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

吴婷妮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 含量, 测定, 方法
摘要:该文综述了近年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时常见的方法,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介绍了一些应用比较少的方法。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134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4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67例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及其他部位感染等并发症;腹水细菌培养阳性19例(14.2%)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13例,占68.4%。临床治愈:52例(38.8%),有效54例(40.3%),无效28例(20.9%)。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应用抗生素及积极采取综合性治疗是改善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预后的关键。

    作者:吴春晓;周晓蕾;李林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OSTEOPALR V骨水泥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OSTEOPALR V骨水泥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2年9月—2013年4月该院应用OSTEOPALR V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76例,共124个椎体。胸椎74个,腰椎50个。男性30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68岁(50~86岁)。所有病椎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射骨水泥。术前均有严重的胸腰背痛,不合并下肢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术前适当冷却骨水泥,术中观察骨水泥调配后凝固时间与调配前骨水泥温度的关系,术后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情况,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并将患者泥漏及其他不良反应与常模进行对比。结果骨水泥凝固时间与调配前骨水泥温度成正相关性(0关键词:骨水泥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作者:林二虎;镇万新;高国勇;马乐群;杨大志;代成甫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该院2012年1月1日—2014年1月31日间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98例,其中49例患者是从123例做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的,为观察组;49例患者是从97例做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的,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时的出血量,术后的不良反应,伤口愈合程度和住院时间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93.56±7.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4.37±10.24)mL、术后不良反应5例、伤口甲级愈合度为77.55%。对照组手术时间(108.54±9.4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9.45±13.35)mL、术后不良反应30例、伤口甲级愈合度为57.14%。均明显好于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相对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吴海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00例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不同种类手术入路方案治疗(前外侧80例、外侧50例、后外侧70例、后侧入100例和小切口100例的入路方案),记录其术前、术后2、4、8、24周的Harris评分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前外侧、外侧、后外侧、后侧和小切口的入路手术方案治疗患者术后恢复率分别为90%、93%、96%、100%、100%。结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案,会有不同的效果,但是后侧入路和小切口入路两种方案,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朱银乐;马峥;孙雁宇;马一功;杨博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观察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52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奋乃静组各26例,分别采用对应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第2周,奥氮平组PANSS量表总分为(36.2±7.6),奋乃静组为(41.3±7.2),治疗第4周,奥氮平组PANSS量表总分为(28.4±6.4),奋乃静组为(38.3±7.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奥氮平组效果显著优于奋乃静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6周开始,虽然两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均持续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末,奥氮平组与奋乃静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5%与84.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6,P =0.083);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有部分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奥氮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8/26),奋乃静组为65.4%(17/2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47,P=0.000)。结论奥氮平不仅能可更快地缓解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症状,而且还可获得更高的治疗依从性,推荐优先适用。

    作者:黄越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平片、CT、MR影像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平片、CT、MR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50例60个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均按照X线、CT、MR影像进行诊断检查。结果 X线平片、CT、MR影像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率分别为25.0%,66.6%和93.3%。结论 X线平片、CT、MR三项影像诊断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的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此为MR、CT和X线平片,其中,MR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又无电离辐射,是检查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闫景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自制角度定位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水平尺与医用量角器相结合的角度定位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病例120例,实验组50例采用角度定位,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CT定位,比较两组病例第一针到位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第一针到位率94.0%,病变阳性率96.0%,并发症发生率8.0%;对照组第一针到位率71.4%,病变阳性率94.3%,并发症气胸发生率14.3%,出血发生率7.1%。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活检术中采用自制角度定位器有助于提高第一针到位率,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自制角度定位器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袁永丰;曾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在优质护理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在优质护理活动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中风患者,根据患者的住院时间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均值为(24.23±4.42)分,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均值为(16.76±4.86)分,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64%,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0%,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达标率、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可以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秀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绒毛和胎盘中Jagged-1/Jagged-2的表达与蜕膜中CD56+NK表达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绒毛和胎盘中Jagged-1/Jagged-2的表达与蜕膜中CD56+NK表达相关性情况。方法分析该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流产对象42例和正常剖宫产30例的临床资料,对Jagged-1、CD56+NK细胞和Jagged-2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通过对其测定的情况。结果胎盘组Jagged-1高于绒毛组,Jagged-2低于绒毛组,自然流产组Jagged-1、Jagged-2及CD56+的表达均低于人工流产组, CD56+NK细胞和绒毛组织中的Jagged-1阳性细胞表达水平、Jagged-2阳性细胞表达水平均呈现明显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1,0.95,P<0.05)。结论 Jagged-1、Jagged-2对NK细胞表型的变化可能两者一起参与,因而对妊娠结局造成影响,并且形成妊娠免疫耐受。

