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梅
目的:分析低蛋白血症与结核病患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300例为研究对性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有无合并低蛋白血症将其分为对照组(非低蛋白血症组)和研究组,研究组内部根据ALB水平分别分为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所有患者均行CT检察和胸部X线检查,分析不同程度低蛋白血症与结核病患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内各组之间患者结核性胸膜炎、继发性肺炎、肺外结核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血型播散型肺结核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ALB水平与血型播散型肺结核所占比例呈负相关(r=-0.912,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内各组之间患者肺部病变范围所占比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蛋白症程度越严重比例越高,患者肺部病变范围与ALB水平呈负相关(r=-0.323,P<0.001)。结论结核病患者ALB水平与肺部病变范围呈显著负相关,低蛋白血症严重程度可有效致使患者肺部病变范围,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参考。
作者:宋越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该院胃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该研究就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DGE)的高危因素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将2009年5月—2013年5月入住该院的200例行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胃切除术后DGE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其年龄≥60岁患者术后排空障碍发生率21.67%明显高于年龄<60岁患者术后排空障碍发生率15%(P<0.05,P<0.01);并发糖尿病的胃切除术患者术后排空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并发糖尿病胃切除术患者术后排空障碍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影响胃切除术后DGE发生的高危因素为年龄、糖尿病及手术方式,从而为DGE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汪江;龚建云;邱学辉;梁永强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月—2013年10月进入到该院进行治疗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手术患者51例,对这51例患者采用肘关节松解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后,51例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1%。手术前良好率15.7%,手术后良好率47.1%,患者肘关节的弯曲和伸展程度明显的大于手术之前,患者手术前手术后良好率、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的肘关节的弯曲和伸展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肘关节松解术进行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浩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经鼻应用激素与减充血剂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5例,两组患儿均行腺样本切除与鼓膜置管术,术后对照组患儿给予减充血剂呋麻滴鼻液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的鼻喷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与中耳感染率,并开展比较分析。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44例,总有效率97.8%,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经治疗后气导听阈平均值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儿复发与感染比较中,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与感染率更低,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经鼻利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儿童的临床症状,增加治疗效果,并且不易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作者:杨念念;朱胜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5月—2012月5月该院收治的3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治疗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较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6%(χ2=14.106,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及术中输血量分别为(116.52±25.06)min 及(148.12±33.07)mL,均显著多于对照组的(71.98±13.81)min 及(95.66±19.83)mL(t=18.552、22.067,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虽然手术时间短、输血量少,但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优良率远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作者:江天蔚;王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37例行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与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4.7%与对照组的9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疼痛6例,其他症状2例,对照组术后疼痛18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子宫体积与肌瘤体体积分别为(329.6±29.6)cm3及(59.8±10.4) cm3,术后(183.3±23.1) cm3、(20.3±7.5) cm3,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孟献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进入到该院进行手术的患者102例,将这10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1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51例患者在手术后采取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进行镇痛,对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不进行相应的镇痛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情况。结果在患者术后的12 h,24 h,36 h和48 h内,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睡眠质量良好率为96.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睡眠质量良好率为78.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及其睡眠质量良好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丽;马明飞;石浩文;何俊永;何仁亮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观察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生长抑素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98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传统治疗:禁食、胃肠减压、维持电解质正常、肠外营养补充、抗生素及灌肠等。观察组除传统治疗外联合生长抑素。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平均每日胃肠减压量、住院天数等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1.84%(45/49),对照组的有效率79.59%(39/49),实验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腹部术后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传统治疗方法上联合应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缩短恢复肠道功能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冼上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无缝隙急救护理在口腔颌面损伤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口腔颌面损伤患者共计360例,按病例顺序分组,对照组共计175例,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急救、护理以及伤口处理,观察组共计185例,采用优化无缝隙急救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伤口一期愈合比例显著较高;治疗时间显著较短;意外事件显著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急救护理方式可以显著提升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率、减少并发症及意外发生率。
