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道助产术在足月临产胎儿宫内窘迫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何春梅

关键词:胎儿宫内窘迫, 剖宫产术, 足月妊娠
摘要:目的:探讨足月胎儿宫内窘迫施行阴道助产术的效果及母婴结局。方法146例观察组采用阴道助产术结束妊娠,135例对照组采用剖宫产术,对比两组术中总失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实施剖宫产术100%,观察组为1.37%;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3.01%,对照组18.52%;观察组总出血量和产后出血患者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各项指征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助产术用于足月临产胎儿宫内窘迫中可获得良好的母婴结局,完善并推广阴道助产技术有望降低剖宫产率。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本刊写作要求: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可来福接头不同消毒方法对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可来福输液接头不同消毒方法对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方法将该院符合入选条件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实验组:输液前用0.5%聚维酮碘纱块消毒可来福输液接头;对照组:输液前将棉签蘸0.5%聚维酮碘消毒可来福输液接头。结果中心静脉导管血细菌培养阳性:置管后7 d,实验组0例,对照组5例;置管后14 d,实验组1例,对照组8例。可来福输液接头冲洗液细菌培养阳性:实验组3例,对照组11例。中心静脉置管前端细菌培养阳性:实验组1例,对照组8例。两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的可来福接头消毒方法可减少细菌从接头处侵入导管并定植,从而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周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48例颈部血管彩超在前循环进展性卒中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对于前循环进展性卒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前循环进展性卒中患者48例,应用颈部血管彩超进行检查,分析颈动脉彩超图像与进展性卒中之间的关系。结果中重度颈动脉狭窄以及不稳定型斑块是诱发前循环进展性卒中的主要原因,糖尿病、高血压等均与该病密切相关。结论早期应用颈部血管彩超对脑卒中患者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检查,并及时予以有效干预措施,能够预防发生进展性卒中。

    作者:宋彦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福辛普利、依那普利分别与氢氯噻嗪联合用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依那普利分别与氢氯噻嗪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实验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经比较,χ2=4.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SBP、DBP均比用药前有所下降,且实验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需停药。结论福辛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临床用药比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效果好、降压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是理想的联合用药。

    作者:陈玉林;钟伟章;程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英语中序数词的表达方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男性流动人口非婚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分析

    目的:了解北海市男性流动人口非婚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的情况。探讨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使用《流动人群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对象400例,近1年发生商业性行为占17.75%,每次都用安全套占47.89%;近1年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占13.00%,每次都用安全套占23.08%。商业性行为中,年龄、户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对安全套的使用率差异显著。结论加大艾滋病知识宣传,推广使用安全套,遏制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传播。

    作者:潘菊鲜;苏媛;茅乃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1958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37例行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与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4.7%与对照组的9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疼痛6例,其他症状2例,对照组术后疼痛18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子宫体积与肌瘤体体积分别为(329.6±29.6)cm3及(59.8±10.4) cm3,术后(183.3±23.1) cm3、(20.3±7.5) cm3,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孟献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凝血功能紊乱与颅脑外伤分型及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关系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紊乱与颅脑外伤分型及迟发性颅内出血关系。方法236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GCS评分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3组;把重型颅脑外伤分为迟发颅内出血组和非迟发颅内出血组。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这四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TT分别为(16.58±1.83)s、(18.48±2.66)、(19.50±2.28),Fbg分别为(3.08±0.89)g/L、(2.82±0.75) g/L、(2.64±0.39) g/L,随病情程度地加重TT时间延长而Fbg 水平降低(P<0.05);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非迟发性出血组 PT (12.18±2.35)s,Fbg (2.78±0.35)g/L;迟发性出血组 PT (14.87±2.14) s,Fbg (2.29±0.27)g/L。两组PT和Fbg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功能与颅脑外伤患者疾病的分型、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可通过这些数据变化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谭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超声引导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究乳腺良性疾病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08—2013年接待的3000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皆经过B超检查(B超组),对诊断结果进行记录,然后进一步采取B超引导下进行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B超+麦默通组),也将诊断结果做好记录,对比分析两组诊断结果,同时对两组同病理结果之间的对照进行分析。结果 B 超组确诊率为84.37%(2531/3000),B 超+麦默通组确诊率为94.53%(2836/3000),两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麦默通组更佳。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确诊率较高,相较于单纯采用B超诊断而言更佳,加上病灶活检使得各类病变确诊率更加符合病理诊断,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芬;张昆玉;缪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内皮细胞微粒与脓毒血症研究进展

    内皮细胞在凋亡或激活条件下可以释放一种直径为0.05~1的囊泡状物质,我们称其为内皮细胞微粒。在脓毒血症中我们发内皮细胞微粒水平明显升高,这说明内皮细胞微粒与脓毒血症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内皮细胞微粒通过自身表达的物质及刺激其他细胞表达的物质而在炎症、凝血、血管功能改变中产生重要作用。该研究就内皮细胞微粒的形成及与脓毒血症的关系做一概述。

