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压节律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腔隙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胡武明;郑良荣;曾春来;韦铁民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腔隙性脑梗死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对17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杓型组(73例)、非杓型组(72例)和反杓型组(34例),检测各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情况,分析3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1)反杓型组及非杓型组的IMT、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1.17±0.18)mm、64.71%,(1.03±0.15)mm、64.38%]均高于杓型组[(0.93±0.19)mm、18.92%](均P<0.05).(2)反杓型组及非杓型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55.88%、36.99%)均高于杓型组(14.86%)(均P<0.05).(3)反杓型组IMT及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均高于非杓型组(均P<0.05).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增加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中反杓型节律更加明显.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散发性结直肠癌的染色体不稳定研究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SCRC)的DNA倍体异常和染色体畸变的数目、部位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40例SCRC肿瘤标本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经染色后进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分析肿瘤细胞DNA倍体;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在全基因组水平对40例SCRC进行染色体畸变检测.结果 40例SCRC患者标本中,二倍体的比例为42.5%,异倍体为57.5%,DNA倍体与TNM分期有密切关系,分期越高,异倍体的比例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H检测的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染色体畸变,平均每例畸变数为7.55,常见的染色体扩增区域有:20q、12q、13q、7p等,常见缺失区域有18q、5q、4q、8p等.TNM分期中Ⅲ~Ⅳ期SCRC的染色体畸变数高于Ⅰ~Ⅱ期(6.00±2.76 vs 8.70±2.84,P<0.05).不同肿瘤部位、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SCRC的DNA倍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二倍体肿瘤的染色体畸变数明显少于异倍体肿瘤(6.35±3.35 vs 8.43±2.59,P<0.05).结论 染色体不稳定在SCRC中普遍存在,是SCRC病情进展的基础,染色体畸变比DNA倍体异常更为常见.

    作者:鞠海星;张苏展;彭佳萍;李德川;黄新;陈贵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同型半胱氨酸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MMP-2表达、细胞迁移的影响及瑞舒伐他汀的逆转作用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以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探讨Hcy致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他汀药物逆转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Hcy分别作用 24、48和72h;在1 000μmol/L Hcy浓度下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瑞舒伐他汀干预,采用免疫印迹法和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2的表达及酶的活性.在Transwell小室外室中加入1 000μmol/L浓度的Hcy,内室加入定量的大鼠平滑肌细胞悬液,培养48h,观察Hcy对平滑肌细胞迁移侵袭力的影响;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瑞舒伐他汀溶液,48h,观察瑞舒伐他汀对Hcy诱导平滑肌细胞迁移侵袭力的影响.结果 Hcy浓度在50~5 000μmol/L时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MMP-2蛋白的表达(P<0.05);Hcy浓度在50~1 000μmol/L时增强血管平滑肌细胞MMP-2的酶活性(P<0.05),浓度在5 000μmol/L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MMP-2的活性(P<0.05).瑞舒伐他汀浓度在10-9~10-5mol/L时,能抑制Hcy对血管平滑肌MMP-2表达和酶活性的增强作用(P<0.05).Hcy在50~1 000μmol/L浓度下能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P<0.05);瑞舒伐他汀可以抑制Hcy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刺激作用(P<0.05).结论 Hcy能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MMP-2蛋白的表达,瑞舒伐他汀能抑制Hcy对血管平滑肌细胞MMP-2的表达和酶的活性增强作用,并能抑制Hcy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刺激作用,这可能是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之一.

    作者:邢杨波;郭航远;史亚飞;杨芳芳;裘宇芳;杨彪;彭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在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中的应用

    以往外科治疗肾结石多采用开放性手术,损伤较大.近年来开展的微创治疗方法-经皮肾镜取石、腹腔镜外科手术及体外冲击波碎石等,使越来越多的患者避免了开放性手术.

