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见职业性损伤对临床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王鑫

关键词:职业性, 物理性损伤, 临床, 护士健康, 危险因素, 造成危害, 医护工作者, 潜在的危险, 机械性损伤, 化学性损伤, 重新评估, 职业损伤, 职业安全, 医院环境, 医院感染, 医学科学, 医务人员, 科技技术, 环境造成, 化学物质
摘要: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新的化学物质及高科技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职业性危害.随着对医院感染和职业性危害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评估医院环境及医务人员职业的特殊性对其现存及潜在的危险[1~3].对职业安全造成危害的因素可归纳为:机械性损伤;生物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物理性损伤;心理性损伤;工作环境造成的损伤.本文针对这几类造成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易出现危险因素的重点科室应该如何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进行综述,以保护医护工作者自身的安全并强化自我防护意识.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手足口病重症45例诊断体会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临床特点,提出诊断体会.方法:收治手足口病重症患者45例,时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5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集中在3~7月份发病,年龄多<3岁,均有发热、皮疹、精神神经症状及脑脊液改变,但手足皮疹稀少,多数曾被误诊误治.结论: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多数手足皮疹稀少、不典型,易被忽视,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对有发热及精神神经症状患儿,应常规仔细检查手足皮肤有无皮疹,首先排除手足口病,以免误诊.

    作者:张怀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治疗女性尿路感染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对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治疗女性尿路感染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选自就诊的女性尿路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莫西沙星组和加替沙星组,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两组进行小成本-效果分析比较.结果:莫西沙星组和加替沙星组有效率分别为98.34%和96.6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5.5%和93.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和10.00%,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11.05和67.4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替沙星比莫西沙星更具成本-效果优势.

    作者:刘蜀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巡视病房时的观察技巧

    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变革和发展,过去的功能制护理,责任制护理已被整体护理所取代,护理人员在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全方位地给了患者从身体到心理的人性化,个性化护理,护士不再是盲目的医嘱执行者,而是医疗信息的传递者,治疗取舍的参谋者.因此,对这些正处在基层医疗单位,缺医少护,医疗器械设备又寥寥无几的护士们来说,做到在工作中勤巡视病房,并加强对病情观察能力的培养,尤显重要.

    作者:丁友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脑囊尾蚴病循环抗原和外周血免疫细胞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不同治疗阶段脑囊尾蚴痛循环抗原和免疫细胞的变化,探讨循环抗原对机体的免疫抑制作用,评估驱虫疗效.方法:选用活虫期患者20例,分别于用药前、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停药后3个月,检测血液循环抗原及免疫细胞.结果:随着治疗疗程的增加,循环抗原阴性率逐渐增高,3个疗程治疗后CAg转阴率95%,同时外周血免疫细胞也逐渐增高,3个疗程后基本恢复正常.经相关分析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循环抗原转阴率与淋巴细胞值成正相关,与循环抗原值成负相关,循环抗原可能对机体免疫细胞有抑制作用;3个疗程治疗是适宜疗程.

    作者:赵雪灵;韩彦明;张新定;安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症结核并发肺栓塞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5例重症结核并发肺拴塞患者的观察护理,为早期诊断提供资料.方法:对5例患者的病情观察救治、护理、心理支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对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气分析异常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迎鲜;李聪颖;黄巧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有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形成等[1].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产生,对留置针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08年4月~2011年4月收治使用上肢静脉留置针患者1622例,留置时间3~7天,平均5天.

    作者:刘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武鸣县壮族人群地中海贫血缺陷发生现状与干预措施

    目的:预防和控制壮族人群地中海贫血重症患儿的出生,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壮族人群出生人口素质.方法:监测居住在武鸣县的,父母双方均为壮族的产妇(包括本地户口以及非本地户口在监测地区居住一年以上的产妇),妊娠至生后42天的胎婴儿.结果:应监测父母双方均为壮族胎婴儿12087人,实监测11738人,实监测人数占应监测人数的97.11%.地中海贫血(胎儿水肿综合征)出生缺陷2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87%;孕28周前行治疗性引产的地中海贫血胎儿16例.结论:地中海贫血在武鸣县壮族人群出生缺陷种类排序中居第2位,是武鸣县壮族人群主要出生缺陷之一.推广免费意愿婚前医学检查、产前检查及产前筛查服务等综合干预措施,是降低壮族人群地中海贫血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关键.

    作者:黄星炯;韦秀金;罗玉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造影中室颤的处理与术前护理准备

    冠状动脉造影中急、重症护理需要的是精益求精的护理技术,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认真准确的观察,同时要娴熟的掌握操作使用多项仪器,配合进行各项急救措施的实施.冠状动脉造影中右冠痉挛,造影剂排空延迟、随之出现室颤,经胸外心脏叩击,200~300J电击除颤后恢复为窦性心律.要求护士通过仪器监护在早时间发现,准确判断、备好急救用药和抢救物品,快速准备配合术中在第一时间正确用药和实施处理,终使患者获得佳的治疗.