    作者:郑佳;宋玉娥;张爱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1例宫颈癌患者分成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研究组在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保留盆腔膀胱神经丛和直肠神经丛。对比两组的手术总时间、子宫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尿量、尿管留置时间、排气及排便时间、性功能分级。结果研究组子宫切除时间为(87.64±16.29)min,对照组为(88.12±14.58)min,(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257.81±72.16)mL,对照组为(231.45±75.67)mL,(P>0.05);研究组手术总时间(294.23±31.57)min,对照组为(267.15±35.99)min(P<0.05);研究组尿管留置时间为(10.26±1.12) d,对照组为(11.28±1.15) d,P<0.05;研究组残余尿量为(23.05±4.37)mL,对照组为(27.18±4.59)mL,(P<0.05);研究组排气时间为(1.25±0.59) d,对照组为(1.87±0.73)d,(P<0.05);研究组排便时间(1.85±0.84)d,对照组为(2.66±0.92)d,(P<0.05);研究组性功能0、Ⅱ级所占比例为54.84%、3.22%,对照组为30%、23.33%,(P<0.05);研究组性功能Ⅰ级所占比例为41.94%,对照组为46.67%,(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虽术中耗时稍长,但患者膀胱功能、肠道功能恢复更快,性功能恢复更好。

    作者:仲伶俐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腹腔镜与开放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侵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36例侵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术式分为腹腔镜组(n=16)和开放手术组(n=20)。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术后1年的膀胱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366.8±42.5) min vs(308.4±38.2) min],而术中出血量[(482.3±23.5) mL vs(1078.3±344.6) mL]和术后住院时间[(22.8±3.7) d vs(28.6±4.9) 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膀胱容量、膀胱内压和残余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对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较少的优点,且术后膀胱功能与开放手术相当,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术式。

    作者:郑保良;孙国庆;宋瑞彬;赵永体;崔志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肾病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该共选择30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肾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回顾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结果该组选取病例行8~12周治疗后,14例显效,占46.7%;11有效,占36.7%;5例无效,占16.7%。结论针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肾病患者特征,采用针对性方案规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梅国斌;彭心怡;杨雨琪;粟伟峰;夏智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综述的写作格式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减轻患儿漏斗胸NUSS术后疼痛的效果探讨

    目的:观察通过护理干预减轻漏斗胸NUSS术(以下简称NUSS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的74例12岁以上的漏斗胸行NUSS术的男性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B组为干预组,采取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结果干预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NUSS手术患儿术后疼痛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患儿对疼痛控制的认知度,降低患儿的焦虑程度,缓解疼痛,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张晓玲;刘艳华;史晓萌;田潇萌;张亚晨;王珊;王胤萌;刘洋;任寒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

    论文若系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作者应附证书或文件复印件,并按期编号保存),或者曾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可在题名页标注脚注(左下角)。曾在国内学术会议上报告的论文一般不必注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518例11~14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11~14周腹部超声对胎儿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筛查和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腹部超声检查518例11~14孕周胎儿心脏,计算各个切面显示率,并计算胎儿心率与孕周的关系。结果11~14周胎儿91.12%胎儿可以显示四腔心观,48.07%可显示左心室流出道切面,38.22%可显示右心室流出道切面,37.84%可显示三血管切面。随着孕周增大,各个切面显示情况均表现为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心率、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和右心室等容舒张时间均与孕周呈线性负相关(P=0.000)。结论采用4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能够在孕早期观察胎儿心脏结构,在孕早期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作者:邓世华;肖正坤;高瑞凤;王艳萍;王少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经鼻应用激素和减充血剂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鼻应用激素与减充血剂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5例,两组患儿均行腺样本切除与鼓膜置管术,术后对照组患儿给予减充血剂呋麻滴鼻液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的鼻喷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与中耳感染率,并开展比较分析。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44例,总有效率97.8%,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经治疗后气导听阈平均值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儿复发与感染比较中,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与感染率更低,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经鼻利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儿童的临床症状,增加治疗效果,并且不易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作者:杨念念;朱胜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磺达肝癸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磺达肝癸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磺达肝癸钠治疗的观察组,采用血液流变学检测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红细胞聚集指数(1.4±0.2) vs (1.9±0.3)、毛细血管血浆黏度(1.2±0.1) vs (1.5±0.2)、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均低于对照。结论磺达肝癸钠有助于持久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贺王伟;李卫华;谢强;唐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地佐辛用于超前镇痛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地佐辛在超前镇痛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自2009年8月—2012年8月80例行外科手术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地佐辛治疗,参考组采用芬太尼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时、拔管后1、3、6 h患者BCS、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BCS、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的稳定,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马常玉;李宗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