    作者:李锋之;徐佩莲;张健;彭成忠;何洪峰;丁青;祁小龙;刘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乌司他丁预处理对大鼠双下肢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预处理对大鼠双下肢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8只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R组)和乌司他丁预处理组(U组),每组16只.再灌注2h和4h末取肺组织制备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红素加氧酶-1(HO-1) 的半定量和定位表达,新鲜肺组织测量湿/干比重,免疫印记法显示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组和U组大鼠再灌注2h和再灌注4h肺组织的湿/干比重与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再灌注2h、4h肺组织HO-1的表达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再灌注2h、4h肺组织HO-1的表达与C组和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降低肺湿/干比重.结论 乌司他丁预处理可以通过持续上调HO-1的表达而发挥肺保护作用,从而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作者:樊理华;卢向红;李军;连庆泉;丁友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膝部手术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目的 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及髌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后持续静脉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及对患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I~II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40例,单侧髌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持续静脉镇痛组(A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静吸复合全身麻醉.A组静脉给予负荷量3ml,配方为每150ml混合液中含芬太尼针1.2mg +氯诺昔康针40mg,维持2ml/h,自控每次0.5ml,锁定时间为20min.B组通过导管注入0.15%盐酸左布比卡因5ml为冲击量,以4ml/h维持,锁定时间为1h,配方总量为300ml,两组患者镇痛持续3d.记录VAS疼痛评分,开始下床活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B组患者在术后1、6、24、48及72h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或0.01),B组患者术后的下地次数和行走距离均大于A组(P<0.05或0.01),B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A组(P<0.01).结论 0.15%盐酸左布比卡因用于连续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安全性能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膝部手术后理想的镇痛方法,对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有效.

    作者:沈文生;任志伟;邵瑾;朱晓沔;李丹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MSCT增强扫描及其三维重建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

    肺动静脉瘘(pulmonary artery-venous fistula, PAVF)又称肺动静脉畸形,严重者常有不同程度紫绀、杵状指及劳力性呼吸困难,甚至可引起脑梗死、致命性大咯血等并发症.

    作者:王华;陈杭美;王伯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在老年人I~II期压疮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压疮也称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

    作者:吴玲燕;陈伟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压节律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腔隙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对17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杓型组(73例)、非杓型组(72例)和反杓型组(34例),检测各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情况,分析3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1)反杓型组及非杓型组的IMT、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1.17±0.18)mm、64.71%,(1.03±0.15)mm、64.38%]均高于杓型组[(0.93±0.19)mm、18.92%](均P<0.05).(2)反杓型组及非杓型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55.88%、36.99%)均高于杓型组(14.86%)(均P<0.05).(3)反杓型组IMT及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均高于非杓型组(均P<0.05).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增加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中反杓型节律更加明显.

    作者:胡武明;郑良荣;曾春来;韦铁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系统性康复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系统性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均在术后早期开始进行系统性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未进行早期系统性康复训练.于术前、术后第8周和术后第12周对患者进行Harri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第8周和第12周时,观察组的Harris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积极的早期系统性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早日康复.

    作者:龚剑秋;范顺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胎膜早破促宫颈成熟的临床分析

    在临产前胎膜破裂称为胎膜早破,妊娠满37周后的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0%,胎膜早破可引起脐带脱垂及母儿感染[1].

    作者:褚伯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上腔静脉综合征( 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是胸内各种良恶性疾病导致上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静脉压力升高及代偿性侧支循环开放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有其特殊性.笔者于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8例,采用开放手术或介入治疗,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张远标;沈来根;梅劲桦;杨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小儿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效果分析

    随着丙泊酚在小儿手术中应用的逐渐增多,实现丙泊酚靶控输注已完全可行[1-2].但在小儿手术施行骶管麻醉阻滞时,应用仍较为困难.本文旨在观察小儿术中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的安全性,以及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其术中镇静程度.

