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及临床研究

何衍晴

关键词:外伤性脑梗死, CT诊断, 临床
摘要: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及临床研究,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6月期间的3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CT诊断分析.结果 轻微外伤者梗死灶多位于基底节区及其附近部位,临床预后较好.严重外伤者,CT表现为基底节区和(或)脑叶梗死及颅脑损伤征象,梗死范围较大合并脑疝者,死亡率极高.结论 CT对外伤性脑梗死有很大的诊断价值,临床进行合理诊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ICU中危重患者QT间期延长的预防和处理

    长QT综合征是一种心律紊乱疾病,可能诱发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导致心脏骤停甚至猝死.ICU危重患者,QT间期延长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因此,ICU医生应熟悉Tdp发作时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去除病因和诱因,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避免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预防心脏骤停及猝死.

    作者:朱晓琳;许汪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 参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危险性评估,不同患者的手术采用不同的切除范围.结果 12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100%,10年生存率97.7%.结论甲状腺癌的规范手术决定了患者的预后,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同时加强术后的治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

    作者:张玉华;吕谦;赵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DHF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基础治疗和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VEDd、HR、LVEF和6-MWD与治疗前比较变化显著,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更为显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治疗DHF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及心率变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万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直肠癌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直肠癌的误诊误治原因,提高直肠癌的确诊率.方法 对56例直肠癌患者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误诊48例,其中痔疮27例,慢性肠炎12例,肛裂或肛窦炎4例,直肠息肉2例,其它疾病3例,误诊率高达85.715.结论 对直肠癌认识不足、检查不到位、不够重视非高危人群等均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吴从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管联合新鲜血浆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对肝肾功能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置管放腹水联合新鲜血浆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对肝肾功能影响.方法 98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观察组50例.两组均行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管放腹水,1次/d,1 000 mL/次,治疗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00 mL,1次/d;对照组输注白蛋白10 g,1次/d.均于补液结束后应用速尿40 mg静脉推注,疗程为10 d.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是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治疗组肝肾功能异常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管放腹水联合新鲜血浆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对肝肾功能改善具有良好作用.

    作者:王爱军;李广平;张瑞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创新模式健全机制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循序发展

    目的 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循序发展.方法 通过从2010-2012年2年来在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结论 提高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整体服务能力,树立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在全社会的良好形象.

    作者:李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对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对入住该科250例患有重症胸外伤而且并发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对其年龄、性别、肺挫伤、慢性肺相关疾病、腹内脏器损伤、损伤性严重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 影响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其因素有以下几种:年龄高于52岁,肺挫伤、慢性肺疾病、吸烟、腹内脏器损伤、呕吐误吸等.结论 肺挫伤、慢性肺疾病、吸烟、腹内脏器损伤、呕吐误吸、高龄等是导致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临床中应该引起医生的足够重视.

    作者:陈耀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 对无痛胃镜及普通胃镜检查在临床护理方法上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通过回顾性的分析该院所接收的30例无痛胃镜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普通胃镜检查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两者临床护理的方法,对2种胃镜检查所具有的不同特色做出总结.结果 护士在采取无痛胃镜进行检查的患者方面,应着重加强对病人在用药期间的临床观察,对患者生命体征要适当做好实时监测,自检查完成直到患者完全清醒之后方能离开.对于普通胃镜进行检查的患者方面,应当加强做好临床工作方面的心理护理,以此减少患者在检查中的痛苦.结论 无痛胃镜在检查中使用了镇静的药物,对患者在无痛苦的状态下进行检查,与普通胃镜的检查存在着不同之处,因此需要护士运用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同时该无痛检查技术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罗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60岁以上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患者临床治疗探析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 该次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共40例,均为该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40例患者中,治愈36例,占90%;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各占5%;死亡患者均为>70岁的患者,死亡原因分别为呼吸循环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与<70岁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的患者需依据机体特点,及时明确诊断,把握手术时机,积极预防并发症,可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罗光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的教育及护理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合理的教育和护理方案.方法 对该院自行注射胰岛素的220例患者给予科学合理的教育和护理,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 采用科学的教育和护理使患者能自行正确注射胰岛素.结论 科学合理的教育及护理在整个糖尿病治疗中起了关键作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治疗的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88例,其中54例患儿给予选择性周围神经缩窄术(SPN)进行治疗,34例患儿给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进行治疗.结果 接受SPN手术的患儿,术后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近期改善率为57.14%和69.33%,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远期改善率为85.71%和76.00%,术后上、下肢的痉挛改善率为76.19%和86.67%;接受SPR手术的患儿,术后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近期改善率为41.67%和73.08%,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远期改善率为58.33%和80.77%,术后上、下肢的痉挛改善率为75.00%和92.31%.结论 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采用神经外科治疗,具有十分确切的疗效,术前进行恰当的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闫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对手部深度烧伤整形修复的探讨

