 m/s或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超过50%及胫前肌神经源性损害为主,诊断为腓总神经病;5例以胫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和胫前肌、胫后肌、腰椎旁肌肌神经源性损害为主,诊断为腰骶神经根病;1例为腓总神经、胫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感觉电位未引出,胫前肌、胫后肌神经源性损害,腰椎旁肌肌电图未见异常,诊断为坐骨神经病.10例均行腰骶段脊髓MRI,其中5例所见均与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相符.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腰骶神经根病与腓总神经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作者:陆国云;肖佛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对于距骨颈骨折的患者,运用经内踝截骨入路加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此疾病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 选取近2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0例距骨颈骨折的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平均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式,实验组采取经内踝截骨入路加压空心螺钉固定的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2.00%),实验组患者经手术内固定方式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75.47±3.56)min、伤口愈合时间(8.94±3.07)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05.46±4.38)min、伤口愈合时间(15.35±5.3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距骨颈骨折的患者来说,运用经内踝截骨入路加压空心螺钉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明显,创伤小,且固定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锦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妇女孕4~7周孕囊大小、血β-hCG水平与孕龄的关系,以为异常妊娠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于该院进行检查的587例孕4~7周的正常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将587例孕妇分别进行阴道超声及血β-hCG检测,然后将检测结果与孕龄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587例孕妇的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孕龄的增长,孕囊直径及血β-hCG直线升高,孕囊大小、血β-hCG水平与孕龄呈正相关(P<0.001).结论 正常妊娠妇女孕4~7周孕囊大小、血β-hCG水平与孕龄的关系密切,随着孕龄的增长,孕囊大小及血β-hCG水平均持续升高.
作者:林蕾;郑玉华;韦德湛;潘淑芬;李军煜;王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全身麻醉以及椎管内麻醉两种方式用于行骨科手术的老年病患麻醉处理对于病患术后的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骨科手术的62例老年病患,随机分组,Ⅰ组31例行椎管内麻醉,Ⅱ组31例行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药用量、语言陈述时间、术后MMSE(精神状态简易量表)评分、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 Ⅰ组选取病例麻醉药用量及语言陈述时间均明显少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有下降,但Ⅱ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Ⅰ组术后3h、6 h POC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实施骨科手术时,行椎管内麻醉,可以有效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减轻对病患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促进病患术后恢复,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聂翠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血液净化对急性中毒救治及护理情况,有利于更好指导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开展.方法 分析该院血液净化中心自1994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中毒86例患儿临床资料,结合患儿治疗经过和结果论述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 86例患儿男47例,女39例,平均6.2岁.前3位中毒原因分别是毒鼠强(15例)、卡马西平(15例)、百草枯(12例).患儿均在内科治疗同时接受血液灌流治疗(1~10次),大部分病例经治疗好转出院.结论 血液灌流可以有效治疗儿童急性中毒,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内科治疗护理及心理护理可以有效辅助血液净化治疗,使治疗效果及预后更佳理想.
作者:张克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该院进行诊治的5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为观察组,同时将同期的56名体检示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儿童的血小板活化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并比较观察组中轻度、中度、重度哮喘与急性、慢性感染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重度哮喘息儿高于轻度与中度哮喘患儿,中度哮喘患儿则高于轻度哮喘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与慢性感染患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呈现较高的状态,因此应注重对患儿此方面的监测与改善.
