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访研究

邓卓娟;何伟锋;谭斌

关键词:慢性乙肝, 拉米夫定,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通过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年后的临床随访研究,了解拉米夫定长期治疗后临床转归的的效果,从而评价拉米夫定长期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500例乙肝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d,疗程>1年.疗程结束后5年测定患者肝功能(ALT)、HBV-DNA定量的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5年患者AL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HBV-DNA明显减少.结论 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肝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 观察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以2009年5月-2012年4月在该院眼科接受治疗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连续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胡燕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方式治疗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治疗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例在新塘医院分娩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传统组(100例)和康复组(100例),传统组按常规进行产后压力尿失禁康复指导及盆底肌肉锻炼,康复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阴道哑铃,两组均于产后半年及1年随访,评价阴道哑铃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的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尽管简单,但是由于个人理解力的差异,效果欠佳,而阴道哑铃的应用排除了各人接受能力的限制,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马静;涂俊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超声和MR检查对肩袖撕裂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 评价和比较超声检查和MR检查在肩袖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关节镜证实肩袖撕裂,且术前同时接受MR及超声检查的患者48例,其中左肩20例,右肩28例,男性31例,女性17例,分别评估超声及MR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关节镜证实肩袖的完全撕裂、部分撕裂分别为18例和30例.在肩袖完全撕裂中,超声和MR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8.9%(16/18)和94.4%(17/18).在部分撕裂中,超声和MR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6.7%(23/30)和90.0%(27/30).结论 超声和MR检查在肩袖撕裂的诊断上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超声诊断肩袖撕裂的准确性略低于MR,尤其在部分撕裂的诊断.

    作者:陈亮;丁永生;薛峰;周自明;袁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 参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危险性评估,不同患者的手术采用不同的切除范围.结果 12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100%,10年生存率97.7%.结论甲状腺癌的规范手术决定了患者的预后,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同时加强术后的治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

    作者:张玉华;吕谦;赵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年龄儿童急性中毒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儿童急性中毒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82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不同,将患儿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比较分析不同年龄试验组患儿急性中毒临床特征.结果 儿童急性中毒以学龄前儿童比例较高,男多于女,冬夏季比例相对较高,农村比例较高,以药物误服为主要原因,毒物种类以药物中毒比例高,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不同年龄组患儿在中毒原因和毒物类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婴儿组药物误服比例高,因自杀中毒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农药、杀鼠药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幼儿、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酒精中毒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结论 急性中毒儿童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特征.处理急性中毒儿童应考虑年龄相关临床特征,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作者:李瑞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管联合新鲜血浆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对肝肾功能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置管放腹水联合新鲜血浆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对肝肾功能影响.方法 98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观察组50例.两组均行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管放腹水,1次/d,1 000 mL/次,治疗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00 mL,1次/d;对照组输注白蛋白10 g,1次/d.均于补液结束后应用速尿40 mg静脉推注,疗程为10 d.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是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治疗组肝肾功能异常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管放腹水联合新鲜血浆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对肝肾功能改善具有良好作用.

    作者:王爱军;李广平;张瑞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时机选择研究

    探讨比较冠心病患者入院经血管造影诊断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时机选择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之间287例冠状动脉植入术的患者,分为进行A组(造影诊断后立刻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N=121)和B组(造影诊断后择期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N=166)两组,对他们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者选择对造影诊断后的患者立刻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或择期进行对于血管病变A型和B型的患者的疗效在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这两个指标中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于C型病变的这两个指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A型、B型病变的治疗可选择在患者进行血管造影诊断后即刻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或者进行择期植入.而对于C型病变不建议术者对患者进行即刻支架植入,而是在进行了充分的抗血小板服药后等到血小板降至佳水平再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作者:余吉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绩效考核制度在护理管理中对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估

    目的 探讨绩效考核制度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取得的效果,分析绩效考核对提高医院质量的有效性.方法 于2011年1月起在该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绩效考核制度,作为实验阶段.以2010年进行常规护理管理阶段为对照组阶段.观察并对比两阶段护理管理下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技术操作、理论学习,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阶段通过绩效考核制度,该院护理管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技术操作、理论学习均高于对照阶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绩效考核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且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王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可吸收内植物治疗胫骨平台单纯中央塌陷型骨折探析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单纯中央塌陷型骨折采用可吸收内植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该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单纯中央塌陷型骨折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单纯T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聚酰氨可吸收螺钉并加可吸收内植物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对两组患者行平均9个月的随访,依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对临床效果进行评定,观察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胫骨平台单纯塌陷型骨折患者在采用聚酰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的同时加用可吸收内植物治疗,可促使骨折愈合,显著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郭瑞;吉喆;宁凯;李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介入结合血肿穿刺治疗颅内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结合血肿穿刺治疗颅内出血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30例患者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者中有23例患者是蛛网膜下腔内部出血合并患者颅内血肿,另外,7例为皮层下出血.结果 30例患者中.经治疗均得到有效治疗达到满意结果,未有出血死亡病例以及出血现象.结论 结合血肿穿刺治疗是治疗该项疾病的一种有效措施,安全可行,为进一步合并颅内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进而开拓出神经介入相关适应症.

