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华
目的 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对男性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75例MMT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性况、接受MMT时间、目前MMT剂量、目前性生活满意度、是否影响接受MMT等.结果 该次调查75例患者,发现问卷75份,全部有效收回,其中1例患者为艾滋病毒携带者;该组患者中汉族64例,其他民族11例;61例患者滥用海洛因方式为静脉注射,占比81.3%,占比多.在对患者目前性生活状态采取满意度调查时发现,45例患者表示不满意,约占比60%,40%患者表示满意,两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患者对目前MMT剂量表示偏小外,其他患者均表示满意;对所有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调查多数患者为中轻度ED.大多数患者表示MMT对当前性功能状况不会产生影响,与认为有影响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客观资料对比发现,认为有影响的患者MMT使用剂量明显大于后者,但二者接受MMT时间、年龄等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研究中,患者MMT前后均无性功能亢进,性欲低下与早泄多于MMT前,但二者人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精受抑患者少于MMT.结论 美沙酮维持课题是男性MMT患者性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目前在MMT应用时仍存在着矛盾,即如果想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就需要使用较高剂量的美沙酮,但较高剂量的美沙酮剂量会对患者性功能产生影响,导致其生活水平下降,因此,临床寻找合适的维持剂量将是MMT的重要课题.
作者:杨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临床观察莫西沙星对肺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2012年因肺心病住院治疗的患者72例,其中男女各36例,经体检以及X光胸片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均分为AB两组,两组从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分布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采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 g,静脉滴注1次/d,B组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0.3 g,2次/d,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共计两个疗程.期间不与其他抗生素联合用药.结果 两组对肺心病的治疗都有较好的效果,其中A组临床痊愈20例、显效9例、进步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1.86%.B组痊愈16例、显效8例、进步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76.2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8%、71.3%.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盐酸莫西沙星与盐酸左氧氟沙星对肺心病的治疗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莫西沙星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小,故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白忠禄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柴芍承气汤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该次实验以该院收治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柴芍承气汤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该次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治疗基础上,使用柴芍承气汤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久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研究并分析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配合外侧支持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该组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为该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共收治的84例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并随机将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由42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为传统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则为动力髋螺钉配合外侧支持板,在患者治疗之后,将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42例患者中,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24%,而对照组的42例患者中,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1%,二者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而言,运用动力髋螺钉配合外侧支持板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是十分安全与有效的,其不仅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且具有省时和安全等临床特点,值得应用.
作者:李建锋;刘丽娜;谭晋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该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制定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本市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对2006-2010年普兰店市孕产妇死亡监测及评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孕产妇死亡率总体来看呈下降趋势,但第5年又有所上升,有一定的波动性.孕产妇死亡原因构成:主要是直接产科死亡原因,占55.6%,羊水栓塞和异位妊娠居首位,均占22.2%.评审结果:主要是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占50%.结论 充分发挥危重孕产妇抢救专家组的作用,加强对全市助产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做好转诊追访工作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郭延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孕妇终止妊娠的佳时期,以降低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方法 将硫酸镁作为基础治疗药物,给予患者地塞米松及糖皮质激素、氨基酸与能量合剂相配合,以促进胎儿的成熟;综合孕妇与胎儿各方面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妊娠终止时间;宫颈条件较为成熟的孕妇可进行引产,如宫颈条件还没有成熟,在短时间中不能进行阴道分娩,则可行剖宫产;胎儿窘迫及引产失败的孕妇也可行剖宫产.结果 A组、B组及C组孕妇孕周延长的时间存在差异,其中B组为长;在孕妇产生的并发症方面,A组高,B组及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3,P>0.05).结论 在终止早发型重度子痫孕妇的妊娠时期方面,如孕期在31周以下,则不应继续妊娠;如孕期为31~32周则要及时帮助孕妇终止妊娠,孕期在32~34周之间,可为孕妇实施相关的治疗以将孕期延长,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并发症.
