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道术后胆漏内镜治疗与开放手术治疗疗效对比

倪全法;王晓光;陈徐艰;费建国;沈亦钰

关键词:胆道术后, 胆漏, 内镜治疗, 手术治疗, 并发症, 准确诊断, 微创治疗, 微创技术, 临床资料, 疗效确切, 胆汁流量, 胆道手术, 处理, 内镜下, 快速发, 口愈合, 引流, 趋向, 内漏, 恢复
摘要:胆漏是胆道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后果常较严重.尽管开放手术治疗胆漏疗效确切,但其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1].近年来,随着内镜等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胆漏的处理趋向于以微创治疗为主,内镜下处理可对胆漏部位进行准确诊断并实施引流,减少内漏口胆汁流量,有效促进漏口愈合[2].现对我院收治的38例胆道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报道如下.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术中保温对开胸手术患者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

    体温的恒定是维持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正常体温通常保持在(37±0.2)℃,体温剧变会引起代谢功能的紊乱甚至死亡.低温虽然可以降低器官的氧需和氧耗,但会产生寒战、心律失常、凝血机制障碍、酸碱平衡紊乱以及麻醉苏醒延迟等并发症[1].开胸手术由于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创面长时间的暴露,大量补液及麻醉药物对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的影响等因素都会造成体温变化.现对我院开胸手术患者术中保温对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陶海微;梁海霞;应小妮;陈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Rho/Rho激酶在哮喘小鼠气道的表达及其对气道重塑的影响

    目的 研究Rho/Rho激酶(ROCK)信号通路在哮喘小鼠气道中的表达及其对气道重塑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BALB/c雄性小鼠39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Y-27632干预组、地塞米松干预组,每组10只(其中对照组9只).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并应用ROCKⅡ特异性拮抗剂Y-27632进行干预,光镜观察肺组织结构,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支气管壁厚度(Wat)和平滑肌厚度(Wam),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ROCKⅡ蛋白含量,RT-PCR法测定RhoA、ROCKⅡ mRNA含量.结果 ⑴哮喘组小鼠RhoA、ROCKⅡ表达明显增高,应用ROCKⅡ特异性拮抗剂Y-27632能够下调RhoA、ROCKⅡ的表达.⑵ Y-27632干预组小鼠Wat和Wam均明显低于哮喘组小鼠.结论 哮喘小鼠肺组织RhoA及ROCKⅡ表达增多,ROCKⅡ受体拮抗剂Y-27632能够下调RhoA、ROCKⅡ的表达,明显抑制哮喘小鼠Wat和Wam.

    作者:项蔷薇;朱妍艳;罗运春;王强;李昌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高温对人肺腺癌耐药细胞株A549/DDP放射增敏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高温对人肺腺癌耐药细胞株A549/DDP的放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机制,为临床上联合应用热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热疗或热放疗作用后A549/DDP细胞周期的改变,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术(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热放疗对A549/DDP细胞凋亡的作用;应用蛋白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SELDI- TOF-MS) 技术分析各组A549/DDP细胞蛋白质图谱的差异.结果 流式细胞仪显示热疗后G2~M期细胞明显增多,G0~G1期细胞明显减少;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到热放疗有诱导A549/DDP细胞凋亡作用;SELDI-TOF-MS技术分析热放疗组中质荷比分别为3 974Da,4 288Da,4 680Da的3种蛋白质表达增高,质荷比为3 270Da的蛋白质表达降低;热疗组质荷比分别为4 288Da,4 680Da的蛋白质表达增高,而质荷比为8 941Da的蛋白质表达降低;放疗组只有质荷比4 680Da的蛋白质表达增高.结论 热疗可能通过影响细胞蛋白质表达,诱导细胞停滞于对放射线敏感的G2~M期,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增加放射敏感性.

    作者:陈雪琴;冯建国;潘月龙;杨邵瑜;王建;马胜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98例迟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原学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 探讨迟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方法 将98例被确诊为迟发性VAP的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病原学分布和耐药状况监测.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采样98例共检出致病菌168株,革兰阴性菌占 82.9%,其中非发酵菌占50.2%,肠杆菌科占32.7%;革兰阳性菌占13.5%;真菌占4.6%.前3位致病菌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26.9%)、铜绿假单胞菌(13.6%)和肺炎克雷伯菌(10.5%).药敏结果显示前几位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较高耐药性,革兰阳性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迟发性VAP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且呈现多重耐药现象,合适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应根据病原学与耐药性的监测结果.

    作者:屠越兴;俞云松;李茜;韩芳;江玲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自身免疫机制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自身免疫机制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0例CIU患者行ASST,分析比较ASST阳性和阴性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查指标的差异.结果 ASST阴性者70例,阳性者20例.ASST阳性CIU患者病程明显长于阴性者(P<0.05),而性别、年龄、发作次数及症状体征积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ASST阳性CIU患者伴有自身免疫相关疾病的比例及甲状腺微粒体抗体阳性率、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ASST阴性患者(均P<0.05),而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ASST阳性提示CIU患者伴有自身免疫机制异常,ASST可以作为CIU患者自身抗体检查的筛选实验.

    作者:郝国娈;沃晓枫;顾科峰;沈东;高宜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视网膜厚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探讨弱视眼是否存在黄斑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组织结构的异常.方法 选择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患者60例,以弱视眼为实验组,以其自身另一非弱视眼为对照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并比较双眼的黄斑区域内视网膜平均厚度(MRT)、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MFT)、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结果 两组眼MRT并无明显差异(P >0.05),而实验组MFT及RNFL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弱视眼MFT、RNFLT较非弱视眼增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组织结构的发育解释弱视的成因.