    作者:于哲;蒋春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尼卡地平注射液抗肾动脉痉挛在活体供肾切取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抗肾动脉痉挛在活体供肾切取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亲属供肾69例,应用尼卡地平注射液(A组)浸润肾动脉及肾门部抗肾动脉痉挛的36例,应用2%利多卡因(B组)33例。对比分析活体供肾切除术中肾动脉痉挛的情况。结果 A组36例供者术中均未发生肾动脉痉挛及供肾缺血情况,B组33例供者中共8例肾动脉发生痉挛,发生率为24.2%(3例表现为供肾部分颜色变苍白,发生率为9.1%;3例供肾质地较软,发生率为9.1%;2例表现为尿液分泌时间较长,发生率为6.1%)。结论活体供肾切取术中尼卡地平抗肾动脉痉挛及降低供肾缺血发生方面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磊;刘鲁东;高远;苏顺业;王大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肺癌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对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46例肺癌患者手术后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二聚体(D-D)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并与肺良性疾病组对照。结果术前及术后肺癌组Fib和D-D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病组(P<0.05),术后5 d和10 d Fib及D-D水平与手术前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其中以术后5 d明显。手术后30 d较术后5 d、10 d各项指标均明显恢复;肺良性病组Fib和D-dimer水平在手术后5 d和10 d也明显增高,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0 d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手术可加重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监测肺癌患者凝血指标对防治术后并发症、手术后恢复情况及后续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价值。

    作者:闵蕾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左卡尼汀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该院自2012年3月—2013年6月100例在急诊科行心肺复苏的病人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左卡尼汀治疗组(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比较两组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并比较两组死亡率及生存率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心肺复苏成功(治疗组25例,对照组15例,P<0.05)、心肺复苏操作持续时间(治疗组13.7600±8.2980 min,对照组23.2000±14.8574 min,P<0.05)及心脏复律持续时间(治疗组27.2000±5.8907 min,对照组16.2500±6.6521 min,P<0.05)的比较,左卡尼汀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死亡率(治疗组8例,对照组5例,P>0.05)及存活出院率(治疗组17例,对照组10例,P>0.05)的对比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在心肺复苏时同时使用左卡尼汀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复苏成功率,但是否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提高存活出院率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作者:唐瑞康;梁平华;梁宏;雷明;莫税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酶法测定糖化血清白蛋白相关临床试验分析

    目的:对糖化血清白蛋白采用酶法进行测定的临床检验进行分析。方法对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临床采用酶法测定糖化血清白蛋白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进行检验,将糖化血清蛋白检验结果与患者其它血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治疗后期GA指标明显减低,HbA1c指标明显降低,FPG指标明显低于入院时,2hPG指标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患者的糖化血清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之间的相关性良好(r=0.541),糖化血清白蛋白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指标之间呈正相关。结论糖化血清白蛋白能够有效反映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变化,采用酶法对糖化血清白蛋白进行检测,对于监测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丘燕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肝胆外科疾病中采用个性化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个性化优质护理在肝胆外科疾病中临床效果。方法对来该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将患者根据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个性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5%护理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自觉症状评分为(66±5)、心理情绪状态为(13±5)、躯体生理功能状态为(22±3)、日常生活为(22±3)、社会活动为(22±3)均高于对照组(自觉症状评分为(53±3)、心理情绪状态为(9±3)、躯体生理功能状态为(17±5)、日常生活为(19±33)、社会活动为(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优质护理在肝胆外科患者中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史松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分娩期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初产妇分娩疼痛受心理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接收的360例初产妇随机分组实验组180例与对照组180例,对照组孕期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培训以及心理护理干预,评定产妇分娩中的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轻度疼痛占27.5%,中度疼痛占27.5%,重度疼痛占22.5%,剧烈疼痛占22.5%,实验组轻度疼痛占46.3%,中度疼痛占30.0%,重度疼痛占12.5%,剧烈疼痛占11.3%,实验组产妇分娩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疼痛程度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让产妇接受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调查,掌握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觉。

