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永丰;曾亮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Sulfadiazine Silver ,SD-Ag)霜和烫疮油联合使用对甲沟炎拔甲创面的疼痛、单次创面处理时间、创面处理次数及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45例甲沟炎拔甲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5例。3组拔甲创面分别覆盖凡士林纱(A组)、SD-Ag霜+凡士林纱(B组)、烫疮油+SD-Ag霜+凡士林纱(C组),隔天创面处理,直至创面上皮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进行疼痛评分,比较第1、2次创面处理的疼痛分值;3组单次创面处理时间、创面处理次数和愈合时间比较,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第1、第2次创面处理的疼痛分值[(2.01±1.03),(1.03±0.74)]低于A组[(3.98±1.65),(2.52±0.73)]和B组[(5.84±1.28),(3.73±1.25)];C组单次创面处理时间(3.25±0.73)min少于A组(3.98±1.65)min和B组(5.63±0.79)min;C组创面处理次数(5.65±0.63)少于A组(8.33±0.85)和B组(6.92±0.81);C组愈合时间(14.02±0.86)d少于A组(20.83±1.53)d和B组(17.82±1.04)d,C组与A、B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Ag霜和烫疮油联合使用,可有效减轻甲沟炎拔甲患者创面疼痛,缩短单次创面处理时间和愈合时间,减少创面处理次数,促进创面愈合,对于临床创面修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蓉;沈雁;戴丽冰;林红卫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1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中的12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60例对照组患者则使用传统开放性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发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以做出科学的比较。结果180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发率、术后住院时间的对应数值是(97.36±22.15)mL、1.7%、(4.7±0.81)d。而60例对照组中的患者所对应的数据是(115.26±20.41)mL、11.7%、(7.3±1.25)d。结论使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的病发率,对于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隋丽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对显微镜下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接诊的80例翼状胬肉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以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单纯胬肉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复发率及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复发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观察组角膜创面上皮愈合平均时间(4.1±1.9)d少于对照组(6.9±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切除术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可有效降低复发率,促进角膜创面上皮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娜;张盛金;卓庆博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OSTEOPALR V骨水泥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2年9月—2013年4月该院应用OSTEOPALR V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76例,共124个椎体。胸椎74个,腰椎50个。男性30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68岁(50~86岁)。所有病椎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射骨水泥。术前均有严重的胸腰背痛,不合并下肢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术前适当冷却骨水泥,术中观察骨水泥调配后凝固时间与调配前骨水泥温度的关系,术后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情况,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并将患者泥漏及其他不良反应与常模进行对比。结果骨水泥凝固时间与调配前骨水泥温度成正相关性(0关键词:骨水泥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作者:林二虎;镇万新;高国勇;马乐群;杨大志;代成甫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对玻璃纤维桩与金属桩核修复在牙体缺损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口腔科2012年10月—2013年09月收治的牙体缺损患者150例(186颗患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玻璃纤维桩组75例(88牙),使用玻璃纤维桩核展开修复,金属桩核组75例(98牙),采用铸造金属桩核进行修复,比较2组患者患牙牙体修复效果及患者对修复情况的满意度。结果玻璃纤维桩组纤维桩根折率和桩核脱落率均为0,明显低于金属桩核组的3.1%、3.1%(P<0.05),修复成功率97.7%则明显高于金属桩核组的87.8%,修复满意率96.0%明显高于金属桩核组的88.0%(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核修复牙体缺损能够明显提高修复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邵占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与左旋氨氯地平二联疗法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试验组(120例);分别采用左旋氨氯地平单用和与美托洛尔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血压下降差值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等。结果试验组患者近期疗效和治疗前后血压下降差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与左旋氨氯地平二联疗法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在降低血压水平,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方面优势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忠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对阴道镜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自2008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284例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后,再对患者进行宫颈锥切术,并将取出物进行病检,对比2种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宫颈锥切术病理诊断准确率达到97.89%,阴道镜病理诊断准确率为87.68%,宫颈锥切术病理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阴道镜病理诊断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准确率达到96%,阴道镜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9.33%,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效果明显高于阴道镜检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宫颈锥切术配合阴道镜进行宫颈疾病的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效率,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凤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的并发症和护理干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该院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期间发生并发症的76例患者纳入该研究。分析术后并发症引起的情绪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情绪状态的变化。结果患者干预前SAS评分为(53.74±4.23)分,干预后下降至(45.13±3.57)分;患者干预前SDS评分为(55.78±4.68),干预后下降至(46.35±4.10)分。与护理干预前对比,我们发现护理干预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尿路结石可引起皮肤损伤、血尿、肾绞痛、发热、输尿管石街等并发症,导致不良的情绪状态,对发生上述并发症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术后康复进程有益。
作者:曾新颖 刊期: 2014年第24期
该文综述了近年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时常见的方法,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介绍了一些应用比较少的方法。
作者:吴婷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00例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不同种类手术入路方案治疗(前外侧80例、外侧50例、后外侧70例、后侧入100例和小切口100例的入路方案),记录其术前、术后2、4、8、24周的Harris评分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前外侧、外侧、后外侧、后侧和小切口的入路手术方案治疗患者术后恢复率分别为90%、93%、96%、100%、100%。结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案,会有不同的效果,但是后侧入路和小切口入路两种方案,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朱银乐;马峥;孙雁宇;马一功;杨博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分析胫腓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处理措施。方法该次研究中共入选研究对象34例,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胫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式。结果该研究中18例患者获得成功保肢,16例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足趾、小腿坏死发生,并给予截趾、截肢手术治疗。胫前、后动脉合并损伤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截肢率,其截肢评分为(6.25±1.10),保肢患者为(5.05±0.7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处理有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牟锐;宋玉玺;朱磊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对神经外科多种引流管应用的护理技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在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实施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中,随机选取150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护理技巧。