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敏;周芬;李君鑫;何丽昆
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奥美拉唑及抗生素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结果 实验组治愈11例,显效29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6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3.3%,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香砂六君子汤辅助奥美拉唑及抗生素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较好,在明确的诊断下通过合理饮食、健康锻炼、消除不良习惯及早治愈慢性浅表性胃炎.
作者:刘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孕妇终止妊娠的佳时期,以降低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方法 将硫酸镁作为基础治疗药物,给予患者地塞米松及糖皮质激素、氨基酸与能量合剂相配合,以促进胎儿的成熟;综合孕妇与胎儿各方面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妊娠终止时间;宫颈条件较为成熟的孕妇可进行引产,如宫颈条件还没有成熟,在短时间中不能进行阴道分娩,则可行剖宫产;胎儿窘迫及引产失败的孕妇也可行剖宫产.结果 A组、B组及C组孕妇孕周延长的时间存在差异,其中B组为长;在孕妇产生的并发症方面,A组高,B组及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3,P>0.05).结论 在终止早发型重度子痫孕妇的妊娠时期方面,如孕期在31周以下,则不应继续妊娠;如孕期为31~32周则要及时帮助孕妇终止妊娠,孕期在32~34周之间,可为孕妇实施相关的治疗以将孕期延长,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并发症.
作者:李秀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腹部切口裂开是妇产科开腹手术中不能忽略的症状,为提升手术成功概率、减少医疗矛盾,应重视对腹部切口的护理和保护.该文分析了本院对2009年3月-12月之间的765例实行开腹手术的患者的护理经验,探讨了致使切口裂开的原因:手术时间、出血量、年龄、手术技能和手术器械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对应的预防方法:手术前1h采用预防性抗生素,并且确保无病菌,手术流程准确无误,合理利用电刀.手术之后的环境适宜于切口的快速愈合.
作者:伍雯园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剂量以及临床治疗治疗效果.方法 将该院所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每晚进行米非司酮定时服用,连续服药3个月左右,为了保证治疗的对比效果,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均进行B超及肝功能、血常规等方面的全面检查工作.结果 在对这80位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中有40例出现了绝经状态,18例患者在进行服药后的3个左右逐渐恢复了月经,其中20例患者出现了月经量稀发的情况,这些患者的贫血以及肝功能等趋于完善状态.结论 对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来说,想要更好的保证治疗的效果,要使用剂量相对较小的米非司酮来展开治疗,而且在临床治疗中保证了其安全有效的性能[1],没有出现肝功能损害情况,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治疗的广泛推广.
作者:陈荣;冯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妇产科属于医院的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它具有夜诊急诊较多、病情发展快和周转比较频繁、护理量大以及工作预见性较差等特点.新时期妇产科护士长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是迅速适应护理服务模式也由“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而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新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服务必须得到患者和家属的充分认可以及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妇产科护士长有效管理策略是强化安全护理的质量意识、着重提高护理的质量与水平和增强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理念.
作者:宋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和手工采集血小板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共32例,按分层随机原则分为机采组(16例)和手工组(16例),分别采用机采血小板和手工采集血小板进行治疗,测量治疗前以及输注后1h和24 h的外周血小板并计算CCI和PPR.结果 机采组血小板输注后1h和24 hCCI均高于手工组(P<0.05),机采组的1h和24 h PPR均高于手工组(P<0.05).手工组共5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5%,机采组共1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经检验,机采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手工组(P<0.05).结论 机采血小板的治疗效果优于手工采集的血小板.
作者:向阳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治疗外伤后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临床疗效,为外伤后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提供方法参照.方法 将3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康唑联合碘酊方式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疗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无效1例,占5.0%,有效率为50.0%,显效率为45.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7.7%;无效4例,占22.3%,有效率为44.4%,显效率为33.3%.另外,观察组出现2例胃肠反应患者,占10.0%,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3例胃肠反应患者,1例发热患者,总占22.3%.总体而言,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治疗外伤后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比率少,且症状较轻,整体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洪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集到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单纯使用替米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同时控制患者血糖,给予患者糖尿病饮食,并辅助以适量运动,两组患者均以治疗12周/疗程.结果 观察组在UAER含量、肌酐含量的下降明显,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敏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济学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7月期间1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试验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实施非临床路径管理,观察两组分别在住院总花费、住院天数、住院药费及住院药费占住院总花费的比例(药占比)、临床疗效方面的情况.结果 实施临床路径的试验组的在住院总花费、住院药费及住院天数方面较实施非临床路径的对照组均下降显著(P<0.05),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临床路径能够有效节省住院总花费、住院药费,缩短住院天数,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郑勤玲;任朝凤;戴百章;杨艳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方法.方法 收临床收治的30例休克患者,改变休克的进程和防止发展到进展或难治期,积极治疗原发病.结果 经治疗治疗率达95%.结论 通过护理工作病人能维持体液平衡,生命体征平稳;组织灌注得到改善,末梢循环状况改善;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病人缺氧纠正,气体交换正常.