作者:李秀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不同负荷剂量右旋美托咪定(DXM)对成人行清醒气管插管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按照给药剂量,分别给予DXM 0.5、1.0、2.0 ug/kg,同时再分一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观察记录DXM A、B、C 三组患者在输注过程中发生呼吸抑制发生率,及四组患者输注前、插管前、后即刻的心率、MAP和BIS值.同时记录其他血管活性药物用药情况,并观察气管插管中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C组的呼吸抑制率及血管活性药物用药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即刻D组BIS高于其他3组(P<0.05),A、B组高于C组(P<0.05).气管插管前即刻B、C组MAP和心率较输注诱导前降低(P<0.05),且C组<B组(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A、D组MAP和心率较气管插管前即刻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1.0 ug/kg右旋美托咪定行成人行清醒气管插管安全有效.
作者:马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孕中期羊水中的生化物质和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66例孕16~24周的单胎孕妇,通过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测定其葡萄糖、瘦素和C-反应蛋白以及甲胎蛋白与α1-抗胰蛋白酶的具体含量,并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 孕中期的羊水中葡萄糖含量和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呈现线性的正相关关系,以羊水中葡萄糖的含量>2.7 mmol/L做为临界值,预测产后的巨大儿发生特异性为67.8%,敏感性是53.8%.早产组孕中期的羊水中α1-抗胰蛋白酶的含量要明显比足月分娩组高.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以羊水α1-抗胰蛋白酶值>1 245 μg/m做为临界值,对于预测早产儿发生的敏感值为80%.结论 在孕中期羊水当中的葡萄糖、瘦素和C-反应蛋白以及甲胎蛋白无法做为胎膜早破和预测早产的主要指标,在孕中期的羊水中葡萄糖和瘦素以及C-反应蛋白也不能做为预测妊娠高血压和糖代谢异常等疾病的主要指标,在孕中期的羊水中α1-抗胰蛋白酶的指标能够作为临床预测孕妇早产的特异性指标.
作者:王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中Th1/Th2亚群水平及其细胞因子的变化,研究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液中的Th1/Th2亚群水平,并以30例正常健康早孕组为对照.结果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h1和IFN-γ高于对照组,Th2和IL-10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Th1/Th2和细胞因子失衡可能是反复自然流产的原因,需加以重视.
作者:何育英;蔡巧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泌尿系统感染为老年人常见病,老年女性的发病率约5%,男性为1%~2%.按感染部位分为上、下尿路感染,严重的可导致高血压、蛋白尿及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而仅凭临床及常规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上、下尿路感染常不可靠.引起老年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多种多样,而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该文为此具体综述了老年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免疫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并分析肺癌患者血清中的TFN-α和IFN-γ表达水平变化.选择该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的40例肺癌患者做为实验组,40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在治疗半年内的检测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血清中的TFN-α和IFN-γ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TNF-α和IFN-γ水平比较,实验组治疗后的TNF-α水平与对照组明显要高,而IFN-γ水平明显要低很多;在对实验组治疗为期半年后,复发的肺癌患者患者与未复发患者比较,复发患者的IFN-γ水平明显要增加很多,而TNF-α的水平明显减少了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为能够更好的指导和发展,必须更加深入的探讨肺癌患者的免疫损伤机制.这为以后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指导,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涂云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提高医务人员对病历档案首页书写质量的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其质量的重要性,防范医疗纠纷.方法 对该院2009-2011年归档病历档案首页进行专项检查.结果 对出现质量问题的缺陷原因进行分析整改,确保了归档病历档案首页质量.结论 通过对归档病历档案首页的终末质控,将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并采取整改措施使病历档案首页填写更加规范、完整、准确.
