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兰
目的 探讨随访干预在门诊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8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实验组进行了随访干预,对照组实施传统医疗服务干预.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进行观察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治疗依从性的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实验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治疗依从性的评分较干预前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实施随访干预能提高门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云清;袁素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17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予阿奇霉素静滴,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有效率85.7%,2组有效率对比有显著差异( P<0.05).治疗组退热、咳嗽消失、啰音消失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加快临床症状体征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医院管理系统的构建以及改善后的现实意义.方法 构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并对其进行改善.结果 医院管理系统配置后其住院时间、床位应用率、病床周转次数均明显优于配置前(P<0.05),患者对医院管理系统配置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配置前(P<0.05).结论 医院管理系统的实现和改善可以明显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增加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施浩;方坚华;陈先有;唐丽玲;杨凯燕;黄幼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FC)患儿异常脑电图(EEG)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和以后FC的再发及移行为癫痫(EP)发作的关系.方法 记录158例6个月~6岁患儿FC后EEG.结果 EEG异常率与性别无关;3岁以后首发FC的EEG异常率较3岁以内的高;FC再发者EEG异常率较首次FC发作者高;FC大多发生于体温≥38.5℃,但初发体温<38.5℃,EEG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局灶性发作和FC发作持续时间≥ 15min者的EEG异常率较全身性发作及发作持续时间<15min者高;有阳性家族史者EEG异常率明显升高.其中有6例FC经过2~5年的随访,后诊断为EP.结论 FC患者EEG的异常率与阳性家族史及临床特征有明显关系,EEG对FC的早期分类诊断和进行预防性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元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D-二聚体用STAGO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cTnI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仪器为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35例急性肺栓塞(APE)和40例正常健康人血浆中的D-二聚体和cTnI水平,所有数据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二聚体和cTnI单独检测APE的灵敏度分别为83.1、82.3%,特异度分别为36.7%、35.2%,两者联合检测APE的灵敏度为98%、特异度为58.3%.结论 血浆D-二聚体、cTnI在APE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联合检测血浆中D- 二聚体、cTnI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急性肺栓塞的诊断率.
作者:王名南;吴小帆;黄德秋;郭凯鹏;吴少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随着科技的发展,检验科已成为医院必不可少的重要科室之一.毕节地区各级医院检验技术也正以空前的速度发展着.但是经过笔者调研,区内许多基层卫生院检验科的发展却十分缓慢,根本无法满足临床的需要.
作者:陈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复制速度快,可感染人体各种细胞,造成多器官损害;其特征是侵犯和破坏宿主CD4+T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导致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结核病是HIV/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感染.本文探讨其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黄桂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ERCP是目前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由于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近几年深受患者欢迎.我科近几年开展该项目后,通过实际经验发现老年患者居多,通过3年对812例老年患者ERCP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认为老年患者ERCP能否手术成功,康复出院,与手术中的护理配合和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是密不可分的.
作者:于颖;刘敏;王春丽;郭亚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及红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变化.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各20例,清晨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NO及羟自由基含量、红细胞eNOS活性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血浆NO、红细胞eNOS活性红细胞eNOS活性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 P<0.05~0.01);血浆羟自由基显著升高(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浆NO减少可能与氧自由基破坏增加以及红细胞eNOS-NO合成系统受损有关.
作者:郑昆;马秦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EUS-FNA)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本院近年来开展EUS-FNA的护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5例患者中1例未成功,其余患者均经过穿刺抽吸取的足够的标本量,并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良好证据.结论 EUS-FNA护理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穿刺的成功以否.
作者:刘妙;林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64排多层螺旋CT在心血管诊断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分析了它的优势,介绍了具体应用.
作者:高晓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腹腔镜治疗急腹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的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急腹症的80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治疗,并观察2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P <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急腹症效果明显,是临床中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黄玉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丹参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感染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80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0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都进行常规保肝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组在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丹参滴丸,2组都以12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 2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恢复情况都好于对照组.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丹参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能改善临床症状,使肝功能有所恢复.
作者:肖跃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近年来仪器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药物分析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药物检测技术大大拓展,现就近年来涌现的红外光谱法和荧光分析法等药物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作者:戴学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人性化服务就是以人为中心,对人存在的意义,人的价值及人的自由和发展注视和关注的思想.护理工作通过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提供人性化服务,融洽了护患关系,降低了护理缺陷,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了患者的信赖,实现了医患双赢.
作者:姜明芳;刘萍英;段岭焕;钱英;杨少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沟通是一门艺术,是心与心的交流.护患沟通是护士护理病人中信息传递、交流和理解的过程,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基础 [1].肿瘤科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时间较多,护士的言谈举止都会对患者产生影响.所以、护患沟通技巧在整体护理中越来越重要.
作者:李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室护士工作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进修护士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带教培训方法.方法 通过对25名不同进修护士的带教工作,探索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法,通过专科知识培训、实践技能操作、沟通协调能力等提高护理能力,胜任血液透析工作.结果 通过带教的25名进修护士综合能力大幅度提高,能胜任血液透析工作.结论 建立科学化、系统化、分层次化的护士带教培训方法能大大提高护士能力,提高护理质量,提升病人满意度.
作者:文远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使用去氧肾上腺素的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使用去氧肾上腺素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与年龄、病情及共用药物的关系.结果 去氧肾上腺素为临床常用升压药,反射性迷走兴奋引起心率降低,存在年龄差异,并且受病情、共用药物等的影响,存在有发生严重心动过缓的可能.结论 临床使用去氧肾上腺素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心动过缓,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作者:江晓玲;张洪伟;王征东;王立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物理疗法(应用低频戒毒治疗仪)代替美沙酮对戒断症状综合症的治疗是目前国际首创的治疗方法,中国不能模仿西方美沙酮维持法(MMT)的治疗方法,应大力推广这个绿色的物理疗法,走中国特色的戒毒道路.及二家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应用低频戒毒治疗仪对阿片成瘾者76例进行脱毒治疗的临床验证结论:脱毒率100%,尿吗啡检测阴转率100%,总有效率100%,适应证:吗啡成瘾戒断症状综合证.
作者:温德发;白恒;温学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360例入选的确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婴幼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18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匹多莫德辅助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治疗组应用匹多莫德辅助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平均热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内啰音减少或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姜春岩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