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成像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崔军胜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 CMRA
摘要:目的 探讨和研究结合三维技术下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成像的效果,并据此来判断该技术对于辅助诊断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等的临床价值和作用.方法 使用1.5 T超导型MR扫描仪与心脏相控阵线圈,运用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来进行多角度与双斜面的全面扫描,对来该院检查的70例受检者进行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成像.结果 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具有非创伤、可任意和重复性的进行检查的优点,使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在所有研究资料中的全部受检者都能够密切配合并顺利完成此项检查.在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右冠状动脉近、中段检查显示的满意率达96.7%;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中总显示的成功率达92.3%.结论 B-TFE序列的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于冠状动脉主干和主要分支的显示效果非常满意,也有利于在临床诊断中的综合筛选和检查.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对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对入住该科250例患有重症胸外伤而且并发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对其年龄、性别、肺挫伤、慢性肺相关疾病、腹内脏器损伤、损伤性严重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 影响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其因素有以下几种:年龄高于52岁,肺挫伤、慢性肺疾病、吸烟、腹内脏器损伤、呕吐误吸等.结论 肺挫伤、慢性肺疾病、吸烟、腹内脏器损伤、呕吐误吸、高龄等是导致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临床中应该引起医生的足够重视.

    作者:陈耀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绩效考核制度在护理管理中对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估

    目的 探讨绩效考核制度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取得的效果,分析绩效考核对提高医院质量的有效性.方法 于2011年1月起在该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绩效考核制度,作为实验阶段.以2010年进行常规护理管理阶段为对照组阶段.观察并对比两阶段护理管理下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技术操作、理论学习,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阶段通过绩效考核制度,该院护理管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技术操作、理论学习均高于对照阶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绩效考核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且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王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介入结合血肿穿刺治疗颅内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结合血肿穿刺治疗颅内出血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30例患者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者中有23例患者是蛛网膜下腔内部出血合并患者颅内血肿,另外,7例为皮层下出血.结果 30例患者中.经治疗均得到有效治疗达到满意结果,未有出血死亡病例以及出血现象.结论 结合血肿穿刺治疗是治疗该项疾病的一种有效措施,安全可行,为进一步合并颅内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进而开拓出神经介入相关适应症.

    作者:何国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彩超征象探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彩超征象.方法 选取该院2007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的患者122例,经过彩超检查及实验室病理检查,其中60例患者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为甲组;62例患者明确诊断为良性肿瘤患者为乙组,对两组患者的彩超征象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彩超征象特点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甲组病变为低回声的患者52例,占甲组患者的86.66%;病变不规整并且边缘欠光滑的患者45例,比例为75.00%;病灶内显示钙化灶的患者为30例,比例为50.00%;甲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其病灶内血流信号的特点为高阻力征象;乙组病变为低回声的患者5例,占甲组患者的8.06%;病变不规整并且边缘欠光滑的患者4例,比例为6.45%;病灶内显示钙化灶的患者为3例,比例为4.83%;乙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其病灶内血流信号的微弱.对比两组患者的彩超检查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彩超检查可有效的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患者,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尹蔚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治疗的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88例,其中54例患儿给予选择性周围神经缩窄术(SPN)进行治疗,34例患儿给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进行治疗.结果 接受SPN手术的患儿,术后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近期改善率为57.14%和69.33%,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远期改善率为85.71%和76.00%,术后上、下肢的痉挛改善率为76.19%和86.67%;接受SPR手术的患儿,术后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近期改善率为41.67%和73.08%,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远期改善率为58.33%和80.77%,术后上、下肢的痉挛改善率为75.00%和92.31%.结论 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采用神经外科治疗,具有十分确切的疗效,术前进行恰当的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闫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黄芩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 探讨黄芩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及抗氧化机制.方法 用D-半乳糖造衰老小鼠模型,受试药组衰老小鼠分别灌胃50、100、200 mg/kg的黄芩多糖溶液,共7周,观察其对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 黄芩多糖能使小鼠脑、肝中的丙二醛(MDA)不同程度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黄芩多糖可通过清除羟自由基而达到抗氧化活性.

    作者:李国峰;陈金秀;杜鹏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羟基喜树碱联合顺铂与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治疗晚期消化道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羟基喜树碱联合顺铂与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治疗晚期消化道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的56例晚期消化道癌患者,按以下方式用药:羟喜树碱8 mg/d,静脉滴注4h;顺铂20 mg/d;氟尿嘧啶每天注射400~500 mg/m2,并在使用氟尿嘧啶前1h以及使用后的3h和7h分别使用亚叶酸钙片,口服60 mg/d,联合用药5d,每4周为1个疗程,使用2个疗程.同时,在用药2个疗程后,根据WH01981版有关实体瘤治疗疗效的评价标准,以及WHO有关抗癌药物毒副作用的分级标准,分别对治疗整体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整体疗效情况:食道癌患者总有效率58.33%;胃癌患者总有效率54.17%;结肠癌患者总有效率40.00%;整体总有效率为51.79%.并发症情况:共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发热、心悸、脱发、血尿异常、肝肾功能异常以及粘膜炎几种并发症.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脱发发生几率超过10%;其他均低于10%.结论 羟基喜树碱联合顺铂与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治疗晚期消化道癌,临床效果显著,副反应小,值得推广.

