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术后中心静脉压与乳酸水平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孙存杰;潘孔寒

关键词:心脏术后, 中心静脉压, 酸水, 危重病患者, 心脏手术后, 判断预后, 临床意义, 监测结果, 血乳酸, 监护室, 指标, 疾病, 动脉, 程度
摘要:血乳酸(Lac)水平是危重病患者监测的有用指标,常用于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1]。本文分析210例在接受心脏手术后进入监护室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及动脉Lac动态监测结果,探讨患者佳CVP与Lac水平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降主动脉破裂的腔内修复治疗

    外伤性降主动脉破裂病死率极高,院前病死率达80%,近年来发病率仍在增高。假性动脉瘤形成者及B型夹层者仍有抢救成功的机会。现对我科收治的外伤性降主动脉破裂12例作一报道分析。

    作者:史信宝;邵国丰;孙乐波;周青云;石活顺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浙江医学》对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等级,(6)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7)明确性别,(8)有无质量合格证,(9)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温度要求),(10)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1)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2)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3)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血清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意义。方法利用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测定23例MS、57例临床孤立综合征(CIS)、41例其他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OIND)、37例非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ONND)患者的血清抗MOG抗体水平。并对MRI发现中枢神经脱髓鞘患者的病灶负荷进行测定,将其与患者血清中抗MOG抗体水平作相关性分析。通过绘制受试者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血清抗MOG抗体水平、脑脊液IgG指数、24h鞘内IgG合成率等参数对MS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MS组患者血清中抗MOG抗体的水平及抗MO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CIS组、OIND组和ON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组活动期血清抗MOG抗体的水平及阳性率高于缓解期(P<0.05)。中枢脱髓鞘病变(MS和CIS)患者MRI显示的病灶负荷与其血清抗MOG抗体水平呈正相关(P<0.01)。抗MOG抗体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脑脊液IgG指数、24h鞘内IgG合成率。结论血清抗MOG抗体可以成为可靠的诊断MS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厉向;夏君慧;张旭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浙江医学》对作者署名的一般要求

    同时具备以下3项条件者方可署名为作者:(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仅参与研究项目资金的获得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其同意,并在投稿时向编辑部提供相应证明材料。集体署名的文稿,在题名下列出署名单位,于文末列出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负责人,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作者的具体排序应在投稿前即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经导管射频消融肾去交感神经术对顽固性高血压疗效的荟萃分析

    全球高血压患者超过10亿人,约62%的脑血管疾病和49%的缺血性心脏病与高血压有关[1]。20%~30%的高血压患者为顽固性高血压[2]。自主神经系统活性状态在高血压起病及维持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近年来,有学者应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技术,实施肾脏去交感神经治疗顽固性高血压[4-6],结果安全有效。但该技术应用时间短,单个研究例数少且分散,随访时间短,为了解其降压疗效等情况,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荟萃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晋红;姚晓岚;金莹祺;孙晓芬;刘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介绍--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理念与规范

    2013年5月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公布了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连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工作组完成的《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5):363-376]。本文简述该《共识》的总体理念和特点,以帮助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更好理解和掌握其内容。

    作者:朱俊;杨艳敏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胸导管远端的正常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胸导管的病变罕见,可发生在纵隔(胸导管穿行于其中)或颈部(胸导管在此汇入静脉系统)。其中胸导管囊样扩张(胸导管囊肿)为常见,多发生于后纵隔。胸导管远端扩大在影像学上可被误认为反应性淋巴结肿大、先天性囊肿或淋巴结转移。提高对颈部胸导管正常解剖结构CT影像的认识,可以避免或减少将横断面上扩张的胸导管误认为病灶,从而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本文通过分析颈部胸导管远端CT显示率及其表现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胸导管病变的认识。

