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
目的 探讨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72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的系统方法进行护理,并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72例溶栓患者共发现闭塞血管者51例(70.83%),主要有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的主干和(或)分支闭塞、大脑前动脉闭塞、椎-基动脉闭塞.有21例(29.17%)尚未发现闭塞血管.经溶栓治疗,终完全再通27例,部分再通者13例,未通者11例,血管总体再通率达78.4%.3例并发脑疝,终死亡.结论 动脉溶栓围手术期的严密观察和配合,优点主要为药物可直接进入病灶,精确定位,疗效比全身用药更加显著,创伤少、安全及并发症少.
作者:唐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社区筛查及随访管理,阐述社区筛查及随访管理对DR患者的影响,提出减少失访、提高筛查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办法.方法 于2010年8月1日~2010年10月31日在湖南省长沙市3个社区开展DR筛查工作,纳入社区慢病管理系统所登记所有糖尿病患者486例,进行院外眼底筛查,同时与患者进行细致沟通和宣教.结果 筛查率达100%;在第1次眼底筛查和宣教后第6个月后对所有病例进行回访,共有76例失访,失访率为15.64%;拒绝问卷调查患者27例,终完成随访病例383例,经过筛查及激光眼底光凝和手术治疗,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未出现失明病例.结论 在DR筛查过程中,严格执行筛查流程,利用社区慢病数据库,可以减少漏查;规范筛查方法,可提高筛查效率,避免筛查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加强糖尿病患者与医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可减少失访及DR致盲几率.
作者:张昊志;湛天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在近视患者中调节功能的检查是屈光检查的重要内容,通过测量、分析、诊断,对近视患者的调节状态进行观察、分析,近视调节异常的主要问题.结果 调节滞后患者占近视患者的主要部分.结论 根据患者在调节方面异常的不同表现,有选择的进行治疗是近视干预的重要措施.
作者:高松;李军;温春娟;于宏宇;毛东竹 刊期: 2012年第14期
血液生化检测是临床重要的检测项目,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占重要份额,其检测结果将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当今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中,为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检测结果的可时效性,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生化质控成为临床检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血液生化检测是对离体的血液进行生物化学物质的测定,其质控由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3个过程组成[1].
作者:王友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作者针对妇女保健质量管理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妇女保健环节质量管理中突出的薄弱点和实施妇女保健环节质量管理的对策,并对强化妇女保健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妇女保健质量进行了介绍.
作者:杨朝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口腔正畸青少年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配合程度、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配合治疗更加积极,治疗效果更好,复发率则较低,而护理满意度则较高,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实施口腔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配合度、疗效以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义珊;陈卫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探讨临床提高动脉采血成功率做血气分析的方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7号或8号针头采取股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试验组采用4.5号皮试针头采取桡动脉血做血气分析.4.5号皮试针头采取桡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护士操作方便,病人易于接受,采血成功率达99%.
作者:李群;王文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简易问卷判断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病情.结果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ANSS总分,包括阴性、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性症状、BPRS评分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能够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枝楼;戴晓知;何丽洁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索第二产程延长病因及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第二产程延长82例产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头位异常及宫缩乏力为第二产程延长常见因素.第二产程延长后伴胎儿窘迫、脐带异常的产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增高.结论 胎位异常、宫缩乏力为第二产程延长的主要原因,及时处理可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作者:马锦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中风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渗漏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分析19例中风患者留置气囊尿管发生尿液渗漏的原因,找出相应对策进行护理.结果 留置气囊尿管的中风患者尿液渗漏主要与患者导尿管引流不畅,尿道括约肌松和气囊内所注液体过少等因素有关.通过采取克服生理因素的影响、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和避免膀胱痉挛等措施后,19例尿液渗漏得到控制,2例漏尿减轻.结论 根据中风患者各种生理特点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预防和纠正患者尿液渗漏的发生.
作者:谢秀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说明心理护理在肿瘤外科护理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观察分析了40例肿瘤外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了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 40例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后心理都有明显的改善,不了情绪得到很好的控制,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适宜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改善肿瘤外科患者的心理状况,增强治疗效果.