    作者:王充;毛楚华;董玉素;吴平蕾;胡战兵;邵亮;敖程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老年患者术后脑氧代谢改变与急性谵妄发生的关系分析

    术后谵妄这一短暂的精神功能紊乱与患者的健康密切相关,它可以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延长术后恢复和住院时间,因而受到重视.临床上发现老年患者为高危人群,发病率远高于年轻患者,但究其发病机制尚不确定.本研究针对老年患者术前和术后脑氧代谢的改变以探讨其与老年患者术后急性谵妄发生的相关性.

    作者:熊照东;潘学文;程佳佳;朱卫东;张辉;梁敏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钼靶X线与MRI结合对乳腺纤维腺脂肪瘤的诊断价值

    乳腺纤维腺脂肪瘤是正常乳腺组织异常排列组合而形成的一种少见的乳腺瘤样病变,非真性肿瘤[1].因该病少见,加之人们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极易误诊.国内文献多为临床病理学方面的研究,影像学方面的甚少,其中更难觅较详细的MRI诊断报道.现对我院采用钼靶X线(MG)与MRI相结合诊断的4例乳腺纤维腺脂肪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探讨MG与MRI相结合在诊断本病中的价值.

    作者:汤丽珠;崔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及Cerb-2表达的影响

    新辅助化疗具有降低肿瘤分期,缩小原发灶,提高保乳手术成功率及体内药敏试验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热点,但是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原癌基因(CerbB-2)的表达有无影响仍有争议.

    作者:方铁;李健君;黄蓉;钱飚;吴贤江;郑珏如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ERCP的难点及其对策

    尽管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我省发展很快,越来越被患者和胆胰科医生所接受,但也时有传闻患者在行ERCP过程中发生出血、穿孔、急性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这给ERCP的推广和应用带来很大的影响.

    作者:张啸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相关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具有保护冠状动脉狭窄后缺血心肌的作用, 侧支循环的及时形成和开放, 可以代偿性提供血流, 从而减轻心肌缺血、防止细胞坏死、预防和延缓缺血性心脏病和室壁瘤的形成、减轻冠状动脉再通后的反应性充血, 对顿抑和冬眠心肌有支持作用, 增加侧支循环能减少冠状动脉闭塞后心肌梗死的数量.现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梅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杭州市离退休干部慢性病现况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了解1 279例杭州市离退休干部的慢性病患病情况来探讨其流行特征.方法 对2008年1至12月接受健康体检的离退休干部进行慢性病患病率调查,比较各种慢性病患病率,同时对9项主要慢性病进行性别和年龄因素分析.结果总人群及不同性别的各年龄组慢性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慢性病患病率前5位的依次为: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膝骨性关节炎这5项慢性病的年龄别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37、18.69、33.69、8.61、10.87,均 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高,离退休干部慢性病患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其中预防重点以心脑血管病和呼吸道疾病为主.

    作者:许维娜;王哲仁;蓝戈文;李娜娅;范为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乌司他丁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疗效的观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成乌司他丁治疗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天化疗前治疗组应用乌司他丁20万U,而对照组使用0.9%氯化钠溶液250ml.观察两组在化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 化疗后U组组白细胞下降的水平较C组低;血清ALT水平较化疗前均明显升高,但U组升高的幅度小于C组,且U组指标恢复速度更快;化疗后第6天IL-6 和TNF-α浓度U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化疗期间使用乌司他丁可以减轻骨髓抑制,保护肝脏功能,减少化疗副反应.

    作者:严秋亮;曹利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成人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骨软化症1例并文献复习

    低磷性佝偻病/骨软化症(以往称为低磷维生素D-抵抗性软骨病/佝偻病)是一种肾小管遗传缺陷性疾病,发病率约1∶25 000.有低血磷性和低血钙性两种.比较多见的是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骨软化症,又称家族性低磷血症或肾性低血磷性骨软化症[1].现对1例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骨软化症患者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郑乐群;朱虹;汪大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