    作者:吕兴胜;张薇;楼洪福;范新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的剂量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患者再次妊娠结局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对165例URSA患者进行主动免疫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再次妊娠结局。同时检测和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的CD4+CD25+Tr水平。将试验过程中供体血浆析出较少致使分离得到的淋巴细胞较少的患者37例作为低剂量组,较多者84例作为高剂量组。结果165例患者中,再次妊娠121例,仍在治疗中44例。再次妊娠的患者中成功分娩87例,再次发生早期流产14例,继续妊娠20例,主动免疫治疗成功率88.5%。其中低剂量组成功分娩29例,再次早期流产8例,主动免疫治疗成功率(72.4%)显著低于高剂量组(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CD4+CD25brightT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妊娠成功患者外周血CD4+CD25+Tr及CD4+CD25brightT均较妊娠失败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主动免疫治疗对 URSA 患者有效,治疗时应注射高剂量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 CD4+CD25brightT 的表达水平, CD4+CD25brightT可能是调控母胎界面局部免疫耐受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王海燕;吴晓云;李晓荣;魏丽娜;邱惠麒;朱国战;周媛萍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微炎症状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研究

    肾性贫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重要临床表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减少是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微炎症状态、肾性贫血是影响MHD患者透析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临床上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超过90%的慢性肾病患者应用rHuEPO后肾性贫血可有明显改善,但部分患者存在对EPO的低反应性[1]。近年研究发现,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可影响EPO的治疗效果。现将我院应用rHuEPO治疗微炎症状态MHD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佳;寿张飞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miRNAs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特征性的miRNA表达谱以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52例PTC及7例良性甲状腺肿瘤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及RNA印迹杂交法检测miRNA的表达,对过表达的miRNA表达水平与PT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检发现 PTC 组织中5例过表达的 miRNAs(miR-375、miR-34a、miR-146b、miR-222、miR-31)。(2)RNA印迹杂交法验证芯片结果及检测其他miRNAs结果显示:miR-34a、miR-146b、miR-31、miR-21和miR-221在PT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显著升高(P<0.05)。MiR-146b和miR-221在PTC组织中的过表达率较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显著升高(P<0.01)。PTC患者中包膜侵犯组、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III- IV期组及AGES系统评分≥5分组miR-22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或0.01);而男性PTC患者的miR-146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TC患者(P<0.05)。结论 miR-146b、miR-221、miR-21和miR-31的过表达与PTC的发生、发展有关;过表达的miR-221和miR-146b与PTC的预后不良有关。

    作者:戴璇璇;周毅力;刘超;闫东升;王瓯晨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中青年慢性乙型肝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

    乙型肝炎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目前尚不能治愈,且具有传染性,往往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社会和心理压力。尤其是中青年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严重威胁健康,需要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2011-04-12本科对58例中青年慢性乙肝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车丽萍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高负压引流的效果观察和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改良根治术是目前国内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方法[1]。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是改良根治术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10%~30%[2]。在引起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众多因素中,术后创面引流不畅是一个关键的原因。我科采用一次性高负压引流系统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巧;钱文丹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55例临床分析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可因各种原因引起人工瓣膜或除原置换瓣膜以外其他瓣膜功能障碍,导致心功能进行性恶化,危及患者生命。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挽救此类患者生命的唯一治疗方法,但其存在很多影响术后效果的不利因素:患者术前心功能和全身状况较差,组织粘连严重,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出血危险性高等,术后并发症也较多,因此病死率较高。我院对55例患者进行了再次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现将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孙乐波;邵国丰;汪朝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观察与护理

