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菊;罗岗;王晓雪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74例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印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羟乙基淀粉溶液联合地塞米松注入硬膜外腔治疗腰穿后低颅压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5例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后发生低颅压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空白组给予硬膜外填充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硬膜外填充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地塞米松,观察组给予硬膜外填充6%羟乙基淀粉溶液联合地塞米松,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头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41~60岁年龄组的头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RS评分<4分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空白组、对照组,4~6分所占比例和>6分所占比例显著低于空白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乙基淀粉溶液联合地塞米松注入硬膜外腔治疗腰穿后低颅压头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施彦;赖文娟;何重福;郭渊博;郭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20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足部症状(皮肤皲裂、麻木感、疼痛、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不良事件(如感染等并发症、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满意率、用药及饮食掌握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用药及饮食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皮肤皲裂、麻木感、疼痛、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足部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1.0%(P<0.05);观察组的DMQLS评分为(91.7±3.4)分,高于对照组的(80.5±4.3)分(P<0.05).结论 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更好地康复.
作者:彭玉梅;苏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微型锁定钢板与克氏针治疗小儿尺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52例小儿尺桡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微型锁定钢板组28例使用2.7 mm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克氏针组24例采用克氏针交叉固定.随访6~12个月,平均7.2个月.结果 微型锁定钢板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与克氏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感染、腕关节疼痛、骨折畸形愈合、术后骨折再移位、骨骺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两种方法均是治疗小儿尺桡骨骨折的方法.微型锁定钢板治疗小儿尺桡骨骨折的效果较好,能有效防止术后感染、腕关节疼痛、骨折畸形愈合、术后骨折再移位和骨骺损伤,是治疗小儿尺桡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张东平;钱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300例HIE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加强窒息惊厥护理、颅内高压护理、喂养护理、低血糖护理、抚触护理等针对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血清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SOD活性与MDA水平平均值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HIE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服务模式,能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优化MDA水平与SOD活性,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
作者:林晓冰;王少娜;张银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程式化社会技能训练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7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程式化社会技能训练,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服药态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病情稳定率为6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为1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PANSS总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程式化社会技能训练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恢复患者自知力,提高维持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社会功能.
作者:邱继红;程雪;杨辉;程晓平;周建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足月妊娠NST反复无反应型孕妇临产后的胎心变化趋势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NST两次无反应的78例孕妇作为实验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NST有反应的86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孕妇临产后持续胎心监护图形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阴道分娩、剖宫产、脐带扭转、脐带缠绕、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临产后胎心异常图形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胎心异常38.46%,变异减速21.79%,早期减速2.55%,晚期减速5.12%,基线异常5.12%,变异差3.85%;实验组的阴道分娩率为67.94%,低于对照组的91.86%(P<0.01),而剖宫产率以及脐带扭转、脐带缠绕、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足月妊娠NST反复无反应型孕妇临产后可出现以变异减速为主的各类异常图形,其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等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风险高于NST有反应型孕妇,临床上应足够重视该类患者.
作者:陈国庆;王晨虹;王忠;刘力华;朱雄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Peel-away鞘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入院的采用经尿道Peel-away鞘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的膀胱结石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往期采用常规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膀胱结石患者均一次性碎石成功,膀胱结石均全部清除,无膀胱壁损伤,无尿外渗,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无感染和结石残留,术后住院时间为7~10 d,平均8d.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冲洗液使用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大尿流率、残余尿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大尿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病例出院前行B超或X线复查,未见残余结石.术后4例失访.两组患者获随访为6~20个月,平均(11.8±4.7)个月,1~2个月恢复尿控,未见结石复发及尿道狭窄.结论 经尿道Peel-away鞘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安全、可靠,损伤小,恢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技术.
作者:管德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变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HIE患儿,按临床症状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轻度组(23例)、中度组(20例)、重度组(17例);同时分为出生窒息组和宫内窘迫组,各30例;另外选取本院同期的2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液中的NSE浓度,并分析脑损伤状况与NSE的关联性.结果 治疗前,轻度、中度、重度组的血清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轻度组的NSE浓度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的NSE浓度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出生窒息组和宫内窘迫组的血清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同原因导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新生儿的血液NSE浓度均高于正常健康新生儿群体,并且NSE浓度会随着脑损伤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因此血清NSE可作为临床上诊治HIE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张杜燕;张冰;马丽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脐血流监测与胎儿窘迫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710例足月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在产前进行脐动脉血流检测,按照有无胎儿窘迫分为正常组(662例)与窘迫组(48例),比较两组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以及脐动脉收缩期峰值和舒张期流速之比(S/D),并分析S/D值与新生儿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窘迫组的脐动脉RI、PI、S/D分别为0.67±0.02、1.75±0.19与2.90±0.45,显著高于正常组的0.45±0.03、1.35±0.17与2.1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S/D值将窘迫组分为两组,其中S/D<3组14例,S/D≥3组34例.S/D<3组中,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1例(7.1%),S/D≥3组12例(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3组发生羊水污染2例(14.3%),S/D≥3组18例(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3组中,脐血血气分析<7.30者1例(7.1%),S/D≥3组14例(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D值与Apgar评分、羊水污染及脐血血气分析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脐血流指标可准确地反映胎儿在宫内的供血供氧情况,可作为早期诊断胎儿窘迫及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
作者:许园姣;吴志军;李淑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来曲唑和枸橼酸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PCOS不孕患者102例,经达英-35或二甲双胍预处理3~6个月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实验组给予来曲唑片,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优势卵泡数目、排卵率、周期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子宫内膜厚度厚于对照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枸橼酸氯米芬相比,来曲唑治疗PCOS不孕的效果更具优势,其对子宫内膜无不良影响,可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且诱导排卵效果和周期妊娠结局相近,可用于氯米芬治疗失败的PCOS不孕患者.
