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胡燕玲

关键词:加替沙星滴眼液,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有效性, 安全性
摘要:目的 观察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以2009年5月-2012年4月在该院眼科接受治疗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连续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乌拉地尔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α1受体阻滞剂乌拉地尔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40例因患有心力衰竭而住院治疗的患者,在应用利尿剂、洋地黄及相关的基础病因的治疗基础上,医务工作者对其静脉滴注乌拉地尔,每500 mL的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加入乌拉地尔50 mg,持续静脉滴注,在滴注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患者的血压及全身症状,以便进行调整给药剂量及滴速,一个疗程为5~7 d.根据其心功能改善情况判断乌拉地尔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疗效.结果 有20例(50%)患者心功能改善有显著疗效,有18例(45%)患者心功能改善有效,有2例(5%)基本无效.结论 乌拉地尔可以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较为理想的药物之一.原因是乌拉地尔为α1受体阻滞剂,具有扩血管作用,且具有中枢和外周双重作用.具体可以表现为:在治疗心力衰竭时即可以扩张血管,从而降低心脏负荷和外周血管阻力;又可以防止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因此更有利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永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母亲在脑瘫患儿疗育过程中的行为探究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母亲的疗育行为,为更好地指导母亲在脑瘫患儿疗育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筛选在该院康复的脑瘫患儿母亲60名进行行为调查.结果 母亲的依护人行为为高水平,一般性和生长发育性依护人行为为中水平,健康偏离的依护人行为为高水平.结论 母亲在脑瘫患儿疗育过程中的依护人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直接影响着患儿的康复.改善母亲的依护人行为,能更大限度地帮助脑瘫患儿康复.

    作者:张艳军;邢文峰;忽亚琦;高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的教育及护理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合理的教育和护理方案.方法 对该院自行注射胰岛素的220例患者给予科学合理的教育和护理,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 采用科学的教育和护理使患者能自行正确注射胰岛素.结论 科学合理的教育及护理在整个糖尿病治疗中起了关键作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管联合新鲜血浆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对肝肾功能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置管放腹水联合新鲜血浆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对肝肾功能影响.方法 98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观察组50例.两组均行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管放腹水,1次/d,1 000 mL/次,治疗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00 mL,1次/d;对照组输注白蛋白10 g,1次/d.均于补液结束后应用速尿40 mg静脉推注,疗程为10 d.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是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治疗组肝肾功能异常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管放腹水联合新鲜血浆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对肝肾功能改善具有良好作用.

    作者:王爱军;李广平;张瑞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研究

    血细胞检验是指检测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相关数据的检测分析,也称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中 常用、重要的基本检查内容之一,血常规检验不仅帮助诊断各种血液病、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信息,因此血常规检验的准确与否显得重要,为了保证报告的准确性,避免给临床造成误诊、漏诊,就必须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中各种因素,并严加控制,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真实性.

    作者:杨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访研究

    目的 通过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年后的临床随访研究,了解拉米夫定长期治疗后临床转归的的效果,从而评价拉米夫定长期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500例乙肝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d,疗程>1年.疗程结束后5年测定患者肝功能(ALT)、HBV-DNA定量的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5年患者AL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HBV-DNA明显减少.结论 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肝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邓卓娟;何伟锋;谭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及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及临床研究,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6月期间的3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CT诊断分析.结果 轻微外伤者梗死灶多位于基底节区及其附近部位,临床预后较好.严重外伤者,CT表现为基底节区和(或)脑叶梗死及颅脑损伤征象,梗死范围较大合并脑疝者,死亡率极高.结论 CT对外伤性脑梗死有很大的诊断价值,临床进行合理诊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何衍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该院收治的89例TBI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Barthel指数和预后情况.结果 神经功能恢复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59.5%,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Barthel指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Barthel指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为95.7%,对照组为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BI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积极施行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路芳;任玉琴;韦红霞;毛向艳;刘增辉;高亚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彩超征象探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彩超征象.方法 选取该院2007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的患者122例,经过彩超检查及实验室病理检查,其中60例患者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为甲组;62例患者明确诊断为良性肿瘤患者为乙组,对两组患者的彩超征象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彩超征象特点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甲组病变为低回声的患者52例,占甲组患者的86.66%;病变不规整并且边缘欠光滑的患者45例,比例为75.00%;病灶内显示钙化灶的患者为30例,比例为50.00%;甲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其病灶内血流信号的特点为高阻力征象;乙组病变为低回声的患者5例,占甲组患者的8.06%;病变不规整并且边缘欠光滑的患者4例,比例为6.45%;病灶内显示钙化灶的患者为3例,比例为4.83%;乙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其病灶内血流信号的微弱.对比两组患者的彩超检查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彩超检查可有效的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患者,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尹蔚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改进型新生儿卡介苗注射法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改进型新生儿卡介苗注射法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1 000例符合接种条件的新生儿,按床位主任负责分为两组,观察组502例,采用改进注射法;对照组498例,采用传统注射法.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丘达标率、身体稳定性、拔针后菌液外溢情况.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496例(98.8%)、皮丘达标489例(97.4%)、身体稳定480例((95.6%)、拔针后菌液外溢11例(2.19%);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428例(85.9%)、皮丘达标420(84.3%)、身体稳定400例(80.3%)、拔针后菌液外溢58例(1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型卡介苗注射法优于传统型,接种成功率高.