作者:陈丽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湖南省邵阳市梅毒感染情况及流行病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湖南省邵阳市疾控中心性病门诊部收集2007~2009年梅毒疫情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09年性病门诊部累计报告梅毒感染者41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含妊娠梅毒6例,婴儿1例.发病主要集中在40~49岁(占36.6%)为性活跃年龄段.感染途径比例:性接触感染13例(占31.7%),血液感染10例(占24.4%),母婴感染9例(占21.9%).职业以无业、商贸及服务业为多,35例(占85.3%),学历以中学为主,23例(占56.1%),说明流动的低学历人群是梅毒多发人群及主要传染源.结论 根据性病门诊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应继续加大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力度,尤其是加大孕妇人群及流动低学历人群的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和干预工作,加强梅毒疫情监测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遏制梅毒的传播和流行.
作者:覃姝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头孢克肟在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1年3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106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采用头孢克肟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克洛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痊愈19例,显效27例,好转6例,无效1例,显效率为86.79%;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19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显效率为56.60%.两组在显效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x2=22.46,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头孢克肟在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莉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生命、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术中了解患者思想波动,控制患者情绪,术后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引流管管理及肢体功能锻炼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 10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及全身化疗后均痊愈出院,其中行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49例,占46.2%;行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57例,占53.8%,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治疗乳腺癌重要条件,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
作者:连娟琦;李亚楠;陈代娣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螺内酯培哚普利与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用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78例心力衰竭的患者,按进院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螺内酯加培哚普利和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三联疗法治疗)和对照组(只用培哚普利和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进行治疗),以2周为疗程进行治疗.结果 通过统计治疗前后NYHA的分级情况,分析两组的总有效率百分比,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达63.33%,治疗前两组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结果出现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内酯加培哚普利与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三联用,对于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
作者:李飞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突发性耳聋86例,随机将86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3例,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另一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痊愈11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86.0%;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74.4%.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树雷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根类中药材的孔隙结构,探讨其分形特征.方法 采用压汞法、SEM法等对丹参、甘草两种根类中药材在不同溶剂中的孔隙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丹参、甘草在电镜下可以见到细长的裂隙和类圆形的孔隙,为较大的孔隙.此外还可见到,结构致密的组织以及多孔的薄壁组织,水溶胀后药材的表观体积>50%乙醇溶胀>溶胀前>乙醇溶胀.压汞法结果显示水溶胀后丹参,甘草根类中药材的孔容与比表面积>50%乙醇溶胀>溶胀前>乙醇溶胀,而其分形维数都在2.4~2.8之间.相同的根类中药材,水溶胀后的分形维数>溶胀前>50%乙醇溶胀>乙醇溶胀.结论 根类中药材的孔径越大,分形维数越高,小孔结构越多,则其传质速度越快,分形维效是根类中药材孔隙结构特点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铁翼;王燕妮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46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39例,显效8例,无效1例.结论 减少毒物的吸收,促进毒物的排泄,减轻中毒症状,促进机体康复.
作者:郭秀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就100例青少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1年3月在本医院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者.男56例,女44例,对其进行有效护理.结果 100例青少年肺结核患者经过上诉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83例(83%),有效(症状有所减轻)14例(14%),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3例(3%),总有效率97%.可见本医院青少年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效果良好.结论 以病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形成一种主动满足病人需求的良好工作氛围.
作者:孟慈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与探讨腰椎不稳定骨折及滑脱症手术前后的护理方式及护理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2011年5月间收治的90例腰椎不稳定骨折及滑脱症患者行手术前心理护理及手术后康复护理工作,观察护理效果并对护理方式及要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90例腰椎不稳定骨折及滑脱症患者经过手术前后全面的护理康复情况良好,所有患者与护士间都进行有效地沟通,在术前消除了手术恐惧心理,使手术进展顺利.患者满意度评价有87例为满意,满意率达96.67%.护理组康复有效率为97.78%,优于对照组90.0%,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腰椎不稳定骨折及滑脱症患者行手术前后全面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王娟 刊期: 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