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局麻下小切口腹膜前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

刘建洛;白明辉;薛玉龙;张彦华

关键词:局麻, 小切口, 腹膜前修补, 腹股沟疝
摘要:目的 探讨局麻下小切口腹膜前修补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腹股沟疝手术的临床资料,对治疗中应用局麻+小切口+腹膜前修补的预后情况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10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4例因术中疼痛追加麻药后减轻,术后6h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1~3 d.术后尿潴留1例,出现阴囊水肿5例,出现局部慢性疼痛3例,无复发病例.结论 腹膜前修补更少对机体生理的干扰和排异反应,可同时解决腹股沟斜疝、直疝、股疝三种疝的疾患,局麻手术大程度上规避了麻醉风险,小切口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窒息抢救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抢救中的护理配合.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56例新生儿窒息患者,实施急救复苏及护理方案.结果 选取的56例窒息新生儿通过及时抢救、精心护理,轻度新生儿窒息者都获得成功抢救,重度窒息患儿14例成功抢救,2例无效导致死亡.结论 在新生儿出现窒息时需要争分夺秒实施抢救及细心护理,能够减少死亡率,增加抢救成功几率.

    作者:杨玉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胎儿心电图改变特点及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胎儿心电图改变特点,分析其改变对临床研究的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从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妊娠期孕妇80例,并选择来该院做孕检的健康孕妇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孕妇的胎儿做心电图检查,收集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的胎儿心电图出现异常的有48例,占总数的60%,而对照组异常率仅为26.25%.两组的异常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孕妇妊娠期患有糖尿病对胎儿的心脏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心电图出现异常的可能性较高,孕检时要经常关注胎儿的心电图变化,尽早发现异常做相应处理.

    作者:李瑛;吴玮;邹育清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103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对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检查方法进行综合比较与评价,以期找到宫颈癌早期筛查的佳方案.方法 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进行普查的5 325例育龄妇女行传统宫颈刮片检查,同时随机抽取1 575例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对细胞学诊断阳性或临床诊断可疑者行阴道镜及或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TCT检查标本的不满意率及假阳性率明显低于传统宫颈刮片检查(P<0.01).结论 TCT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其明显提高了宫颈细胞学筛查的灵敏性及特异性.

    作者:张素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自2007年1月—2012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法安明治疗,7d为1个疗程.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4h心肌缺血次数及室性早搏次数均明显减少,心肌缺血总时间与缺血长持续时间均明显缩短,心绞痛频率降低,硝酸甘油用量均有所减少;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具优越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法安明,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心绞痛发作加以控制,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

    作者:刘文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局麻下小切口腹膜前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局麻下小切口腹膜前修补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腹股沟疝手术的临床资料,对治疗中应用局麻+小切口+腹膜前修补的预后情况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10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4例因术中疼痛追加麻药后减轻,术后6h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1~3 d.术后尿潴留1例,出现阴囊水肿5例,出现局部慢性疼痛3例,无复发病例.结论 腹膜前修补更少对机体生理的干扰和排异反应,可同时解决腹股沟斜疝、直疝、股疝三种疝的疾患,局麻手术大程度上规避了麻醉风险,小切口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

    作者:刘建洛;白明辉;薛玉龙;张彦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1250例成人中脂肪性肝病患病情况与治疗

    目的 通过大规模调查,分析成人中脂肪性肝病患病情况与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4月在该院体检的1 250人,进行超声体检,对脂肪肝患者采用综合药物治疗.结果 1 250人体检发现脂肪肝60例,其中重度6例,中度24例,轻度30例,发病率为4.8%.6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4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治疗后ALT与AST水平都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成人脂肪性肝病患病率比较高,临床上要加强药物控制与护理干预.

    作者:焦月琴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质量控制单在门诊高龄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单在门诊高龄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建立静脉输液治疗质量安全控制单,应用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四个程序对高龄患者静脉治疗进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结果 高龄患者静脉治疗顺利完成;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 质量控制单的应用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门诊高龄患者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钱新毅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观察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胸腔镜辅助进行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0月该院收治的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肺叶切除采用后外侧切口,并清扫纵隔淋巴结.观察组在胸腔镜的辅助下切除肺叶,并清扫淋巴结.对比两组手术后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来说,辅助胸腔镜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手术出血量和引流量,且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胜家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多层螺旋CT成像在原发性肺癌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在原发性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之间在该院治疗的拟诊肺癌的120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常规与增强成像.结果 与病理结果对比,CT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是100.0%和50.0%,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和100.0%.同时CT征象多表现为不规则形态或蝎足形,内部结构多为灶性坏死与钙化.结论 多层螺旋CT成像在原发性肺癌中的征象清晰,诊断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杰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43例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麻醉及麻醉管理探讨