作者:苏卿;潘卓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基础对症治疗:泼尼松口服、环磷酰胺静脉滴注;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静脉滴注,1次/d,缬沙坦80 mg口服,1次/d,共4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压、血浆白蛋白(Alb)、24 h尿蛋白定量(24 hPRO)、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组Alb、24 h PRO、β2-MG、TC、TG、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lb、24 h PRO、β2-MG、TC、TG、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治疗组的血压、SCr、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础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缬沙坦可明显降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24 h PRO,改善血流微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该方法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作者:帅家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可调式下肢牵引架与Brown架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1月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保守治疗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应用不同牵引装置分为两组:A组21例应用可调式下肢牵引架,B组21例应用传统Brown架牵引.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肢短缩长度、颈干角纠正角度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等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A组下肢短缩(0.69±0.81)cm,颈干角恢复至(122±12)°,Harris评分为(81.1±12.9)分,较B组[下肢短缩(2.05±1.05) cm,颈干角恢复至(105±15)°,Harris评分(71.8±20.2)分]恢复情况更好,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调式下肢牵引架与传统的Brown架比较,设计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造成的髋内翻和下肢短缩畸形的纠正更有效.
作者:张军;曹吉烈;李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葡萄糖酸锌法与常规治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诊的100例儿科收治确诊的小儿腹泻病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名患者,对照组给予抗感染、补液、保护肠黏膜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葡萄糖酸锌,并观察其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72 h的疗效,两组症状缓解与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症状缓解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腹泻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利美;秦微;梁启慧;冯远征;易仟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卡通片联合奖励方法在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7月我院收治的需静脉输液的学龄前儿童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静脉输液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观看卡通片联合奖励方法,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穿刺过程的配合程度以及家长的满意度和护理投诉率.结果 观察组有44例(88.0%)患儿主动配合穿刺,而对照组仅2例(4.0%),故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时配合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为100.0%,且无护理投诉发生,故观察组家长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投诉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通片联合奖励方法有助于提高患儿穿刺成功率和依从性,缩短护理操作时间,减少护理投诉,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胡红梅;林文婷;陈秀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据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将我院2014年1~9月期间住院的211例患者分成三组:肾功能正常组[GFR≥90 ml/(min· 1.73 m2),n=139],GFR轻度降低伴肾脏损害组[60 ml/(min· 1.73 m2)≤GFR<90 ml/(min· 1.73 m2),n=54],肾功能损害组(GFR<60 ml/(min·1.73 m2),n=18],比较三组间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与患者肾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HCY总均值为15.54 μmol/L(95%CI:14.82~16.27,F=32.09,P<0.01),调整年龄、性别因素后,单变量协方差分析结果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F=22.66,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损害可能为导致血液中HCY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
作者:易小艳;胡飞跃;匡金石;贺平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介入治疗与单纯内科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3月-2014年10月住入我院神经内科与介入科的148例经脑血管造影(DSA)诊断、CT或MRI及临床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92例行支架成形术,设为治疗组;另外56例采用常规单纯内科治疗,设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随访12个月.分析对比介入治疗与内科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92例全部成功置入支架,所有患的血管狭窄程度均较介入前明显改善,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其中残余狭窄程度在20%~40%的有21例,20%以下的有71例,介入治疗过程中和术后不良反应较少,术中2例出现血压下降,3例心率失常,术后随访12个月无患者发生脑血管病事件;内科常规治疗随访12个月内有17例患者反生脑血管病事件,发病率为30.91%,14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3例患者为突发脑梗死亡.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或内科常规治疗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并且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内科常规治疗对于严重的血管狭窄患者,疗效不理想.
作者:杨波;曾玲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唾液酸酶法对细菌性阴道病(BV)的诊断价值,并与传统Amsel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658例疑似BV患者,分别采用唾液酸酶法和Amsel法进行检查,并对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唾液酸酶法BV阳性检出率为35.0%,Amsel法为36.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Amsel法相比,唾液酸酶法筛查BV的灵敏度(94.5%)、特异度(98.2%)、总符合率(96.7%)、阳性预测值(94.5%)、阴性预测值(98.2%)均较高,假阴性率(5.5%)和假阳性率(1.9%)均较低.结论 唾液酸酶法对BV的诊断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特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替代传统Amsel法用于妇产科门诊患者的BV筛查,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惠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ccS)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神经内科诊治的11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及重型组,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差组及死亡组.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ECG)和心肌酶(ME)动态检测,分析其结果.结果 中型组的CCS发生率、ECG异常率、ME异常率高于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的CCS发生率、ECG异常率、ME异常率显著高于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1).重型组与中型组的CCS发生率、ECG异常率、ME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差组的ECG、ME异常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ECG、ME异常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与预后差组的ECG、ME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G和ME异常与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具有相关性,CCS是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晓强;尹常敏;赵淑慧;陈金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同时给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后进行心功能评定.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尿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尿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尿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Ⅰ级和Ⅱ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能显著改善顽固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林峰;谭海涛;曾雅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