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科护理教学探析

张毓芬

关键词:外科, 护理, 教学
摘要: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操作要求较高的一门课程,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教学改善措施.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措施

    对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措施从保健知识、预防感染、减轻疼痛、乳房护理等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作者:袁莉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及监测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统计地方性特征.广泛分布于羊、牛、猪等草食类动物中,易引起患病动物流产、死胎以及死亡,严重制约着畜牧业发展.人间布病发生于畜间布病之后,主要流行于从事养殖、放牧、屠宰、收购等重点高危人群中,给患者的生产、生活、健康带来严重后果.

    作者:徐丽楠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45例宫外孕患者的护理

    目的 宫外孕患者的急救处理及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我们诊治的45例宫外孕病例.结果 45例宫外孕患者经积极抢救、护理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时间为7~14d.结论 在抢救过程中护理工作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如何对宫外孕进行有效的抢救是护士应具备的基本功,适当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全身心的早日康复十分有益.

    作者:衣景华;由宏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外科护理教学探析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操作要求较高的一门课程,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教学改善措施.

    作者:张毓芬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费休氏水分测定法不确定度评定

    目的 建立并运用费休氏水分测定法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 应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分析检验过程中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结果 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标定过程带来的不确定度;供试品的称量过程带来的不确定度;水分测定过程带来的不确定度.结果 重复性带来的不确定度.结论 运用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有助于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重点关注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以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

    作者:郜振华;刘小东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乳腺脂肪坏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了11例乳腺脂肪坏死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特点,病因、发病机理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了1997~2007年10年间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11例均行乳房区段切除、肿块切除,病理诊断均为脂肪坏死.结论 诊断上要仔细询问病史.分析肿块特点,无生长、无转移.钼靶X线是较好的检查手段.终仍需手术病理证实.

    作者:张京雪;王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加强科研管理促进医院科研工作发展

    科研工作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医院的发展尤其是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形成,中青年骨干、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科研工作的发展.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通过加大科研管理促进科研工作发展,从而使医院赢得主动,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重视和探讨.

    作者:钱昆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

    脑血管意外,是指各种脑部血管病损,主要是动脉系统的破裂或闭塞导致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梗死,造成急骤发展的脑局部血液循环和功能障碍,称为急性脑血管病(CVD),即通常称的脑卒中或中风.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大多数学者认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是本组疾病的前期主要疾患.护理工作在防治CVD中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芦凤君;贾振华;张晓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病态肥胖病人围术期麻醉及管理分析

    目的 探讨病态肥胖病人围手术期麻醉及管理.方法 对病态肥胖病人麻醉中管理及术后并发症管理进行分析及介绍.结果 围术期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 应重视对病态肥胖病人麻醉的监测和管理,提高手术耐受力.

    作者:陶玉娟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尿液化学分析仪与传统手工检验的比较

    目的 探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传统手工法在尿液分析中的优缺点.方法 对尿分析仪检测阴性的300例晨尿和尿分析仪检测潜血阳性的70例标本分别做尿沉渣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结果 2种方法红细胞符合率95.1%;白细胞符合率95.3%.结论 2种方法应结合应用以减少漏诊和误诊,提高检验质量.

    作者:崔丹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医患依从性对消化性溃疡疾病诊治的影响

    目的 比较因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不同依从性对疾病诊断,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206例因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按依从性程度分组,比较不同依从性患者明确诊断所需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出院时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消化性溃疡患者中依从性较好者(148例)明确诊断所需要时间(2.3~5.1d,P<0.0001)和平均住院日(9.5~13.9d,P=0.002)明显低于依从性欠佳患者,治愈率(79.7%~67.2%,P<0.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同等诊疗水平条件下,患者依从性对消化性溃疡疾病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作用,通过充分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依从性能尽早明确诊断、缩短治疗需要时间及提高消化性溃疡住院期间治愈率.

    作者:向谦;王永占;蒲红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浅谈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提高

    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是医院抢救危重病人的前沿阵地.具有流动性大,病情急、危、重等特点,要求医护人员急、快、准.

    作者:姜艳红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中西联合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合理的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的选择与发挥疗效,应建立在临床药理基础知识上,这样才可能预见或早期发现相互作用与预防毒性.由于西药与大部分常用中药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药理性质与效用、毒副反应等已有所了解;两者之间有着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可借鉴的西药相互作用的知识也逐渐丰富起来,对熟悉和掌握一些中药和西药相互作用的原理和配合应用的规律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的并用中西药物.

