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疗效研究

李富兰

关键词:COPD, 社区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78例COPD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自护行为.而治疗组在采用自护行为的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VCmax、FEV1、PEF、FEV1/FVC的数值,治疗组明显高于观察组.而在对比两组患者6-MWD时,发现治疗组的行走距离和速率也明显高于观察组.同时,通过对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考量表进行对比,还可发现治疗组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改善,而观察组并无明显改善.结论 对COPD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COPD患者的病情,提高治愈率.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胃滞留缓释片的研究进展

    研究胃滞留缓释片类型和特点,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在胃滞留缓释片体内外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该药物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作者:崔力;高杰;邵蓉;姚东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壳聚糖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

    壳聚糖(CS)是一种半合成高分子氨基多糖,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主要存在于动植物虾蟹壳中,由于对人体无毒、无刺激、无致敏、生物可降解等特性,是FDA认可的一类生物降解材料并且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该文简要介绍了壳聚糖材料在生物组织工程、药物释放载体和医用敷料方面的应用,对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前景做了进一步展望.

    作者:朱香利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6例,将所有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拉米夫定,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好转14例,9例腹水消失,4例腹水明显减少,20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正常,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对照组好转7例,5例腹水消失,6例腹水明显减少,19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正常.死亡6例,其中2例死于消化道出血,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死于肝性脑病.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不仅有效改善了因单纯采用拉米夫定的抗病毒治疗而产生的耐药性高的问题,且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韩增禄;李月荣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护士长提高病房护理管理效率的策略分析

    护士长作为病房的管理者与监督者,对维系科室秩序,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护士长在病房管理中既要有威信,也要得到全体护理人员的拥护.科室护理工作能否取得满意效果,医院政策能否得到认真落实,以及应急管理的质量与效率都与护士长的工作能力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护士长提高病房管理效率的途径与方法,对协助临床工作,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解决护理困境都十分重要,结合该科经验,采取人本管理,绩效管理,激励管理,表率作用与优化管理模式等多种管理策略相结合,对提高病房的护理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得效果.

    作者:杨胜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国产紫杉醇联合卡铂单日用药辅助深部热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单日用药辅助深部热疗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防治.方法 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上皮性卵巢癌,FIGO分期Ⅲb期和Ⅳ期卵巢癌患者37例,第1天紫杉醇135~175 mg/m2,匀速静滴,3h滴完,卡铂300~400 mg/m2,匀速静滴,3h滴完,第2天辅助深部热疗.评价近期疗效,同时观察其毒性,探讨毒副反应的防治.结果 37例患者中CR10例,PR18例,SD7例,PD2例,总有效率(CR+PR)75.6%,主要的毒副反应为变态反应、骨髓抑制、肌肉关节痛、脱发和胃肠道反应.通过化疗过程中的对症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耐受良好.结论 国产紫杉醇联合卡铂单日用药联合深部热疗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疗效确切,患者耐受良好,且费用低,值得推广.

    作者:佟英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钡餐造影与胃镜检查对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钡餐造影与电子胃镜两种检查方式在诊断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消化内科2011年4月—2012年3月间70例临床拟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先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后进行钡餐造影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钡餐造影的检查结果与电子胃镜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两检查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钡餐造影检查作为一种便捷、廉价的诊断方式,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断仍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纪托;陈海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儿童下颌骨骨折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37例儿童下颌骨骨折患者因年龄、症状、X线片、CT片检查结果、全身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术后观察疗效1年.结果 术后定期随访1年,37例患者,33例疗效佳,4例良好.结论 儿童下颌骨骨折选择适宜的保守治疗方法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文阜;赵志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嗜铬细胞瘤致儿茶酚胺心肌病1例分析

    儿茶酚胺心肌病是由于分泌儿茶酚胺的病灶向血液中持续或间断释放大量儿茶酚胺造成的心肌损害.儿茶酚胺对心脏的损害病理表现为心肌细胞间质出血,多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渗出,随着病情发展可以出现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本文报道嗜铬细胞瘤致儿茶酚胺心肌病1例,经治疗后痊愈.

    作者:萧杏贤;尹松梅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股骨颈骨折患者焦虑调查及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焦虑情况及因素,总结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沟通及相关量表测定方法对随机抽取的7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女性焦虑患者高于男性,60岁以下患者焦虑重于60岁以上,文化程度越低,焦虑越明显;导致焦虑的主要原因为担心手术效果、不适应医院生活、害怕疼痛、担心家庭及子女、担心治疗费用、未能正确进行功能锻炼等.护理对策主要从患者的心理、家庭、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等方面着手,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给予针对性护理.结论 通过了解患者焦虑原因所在,从问题的根源进行有效护理,充分发挥护理的作用.

    作者:孔小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1250例成人中脂肪性肝病患病情况与治疗

    目的 通过大规模调查,分析成人中脂肪性肝病患病情况与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4月在该院体检的1 250人,进行超声体检,对脂肪肝患者采用综合药物治疗.结果 1 250人体检发现脂肪肝60例,其中重度6例,中度24例,轻度30例,发病率为4.8%.6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4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治疗后ALT与AST水平都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成人脂肪性肝病患病率比较高,临床上要加强药物控制与护理干预.