结果150例患者经过有效护理,在其引流管应用过程中,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为0%,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8.67%,对照组患者仅为89.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满意度则为97.33%,对照组患者仅为86.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患者多种引流管应用中,对其实施优质护理,能够对患者的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有效的降低,同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聂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分析EPBD胆总管取石术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实施EPBD胆总管取石术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护理、饮食宣教、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常规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23例患者一次取石成功,占总数的92.0%,对照组中有17例患者一次取石成功,占总数的68.0%,试验组一次取石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鼻胆引流管脱落1例,感染1例,胰腺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鼻胆引流管脱落3例,感染6例,胰腺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同时,试验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EPBD胆总管取石术过程中配合以术前心理护理、饮食宣教、术中配合、术后常规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围手术期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庄瑞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方法。方法抽取目前在该院收治的患有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病人80例,同时抽取单一慢性肺心病的病人8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为实验组,单一慢性肺心病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人当中有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相关原因的百分比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心肌梗塞病史、心绞痛病史、心律失常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重度右心房衰竭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检查:心肌梗塞、持续型房颤、电轴不偏以及电轴左偏的发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肺型P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病人如果伴有肥胖、高血压、心绞痛等首先应该考虑是否伴有冠心病,同时不可以采取单一诊断方式,要根据病人病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通过相关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可以使确诊率明显提升,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对病人病情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绍鹏;张俊友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9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包括CD4+T细胞(Th1、Th17和Treg)、CD8+T细胞、NK细胞和NKT细胞,并以20例健康人和28例早期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健康人相比,中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Th1、Th17以及Treg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与早期肝癌患者相比,中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也明显升高(P=0.016),而Tc1细胞比例却显著下降(P=0.003)。结论随着肿瘤进展,中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出现紊乱,提示肿瘤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帮助肿瘤进展和转移。
作者:廖媛;陈亚琼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听力筛查异常婴幼儿听力诊断方法和结果。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婴幼儿168例,共计258耳,均为外院听力初步筛查确定不通过者,对其进行病史采集和耳科检查后,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发现异常的婴幼儿需再次进行声导抗、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分析检查后的结果。结果258耳经DPOAE和ABR的检查后,DPOAE、ABR检查至少一项异常102耳,其中仅DPOAE异常22耳,声导抗测试:4耳C型曲线,6耳B型曲线,另外12耳声导抗测试未见异常;仅ABR异常4耳,临床诊断为听神经疾病;DPOAE、ABR均异常76耳,有26耳声导抗是C型曲线,ASSR 500 Hz的客观听阀>50 dB,临床诊断得出患有分泌性中耳炎;另有8耳声导抗正常;80耳ABR异常者的检查中,轻度(35~55 dB)34耳,中度(56~75 dB)12耳,重度(76~95 dB)16耳,极重度(≥96 dB)18耳。结论对听力筛选异常的婴幼儿应该在出生后3个月采用40 Hz听觉相关电位以及脑干反应进行检查,确保能够及时的诊断,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使婴幼儿诊断正确率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李丽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侵袭性牙周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该院牙周粘膜科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7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29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配合治疗率、定期复诊率、坚持自我维护率及治愈好转率分别为100%、96.55%、100%、100%,对照组患者配合治疗率、定期复诊率、坚持自我维护率及治愈好转率分别为62.96%、55.56%、44.44%、48.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侵袭性牙周炎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燕群;李菊兄;刘俏燕;姚艳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针对药物流产后发生阴道出血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析,并且总结导致阴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3年12月期间采用药物流产后出现阴道出血的1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患者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并需要总结导致阴道流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效果要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95%,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04%,比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患者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与患者子宫收缩乏力、子宫位置异常、子宫内膜修复异常等有关。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患者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程慧玲;赵秋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对比保守治疗与解剖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后患者的疗效与满意度。方法将该院收治的8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依据自愿选择治疗手段的原则分组,其中46例选择解剖钢板治疗设为观察组,其余40例选择保守治疗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疗效与患者总满意度。结果术后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优良率为82.61%,对照组优良率为62.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远高于对照组77.50%,对照组明显不及观察组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满意度分别为91.30%与72.50%,对照组明显不及观察组高(P<0.05)。观察组所需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的手术情况相对较好。结论将解剖钢板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对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治疗,疗效确切且深受临床欢迎。
作者:李志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在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1月—2013年11月以来,该院内科门诊收治的46例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将其平均的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23例。分别采用常规西医方法和复方丹参滴丸进行临床治疗,并统计、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经过临床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临床体征、症状评分(7.18±4.01)和治疗总有效率(82.61%)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12.06±2.74,47.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4.35%)略低于对照组患者(17.39%),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复方丹参滴丸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因而是一种有效可行、理想安全的临床治疗措施。
作者:李树东;王艳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