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溃疡穿孔误诊急性阑尾炎1例

马成瑜

关键词:胃溃疡穿孔, 误诊, 右下腹痛, 阑尾切除术, 氯胺酮静脉麻醉, 上腹部, 局限性, 患者, 实验室检查, 脓性分泌物, 急性阑尾炎, 浊音, 延长切口, 疼痛, 术后恢复, 神志清醒, 临床诊断, 发育正常, 查体, 病历资料
摘要:病历资料患者,男,28岁,以转移性右下腹痛12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夜22:00左右开始上腹部剧痛,呈烧灼样,疼痛能忍受,入院当天8:00疼痛扩散右下腹,有轻度恶心、呕吐,无发热,寒战等症状,10:00来院就诊.患者曾经多次出现过胃痛.查体:T 37℃,P 90次/分,R 20次/分,BP 105/75mmHg,神志清醒,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表情痛苦,面色苍白,弯腰捧腹,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心肺、脊柱四肢未见异常.腹平坦,右下腹有局限性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肿块.上腹部压痛明显.肠鸣音减弱,肝浊音界正常,移动性浊音听不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0×109/L,S 75%,L 25%,RBC 4.09×1012/L,Hb 120g/L;B超:右下腹少量渗出;胸膜联透:心、肺、腹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局限性腹膜炎.当日下午在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取右下膜腹直肌切口,进入腹腔可见许多脓性分泌物,阑尾长约12cm,表面轻度充血,腔内有少数粪石,阑尾无化脓、穿孔病变.在氯胺酮静脉麻醉和局麻下,向上延长切口,探查胃肠,可见胃幽门部前壁处有一极小穿孔,周围轻度水肿,行单纯胃修补术.术后恢复顺利,9天痊愈出院.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式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与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探讨改良式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ITVH)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ITVH患者52例(研究组),并与同期TAH患者56例(对照组),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时间早.结论:在一定适应证下,改良式经阴道子宫切除术较腹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术后疼痛轻、肠功能恢复快、体表不留瘢痕、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痛4例诊治分析

    急性腹痛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往往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常常延误病情,但由于腹痛为非特异性症状,常常有误诊情况发生.收治腹痛患者中比较特殊的4例与大家共同讨论.

    作者:王勇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头静脉对透析通道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头静脉对建立永久透析通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已建立永久透析通道的患者再次透析前进行超声检测,观察头静脉内径、管腔及血流改变情况.结果:24例患者中4例头静脉内径变细,血流稀疏;3例头静脉内出现局部血栓、闭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永久性透析通道进行直观的观察,为临床成功建立透析通道提供依据.

    作者:纪甜甜;徐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联合VSD在外伤性骨髓炎治疗中的体会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联合VSD技术治疗外伤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收治外伤性骨髓炎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9~67岁,平均35.6岁.所有患者均先彻底病灶清除、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置入病灶区、VSD技术封闭创面,7~14天后再次清创,视创面情况更换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链珠及VSD,或行创面游离植皮、组织瓣转移或同期进行骨移植术.结果:所有患者获6~27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13例患者经该法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控制,创面经直接缝合、游离植皮及组织瓣移植等方法均治愈.平均愈合时间23.6天,肢体功能得到保留.结论: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结合VSD技术治疗外伤性骨髓炎疗效良好.

    作者:侯光军;杨武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扣眼穿刺法保护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扣眼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时,观察组15例采用扣眼穿刺法.对照组15例采用绳梯法或区域法.观察对比两组血透时的血流量以及1年内发生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等并发症的比例.结果:两组血透时的血流量及1年内发生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等并发症比例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扣眼穿刺法可减少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欧琳静;潘莲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皆为帮助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周期长,并伴有多种并发症,很难达到根治目标,加之除患者个人因素外,受家庭和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心理问题十分复杂,这就需要每个医护工作者双管齐下,在做好药物治疗的同时,更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使其克服绝望和消极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以达到佳治疗效果.本文仅就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罗险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26例周期性麻痹甲亢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血清钾3.0~3.5mmol/L 12例,2.5~2.9mmol/L 7例,2.0~2.4mmol/L 3例,低于1.9mmol/L 4例.结论:甲亢性周期性麻痹以年轻男性多发,应引起临床重视,补钾可迅速改善症状,补钾的同时尽早抗甲亢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胡庆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HbA1c在鉴别应激性高血糖与糖尿病性高血糖中的作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应激状态下HbA1c测定是否能鉴别应激性高血糖与糖尿病性高血糖.方法:收治高血糖患者60例,其中急性创伤(无大出血)14例,脑血管意外20例,急性心机梗死18例,重症感染8例.此60例均做HbA1c检测,所有患者待应激因素消除后,再做OGTT,若未达IGT或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DM的诊断标准采用1999WHO国际通用标准),则为SHG.结果:经HbA1c诊断:SHG36例,DM24例.应激后通过OGTT再次确认:其中34例SHG,1例IGT,1例新发DM,24例DM.McNemar检验,P>0.05;Kappa检验,P<0.05,故可认为两种诊断方法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HbA1c是鉴别SHG和糖尿病的一个良好指标,可应用于临床鉴别SHG与真性DM.

