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红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数量多,对国民的健康存在着严重的威胁.寻找乙型肝炎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对乙型肝炎的治疗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干扰素(IFN)治疗.干扰素治疗对大部分乙肝患者降低病毒复制指标,对抗病毒治疗疗效显著,同时使肝功能得到改善.其中干扰素-α(IFN-α)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干扰素.本文从对干扰素-α治疗原理及改进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为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徐冬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将86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亚低温治疗和相应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温治疗.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生存质量良好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疗效显著,治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颜春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方法 做好妇科盆腔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加强术后观察,协助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做好术后护理.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降低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证率.结论 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对防治妇科盆腔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坤;侯春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内科腹痛患者诊断与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2例内科腹痛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明确诊断后再应用药物治疗或转院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疾病以急性胃肠炎32例(29.3%),胃十二指肠溃疡21例(20.7%),肝胆胰腺疾病19例(18.3%)为主要疾病.结论 内科腹痛临床上以急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清病、肝胆胰腺疾病为常见,临床诊疗时要首先考虑此几种疾病.另外,患者腹痛未明确诊断前尽量不要使用镇痛剂及其他药物,其可掩盖病情出现误诊情况.
作者:陈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生活干预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15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单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活干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疾病和药物认识、规律运动、限盐、体重控制和不良生活习惯、情绪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联合生活干预在高血压治疗中效果更明显,不仅有利于提高药物效果,而且能够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者:康慧;康春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以显微镜镜检为参照,探讨尿液干化学法在尿液标本中白细胞与红细胞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4份尿液标本分别进行干化学法分析和显微镜镜检,对2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白细胞干化学法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北、阴性率和准确度分别为47.06%、97.79%、92.31%、80.61%和82.84%;红细胞干化学法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率、阴性率和准确度分别为95.41%、68.42%、77.01%、92.86%和82.84%.结论 在尿液标本的白细胞与红细胞检测中,干化学法检测无法完全取代显微镜检查,临床必需将两者相结合,才能提高准确率.
作者:覃益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对开腹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80例开腹手术病例纳入观察,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抗菌、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四磨汤口服液,20mL/次,每日3次.对照组加用莫沙必利片,10mg/次,每日3次.对比观察2组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 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26.8±3.6)h,对照组平均(38.4±4.8)h,经t检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平均(25.4±3.2)h,对照组平均(37.6±4.9)h,经t检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四磨汤口服液能有效的促进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简单而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邰圣城;范袆;於裕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病病人生活方式的影响,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收集病人基本信息,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标准的护理教育计划,采用单独指导,分别在饮食、运动、作息、情绪、用药等多方面对病人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 高血压病病人健康教育后的生活方式较教育前的生活方式有显著改变.结论 健康教育使病人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性,改变了高血压病病人的不良生活方式,使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根本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徐风杰;王淑云;黄风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护生是未来护理事业的接班人,培养护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扎实的医疗护理理论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对护生将来从事护理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王明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小儿支原体肺炎肺炎的治疗与一般肺炎的治疗原则基本相同,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生素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肺外并发症的治疗等方面.阿奇霉素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能快速缓解咳嗽症状,改善肺部体征,临床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显著优于红霉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爱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用临床中的几个其型案例,来说明皮肤常见病治疗是根本,预防是关键.
作者:冯丽娜;高贵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30例病理诊断对BOT的治疗方法,病理特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例BOT中,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BOT)17例,粘液性交界性肿瘤(MBOT)13例:采取保守性手术治疗16例,根治性手术治疗14例.保守治疗患者中,2例SBOTⅡ期患者和1例MBOTⅡ期患者分别于术后半年、1年和2年复发;1例SBOT和1例MBOT术后3年内成功自然妊娠.其余BOT未见复发.结论 BOT的诊断仍需依靠显微镜下观察,广泛取材是评估此类肿瘤的关键,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式,化疗是否有益尚有争议;妊娠对肿瘤复发是否有影响尚待进一步观察研究;随访是发现肿瘤复发,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宗;王淑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3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0例,对其术后并发症及其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00例中,并发症40例(4.0%)采取有效的护理治疗措施,均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进行严格检查,术中规范手术操作能够显著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术后加强观察及护理是及早发现并发症的前提,并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使患者快速康复,减轻痛苦,防止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不良反应.
作者:林永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心理护理等干预,接受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的的患者,均平稳手术,无护理意外.结论 体外冲击波碎石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徐盛慈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外伤性小肠破裂在腹部损伤中较常见,由于缺乏特异症状,术前确诊尚有一定难度,临床上廷误诊断和处理不当仍时有发生,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小肠破裂病人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早期诊断的方法,以提高对本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
作者:车长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止血效果、转归不但鼠决于治疗方法的正确与否,而且与临床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王冬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etive pulmon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道阻塞为特点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为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的总称.是由于气道分泌物增加,影响小气道而使其变窄,并延伸到大气道,导致呼吸时气体进出不通畅,气急,呼吸困难,可使患者不同程度的丧失日常生活能力[1].
作者:侯春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通过对长期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延长期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田祥燕;邵卫;陈秀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制备一种用于口腔溃疡的油剂,并做临床使用观察.方法 紫草、当归、呋喃西林粉为主药,辅以维生素E、地卡因.结果 疗效明确,总临床痊愈率100%.结论 本清疡油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可行,疗效确切.
作者:刘喜堂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缩短产程的安全方法.方法 对100例初产单胎头位无并发症产妇于临产后、宫口开大2~3cm时行人工破膜术,并与同期住院产妇自然破膜100例做对照.结果 人工破膜后产程缩短,宫颈成熟度,产妇体力及精神疲劳度差异也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人工破膜术可以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程金辉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