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内踝截骨入路加压空心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锦江

关键词:内踝截骨入路加压空心螺钉固定, 距骨颈骨折,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究对于距骨颈骨折的患者,运用经内踝截骨入路加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此疾病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 选取近2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0例距骨颈骨折的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平均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式,实验组采取经内踝截骨入路加压空心螺钉固定的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2.00%),实验组患者经手术内固定方式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75.47±3.56)min、伤口愈合时间(8.94±3.07)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05.46±4.38)min、伤口愈合时间(15.35±5.3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距骨颈骨折的患者来说,运用经内踝截骨入路加压空心螺钉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明显,创伤小,且固定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咳喘三伏贴防治小儿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观察咳喘三伏贴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该院门诊接收和住院治疗的哮喘患儿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斯奇康肌注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夏季头伏、二伏、三伏的第1天进行咳喘三伏贴穴位敷贴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后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之间的血IL-4、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咳喘三伏贴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使Th1/Th2的平衡得到调节,使血清体液免疫水平得到调节和上升,使抵抗力得到加强,降低哮喘患儿外感和哮喘的发作次数,同时也使哮喘发作的程度降低,对哮喘的发生进行控制.

    作者:陈汶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2008年7月-2013年7月间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后救治的11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过程和效果为观察组,以2003年7月-2008年6月间医院未开通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期间救治的15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过程和效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各项应急措施准备时间、抢救成功率的差异,探索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是否能切实提高抢救工作效率并降低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在急诊室滞留时间、检查所需时间、从入院到手术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病死率也较低,所有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显著提高了整个急救体系的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静;李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的治疗及其并发症康复研究

    目的 观察研究中医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及其并发症的康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11月-2012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对比分析治疗糖尿病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的缓解状况.结果 观察分析两组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血糖降低、血液循环改善和血管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治疗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且对其并发症有一定的缓解康复作用.

    作者:张兰;欧阳晓波;杨秀蓉;伍秋蓉;何继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对肱骨髁上骨折后采用护理干预对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与护理前有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提高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肱骨髁上骨折后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更佳,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瑞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50例的麻醉处理分析

    目的 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疾病的麻醉处理.方法 选取自发性气胸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局部麻醉,对照组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前、术后1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观察组波动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麻醉效果与全身麻醉相当,且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更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华;旷艳春;刘海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RP水平测定与临床应用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研究,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 血液中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在临床诊断AMI中的价值.方法 将入住该院的68例AMI患者,按照心功能等级进行分组,检测各组的CRP水平.同时,将AMI患者整体组的CRP水平同健康样本组的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MI组CRP检测数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且CRP与心功能Killip分级是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即Killip等级越高,CRP指标数值越高.结论 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诊断中,CRP检测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造影对胰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超声造影来分析胰腺占位病变的灌注突出部分,对超声造影在胰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33例超声疑似诊断为胰腺病变患者予以超声造影和增强CT两项检查,并且把两项检测结果与病理做出对比,所有患者中,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27.6±12.8)岁,患者病灶大小程度在1.2~11.3 cm之间,平均大小(3.8±2.4)cm.在该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共有30例实施病变手术进行切除,临床诊断3例.仪器选用SIEMENS公司的ACUSONSequoia 512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探头为4C1,频率为2.5~4.5 MHz,选用SonoVue作为超声造影剂,仔细观察良性、恶性以及胰腺实质的超声造影增强时相与模式并进行记录.结果 终确诊15例良性病变,18例恶性病变,正常胰腺实质33例.3组之间的病灶开始增强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恶性病变超声造影与良性病变、胰腺实质的开始增强时间相比要稍长,而良性病变和胰腺实质两组间不存在明显差异.3组之间的病灶减退开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与其它两组比较相对较短.恶性病变主要是肿瘤左右有所增强;良性病变主要是均匀的整体增强.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的正确诊断比例为84.8%,与增强CT的正确诊断比例81.8%相近,两者均与常规超声诊断比例54.5%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可以反映出更进一步的血流灌注的特性,可以为诊断和鉴别胰腺病变提供关键参考价值,其具有较高的诊断率,能够非常接近增强CT的诊断率,具有相对较高的临床实践应用价值,可以在胰腺占位病变的诊断中广泛应用.

    作者:石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小儿普外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小儿普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住院治疗的小儿普外科开腹手术患儿60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观察组采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Ⅰ组采取单纯静脉全麻,对照Ⅱ组采取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麻,比较3组术中、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中和苏醒时生命体征较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更平稳,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肌松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Ⅰ组,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Ⅰ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对照Ⅱ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0%,明显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临床运用中效果确切,安全性高,麻醉药物用量少,适宜于小儿普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

