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伟君;高俊;张瑞彬
目的 分析不同β-受体阻滞剂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代谢的影响及差异性.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进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采用卡维地洛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血糖、血脂各项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维地洛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血糖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长期应用和推广.
作者:苏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足跖)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掌指(足跖)骨骨折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微型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1例延迟愈合,发生率为2.0%,愈合时间为(5.1±0.9)周,对照组延迟愈合4例,骨折不愈合1例,发生率为10.0%,愈合时间为(8.2±1.3)周,两组的不良愈合发生率及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足跖)骨骨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克氏针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仕清;张思平;陈晓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血清FT3、FT4、TSH水平,比较研究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预后患者的血清FT3、FT4、TSH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的血清FT3、TS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NIHSS评分的增加,研究组的血清FT3水平呈降低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清FT3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816,P<0.05).预后良好组的血清FT3、TSH水平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测定血清FT3、FT4、TSH水平有利于患者病情和近期预后的判断,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雁;吴泳;伍秀宇;陈钢涛;梁汉周;黄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20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足部症状(皮肤皲裂、麻木感、疼痛、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不良事件(如感染等并发症、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满意率、用药及饮食掌握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用药及饮食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皮肤皲裂、麻木感、疼痛、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足部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1.0%(P<0.05);观察组的DMQLS评分为(91.7±3.4)分,高于对照组的(80.5±4.3)分(P<0.05).结论 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更好地康复.
作者:彭玉梅;苏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胶囊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奥氮平致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6月金州区第四人民医院63例奥氮平致脂代谢紊乱的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阿托伐他汀钙胶囊和依折麦布联合治疗.测定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患者TC、LDL-C、HDL-C、TG、BMI和血浆黏度相关指标.结果 入组患者治疗1年后血清TC、LDL-C、TG和BMI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后血清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患者治疗前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值、全血黏度低切值显著低于治疗1年后水平(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胶囊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奥氮平致脂代谢紊乱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徐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微量泵入普通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微量泵入普通肝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显效率与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普通肝素能够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峰菊;罗岗;王晓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据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将我院2014年1~9月期间住院的211例患者分成三组:肾功能正常组[GFR≥90 ml/(min· 1.73 m2),n=139],GFR轻度降低伴肾脏损害组[60 ml/(min· 1.73 m2)≤GFR<90 ml/(min· 1.73 m2),n=54],肾功能损害组(GFR<60 ml/(min·1.73 m2),n=18],比较三组间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与患者肾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HCY总均值为15.54 μmol/L(95%CI:14.82~16.27,F=32.09,P<0.01),调整年龄、性别因素后,单变量协方差分析结果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F=22.66,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损害可能为导致血液中HCY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
作者:易小艳;胡飞跃;匡金石;贺平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变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HIE患儿,按临床症状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轻度组(23例)、中度组(20例)、重度组(17例);同时分为出生窒息组和宫内窘迫组,各30例;另外选取本院同期的2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液中的NSE浓度,并分析脑损伤状况与NSE的关联性.结果 治疗前,轻度、中度、重度组的血清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轻度组的NSE浓度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的NSE浓度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出生窒息组和宫内窘迫组的血清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同原因导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新生儿的血液NSE浓度均高于正常健康新生儿群体,并且NSE浓度会随着脑损伤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因此血清NSE可作为临床上诊治HIE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张杜燕;张冰;马丽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ccS)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神经内科诊治的11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及重型组,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差组及死亡组.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ECG)和心肌酶(ME)动态检测,分析其结果.结果 中型组的CCS发生率、ECG异常率、ME异常率高于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的CCS发生率、ECG异常率、ME异常率显著高于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1).重型组与中型组的CCS发生率、ECG异常率、ME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差组的ECG、ME异常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ECG、ME异常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与预后差组的ECG、ME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G和ME异常与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具有相关性,CCS是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晓强;尹常敏;赵淑慧;陈金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介入治疗与单纯内科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3月-2014年10月住入我院神经内科与介入科的148例经脑血管造影(DSA)诊断、CT或MRI及临床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92例行支架成形术,设为治疗组;另外56例采用常规单纯内科治疗,设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随访12个月.分析对比介入治疗与内科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92例全部成功置入支架,所有患的血管狭窄程度均较介入前明显改善,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其中残余狭窄程度在20%~40%的有21例,20%以下的有71例,介入治疗过程中和术后不良反应较少,术中2例出现血压下降,3例心率失常,术后随访12个月无患者发生脑血管病事件;内科常规治疗随访12个月内有17例患者反生脑血管病事件,发病率为30.91%,14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3例患者为突发脑梗死亡.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或内科常规治疗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并且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内科常规治疗对于严重的血管狭窄患者,疗效不理想.