作者:陈婉群;彭冲;董敏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残胃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残胃病例,根据患者术后病理进行分组,其中71例为良性消化性溃疡术后(良性组),79例为早期胃癌术后(癌变组)。对两组患者胃镜、病理、HP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良性组胃粘膜活动性及HP感染率分别为66.2%、47.9%明显高于癌变组的41.8%、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P感染者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良性组:44.1%、癌变组:56.0%)、癌前病变(良性组:76.5%、癌变组:84.8%)及活动性(良性组:82.3%、癌变组:84.0%)等均高于未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变组未感染HP患者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较感染者更多见(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癌前病变与HP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术后残胃黏膜病变与HP感染密切相关,HP参与了胃粘膜病变的全过程。
作者:张新宪;吴文盛;汪梅枝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式适应症。方法该科自2006年8月—2012年12月对18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实行了三种手术治疗方式(额颞顶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结果额颞顶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相比而言,死亡率、致残率均高结论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应根据具体患者年龄、身体状况、意识障碍程度、颅内出血量、出血部位等多方面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作者:高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析地佐辛在超前镇痛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自2009年8月—2012年8月80例行外科手术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地佐辛治疗,参考组采用芬太尼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时、拔管后1、3、6 h患者BCS、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BCS、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的稳定,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马常玉;李宗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妊高症治疗过程中,硫酸镁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将该院就诊的72例妊娠合并高血压孕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表现、血压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积极治疗之后,上述72例患者,38例显效,32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7.2%。经过治疗后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明显得到改善,15.3%头痛,16.7%患者头昏,与硫酸镁使用之前水平相比(55.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硫酸镁治疗后,2例孕产妇发出现生子痫,3例孕产妇发出产后出血症状,未出现新生儿死亡或窒息等恶性事件,并发症几率为6.9%。结论妊高症治疗过程中,硫酸镁的应用效果与价值非常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主要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几率,大限度保障母婴健康与安全。
作者:陈林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双黄连粉针剂对乌头碱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作用。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急性乌头碱中毒而导致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导泻、催吐治疗,然后分别开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案包括抗低血压、抗心律失常、镇静等,观察组采用双黄连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包括时间、程度等以及终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愈显率为27.5%,观察组为8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要好,对照组的症状缓解/症状消失以及心电图恢复的时间分别为(1498±189.3)min,(2864±132.4)min,(2864±132.4) min,而观察组为(5.3±2.2)min,(14.2±2.4)min,(9.1±1.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双黄连注射液对乌头碱重度所导致的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海翔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空心螺钉三柱重建技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26例Lisfranc关节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空心螺钉三柱重建技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1~2年的随访,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内固定松动或者断裂等并发症。对患者进行Marland足部功能评分(MFS)对疗效进行评估,其优良率为84.6%。结论应用空心螺钉三柱重建技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实现长期的固定目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叶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轴系列检测项目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于该院治疗的105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该院治疗的无甲状腺疾病史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TT4、TT3、 FT4、FT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SH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应用甲状腺系列检测项目时, FT3、FT4、TSH为灵敏的指标,FT3、FT4含量有显著增高, TSH含量有显著降低,对甲亢病患者的确诊,增加了可信性。
作者:余立城;廖树生;杨帆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肾癌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和高发病,在恶性肿瘤中肾癌的发病率也占有很高的比重,故而肾癌的治疗,尤其是转移性肾癌的治疗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极大改善了肾癌的治疗效果,其中阿西替尼也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或晚期肾癌。该研究将对阿西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治疗原理、治疗效果、安全性进行阐述,探讨阿西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研究现状,从而更好的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巩方鑫;吴小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MRI征象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55例经MRI 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5例患者中,根据病理诊断标准分级:Ⅰ级12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5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7例),Ⅱ级15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4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11例),Ⅲ级23例,Ⅳ级5例;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MRI特征(囊变坏死、信号不均匀性、水肿、越过中线、出血、强化不均匀性)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与病理分型具有直接相关性,采用MRI能够对病理分型准确表现,从而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谢巧婷;邢云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在治疗耳鼻喉炎症中的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0例耳鼻喉炎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萘普生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尼美舒利治疗,于治疗7 d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85.00%,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1,P<0.05)。两组患经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3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尼美舒利治疗耳鼻喉炎症,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黎;邓嘉虹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