    作者:唐雄心;朱存宇;周文胜;王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采用经直肠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前列腺增生症及前列腺癌进行检测,通过其血流动力学特点,反映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血供情况,评价对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经直肠彩超对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和30例前列腺癌(Pca)进行检测,测量前列腺大小,观察尿道前列腺动脉,对前列腺内动脉血流情况进行分级,测量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 前列腺增生症(BPH)组体积明显增大,多为强回声结节,主要分布在内腺.前列腺癌(Pca)组体积增大,多为低回声结节,主要分布在外腺且双侧叶不对称.前列腺癌血流分级、阻力指数(RI)均高于前列腺增生,两组各项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癌的血流丰富,阻力指数RI> 0.75.结论 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的血流分级及血流参数RI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罗志雄;欧阳征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的应用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该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门诊手术患者600例,纳入该研究当中.据统计学分配原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患者,对照组麻醉选用丙泊酚、芬太尼,实验组则选用丙泊酚、芬太尼联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麻醉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情况,比较所有研究对象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种麻醉方式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均展现出了良好的麻醉疗效,但是实验组患者展现出更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疗效(P<0.05),麻醉不良反应两组均有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门诊手术麻醉中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卧位颈椎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卧位颈椎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4月-2012年1月确诊并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其中男37例、女45例,年龄在19~68岁之间,平均(41.7±6.3)岁病程在9 h~32年之间.所有患者分为临床组和参照组,临床组应用卧位颈椎手法复位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参照组单纯应用与临床组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对比两组综合疗效情况.结果 临床组优良率为90.24%,参照组优良率为41.46%,临床组其优良率显著好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卧位颈椎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能够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根本致病机理,纠正颈椎解剖结构错位,促进脑部供血,故治疗颈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作者:熊国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液净化抢救各类中毒患儿的护理探讨

    目的 分析血液净化对急性中毒救治及护理情况,有利于更好指导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开展.方法 分析该院血液净化中心自1994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中毒86例患儿临床资料,结合患儿治疗经过和结果论述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 86例患儿男47例,女39例,平均6.2岁.前3位中毒原因分别是毒鼠强(15例)、卡马西平(15例)、百草枯(12例).患儿均在内科治疗同时接受血液灌流治疗(1~10次),大部分病例经治疗好转出院.结论 血液灌流可以有效治疗儿童急性中毒,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内科治疗护理及心理护理可以有效辅助血液净化治疗,使治疗效果及预后更佳理想.

    作者:张克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产褥期乳腺炎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产褥期乳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该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6例产褥期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护理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经过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痊愈率为63.16%,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为21.05%,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褥期乳腺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欧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对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加以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分析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以及三维重建的结果.结果 分析发现,通过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以及三维重建,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胫骨平台骨折线的走行、关节面的塌陷程度以及碎骨块的移位等情况.手术前能够对骨折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分型,进而对治疗加以指导.结论 通过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以及三维重建,可以清晰、立体且直观的将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显示出来,对骨折的诊断以及后期的治疗极为有利.

    作者:亚俊;蔡学光;李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饮食护理干预对食道癌患者放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 研究饮食护理干预对食道癌患者放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该院食道癌放疗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的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饮食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1个月,观察两组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含量以及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含量以及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食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食道癌患者放疗期间的营养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向凤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龄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高龄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8例高龄(≥65岁)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患者(58个动脉瘤)均行开颅夹闭治疗,观察手术疗效,,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58例患者经开颅夹闭治疗,48例(82.76%)患者恢复良好,7例(12.07%)患者功能障碍,3例(5.17%)患者死亡.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为年龄、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高血脂症、Fisher分级、Glasgow 评分,其中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和高血脂症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高龄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相对复杂,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和高血脂症起主要作用.

    作者:简国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参考.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1年7月进入该院进行剖宫产手术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88例,依照患者入院顺序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偶数组44例)以及对照组(奇数组44例)分别使用改良B-Lynch缝合术与传统治疗产后出血相关术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的失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患者的失血量也更少,两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患者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情况,对照组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3例,子宫循环不良4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B-Lynch缝合术与传统传统治疗产后出血相关术式相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仅手术时间短、止血速度快,还有着更高的成功率等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郁文君;林珏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胰腺肿物17例报告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胰腺肿物穿刺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17例经影像学检查发现胰腺肿物的患者行B超引导下胰腺肿物穿刺活检术,术后送检病理检查,部分患者再次穿刺.结果 17例患者中,14例取得阳性病理结果(阳性率82.35%),其中胰腺癌8例,淋巴瘤3例,慢性胰腺炎2例,恶性间质瘤1例.结论 B超引导下胰腺肿物经皮穿刺活检术是一种重要、微创的影像及病理学诊断技术.只要术前评估准备充分、方法得当,该操作的安全性较好,应在临床推广.

    作者:匡冬冬;韩灵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胸外科患者围术期气道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胸外科患者围术期气道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胸外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8例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仅观察组加用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术后咳痰情况、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对护理评价及睡眠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咳痰有效率(94.9% vs.74.4%,P<0.05)和护理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69.2% vs.41.0%,P<0.05),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10.3% vs.33.3%,P<0.05).观察组的睡眠良好率为74.4%,高于对照组的43.6%(P<0.05).结论 在胸外科患者围术期气道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较好,改善咳痰、睡眠情况及护理质量并降低感染,可在胸外科术后护理中进行推广.

    作者:邹俊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指导

    目的 探讨总结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 对2010-2012年4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了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指导.结果 术后1年进行回访,置换关节功能满意度为85%~90%,疼痛满意度为95%.结论 正确的康复指导是重建髋关节功能的重要保证.

    作者:韩兴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