    作者:何国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资料.结果 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痛苦轻、创伤小、瘢痕小、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灵霞;李瑞玲;张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对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对入住该科250例患有重症胸外伤而且并发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对其年龄、性别、肺挫伤、慢性肺相关疾病、腹内脏器损伤、损伤性严重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 影响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其因素有以下几种:年龄高于52岁,肺挫伤、慢性肺疾病、吸烟、腹内脏器损伤、呕吐误吸等.结论 肺挫伤、慢性肺疾病、吸烟、腹内脏器损伤、呕吐误吸、高龄等是导致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临床中应该引起医生的足够重视.

    作者:陈耀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对手部深度烧伤整形修复的探讨

    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手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但因意外发生烧伤状况时,由于经常处于裸露状态,手部出现烧烧的概率相对是较高的.本文对手足部深度烧伤的整形修复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刘铭然;孔瑞枫;朴宏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对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 抽取该院2011年1-4月份临床药师干预前普外科所有手术病历(共122份)作为对照组,另抽取2012年同期干预后手术病历共147份作为观察组,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在药物品种选择、术前给药时间和术后预防用药时间等方面都更为合理;观察组术后平均预防用药时间为(2.6±2.1)d,与对照组(5.4±3.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跟随临床查房,实时督导临床用药,能够提高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王文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床旁CR胸部摄影在新生儿CCU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床旁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y,CR)在新生儿C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16例新生儿CCU患儿的116例床旁CR胸片表现,并加以总结.结果 全部床旁CR胸片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其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75例,吸入性肺炎13例,湿肺综合征11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阴性15例.结论 床旁CR胸部摄影在新生儿CCU患儿疾病诊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作为常规检查之一.

    作者:王国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5例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设立为A组,另选择同期35例应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设立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手术观察指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确切,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莫时俊;潘志国;刘桂平;蒋忠诚;文信;王万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思想是疾病的根源

    目的 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思想是把双刃剑,既能治病,也能让人得病.方法 运用话聊、疏导等方法.结果 经过心理治疗,癌症、糖尿病、脑梗塞、心血管疾病患者收效明显.结论 思想是疾病的根源.

    作者:荀桂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脑肿胀并硬膜下血肿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脑肿胀并硬膜下血肿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发际内额部切口手术治疗方式,对照组使用常规去骨瓣减压血肿方式,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重点对发际内额部切口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结果 在术后基本情况方面,观察组死亡率13.33%,重残6.67%,良好63.33%;对照组死亡率25.00%,重残12.50%,良好41.67%.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脑积水、脑软化、脑积液以及颅内感染上,观察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另外,对照组在脑膨出和癫痫并发症上,各出现1例患者.整体效果,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际内额部切口手术治疗方式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肿胀并硬膜下血肿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陶云川;邓光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黄芩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 探讨黄芩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及抗氧化机制.方法 用D-半乳糖造衰老小鼠模型,受试药组衰老小鼠分别灌胃50、100、200 mg/kg的黄芩多糖溶液,共7周,观察其对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 黄芩多糖能使小鼠脑、肝中的丙二醛(MDA)不同程度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黄芩多糖可通过清除羟自由基而达到抗氧化活性.

    作者:李国峰;陈金秀;杜鹏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41例危重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及护理

    目的 观察分析危重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并寻求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该科接收治疗41例危重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在该科接受治疗的普通患儿41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抽取静脉血,进行心肌酶谱测定,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变化,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危重患儿心肌酶谱单项增高人数明显多于普通患儿(P,<0.05),危重患儿心肌酶谱多项增高人数明显高于普通患儿(P<0.05),危重患儿各项心肌酶测定值明显高于普通患儿(P<0.05),危重患儿治疗后各项心肌酶谱测定值均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酶谱的测定有助于对危重患儿心功能的检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并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患儿心功能的恢复,促进疾病的预后发展.

    作者:薛庆凡;张瑛;刘彦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