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灌肠并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6例

秦化珍

关键词:
摘要:所有病例均经纤维肠镜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组76例,男46例,女30例;年龄从14~60例,平均36岁,病程5个月~5年.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1~57岁,平均36.5岁;病程8个月~7年.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与疫苗接种

    控制本病传播和流行是卫生防疫工作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在采取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对高发病区及其他疫区的高危人群大力推行疫苗接种的同时,各级政府对一般性防护措施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强组织措施,农、林、水利、交通、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认真抓好以下措施的落实.

    作者:华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Lc电脑肛肠检查治疗系统治疗痔疮的临床分析

    治疗组86例,男31例,女35例,年龄25~62岁,平均41.5岁.其中单纯内痔11例(一期内痔1例,二期内痔2例,三期内痔8例),混合痔57例,血栓外痔11例,炎性外痔7例.对照组70例,男26例,女54例,年龄23~60岁,平均39.5岁,其中单纯内痔9例(一期内痔1例,二期内痔3例,三期内痔5例),混合痔45例,血栓外痔6例,炎性外痔9例.

    作者:向德志;张洪笑;江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肾综合征低血压休克期的治疗

    低血压休克期的治疗原则是:积极补充血容量,注意酸中毒的纠正和改善微循环功能.

    作者:胡玉林;李艳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透析疗法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肾功能严重损伤时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经稳定内环境、利尿、导泻等治疗病情仍不能逆转时可考虑透析疗法.透析的指征:①少尿超过5天或无尿2天以上,经利尿无效,尿毒症表现日趋严重.②高血容量综合征经保守治疗无效,伴肺水肿、脑水肿、肠道大出血,可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③高钾血症(血钾>6.5mmol/L).④进入少尿期后,病情进展迅速,早期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尿素氮上升迅速,每日超过9mmol/L者,可放宽透析标准尽早透析.

    作者:鲍万国;丁晓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美蓝点状注射治疗肛门瘙痒症54例分析

    1临床资料54例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5例,年龄28~63岁,平均年龄45.5岁.全部病例均排除由内分泌疾病、黄疸、寄生虫等疾病引起的肛门瘙痒.其中4例无明显皮损,42例有肛门皮肤皱襞肥厚及苔藓样变,8例有放射状皲裂.

    作者:黄高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药灌肠并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6例

    所有病例均经纤维肠镜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组76例,男46例,女30例;年龄从14~60例,平均36岁,病程5个月~5年.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1~57岁,平均36.5岁;病程8个月~7年.

    作者:秦化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梅毒致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早产1例

    患者,22岁,因停经32周,规律腹痛6小时于1999年5月26日4时20分入院.否认性乱史,追问其爱人有梅毒病史.查T:36.3℃,BP:14.6/9.3kPa,心肺正常,腹围88cm,宫高25cm,儿头右上方,宫缩规律10分钟3次,胎心140次/分,双下肢无浮肿.内诊:宫颈展平,宫口开大2.0cm,先露儿臀,胎膜已破,羊水少许,骨产道无异常,患者双手掌侧呈对称性生长红色斑丘疹,有脱屑,前胸及背部散在红色斑疹,外阴部未见溃疡.

    作者:杨建立;惠煜;于金玲;邵金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着色性干皮病继发鳞癌1例报告

    着色性干皮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以皮肤和眼的色素改变,对光敏感和癌变为特征,笔者在2000年8月31日门诊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琴;夏迎华;贾两君;朴春梅;朱安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多巴酚丁胺治疗围产期心肌病20例分析

    1临床资料本组围产期心肌病(PPCM)病例20例,均为初产妇,年龄21~28岁,平均23.5岁.发病时间:产前25天发病8例,临产时1例,产后2小时发病2例,5小时发病2例,12小时发病7例.产前发病9例均以胸闷、气短、心悸、不能平卧而入院.产后11例发病则表现为突然胸闷、气急、不能平卧为主.20例患者均有咳嗽,气急、尿少、心率增快、下肢水肿等心衰表现.其中9例血压偏高.X片示:肺纹理均匀增重,肺瘀血表现,心影扩大,以左心室为著.8例呈窦性心动过速.其中5例伴ST段下移和T波倒置.

