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然;孔瑞枫;朴宏鹰
目的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在辅佐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均口服茵栀黄口服液3 mL,3次/d,治疗时间为7~10 d.治疗后,对整体疗效以及胆红素下降情况、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7d后,治疗总有效为58例,占96.67%.其中,有效5例,占8.33%;显效53例,占88.34%;无效2例,占3.33%.在治疗的第1~7天中,胆红素降低速度极为明显.另外,治疗中仅有少数患者出现腹泻现象,经简单治疗后症状消失,其他不良反应均未出现.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普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气胸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并统计该院外科使用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对于自发性气胸术后,治愈率为70%,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0%,需要再次手术的10例,占10%,术后死亡率为5%,在随访期内呈现出复发气胸的有3例,其复发率为3%.结论 目前对于有手术指征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使用胸腔镜是手术治疗是临床上的首选方法,其治愈率较高,复发率低,但术后仍然会伴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甚或死亡,仍需提高其相关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对症处理方法,并重视术后的护理,以提高对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析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在困难性胆囊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困难性胆囊切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组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情况、胆囊窝积液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C在困难性胆囊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风险.
作者:杜云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伴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方法 选取该院于2009年4月-2010年4月份收治的12例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伴脱位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该院采取的治疗手段,研究其应用效果,并依据运动障碍程度进行评分,对比在手术前后患者的下肢运动水平.结果 12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均良好愈合.统计学分析的结果显示,患者在治疗前后,下肢运动水平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伴脱位患者,及时采取手术方法,应用螺钉,进行加压固定,必要时应用钢板、加压螺钉张力带、克氏针张力带等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病情的康复,恢复运动机能,保证积极的预后效果,有着良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彭放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分析危重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并寻求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该科接收治疗41例危重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在该科接受治疗的普通患儿41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抽取静脉血,进行心肌酶谱测定,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变化,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危重患儿心肌酶谱单项增高人数明显多于普通患儿(P,<0.05),危重患儿心肌酶谱多项增高人数明显高于普通患儿(P<0.05),危重患儿各项心肌酶测定值明显高于普通患儿(P<0.05),危重患儿治疗后各项心肌酶谱测定值均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酶谱的测定有助于对危重患儿心功能的检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并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患儿心功能的恢复,促进疾病的预后发展.
作者:薛庆凡;张瑛;刘彦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长QT综合征是一种心律紊乱疾病,可能诱发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导致心脏骤停甚至猝死.ICU危重患者,QT间期延长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因此,ICU医生应熟悉Tdp发作时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去除病因和诱因,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避免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预防心脏骤停及猝死.
作者:朱晓琳;许汪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探讨比较冠心病患者入院经血管造影诊断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时机选择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之间287例冠状动脉植入术的患者,分为进行A组(造影诊断后立刻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N=121)和B组(造影诊断后择期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N=166)两组,对他们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者选择对造影诊断后的患者立刻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或择期进行对于血管病变A型和B型的患者的疗效在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这两个指标中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于C型病变的这两个指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A型、B型病变的治疗可选择在患者进行血管造影诊断后即刻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或者进行择期植入.而对于C型病变不建议术者对患者进行即刻支架植入,而是在进行了充分的抗血小板服药后等到血小板降至佳水平再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作者:余吉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内科护士对优质护理认知现状及优质护理应用的效果.方法 结合该院2011年开展的内科优质护理工作,展开内科护士对优质护理认知情况分析,并对比以往护理工作评价优质护理应用的措施和效果.结果 经过优质护理的患者在住院时间、疾病治愈率、并发症等方面均好于传统常规护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全新的模式,也是未来护理的方向,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兰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循序发展.方法 通过从2010-2012年2年来在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结论 提高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整体服务能力,树立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在全社会的良好形象.
作者:李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和比较超声检查和MR检查在肩袖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关节镜证实肩袖撕裂,且术前同时接受MR及超声检查的患者48例,其中左肩20例,右肩28例,男性31例,女性17例,分别评估超声及MR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关节镜证实肩袖的完全撕裂、部分撕裂分别为18例和30例.在肩袖完全撕裂中,超声和MR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8.9%(16/18)和94.4%(17/18).在部分撕裂中,超声和MR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6.7%(23/30)和90.0%(27/30).结论 超声和MR检查在肩袖撕裂的诊断上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超声诊断肩袖撕裂的准确性略低于MR,尤其在部分撕裂的诊断.