    作者:汪珍珠;杨海俊;苏小琴;代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效价IgG型冷凝集素分别对三种配血方法的影响简析1例

    冷凝集素引起的交叉配血困难是较多见的,一般报道都为IgM型,很少有IgG型.近发现1例高效价IgG型患者,对其分别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法进行交叉,其结果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周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体位引流佐治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由于婴幼儿呼吸系统特殊的解剖特点,不能及时将痰液咳出,常导致病程延长,甚至可能发生二重感染、并发症等.采用体位引流佐治支气管肺炎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敏;王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胆囊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切口小、痛苦轻、腹腔内脏器所受干扰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乐意接受的特点[1].有适应证要求做LC的患者越来越多,2010年10月~2011年8月对86例患者成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护理等,认为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和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术后的精心护理是促进患者恢复的重要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蔺燕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消化道症状患者的效果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消化道症状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所有患者都采用内镜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内镜治疗的同时配合积极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包括饮食管理、情志调护与穴位护理.结果:中医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1.7%),P<0.05.观察组护理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护理知识.

    作者:徐丽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分析156例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156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胶囊内镜显示病变134例(85.9%),其中小肠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蛔虫6例,小肠钩虫3例,回肠寄生虫1例,小肠息肉12例,小肠溃疡11例,十二指肠息肉4例,慢性胃炎20例,1例结肠发现出血,经结肠镜检查病检证实为结肠癌,7例无阳性发现.结论:OMOM胶囊内镜对胃及小肠病变检查率高,安全性好,可作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首选,对胃及大肠病变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吕宝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氧气吸入的护理

    目的:正确的吸氧可以提高肺泡内氧浓度和氧分压,解除患者的缺氧症状.方法:主要采取鼻导管法、面罩法、呼吸机正压吸氧.结果:正确的吸氧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缺氧症状,反之,如吸氧不当,也会危急患者的生命.结论:长期低流量吸氧是目前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定时纠正缺氧,挽救生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曾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我院151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布,分析其耐药特征,为临床控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来源及有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耐药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是呼吸内科痰液标本,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显示耐药,敏感性在前3位的抗生素依次为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院内感染重要病原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其中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高达90%,所研究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和左氧氟沙星多表现敏感.重视临床微生物学检查,依据药敏结果优化选择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李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结核病医院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调整

    在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心理健康研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目前护理工作已成为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大的职业之一,而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却少有人关心.手术室是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工作性质紧张繁忙,工作环境复杂特殊.在医学领域不断发展,医疗器械及外科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手术室护士将面临更多、更严峻的挑战.

    作者:周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泸水县2007~2011年新生儿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死亡监测资料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县、乡、村三级保健网填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及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死亡调查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8.48‰,其中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畸形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基层培训及孕期保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及产儿科质量,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姬晓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医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现状

    输卵管是精卵结合的惟一场所,其功能正常是自然受孕的必要条件之一,近年来临床上因输卵管阻塞导致的不孕症逐年增加,约占不孕症的30%[1].西医主要采取输卵管通液术为主,配合宫腹腔镜诊治术及辅助生殖技术,但费用昂贵,且成功率不高,一般家庭难以接受.而中医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等优点,故在临床上较多采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近年来中医药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方面的一些治疗情况.

    作者:朱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心得体会

    目的:探索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社区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病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家庭访视与家庭护理等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使高血压病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结论: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干预形式多种多样,每种措施相互独立,但又紧密联系,互为补充.经过社区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及高血压病急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减少了患者的焦虑情绪,使其积极接受治疗,提高疾病的控制率,并且高血压急症的发病率明显减低.

    作者:郝维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目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其对尿失禁的影响.方法:将4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对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在手术后拔除尿管第1天、第7天、第14天分别记录排尿情况,来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排尿情况于拔除尿管后第7天、第14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减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后尿失禁的发生.

    作者:彭海霞;吕成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