    作者:梅云娟;史厚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探讨CR与DR的性能特点比较及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比较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omputed Radiography,CR)与数字X线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DR)成像性能特点,探讨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指导临床上科学合理的应用.方法 统计资料来源于该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CR、DR摄片共1628张,并按统一的评片标准进行质量评估和分类,并统计各级片所占比率,比较各自成像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结果 CR的优质片率为90.63%; DR的优质片率为95.93%.结论 CR与DR具有不同的临床应用价值,CR使用范围灵活、广泛,无需改变现有设备,且费用较低;DR比CR空间分辨率更高、成像更快,支持动态观察,DR优质片率高于CR.

    作者:赖玲;廖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资料.结果 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痛苦轻、创伤小、瘢痕小、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灵霞;李瑞玲;张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牙周病临床非手术治疗

    在牙周支持组织形成的病变叫做牙周病,它是人类常见的疾病,也是古老的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牙周炎是我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牙周病的非手术治疗通常使用的是基础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组织工程学治疗.超声波治疗是目前咋基础治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药物治疗方面,缓释抗菌药是主要药品,它具有高的有效浓度、对患者的副作用小、剂量的使用比较容易掌握、不容易产生耐药性,也是目前药物治疗的研究热点.组织工程学治疗目前来说还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还处于研究的初期,所以需要有更多更深的研究.

    作者:王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5例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设立为A组,另选择同期35例应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设立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手术观察指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确切,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莫时俊;潘志国;刘桂平;蒋忠诚;文信;王万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成像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和研究结合三维技术下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成像的效果,并据此来判断该技术对于辅助诊断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等的临床价值和作用.方法 使用1.5 T超导型MR扫描仪与心脏相控阵线圈,运用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来进行多角度与双斜面的全面扫描,对来该院检查的70例受检者进行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成像.结果 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具有非创伤、可任意和重复性的进行检查的优点,使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在所有研究资料中的全部受检者都能够密切配合并顺利完成此项检查.在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右冠状动脉近、中段检查显示的满意率达96.7%;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中总显示的成功率达92.3%.结论 B-TFE序列的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于冠状动脉主干和主要分支的显示效果非常满意,也有利于在临床诊断中的综合筛选和检查.

    作者:崔军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80例疤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疤痕子宫行剖宫产术中粘连程度、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进腹到胎儿娩出时间等方面与首次剖宫产术式的关系,得出剖宫产的佳手术方式.方法 选取该院1996年1月-2012年7月第1次、第2次、第3次都在该院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90例、改良式新式剖宫产的产妇90例,180例疤痕子宫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按第1次剖宫产的手术方式分为新式组90例和传统组90例,新式组产妇施行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手术,传统组则施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手术结果.结果 在术中粘连程度、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进腹到胎儿娩出时间等方面比较,改良式新式剖宫产组显著优于传统剖宫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明确把握剖宫产指征的情况下,利用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手术方式可减少手术创伤,且便于再次手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蔡金存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在困难性胆囊切除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析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在困难性胆囊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困难性胆囊切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组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情况、胆囊窝积液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C在困难性胆囊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风险.

    作者:杜云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时机选择研究

    探讨比较冠心病患者入院经血管造影诊断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时机选择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之间287例冠状动脉植入术的患者,分为进行A组(造影诊断后立刻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N=121)和B组(造影诊断后择期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N=166)两组,对他们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者选择对造影诊断后的患者立刻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或择期进行对于血管病变A型和B型的患者的疗效在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这两个指标中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于C型病变的这两个指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A型、B型病变的治疗可选择在患者进行血管造影诊断后即刻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或者进行择期植入.而对于C型病变不建议术者对患者进行即刻支架植入,而是在进行了充分的抗血小板服药后等到血小板降至佳水平再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作者:余吉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MRI薄层扫描诊断肾上腺疾病的价值及优势

    目的 探讨MRI薄层扫描对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优势.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肾上腺疾病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RI薄层扫描,观察并分析MRI薄层扫描的影像资料,然后与病理资料相对照.结果 肾上腺腺瘤11例,肾上腺转移瘤9例,肾上腺皮质增生5例.所有疾病均与病理资料完全符合.结论 通过MRI检查能直接观察肾上腺中的病变情况,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肾上腺疾病影像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建议大范围临床推广.

    作者:程春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 对无痛胃镜及普通胃镜检查在临床护理方法上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通过回顾性的分析该院所接收的30例无痛胃镜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普通胃镜检查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两者临床护理的方法,对2种胃镜检查所具有的不同特色做出总结.结果 护士在采取无痛胃镜进行检查的患者方面,应着重加强对病人在用药期间的临床观察,对患者生命体征要适当做好实时监测,自检查完成直到患者完全清醒之后方能离开.对于普通胃镜进行检查的患者方面,应当加强做好临床工作方面的心理护理,以此减少患者在检查中的痛苦.结论 无痛胃镜在检查中使用了镇静的药物,对患者在无痛苦的状态下进行检查,与普通胃镜的检查存在着不同之处,因此需要护士运用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同时该无痛检查技术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罗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