    作者:熊小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纳洛酮与盐酸丁咯地尔联合治疗顽固性眩晕症40例临床体会

    目的:通过对纳洛酮与丁咯地尔联合治疗顽固性眩晕症的疗效观察,探讨一种治疗眩晕症的新方法.方法:40例顽固性眩晕症患者,用药前先做头颅CT排除小脑出血等疾病所致眩晕症,先静推纳洛酮0.4mg,继而用纳洛酮0.8mg及丁咯地尔0.2g,静滴3天为1个疗程,另选择40例为对照组,只用丁咯地尔0.2g,静滴3天而不用纳洛酮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48、72小时观察记录血压、心率、眼球震颤及眩晕症状等,且测定用药前、后两次血浆β-内啡肽含量.结果:两组病例在疗效上差异有显著性,而且联合治疗组用药前后及第72小时脑内β-内啡肽含量明显不同.结论:纳洛酮与丁咯地尔联合治疗顽固眩晕症疗效显著.

    作者:邵丽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防治效果的评价

    目的:评价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防治效果.方法:选取山西古交市西曲社区自愿参加该项目的高血压患者244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规范化管理,6个月后总结干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参加者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56.7%、50.4%和37.2%;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下降幅度10.77mmHg,舒张压下降幅度2.20mmHg;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对照组6个月内的血压控制率分别为59.50%和33.30%.生活方式(遵医行为、体育锻炼、食盐量、戒烟限酒)较好.结论: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高血压的控制率,改善患者的不良习惯.

    作者:张惠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多发性骨骼畸形1例报告

    病历资料患儿,男,6岁,因发热、咳嗽、咳痰3天,2008年6月4日来诊.查体:精神较好,步人诊室,挺胸,走路左右摇摆,活动尚可,语言、智力正常.咽赤,两肩不等高,胸前壁凸起,双肺呼吸音粗糙,心脏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腹软,肝脾不大,脊柱于胸段向右弯曲,后壁隆起,腰部前凸,骨盆前倾,臀部后耸,双手拇指指间关节外翻畸形,双小指屈曲畸形,伸直受限,双侧足外翻,双踝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追问病史得知:患儿系1胎1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5kg,无出生窒息史,无外伤史,母孕期健康,无疾病史及用药史,家族史无特殊记载,生长过程顺利.3年前被家人发现脊柱向右侧弯,拍片示脊柱侧弯,一直未予治疗.

    作者:周希红;包常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社区医院使用丹红注射液佐治冠心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佐治冠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3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丹红注射液,观察两组1年中心绞痛发病次数、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1年内心绞痛发病次数、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佐治冠心病在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苏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逆行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

    目的:探讨治疗翼状胬肉的佳方法,提高翼状胬肉切除术疗效、降低复发率.方法:对64例(72眼)翼状胬肉患者采用逆行切除翼状胬肉,同时使用丝裂霉素C局部浸敷,随访1-2年.结果:70眼治愈,治愈率97.22%,2眼复发,复发率2.78%.结论:逆行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方法简单、安全,不易损伤角膜实质层,去除胬肉组织干净,复发率低.

    作者:徐国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优化健康教育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目的:通过优化健康教育流程,让护理人员人人参与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及家属获取更专业、更全面的健康教育知识,为其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采用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时优化流程前后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并评价其效果.结果: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覆盖率100%,患者满意度达到100%.结论:优化健康教育流程,人人参与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作者:陈春燕;张素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颈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3例颈动脉疾病的患者的检查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颈动脉痛变147例(84.9%).结论:根据颈动脉疾病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谱勒超声上的特征性表现,可提高颈动脉疾病的诊断率,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李忠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糖尿病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其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几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都要高2~4倍.由于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更高.目前除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等高危因素外,对脑梗死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抗血小板、抗凝、溶栓、降纤等方面.

    作者:高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检查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开展门诊宫腔镜检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00例宫腔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纯丙泊酚50例,B组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组50例.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记录丙泊酚用药量、扭动次数、术后宫缩痛发生率及评分、离院时间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两组MAP、HR、SPO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丙泊酚用量A组明显较B组多(P<0.01).术中患者扭动次数:B组低于A组(P<0.05).术后宫缩痛发生率:B组低于A组(P<0.01).离院时间:B组短于A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宫腔镜检查手术,丙泊酚用量小、镇痛效果好、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周科耀;黄科;樊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超声显像在残余胆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胆石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的推广应用,残余胆囊的发病率也日渐升高.由于病变未能根除或术后症状的复发,常使患者承受再次手术的痛苦.超声显像为临床预测手术难度及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方法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胆石症胆囊切除患者127例,对声像图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徐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悬吊式膨宫系统用于宫腔镜检查的体会

    2010年3月始在门诊采用悬吊式膨宫系统用于宫腔镜检查,至8月已完成门诊检查病例80例.现就此膨宫系统用于临床的体会分享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80例患者,年龄25~66岁,平均39岁,中位数42岁.宫腔镜检查的指征依例数多少排列:不规则子宫出血、宫内IUD问题、妊娠物残留、B超异常回声等,少见的指征有:子宫内膜动静脉瘘、宫外孕待排、宫颈巨大息肉.

    作者:付晓男;石文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彩超在诊断泌尿系统结石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彩超在诊断泌尿系统结石中的作用.方法:彩超诊断泌尿系统结石患者1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中泌尿系统结石中,结石单发单侧40例,116例为双侧多发结石,其中肾结石76例(其中肾盏结石26例,肾上盏结石15例,肾中盏结石20例,肾下盏结石20例),输尿管结石6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8例,输尿管中段结石12,输尿管下段结石44例),后尿道结石5例,膀胱结石11例.结论:彩超检查泌尿系统结石不仅具有简便、准确、无损伤等优点,而且还能对发生部位进行判断,因此彩超检查是泌尿系统结石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桂玲;刘彦森;陈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