作者:陈亮;丁永生;薛峰;周自明;袁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儿童急性中毒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82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不同,将患儿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比较分析不同年龄试验组患儿急性中毒临床特征.结果 儿童急性中毒以学龄前儿童比例较高,男多于女,冬夏季比例相对较高,农村比例较高,以药物误服为主要原因,毒物种类以药物中毒比例高,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不同年龄组患儿在中毒原因和毒物类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婴儿组药物误服比例高,因自杀中毒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农药、杀鼠药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幼儿、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酒精中毒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结论 急性中毒儿童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特征.处理急性中毒儿童应考虑年龄相关临床特征,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作者:李瑞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彩超征象.方法 选取该院2007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的患者122例,经过彩超检查及实验室病理检查,其中60例患者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为甲组;62例患者明确诊断为良性肿瘤患者为乙组,对两组患者的彩超征象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彩超征象特点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甲组病变为低回声的患者52例,占甲组患者的86.66%;病变不规整并且边缘欠光滑的患者45例,比例为75.00%;病灶内显示钙化灶的患者为30例,比例为50.00%;甲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其病灶内血流信号的特点为高阻力征象;乙组病变为低回声的患者5例,占甲组患者的8.06%;病变不规整并且边缘欠光滑的患者4例,比例为6.45%;病灶内显示钙化灶的患者为3例,比例为4.83%;乙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其病灶内血流信号的微弱.对比两组患者的彩超检查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彩超检查可有效的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患者,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尹蔚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 该次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共40例,均为该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40例患者中,治愈36例,占90%;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各占5%;死亡患者均为>70岁的患者,死亡原因分别为呼吸循环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与<70岁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的患者需依据机体特点,及时明确诊断,把握手术时机,积极预防并发症,可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罗光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以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临床医生进行疾病的治疗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患者56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患者只接受一般的临床生化检验,实验组的患者接受严格质量控制的生化检验过程,从样品的采集,运送、处理、检测系统的质量管理都按标准严格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患者检验结果的差异大小,确定质量控制对于临床生化检验的意义.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接受严格质量控制的生化检验过程得到的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完整性更强、正确度更高、也更加及时,两组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科学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医护、患者、检验三个环节一体,密切配合,能提高检验结果的完整性、正确性和时效性,为临床医生进行疾病的治疗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桂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对肾结石患者进行腔内碎石取石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该院进行入院手术治疗的8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40例,在治疗过程中分别采取腔内碎石取石术以及常规性的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方法,对两组临床质量期间的身体变化情况、疗效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比.结果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治疗组采取的腔内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性肾切开取石术的治疗效果[1],治疗组在手术治疗期间没有出现1例相关并发症的情况,而对照组则出现了5例并发症患者.结论 通过对两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对比来说,治疗组所采用的腔内碎石取石术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无论是住院的天数、费用以及安全性[2]上都得到了较好的保证,大大提高了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手术治疗的广泛推广.
作者:李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随着GB/T 27025-2008/ISO/IEC 17025:2005[1]吸《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实验室的管理走上规范化道路.若要使实验室持续、稳定地发展,质量控制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实验室质控不仅能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更能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及公正性打下良好的基础.2011年我中心理化实验室参加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5次7个项目实验室质控,均顺利通过并取得满意结果.测定的项目涉及食品包装、食品、水、化妆品和室内空气,分别是:食品用塑料包装中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测定;饮料中铜的测定;水中铜及氨氮的测定;化妆品中铅、砷的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下面就5次实验室质控及能力验证谈一下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作者:宋琦;李宽亭;李小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肺癌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方法.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34例肺癌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和家属的心理支持.结果 保证了患者的舒适,并减轻了患者精神上的压力,使患者基本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心态,患者去世后家属也对临终关怀护理工作表示肯定.结论 临终关怀是现代化护理的重要部分,对肺癌晚期患者及其家属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绍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围产期心理护理对产妇心理状况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院妇产科分娩的246例初产妇,采取心理护理的设为观察组,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观察围产期产妇的心理状况和不同护理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后,心理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产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情况和产后出血情况3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产期心理护理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机会减少,且对掺乎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良好且明显.
作者:张晗;谷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研究血清心肌酶水平测定及分析对于中枢神经感染患者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自2009-2012年间所收治的80例中枢神经感染患者的临床检测治疗记录进行了回溯式统计分析.结果 发现主要在AST、LDH、CK方面,病毒组较结核组与正常组存在显著升高差异.且病毒组血清心肌酶显著异常升高例数为病毒组32例(69.6%),结核组8例(23.5%),对照组异常升高则有5例(12.5%),病毒组较结核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中枢神经感染患者在病发时期血清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患者,且血清心肌酶的水平与严重程度之间呈正比,可以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检测的判断指标.
作者:戴普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单纯中央塌陷型骨折采用可吸收内植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该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单纯中央塌陷型骨折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单纯T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聚酰氨可吸收螺钉并加可吸收内植物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对两组患者行平均9个月的随访,依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对临床效果进行评定,观察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胫骨平台单纯塌陷型骨折患者在采用聚酰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的同时加用可吸收内植物治疗,可促使骨折愈合,显著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郭瑞;吉喆;宁凯;李坤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