    作者:白云;马万里;王翠梅;孙丽娟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荣成市2006~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荣成市2006~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荣成市2006~2008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08年荣成市共发生麻疹病例28例,均为输入性麻疹病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4.54/10万.4~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共发病24例,占总数的85.71%.病例以中年为主,10岁以下占6例,占21.43%.暴发疫情发生的比例占39.29%.病例中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的30例.结论 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加强流动儿童管理,认真落实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及时为流动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在流动人口集中的企业中开展麻疹疫苗的普种,是荣成市控制麻疹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杨静;杨英华;王珊娜;汤英芬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复方甘草酸苷是由甘草酸、甘氨酸和蛋氨酸等组成的复合物,具有抗炎、保护肝细胞、调节免疫和防止肝纤维化的作用, 临床上广泛用于抗炎、抗溃疡、抗变态反应的治疗,其机制与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保护肝细胞膜、免疫调节、诱发干扰素等作用有关.复方甘草酸苷不但通过阻断花生四烯酸在起始阶段的代谢水平、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及抑制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而具有抗炎作用,而且主要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可使肝细胞凋亡减轻,并且能使变形肝细胞恢复以及使未受损伤的肝细胞得到保护,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作者:王安;王永红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甘精胰岛素控制重症感染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控制重症感染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方法 对无糖尿病史的重症感染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在开通静脉通道前采集静脉血监测血糖,血糖值>11.0mmol/L患者,采用连续静脉输注胰岛素控制血糖48h,然后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02例)先计算出前24h静脉输注胰胰素总量,然后将总量的50%作为基础胰岛素用量,即甘精胰岛素用量,夜间皮下注射1次/d;每餐前加速效胰岛素0.05U/kg,根据血糖情况每1~2天调整胰岛素用量.对照组(115例)同样先计算出前24h静脉输注胰岛素总量,然后根据总量分配三餐前速效胰岛素用量,联合睡前使用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根据根据血糖情况每1~2天调整胰岛素用量.每2~4小时监测血糖果1次.结果 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后平均血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每天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于感染发生应激性血糖升高患者,甘精胰岛素配合三餐前速效胰岛素治疗能更及时、有效、安全地控制血糖.

    作者:闫荣香;赵正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心脏介入手术不同病变类型病人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手术不同病变类型病人血清sICAM-1与Hcy的关系.方法 根据造影结果选取A型病变组PCI病人30例,B型病变组PCI病人26例,支架均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另选取造影正常病人26例设为对照组.测定其手术前1d,术后1d,术后5d各组血清sICAM-1、Hcy的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及介入治疗后两种因子变化规律.结果 介入术后A型、B型病变组sICAM-1、Hcy浓度高于介入治疗前(P<0.05),且有随时间推移增高趋势.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后血清sICAM-1、Hcy浓度均明显升高说明在介入治疗过程中,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一系列挤压斑块因素上调了sICAM-1、Hcy的表达,升高幅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周珩;张洪亮;杨光远;白焱;牟春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丹参对实验性兔矽肺体内氧化/抗氧化失衡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成功复制兔矽肺模型[1],探讨丹参药物治疗对早期矽肺体内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只健康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②丹参药物治疗组;③尘肺对照组各20只.②、③组灌注二氧化硅粉尘悬液,①组只灌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通过病理标本判断矽肺模型成功与否,分别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兔染矽尘后30d,60d,90d的血清MDA的含量及SOD的活力变化,以确定丹参对矽肺体内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结果 丹参药物治疗组与矽肺组比较:兔血清中MDA的含量较后者明显降低;兔血清中SOD的活力较后者明显增高(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参能有效延缓矽肺体内氧化/抗氧化失衡的进程,从而延缓早期矽肺肺纤维化的发展.

    作者:郭小燕;李秋根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的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恰当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 根据心理特点,对185例不同年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表现出了不同的心理自我控制能力,患儿接受心理护理后,配合治疗率明显高于给予心理护理前.结论 针对不同年龄段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方式有利于医护措施的实施.

    作者:陈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胎膜早破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的护理.方法 对胎膜早破的发病率,胎龄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胎膜早破者占住院人数11.40%,妊娠35周以下13例,妊娠35~37周34例,妊娠37周以上101例,对发生胎膜早破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产科护理,用药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结论 胎膜早破的正确处理加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对减少新生儿窒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减少产后出血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韩莉;刘娟 刊期: 2009年第16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