作者:崔梅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2011年5月该科食管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放射治疗法,而试验组采取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法.结果 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组治疗食管癌其有效率为90.00%,单纯放射治疗组有效率为69.44%,两组差异显著;4年生存率方面,实验组在治疗前两年病患生存率分别为80.00%和52.50%,对照组治疗前两年病患生存率分别为52.78%和30.5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第3、4年的生存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可明显提高食管癌治疗的有效率及1、2年的生存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祁学锋;宋红雨;王沛;李俊超;何桂平;樊锐太;李国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 对5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产前、产时、产后的监测和护理.结果 51例妊高征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控制,末发生产前、产后子痫及其它并发症,无一例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 及时了解患者的症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同时开展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能够有力地保障母婴的生命安全.
作者:赵贵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探讨急诊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对108例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心肺脑复苏、胃内容物的吸入等都是影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而抗生素的术前采用则可以起到明显的预防效果(P<0.05).结论 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当根据患者的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心肺脑复苏、胃内容物的吸入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并在术前选用抗生素进行适当预防.
作者:杨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该院自2007年1月-2009年1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6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以及治疗组,每组护理人数为300例,对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工作,对治疗组实施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在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工作,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护理结果.结果 在对这600位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之间的护理结果有着极为明显的区别,在进行分析对比之后可以发现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的护理效率更高[6],治疗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已经达到了95%以上.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现风险管理能够大大的降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率情况,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作者:柳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该文将对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并探讨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提高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给予术前常规麻醉以及手术准备后,进行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治疗结果.结果 26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经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其JOA评分情况较治疗前改善率>50%人数为22例,所占比例为84.62%,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且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仅为7.69%,未出现内固定断裂、脱出等情况,患者植骨愈合率为100.00%.结论 对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植骨愈合情况良好,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未发生内固定脱出以及断裂等情况,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瑞;洪剀峰;谢淑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分析托吡酯、丙戊酸钠、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3种方法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2011年-2012年因小儿癫痫就诊治疗的患儿63例.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在3~8岁.将癫痫患儿均分为ABC 3组,A组托吡酯组只给予托吡酯,其初始剂量为0.5~1.0 mg/(kg·d),逐渐增加量达到要求维持量4~8 mg/(kg·d),2次/d;B组丙戊酸钠组只给予丙戊酸钠,初始量为10~15 mg/(kg·d),逐渐增加药量至要求维持量20~40 mg/(kg·d),3次/d;C组为联合用药组应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剂量与用法与AB组相同.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0.9%、B组总有效率为77.6%、C组总有效率为95.1%.3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感觉异常、恶心、体质变化以及嗜睡.结论 对于托吡酯与丙戊酸钠联合用药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且不良反应无增加,患者的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吕稳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通过全面方位、科学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医院的服务和医疗保障能力,并不断加强战地救护实践训练,促进海战场救护能力全面建设.该文就如何优化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等展开讨论,促进护理工作的不断进步.此外该文还就如何加强海战场救护训练展开研究,为促进海上救护能力的不断提高提供参考,期望可以为中国海军有黄水迈向蓝水尽自己微薄的贡献,促进我海军的又快又好发展,为“打得赢”提供过硬的护理保障能力.
作者:邓璐;张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肾细胞癌的CT影像特征.方法 选择2003年5月-2011年6月该院收治的17例小肾细胞癌患者资料,所选研究对象患者均通过手术及病理证实.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5例.患者年龄分布于33~77岁,平均年龄(42±4.12)岁.结果 所选患者中,CT扫描发现有7例患者小肾癌内可明显地见到略低密度区,1例呈点状钙化状.经增强扫描,15例患者中有12例的动脉期显著性地均匀或呈现不均匀强化.17例患者中仅发现2例假包膜,这对后续的手术治疗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后续的手术病理证实,有15例患者为透明细胞癌,而有2例患者被证实为颗粒细胞癌.结论 多期扫描能够大大提升小肾细胞癌早期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帮助患者及时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另外,假包膜的发现对临床手术具有较大的帮助,应努力提高患者假包膜的发现率.
作者:刘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雾化吸入和口服两种给药途径治疗小儿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小儿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雾化吸入组)、对照组(口服组)各5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各种临床症状消退所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常规、胸片检查异常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选择雾化吸入给药较口服给药途径见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罗瑞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 将120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Ⅰ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Ⅱ组(内固定术)各40例,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87.50%,对照Ⅰ组优良率为67.50%,对照Ⅱ组优良率为62.50%,观察组优良率分别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观察组优良率分别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内固定术,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智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