作者:杨波;曾玲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本地区孕妇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产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9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000例孕产妇的临床和社会经济信息,分析本地区孕妇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早产孕妇120例,总发病率为2.4%(120/5000).年龄、受教育情况、妊娠次数、胎膜早破、阴道炎、绒毛膜羊膜炎及膀胱炎均可能与早产相关.通过修正,妊娠次数(OR:2.25;P=0.010;95%CI:1.22~5.08),绒毛膜羊膜炎(OR 1.78;P<0.01;95%CI:1.23~3.08),胎膜早破(OR:4.12;P=0.020;95% CI:2.23 ~8.45)及阴道炎(OR:1.98;P<O.01;95% CI:1.04~2.65)明显与早产相关.结论 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及阴道炎孕产妇早产风险明显增高,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及规范产检对早产的预防和诊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24 h尿蛋白含量(24 h UTP)的相关性,探讨UACR诊断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的佳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146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组42例,轻度子痫前期组56例,重度子痫前期组48例,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并计算三组随机UACR及24 h UTP.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UACR与24 h UTP呈密切正相关(r=0.825,P<0.05).应用受试者工作征曲线计算,轻度子痫前期的UACR佳截断值为253.325 mg/g,重度子痫前期的UACR佳截断值为1505.960 mg/g.结论 随机UACR与24 h UTP呈显著正相关,其有望代替24 h UTP作为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标准.
作者:唐赛利;易敏娟;于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侵入经皮钢板植入技术(MIPPO)植入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骨科收治的200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病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植入方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MIPPO技术植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植入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得以随访6~36个月,全部患者的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及钢板断裂、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明显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有利于其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林石荣;田华宁;秦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与治疗严重脓毒症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ICU2013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予液体复苏、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0000 U,1次/8 h,共5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及28 d生存率.结果 对照组第2天和第5天PLT和FIB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T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2天与治疗前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PT、APTT、TT缩短,PLT和FIB均增高(P<0.05);第5天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PLT和FIB均有增高,PT、APTT、TT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28 d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
作者:张友华;罗建宇;吕光宇;张磊;蔡天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患者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对于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检索1995年1月~2015年1月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科克兰图书馆、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医学文摘数据库、学术期刊集成数据库等数据库内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Stata/SE version 12.0软件对纳入资料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终纳入8篇RCT,共34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170例、对照组1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手术结束时的Da-jvO2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发表偏倚可控.实验组手术结束时的CERO2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发表偏倚可控.结论 体外循环患者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显著提升脑组织摄氧能力,促进氧供代谢,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莉;黎洪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缺血修饰蛋白(IMA)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经急诊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71例急性胸痛患者,其发病时间均<3 h、心电图未见ST段抬高,于胸痛发作3、6、12h采血检测H-FABP、IMA、肌钙蛋白T(cTnT).根据终诊断,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共18例,设为对照组,NSTEMI共53例,设为NSTEMI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胸痛3h时,NSTEMI组患者H-FABP、IM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痛6h时,NSTEMI组患者H-FABP、IMA、cTnT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痛3h时,H-FABP、IMA诊断NSTEMI的敏感度均高于cTnT(P<0.01),两者联合监测的敏感度更高(P<0.05).结论 H-FABP联合IMA检测可提高cTnT未升高的NSTEMI患者的早期诊断效率.
作者:罗翊芝;谭晓晖;伍伟铭;朱可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使用有限元分析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后前倾角变化对股骨近端力学产生的影响,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有效性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2015年5~8月,选择1名男性志愿者,身体健康,使用16层螺旋CT对该志愿者的髋关节进行扫描,获取数据,在CAD软件和三维重建软件的基础上,以股骨近端为目标,结合有限元分析建立Pauwells角是70°的三维模型,该模型中股骨颈骨折接受内固定术后的前倾角度数分别是0°、10°、20°,然后将人体缓慢行走时应承受的约束力和应承载的负荷附加到该三维模型上,观察不同模型间股骨近端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当前倾角为10°时,股骨近端承受的大应力值是200 MPa,位移是1.2 mm,随着前倾角增大或者减小,股骨端承受的应力和位移也会随之增大.结论 在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术中,帮助患者恢复前倾角对患者术后康复异常重要,可明显抑制术后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
作者:蔡跃波;唐迎春;李建赤;徐自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74例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印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葡萄糖酸锌法与常规治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诊的100例儿科收治确诊的小儿腹泻病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名患者,对照组给予抗感染、补液、保护肠黏膜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葡萄糖酸锌,并观察其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72 h的疗效,两组症状缓解与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症状缓解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腹泻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利美;秦微;梁启慧;冯远征;易仟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特点以及死亡原因.方法 随机选择2008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接治过的40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应临床记录资料的整理与非心源性猝死人群对比,分析患者在年龄、性别、所患疾病上的特点,探讨引发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从而找出预防、减少该疾病的方法.结果 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岁,60岁之前,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60岁之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心源性猝死患者分布上,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2.8:1.本研究40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中,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占64%,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在死因明确的患者中死于情绪波动的患者占多数.结论 心源性猝死患者(尤其是50~60岁)应当人院进行治疗,避免由于过度操劳等情况带来的情绪波动.
作者:吴家辉;钟伟济;杨笑芳;吴轶赟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