    作者:陶树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前(2010年4月-2011年4月)和优质护理服务后(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该院内科住院治疗的1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一般内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差异.结果 在干预14 d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明显低于入组时(P<0.05),而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活动能够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任佳萍;吴启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改进型新生儿卡介苗注射法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改进型新生儿卡介苗注射法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1 000例符合接种条件的新生儿,按床位主任负责分为两组,观察组502例,采用改进注射法;对照组498例,采用传统注射法.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丘达标率、身体稳定性、拔针后菌液外溢情况.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496例(98.8%)、皮丘达标489例(97.4%)、身体稳定480例((95.6%)、拔针后菌液外溢11例(2.19%);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428例(85.9%)、皮丘达标420(84.3%)、身体稳定400例(80.3%)、拔针后菌液外溢58例(1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型卡介苗注射法优于传统型,接种成功率高.

    作者:梅云娟;史厚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时机选择研究

    探讨比较冠心病患者入院经血管造影诊断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时机选择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之间287例冠状动脉植入术的患者,分为进行A组(造影诊断后立刻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N=121)和B组(造影诊断后择期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N=166)两组,对他们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者选择对造影诊断后的患者立刻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或择期进行对于血管病变A型和B型的患者的疗效在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这两个指标中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于C型病变的这两个指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A型、B型病变的治疗可选择在患者进行血管造影诊断后即刻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或者进行择期植入.而对于C型病变不建议术者对患者进行即刻支架植入,而是在进行了充分的抗血小板服药后等到血小板降至佳水平再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作者:余吉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艾司西酞普兰联用坦度螺酮治疗青少年强迫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艾司西酞普兰联用坦度螺酮治疗青少年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到该院治疗的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单独口服艾司西酞普兰,起始剂量10 mg/d,大剂量60 mg/d;研究组(32例)在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的基础上,加服坦度螺酮,起始剂量15 mg/d,大剂量60 mg/d.采用Y-BOC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艾司西酞普兰联用坦度螺酮治疗青少年强迫症亦得到较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比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有较好的倾向.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和坦度螺酮联用疗效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相当,对于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群体而言耐受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祖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基础护理学教学刍议

    基础护理学是研究临床各科疾病护理中共性问题的学科,是专科护理学的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如何使学生熟练掌握过硬的基础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技能是教学中的关键.该文结合基础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探讨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

    作者:苏洪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床旁CR胸部摄影在新生儿CCU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床旁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y,CR)在新生儿C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16例新生儿CCU患儿的116例床旁CR胸片表现,并加以总结.结果 全部床旁CR胸片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其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75例,吸入性肺炎13例,湿肺综合征11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阴性15例.结论 床旁CR胸部摄影在新生儿CCU患儿疾病诊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作为常规检查之一.

    作者:王国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美托洛尔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美托洛尔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 择2008年1月-2012年4月期间于该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胺碘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心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窦性心率转复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血压及心率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窦性心律转复率和临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能够及时安全有效控制快速心律失常的心室率,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组,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燕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访研究

    目的 通过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年后的临床随访研究,了解拉米夫定长期治疗后临床转归的的效果,从而评价拉米夫定长期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500例乙肝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d,疗程>1年.疗程结束后5年测定患者肝功能(ALT)、HBV-DNA定量的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5年患者AL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HBV-DNA明显减少.结论 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肝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邓卓娟;何伟锋;谭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对手部深度烧伤整形修复的探讨

    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手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但因意外发生烧伤状况时,由于经常处于裸露状态,手部出现烧烧的概率相对是较高的.本文对手足部深度烧伤的整形修复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刘铭然;孔瑞枫;朴宏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四妙消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湿热毒痹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四妙消痹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湿热毒痹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四妙消痹汤,对照组服用甲氨喋呤联合尼美舒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ASO(>500U)、CRP(+)发生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ESR(mm/h)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3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妙消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热毒痹证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智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脑肿胀并硬膜下血肿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脑肿胀并硬膜下血肿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发际内额部切口手术治疗方式,对照组使用常规去骨瓣减压血肿方式,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重点对发际内额部切口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结果 在术后基本情况方面,观察组死亡率13.33%,重残6.67%,良好63.33%;对照组死亡率25.00%,重残12.50%,良好41.67%.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脑积水、脑软化、脑积液以及颅内感染上,观察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另外,对照组在脑膨出和癫痫并发症上,各出现1例患者.整体效果,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际内额部切口手术治疗方式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肿胀并硬膜下血肿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陶云川;邓光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研究

    血细胞检验是指检测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相关数据的检测分析,也称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中 常用、重要的基本检查内容之一,血常规检验不仅帮助诊断各种血液病、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信息,因此血常规检验的准确与否显得重要,为了保证报告的准确性,避免给临床造成误诊、漏诊,就必须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中各种因素,并严加控制,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真实性.

    作者:杨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 对无痛胃镜及普通胃镜检查在临床护理方法上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通过回顾性的分析该院所接收的30例无痛胃镜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普通胃镜检查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两者临床护理的方法,对2种胃镜检查所具有的不同特色做出总结.结果 护士在采取无痛胃镜进行检查的患者方面,应着重加强对病人在用药期间的临床观察,对患者生命体征要适当做好实时监测,自检查完成直到患者完全清醒之后方能离开.对于普通胃镜进行检查的患者方面,应当加强做好临床工作方面的心理护理,以此减少患者在检查中的痛苦.结论 无痛胃镜在检查中使用了镇静的药物,对患者在无痛苦的状态下进行检查,与普通胃镜的检查存在着不同之处,因此需要护士运用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同时该无痛检查技术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罗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