    乳糜胸是食管癌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系术中损伤胸导管所致,发生率为0.4%~2.6%[1]。由于乳糜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大量丢失后极易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紊乱,继而发生呼吸、循环衰竭,甚至危及生命[2]。因此严密观察食管癌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对及时发现和治疗乳糜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积极保守治疗和精心护理4例乳糜胸患者,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娥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对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及神经行为学变化的影响,探讨减轻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对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4只大鼠分为药物组、假手术组、对照组,用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药物组和对照组大鼠在再灌注时经尾静脉分别注入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及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只分离右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缺血再灌注后24h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物质表达,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干-湿称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于再灌注24h及72h时利用转棒试验和肢体不对称试验检测神经行为学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24h大鼠脑缺血区P物质的表达明显升高,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脑组织含水量减少,神经功能改善。结论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可通过抑制神经源性炎症反应而达到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封菲;王晓楠;章顺荣;丁美萍;高越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腰椎Modic I、Ⅱ型面积改变率与TNF-α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腰椎Modic I、Ⅱ型面积改变率与对应终板中TNF-α含量的相关性。方法52例因下腰痛手术患者(男29例,女23例),平均年龄(51.0±11.89)岁。术前行MRI检查,其中无Modic改变型16例,Modic I型15例,ModicⅡ型21例。测量3组在MRI T2正中矢状位上Modic改变面积及对应椎体面积大小,计算Modic改变率。术中收集椎间盘髓核、椎体终板部分组织作TNF-α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在髓核和终板组织中的差异,统计与终板面积改变率的相关性。结果无Modic改变型:髓核和终板组织中TNF-α染色极少,Modic I型组:TNF-ɑ在终板的表达明显高于髓核,与面积变化率的相关系数r=0.431,P=0.021,两者具有正相关性。ModicⅡ型组:TNF-ɑ在终板的表达与髓核组织相似,与面积变化率的相关系数r=0.322,P=0.043,两者具有正相关性。结论下腰痛患者中Modic I、Ⅱ型面积改变率与所对应终板中TNF-ɑ炎性因子含量密切相关。

    作者:庄汝杰;陈冠军;庄伟;陈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FasL基因-844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浙江地区食管鳞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FasL基因启动子区-844T/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食管鳞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提取248例食管鳞癌患者(患者组)和29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基因组DNA,以PCR-RFLP检测FasL-844T/CSNP。分析、比较两组该位点SNP的表达差异。结果食管鳞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FasL基因启动子区-844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TT基因型为对照,TC基因型不增加食管鳞癌患病风险(P>0.05),而CC基因型则显著减少食管鳞癌患病风险(调整后OR=0.425,95%CI=0.255~0.708,P<0.01)。以T等位基因为对照,C等位基因显著减少食管鳞癌患病风险(调整后OR=0.597,95%CI=0.460~0.776,P<0.01)。结论在浙江地区人群中FasL基因-844T/CSNP与食管鳞癌的易感性有关。

    作者:王黎芳;赵宏光;李昕如;伊媛琪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低剂量吉西他滨持续静脉滴注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一线诱导化疗后低剂量吉西他滨持续静脉滴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收治的66例初治ⅢB/Ⅳ期NSCLC患者,采用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联合顺铂75mg/m2(分3d使用)方案诱导化疗,21d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有效或稳定的36例按2:1随机分为维持组(24例)和观察组(12例),维持组予低剂量吉西他滨(250mg/m2)6h持续静脉滴注,第1、8天使用,21d为1个周期,维持至疾病进展或患者对化疗毒性不能耐受。观察组停止化疗,观察直至疾病进展。结果维持组和观察组至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6.2个月和4.8个月(P=0.039);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3.1个月和10.8个月(P=0.667)。维持化疗不良反应较轻微,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数降低、贫血及恶心、呕吐。结论常规剂量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化疗后序贯低剂量吉西他滨持续静脉滴注维持化疗安全、有效,应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行研究是否有总生存时间的获益。

    作者:陈俊;陶庆松;庞林荣;李晖;徐彩虹;黄佳;郑宏瑜;杨成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I位点多态性与桥本甲状腺炎的关系

    随着人们对维生素D认识的不断加深,现已发现维生素D不但参与钙磷代谢的调节,而且参与细胞免疫的调节。研究已证实活性维生素D[1,25(OH)2D3]与众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相关,其可以阻止实验性桥本甲状腺炎(HT)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生[1],其生物学作用是通过维生素D受体蛋白(VDR)所介导的。本研究将VDR基因作为候选基因,探讨VDR基因Bs-mI位点多态性与HT的关系。

    作者:余晓军;蓝小春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多廿烷醇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多廿烷醇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80岁)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确诊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64例,分成两组,每组32例。联合治疗组采用多廿烷醇10mg联合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治疗16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降低TC、LDL- C、TG优于对照组(P<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5%,阿托伐他汀组总有效率为71.875%,两组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不需停药。结论多廿烷醇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的降脂效果优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安全性和耐受性好,适用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

    作者:张剑江;杨军;余晶波;李莺;陈英;王红霞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