作者:邓冬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旨在通过主动免疫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HMG(尿促性素)、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地屈孕酮支持治疗习惯性流产,探讨临床治疗习惯性流产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6月于该院生殖门诊就诊的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79例采取联合治疗,观察其临床有效性.结果 69例治疗成功并单胎足月分娩,6例于因多胎妊娠早产,1例于妊娠中期流产,3例仍于妊娠早期自然流产.结论联合治疗习惯性流产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鹏达;杨逸尘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早期预防教育及足部保健护理对策,使糖尿病足的发生减少.方法 对宣威市人民医院2007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27例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和足部护理和心理护理等,跟踪观察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生情况,并评价防治效果.结果 在实行早期预防教育和足部护理的127例糖尿病患者中,109例未患糖尿病足的患者病情控制稳定,未发生糖尿病足.18例已患糖尿病足患者中,0级、1级患者均痊愈,2级、3级患者足部干燥疮面缩小,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糖尿病足的预防重于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预防教育和保健护理,对于降低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梅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肾细胞癌的CT影像特征.方法 选择2003年5月-2011年6月该院收治的17例小肾细胞癌患者资料,所选研究对象患者均通过手术及病理证实.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5例.患者年龄分布于33~77岁,平均年龄(42±4.12)岁.结果 所选患者中,CT扫描发现有7例患者小肾癌内可明显地见到略低密度区,1例呈点状钙化状.经增强扫描,15例患者中有12例的动脉期显著性地均匀或呈现不均匀强化.17例患者中仅发现2例假包膜,这对后续的手术治疗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后续的手术病理证实,有15例患者为透明细胞癌,而有2例患者被证实为颗粒细胞癌.结论 多期扫描能够大大提升小肾细胞癌早期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帮助患者及时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另外,假包膜的发现对临床手术具有较大的帮助,应努力提高患者假包膜的发现率.
作者:刘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阿霉素(ADR)急性心肌损伤和1,6-二磷酸果糖(FDP)对该损伤防治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健康昆明小鼠48只,随机分成3组,即ADR组、FDP组和NS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ADR组与FDP组均一次性腹腔注射ADR(30 mg/kg),FDP组另外腹腔注射3次FDP[1100 mg/(kg·次)],隔日1次,N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 用药至第6天,发现ADR组动物心肌组织中MDA含量升高,GSH含量降低,而FDP组这种变化幅度则较小.结论 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增强和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下降参与了ADR急性心肌损伤;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和提高肌体的抗氧化能力,可能是FDP减轻ADR急性心肌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泉丽;陈乃耀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探讨脑动脉瘤患者行夹闭手术治疗前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 将到该院就治的50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术前采用咪唑安定麻醉,B组术前采用瑞芬太尼麻醉,两组均于钳夹动脉瘤前加深麻醉,并给予尼卡地平进行控制性降压,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B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导管拔除、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P<0.01).结论 脑动脉瘤夹闭手术麻醉的重点在于保证患者在诱导期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平稳,瑞芬太尼较咪唑安定麻醉效果好,其既能保持足够的麻醉深度,又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
作者:汪小湘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记录分析本院内科65例中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堵塞的原因.结果 发生静脉留置针堵塞的有18例,发生率占27.8%.堵塞原因包括:与护理操作有关发生堵塞12例(18.5%)与输入药物的关系有关及患者自身因素有关发生堵塞各3例(4.6%).结论 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护理人员针对原因作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堵管的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该院中患有小儿癫痫的患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托吡酯组、丙戊酸钠组、托吡酯与丙戊酸那联合组.托吡酯组给药托吡酯由开始的0.5~1.0 mg到后来的4~8 mg,2次/d;丙戊酸那组给药丙戊钠那由开始的10~15mg到后来的20~40 mg 3次/d;联合组给药托吡酯与丙戊酸钠,用量同上.结果 托吡酯组有效率为80%,丙戊酸钠组有效率为75%,联合组有效率为95%,明显的优于托吡酯组与丙戊酸钠组.其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感觉异常、嗜睡、体质量的变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小儿患者癫痫症中,采取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其疗效显著,患儿的耐受性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茶志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剂量以及临床治疗治疗效果.方法 将该院所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每晚进行米非司酮定时服用,连续服药3个月左右,为了保证治疗的对比效果,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均进行B超及肝功能、血常规等方面的全面检查工作.结果 在对这80位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中有40例出现了绝经状态,18例患者在进行服药后的3个左右逐渐恢复了月经,其中20例患者出现了月经量稀发的情况,这些患者的贫血以及肝功能等趋于完善状态.结论 对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来说,想要更好的保证治疗的效果,要使用剂量相对较小的米非司酮来展开治疗,而且在临床治疗中保证了其安全有效的性能[1],没有出现肝功能损害情况,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治疗的广泛推广.
作者:陈荣;冯琳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