作者:程静辉;杨皎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92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普拉克索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泰舒达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6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4、8周,UPD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UPD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帕金森病患者给予普拉克索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卢健军;钟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治疗要点.方法 选择该院2011-2013年收治的高血压并房颤患者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培哚普利,另以同期仅接受常规治疗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房颤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5.0%和61.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并房颤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李云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研究,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 血液中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在临床诊断AMI中的价值.方法 将入住该院的68例AMI患者,按照心功能等级进行分组,检测各组的CRP水平.同时,将AMI患者整体组的CRP水平同健康样本组的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MI组CRP检测数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且CRP与心功能Killip分级是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即Killip等级越高,CRP指标数值越高.结论 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诊断中,CRP检测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超声造影来分析胰腺占位病变的灌注突出部分,对超声造影在胰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33例超声疑似诊断为胰腺病变患者予以超声造影和增强CT两项检查,并且把两项检测结果与病理做出对比,所有患者中,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27.6±12.8)岁,患者病灶大小程度在1.2~11.3 cm之间,平均大小(3.8±2.4)cm.在该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共有30例实施病变手术进行切除,临床诊断3例.仪器选用SIEMENS公司的ACUSONSequoia 512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探头为4C1,频率为2.5~4.5 MHz,选用SonoVue作为超声造影剂,仔细观察良性、恶性以及胰腺实质的超声造影增强时相与模式并进行记录.结果 终确诊15例良性病变,18例恶性病变,正常胰腺实质33例.3组之间的病灶开始增强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恶性病变超声造影与良性病变、胰腺实质的开始增强时间相比要稍长,而良性病变和胰腺实质两组间不存在明显差异.3组之间的病灶减退开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与其它两组比较相对较短.恶性病变主要是肿瘤左右有所增强;良性病变主要是均匀的整体增强.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的正确诊断比例为84.8%,与增强CT的正确诊断比例81.8%相近,两者均与常规超声诊断比例54.5%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可以反映出更进一步的血流灌注的特性,可以为诊断和鉴别胰腺病变提供关键参考价值,其具有较高的诊断率,能够非常接近增强CT的诊断率,具有相对较高的临床实践应用价值,可以在胰腺占位病变的诊断中广泛应用.
作者:石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研究中医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及其并发症的康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11月-2012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对比分析治疗糖尿病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的缓解状况.结果 观察分析两组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血糖降低、血液循环改善和血管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治疗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且对其并发症有一定的缓解康复作用.
作者:张兰;欧阳晓波;杨秀蓉;伍秋蓉;何继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胃肠外科早期再手术的原因及临床死亡率,为临床预防早期再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胃肠外科早期再手术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再手术原因主要有: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瘘、吻合口狭窄、急性腹膜炎、误伤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再穿孔、腹腔脓肿等,该组患者术后死亡共5例(19.23%);治愈21例(80.77%).主要死亡原因在于患者再手术后感染及过多失血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结论 胃肠外科手术早期再手术与前次手术密切相关,首次手术处理失误常会导致再手术.此外,手术术后并发症以及判断失误等原因均会导致再手术,因此,有效降低再手术的发生率以及再手术的死亡率的关键在于首次手术时的合理选择术式、术中严格规范操作,同时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端正手术态度.
作者:王凤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隐形杀手”,该文综述了目前根治糖尿病诸多非药物疗法的研究进展,如:“胰腺组织修复疗法”、“保护胰岛细胞的综合疗法”、“干细胞疗法”、“基因治疗”、“973生物β细胞重组激活技术”、“胃转流手术疗法”以及“中枢平衡仪疗法”等,并对上述疗法在根治糖尿病研究上的可行性、科学性进行了探讨.
作者:付淑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呼吸减痛法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以及临床效果的观察.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该院接收的足月妊娠自然分娩产妇1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呼吸减痛法,比较两组产中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产程时间、产中疼痛程度、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减痛法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可以控制的分娩镇痛方法,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婵;肖琪;魏丽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胰腺癌是于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占所有癌症患者的比例为1.7%~2.5%,虽然诊断和治疗技术有大幅大提高,但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低于6%,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为提高确诊率,该院主要采用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蛋白表达检测来进行筛选.该文详细阐述两类肿瘤标志物即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CEA、Span-1)和糖类标志物(CA199、CA242、CA50)来探讨血清检查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和发展.
作者:陈廷玉;付文广;雷正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从201 1年8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共226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并征得患者同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剔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并对比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手术后体温恢复时间以及术后病率与术后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都没有发生脏器损伤和严重的感染等并发症.手术以后经1个月随访,全部患者的月经均正常,子宫大小恢复正常.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病人体质恢复快等许多优点,属于一种保留器官的较理想手术方式.
作者:杜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