    作者:刘碧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EPBD胆总管取石术的护理方法

    目的:分析EPBD胆总管取石术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实施EPBD胆总管取石术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护理、饮食宣教、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常规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23例患者一次取石成功,占总数的92.0%,对照组中有17例患者一次取石成功,占总数的68.0%,试验组一次取石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鼻胆引流管脱落1例,感染1例,胰腺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鼻胆引流管脱落3例,感染6例,胰腺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同时,试验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EPBD胆总管取石术过程中配合以术前心理护理、饮食宣教、术中配合、术后常规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围手术期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庄瑞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细节护理对消毒供应室降低工作差错率和提高科室对灭菌消毒服务满意度评价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已开展细节护理干预)作为研究阶段,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未开展细节护理,仅应用一般护理干预)作为对照阶段。观察对比两阶段消毒供应工作差错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科室对两阶段灭菌消毒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阶段工作差错发生率为0.29%,对照阶段工作差错发生率为4.00%,研究阶段工作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阶段(P<0.05)。各临床科室对研究阶段供给及时、回收及时、打包质量、服务态度及护理质量各项灭菌消毒服务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消毒供应室工作差错的发生率,提高科室对灭菌消毒服务满意度,保证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皮惠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右美托咪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对右美托咪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疗效展开深入分析。方法从2012年1月—2014年1月中选取需择期手术的270例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患儿人数均为90例,A组90例患者给予咪唑安定静注后给予氯胺酮静注;b组患者给予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注射;C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静脉注射。对比3组患者各方面情况。结果 C组患儿行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后,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各指标、不良反应等各方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术前通过行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麻醉的方法不仅能够让患儿在整个手术中的生命体征平稳,还具有术中无疼痛,术后清醒快,舒适、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陈正斌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无痛消化内镜诊疗的配合与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分析无痛消化内镜诊疗的配合与护理方法,提高内镜诊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该院开展内镜诊疗患者400例,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引用新型手术配合以及全面护理方法,B组引用传统手术配合和常规护理方法。对比AB两组患者诊疗后不良反应与满意率。结果 A组患者呛咳率为1%、恶心率为1.5%、术后不适率为2%和总满意率为99.5%;B组患者呛咳率为10%、恶心率为85%、术后不适率为20%和总满意率为60%,A组的呛咳率、恶心率以及术后不适率均显著小于B组,其总满意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应用有效的手术配合方式以及护理方法,在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出现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各大医院需要重视无痛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配合方式以及护理方法。

    作者:赵春玲;韩文良;王开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原发性高血压68例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应用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9月该院门诊收治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给予对照组包括健康宣教、基础用药和治疗护理等护理内容在内的临床常规护理。给予干预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药物护理、出院指导以及定期随访等多个护理内容在内的干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干预组满意率97.1%,对照组满意率64.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患者(22例患者有坚持按照医嘱用药,12例患者因为多种原因没有坚持用药)而言,干预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更好(34例患者均能够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坚持用药例数为零)、生活方式也更趋于科学合理,血压控制方面更是得到明显控制。结论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多个方面护理知识在内的干预护理服务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应用能够取得较有效的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更高,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孙华婧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