    作者:郭凤英;杨凤桢;王东晖;刘秀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葛根全虫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本组96例患者全部为门诊病例.男41例,女55例;年龄15~62岁,病程2~30年,一侧头痛者64例,双侧头痛者32例,发作几小时到几天不等,有家族史10例,颅脑占位性病变2例.

    作者:宋振河;王秀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内经》补泻针法的立意及其演变

    补泻针法,始见于<内经>,以<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官能>和<素问·离合真邪论>等三篇的记载较为详细、完整.综观原文,<内经>补泻针法的操作特点可概括为两点,①补法:以静为特征,纳入;②泻法:动势明显,放出.即补法轻柔和缓,动作幅度小而不明显,注重由外入内的行针过程;写法则力重势猛,动作幅度大而明显,注重由内出外的行针过程.

    作者:赵京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重用白花蛇舌草治疗慢性肾炎29例体会

    笔者采用大剂量白花蛇舌草60g,配伍补气药治疗慢性肾炎29例,其中25例痊愈,4例显效,治愈率86.2%,病程长达7年,短1年,服笔者方6剂均显效.

    作者:李光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快速解决急诊检验

    从抽血到发出报告,卫生部要求一般不能超过2个小时.在北方,冬天气候较寒冷,血清晰出率较慢,这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多不便.

    作者:孙阳;吕建宏;高庆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症的护理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症的护理在临床上非常重要,现就几种并发症的护理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作者:张晓艳;鞠桂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误诊为子宫肌瘤1例

    患者,42岁,因扪及下腹部包块1个月于1996年12月23日入院.1个月前无意中扪及下腹部一包块,达脐耻之间,质硬,稍活动,无疼痛,月经无改变,体重无明显下降.体格检查:T36.5℃,BP15/10kPa,心肺听诊无异常,下腹部可扪及一包块达脐下一指,质硬、边界清、活动差,移动性浊音阴性.妇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型,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如5个月孕大,质韧光滑,界清,双附件查不清.

    作者:刘悦菊;乔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青少年厌食伴消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探讨

    我国青少年中目前存在厌食伴消瘦的比例很高,本文对健康厌食者与厌食伴消瘦的青少年进行了13c-尿素呼气检测,拟探讨青少年厌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

    作者:赵哲曦;张震宇;孙彦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鉴别诊断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血管损伤,故可造成全身多器官的损害和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经常误诊为内外科其他疾病,特别是发病早期极易误诊误治,导致疾病的恶化,这是该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HFRS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作者:潘煜;张永胜;丁国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机理

    随着病理生理学,免疫生物学,免疫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肾综合征出血热七十年代以来HFRS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虽然,目前本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观察结果使人们普遍认为,HFRS的发病机制病理及病理变化涉及机体的许多系统和中间环节,病毒作为始动因素,一方面可能直接导致感染的器官损伤,另一方面,可诱导机体的免疫应答引起的病理变化.此外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炎症介质及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加之内环境紊乱,使病情更加错综复杂.现将有关HFRS发病机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面瘫治验

    1临床资料治疗37例,全部属于周围性面瘫.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16~72岁;左侧病变17例,右侧病变20例,其中1例患者数年前对侧面瘫经治而愈,时隔4年左侧发病.

    作者:朱德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误诊为急性胆囊炎1例

    患者,45岁,男.1999年3月7日弯腰搬运水泥时突发上腹部剧痛、喘气伴呕吐1次,非喷射状,当时以急诊收入外科.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冠心病史.检查:体温37.5℃,脉搏48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4.6/8.3kPa.神清,急性痛苦面容.心肺未发现异常阳性体征.腹肌柔软,上腹部有压痛(+),反跳痛(一),肝脾(一),叩诊无移动性浊音,未闻及腹主动脉杂音,肠鸣音正常.血化验:白细胞12.1×109/L,中性0.82.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腹部彩超示胆囊炎.3月8日下午以胆囊炎转入内科.复查一次心电图仍为窦性心动过缓.

    作者:林水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