    作者:焦月琴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120例需要进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单一的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的患者使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之后的血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清醒的时间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宫缩痛观察组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麻醉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地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涂其忠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43例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麻醉及麻醉管理探讨

    目的 探讨腰椎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麻醉及其管理.方法 对43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的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进行控制性降压(CH)及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结果 43例均行气管插管全麻;AHH输入羟乙基淀粉注射液(925.5±128.5)mL;平均失血量为(1145.5±248.6)mL;平均回输量(924.8±214.5)mL;术中1例出现气管导管滑出,无一例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应行气管插管全麻,选择非去极化肌松药,术中积极进行血液保护,可维持循环及呼吸稳定,确保麻醉安全.

    作者:黄鹏;王青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肺曲菌病的CT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T诊断肺曲菌病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GEPROSPEED FI CT机,从肺尖到肺底常规扫描,同时采用肺窗和纵隔窗观察,层厚10mm.结果 影像学征象:楔形实变影及结节影3例,占16.7%,周边有晕圈征,伴有节段性实变2例,占11.1%,不规则斑片、斑块浸润影及磨玻璃影,3例,占16.7%,周围条索影,空洞壁厚薄不均,典型新月征7例,占38.9%,空洞性结节1.0~4.0 cm不等3例,占16.7%.该组病灶情况:双肺多发病灶3例,占16.7%,左肺下叶后基底段2例,占11.1%,左肺下叶内前基底段3例,占16.7%,左肺上叶尖后段2例,占11.1%,右肺下叶后、外基底段3例,占16.7%,右肺下叶前基底段1例,占5.6%,右肺下叶背段1例,占5.6%,右肺上叶后段3例,占16.7%.结论 CT是诊断肺曲菌病重要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建强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发生发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入住该院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磁敏感技术显像(SWI)和常规磁共振显像(MRI)扫描,并根据患者有无脑微出血分为两组,监测患者的年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症、高血脂的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部位进行相应的统计.结果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并发CMBs患者为28例,无并发CMBs患者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脑微出血的部位多位于丘脑.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CMBs与患者年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症有关,并且多发于患者丘脑部位.

    作者:张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持续气囊上吸引联合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持续气囊上吸引联合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2012-2013年入住该院ICU科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使用呼吸机的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持续气囊上吸引联合密闭式吸痰组(A组),持续气囊上吸引组(B组)和不行气囊上吸引及密闭式吸痰组(C组),观察各组疗效.结果 A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较B、C2组明显缩短;在VAP的患病率及28 d病死率方面A组与B、C2组比较明显降低;在VAP的发病时间方面比B、C2组的时间要长,明显延长或缓解了VAP的发生;在引流量上较B、C2组明显增多,减少了致病菌感染的机会.结论 持续气囊上吸引联合密闭式吸痰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减少抗生素使用,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病人住院天数,降低病人住院费用.

    作者:余栋栽;李倩文;谭家香;关瑞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探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将收集到的6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手段及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同时采用心理干预护理.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02>0.05);通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3<0.05).结论 加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基础疾病治疗,细心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并给予心理健康干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冷金华;廖志云;钟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Ⅲ~Ⅳ期),预后较差.临床上常用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CS),大限度的切除盆腹腔内的肿瘤病灶.但是手术成功率偏低,许多病人难以达到减瘤标准.有学者提出对于晚期卵巢癌新辅助化疗的概念,即先行化疗后再行减瘤手术,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预后.该文将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鄹丽华;胡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刍议妇产医院产科护理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妇产医院产科所发生的各类医疗纠纷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医患和护患纠纷.所以应该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产科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各项改进工作,来加以杜绝与积极的防范.从护理人员的角度来综合分析,目前出现产科护理的纠纷的主要原因是护士责任心差、法律意识淡薄和护理服务态度不好以及业务操作不够规范.当前,防范和化解产科护理纠纷的主要措施是强化护患沟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增加护士的法制观念以及规范各种护理行为,从而大限度地避免发生产科护患纠纷.

    作者:孟宪秋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强化护理干预的临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改善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4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干预,同期收治的4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强化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估各个维度得分及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干预,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红珍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局麻下小切口腹膜前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局麻下小切口腹膜前修补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腹股沟疝手术的临床资料,对治疗中应用局麻+小切口+腹膜前修补的预后情况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10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4例因术中疼痛追加麻药后减轻,术后6h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1~3 d.术后尿潴留1例,出现阴囊水肿5例,出现局部慢性疼痛3例,无复发病例.结论 腹膜前修补更少对机体生理的干扰和排异反应,可同时解决腹股沟斜疝、直疝、股疝三种疝的疾患,局麻手术大程度上规避了麻醉风险,小切口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

    作者:刘建洛;白明辉;薛玉龙;张彦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