    目的 探讨腰椎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麻醉及其管理.方法 对43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的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进行控制性降压(CH)及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结果 43例均行气管插管全麻;AHH输入羟乙基淀粉注射液(925.5±128.5)mL;平均失血量为(1145.5±248.6)mL;平均回输量(924.8±214.5)mL;术中1例出现气管导管滑出,无一例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应行气管插管全麻,选择非去极化肌松药,术中积极进行血液保护,可维持循环及呼吸稳定,确保麻醉安全.

    作者:黄鹏;王青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以人为本的护理干预对直肠癌造口术后病人焦虑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人为本的护理干预对直肠癌造口术后病人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直肠癌造口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干预.1个月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观察病人焦虑状态改变情况.结果 直肠癌造口术后病人SAS评分均高于常模组(P<0.05),干预组病人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造口术后病人均有一定程度的焦虑,以人为本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直肠癌造口术后病人焦虑状态.

    作者:严世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壳聚糖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

    壳聚糖(CS)是一种半合成高分子氨基多糖,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主要存在于动植物虾蟹壳中,由于对人体无毒、无刺激、无致敏、生物可降解等特性,是FDA认可的一类生物降解材料并且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该文简要介绍了壳聚糖材料在生物组织工程、药物释放载体和医用敷料方面的应用,对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前景做了进一步展望.

    作者:朱香利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益心安神胶囊的制备应用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研究益心安神胶囊的制备工艺、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镜鉴别及薄层色谱(TCL)进行有效成分的鉴别.结果 益心安神胶囊制备工艺合理,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药物主要成分效果好.结论 该制剂疗效确切、制备工艺合理、质量稳定、质控方法简便易行,值得医院推广.

    作者:姬长青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应用综合护理方法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作用.方法 选取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该院骨科住院并行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67例,其中37例患者采用术前、术后加强心理、饮食等护理,术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的综合护理方法,30例患者采取基础护理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的一般情况.结果 该组病人手术方案制定合理,术后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综合护理疗法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术后渐进性进行功能锻炼,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朱佩仪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中式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餐饮业的食品安全关系着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和人生安全,地沟油事件的曝光和食物中毒事件的时常发生,餐饮业的食品卫生问题越来越突出.文章从目前中式餐饮业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如何加强餐饮业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作者:杜复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产时温馨服务模式在产房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产时温馨服务模式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 选取实行温馨服务模式的孕妇198例作为实验组,传统服务模式的孕妇192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导乐陪伴分娩、拉玛泽呼吸法的应用、体位变换等产时服务模式.分析两组产妇在自然分娩率及产妇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产妇满意度提高,产后出血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时温馨服务模式,能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减少产后出血,促进医患和谐.

    作者:张燕玲;延俊元;任翠丽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纤维化程度进行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按照穿刺活检的结果分成S0~S4 5期,根据炎症分成G1~G4,然后分别比较各组之间的超声指标有何差异.结果 在纤维化程度分成的不同小组中,脾长径和脾内径都有明显的差异;按照脾长径12.1 cm诊断出,早期的肝硬化特异性是74.9%,敏度度是60.3%,按照脾内径12 cm诊断出,早期的肝硬化特异性是78.3%,敏度度是59.8%;在超声诊断时发现,肝实质光点的形态及分布、肝表面的回声是和肝纤维化的炎症、分期有关的.结论 在检查早期肝硬化的时候,超声检查是很有效的工具,也是临床上的实用方法,适合随访复查.

    作者:王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CZT型超声波治疗仪在慢性宫颈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ZF型超声波治疗仪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CZF型超声波治疗仪对3597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评价其疗效.结果 超声波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总有效率为99%,其中一次性治愈率为83%.结论 CZF型超声波治疗仪治疗慢性宫颈炎,安全无创伤,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操作简单,患者易接受.

    作者:王秀庆;辛雪翠;刘梅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胃滞留缓释片的研究进展

    研究胃滞留缓释片类型和特点,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在胃滞留缓释片体内外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该药物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作者:崔力;高杰;邵蓉;姚东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