    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手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但因意外发生烧伤状况时,由于经常处于裸露状态,手部出现烧烧的概率相对是较高的.本文对手足部深度烧伤的整形修复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刘铭然;孔瑞枫;朴宏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方式治疗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治疗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例在新塘医院分娩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传统组(100例)和康复组(100例),传统组按常规进行产后压力尿失禁康复指导及盆底肌肉锻炼,康复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阴道哑铃,两组均于产后半年及1年随访,评价阴道哑铃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的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尽管简单,但是由于个人理解力的差异,效果欠佳,而阴道哑铃的应用排除了各人接受能力的限制,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马静;涂俊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浅谈医院管理与信息化网络技术

    信息化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和通信的技术相结合出来的产物,信息化网络技术在信息社会中有着一定的地位.建立计算机网络是医院管理的发展方向,医院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有药品管理、门诊收费、财务管理、住院病人收费、病案管理等.对医院进行改革使医院变为电子医院,传统化的信息由电子化的信息所取代,实现网络的互连以及信息的交流,不但可以更好的为病人进行服务,而且还能使数据的处理工作其结果的准确性得以保障.

    作者:唐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术前放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术前放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2月-2011年2月该院收治的458例中晚期食管癌的病历资料作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其中放疗组246例,术前给予放射治疗,放疗结束2周后给予手术切除.对照组212例仅给予单纯手术切除.结果 放疗组根治手术切除率(92.28%)、1年生存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1.60%、72.17%),x2分别为11.73、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组手术病死率为2.44%,对照组为1.42%,放疗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2%、7.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术前化疗有利于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治手术切除率和短期生存率,但对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影响.

    作者:莫海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佐治急性小儿毛细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小剂量肝素静脉注射佐治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入选的患儿随机分为A(44例)、B(41例)两组,B组给予抗感染、退热、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氨溴索雾化吸入与小剂量肝素静脉注射,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用药1个疗程临床疗效.结果 ①A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落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用药1疗程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治愈率(72.7%)与总体本有效率(93.2%)均高于B组(51.2%、80.5%),两组用药中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使用氨溴索雾化吸入与小剂量肝素静脉推注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肺炎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

    作者:赵晶;潘冬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资料.结果 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痛苦轻、创伤小、瘢痕小、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灵霞;李瑞玲;张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时机选择研究

    探讨比较冠心病患者入院经血管造影诊断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时机选择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之间287例冠状动脉植入术的患者,分为进行A组(造影诊断后立刻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N=121)和B组(造影诊断后择期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N=166)两组,对他们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者选择对造影诊断后的患者立刻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或择期进行对于血管病变A型和B型的患者的疗效在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这两个指标中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于C型病变的这两个指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A型、B型病变的治疗可选择在患者进行血管造影诊断后即刻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或者进行择期植入.而对于C型病变不建议术者对患者进行即刻支架植入,而是在进行了充分的抗血小板服药后等到血小板降至佳水平再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作者:余吉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术700例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 探讨产时会阴侧切缝合术经改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700例行会阴侧切缝合的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会阴缝合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会阴侧切缝合方法,比较两组产妇切口愈合情况、产后坐起哺乳天数、会阴切口疼痛持续时间、住院天数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切口愈合均较好,观察组产后坐起哺乳及切口疼痛持续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术相对于传统方法可使产妇术后切口反应小、痛苦少,切口局部美观,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产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侯纪湘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刍议计算机辅助技术与盆骨骨折诊断与治疗

    目的 评估分析计算机辅助技术对于盆骨骨折在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及推广价值.方法 首先通过薄层CT扫描,获取12例患者病变部位的平面数据,其后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解剖学基础上构建盆骨骨折的三维立体模型,从而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出与实体等大,即1:1比例的盆骨模型.后依据模型对骨折部位进行精细、准确的诊断和分型,并确立手术方案,进行术前模拟,为手术提供参数资料.结果 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构建的盆骨骨折三维图形和立体模型和术中所见实体基本一致,通过术前模拟,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有效控制了失血.12位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情况良好.结论 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可以对患者骨折盆骨进行全方位、精细、准确的立体分析,有助于了解各解剖部位在空间结构上的关系,在盆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庞文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