    作者:诸力伟;许琦彬;盛文燕;徐俊丽;张雨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青年人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析

    代谢综合征(MS)是指中心性肥胖、糖代谢异常、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多种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聚集于同一个体的临床病理生理现象,其共同病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各种危险因素因高度协同作用而导致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其终、严重的结果是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年龄<44岁为青年人.有研究表明,在青年人中MS的发病率不容乐观[1].基于此,本实验设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青年人M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青年人MS患者IMT指标的意义,以期为青年人MS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孙立勤;陈杰;于春艳;魏晓晶;马苏亚;严春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序贯疗法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前景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引起人类胃肠道感染的病原菌之一,目前已确认其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恶性淋巴瘤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第Ⅰ类致癌因子,并明确其为胃癌的危险因素.因此,根除Hp至关重要.但随着Hp耐药率的不断上升,标准三联疗法的根除率越来越低,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采用序贯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Hp感染治疗方案,其高根除率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重视.现对国内外关于序贯疗法根除Hp疗效的相关文献作一综述,以了解其应用前景.

    作者:邵晓娜;陈卫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胃镜检出反流性食管炎206例分析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组织损伤,临床上以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为主要特征.内镜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方法,以往临床上对反流性食管炎不够重视,对于检出率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本院胃镜诊断RE患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来总结和探讨RE的特点.

    作者:孙聪;孙常波;李江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微型种植支抗钉在磨牙压低治疗中的应用

    磨牙的过萌主要由对合磨牙的早期丧失或后牙区锁合畸形造成.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缺失牙长期未修复,对合牙伸长下垂,给义齿修复带来了挑战.传统的截冠伸长牙治疗方法需以损伤对合牙为代价,理想的方法是通过正畸压入的途径使伸长的磨牙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同时又不损伤它们.采用正畸手段压低过萌牙,传统的方法有常规固定矫治和高位口外弓等.但常规固定矫治在压低磨牙的同时经常会引起不必要的邻牙伸长和较长治疗时间[1],而高位口外弓需要患者的高度合作(每天佩戴口外弓至少12h以上)[2],十分不便;而且传统正畸手段矫治高角患者后牙锁合畸形也是极为棘手的难题.近年来,微型种植支抗钉已成功应用于牙齿压低治疗中.本研究应用种植支抗钉对伸长磨牙进行压低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云霞;冯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β防御素-3的表达与树突状细胞浸润的关系

    目的 探讨β防御素-3(HBD-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树突状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对60 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进行HBD-3及S100检测,分析HBD-3在不同病理类型、临床阶段的肺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S100表达的关系.结果 (1)HBD-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2)HBD-3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腺癌组织(P<0.05);(3)HBD-3在不同临床阶段的肺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S100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5)HBD-3与S100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肺癌组织中HBD-3表达增高,可能是通过趋化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而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发挥作用.

    作者:林玲;周建英;吕冬青;吴小脉;冯加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哮喘大鼠p38mRNA及磷酸化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

    目的 研究哮喘大鼠p38mRNA及磷酸化蛋白(P-p38)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取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哮喘组(分为哮喘0.5、1、3、12h组,每组10只.培养各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应用RT-PCR、Western Bloting技术检测各组大鼠PBMCs p38mRNA及P-p38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哮喘0.5、1、3h组PBMCs p38mRNA及P-p38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0.01),哮喘12h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对照组及哮喘0.5、3、12h组p38 mRNA及P-p38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哮喘1h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P-p38可能在哮喘气道炎症和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p38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具体调控作用,可能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防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近波;吴成云;李智强;戴元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声下早孕期经腹绒毛膜穿刺术的临床价值

    关于早孕期的绒毛穿刺术,国内外早有各种报道,但目前国内真正开展此类产前诊断技术且真正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医院为数不多.现将我院近2年来行超声下经腹绒毛膜穿刺术的孕妇93例进行总结报道,旨在探讨经腹绒毛膜穿刺术的操作方法、诊断目的及临床价值.

    作者:解左平;沈晓燕;金社红;张秀兰;袁华;范佳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妊娠结局的研究

    沙眼衣原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近年来,我国人群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妊娠的相关性受到围生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本研究对我院1 397例妊娠晚期孕妇进行沙眼衣原体感染检查,探讨其与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妊娠晚期孕妇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任延巍;贺晶;宋佳;卢志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41例分析

    自发性气胸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我院1996年10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71例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均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其中60岁以上患者41例,现对其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相关因素,报道如下.

    作者:周松吉;周卫锦;沈卫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副腮腺良性肿瘤改良手术疗效分析

    副腮腺肿瘤临床上较少见,约占腮腺肿瘤总数的1.0%~7.7%[1].以往副腮腺肿瘤切除的传统术式是采用腮腺经典的S形切口,解剖并保存面神经,行腮腺浅叶、副腮腺及肿瘤切除,若为恶性还需扩大切除.但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传统术式存在着过度治疗的问题,有着诸多缺点,如手术切口过长、手术瘢痕欠隐蔽,术后腮腺区明显凹陷畸形而影响美观、腮腺浅叶切除后功能受到破坏,切断耳大神经分支导致面部、耳垂麻木不适,Frey综合征以及暂时性面瘫等.随着对副腮腺肿瘤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功能性外科的发展,副腮腺良性肿瘤的术式也在不断尝试着各种改良方法.为取得更好的治疗和美容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笔者对手术方式进行改良,自2000年以来采用改良切口、腮腺嚼肌筋膜上翻瓣切除副腮腺肿瘤,现对手术效果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童永青;施更生;戴杰;赵国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部位及治疗探讨

    老年人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是鼻出血的好发人群,且出血量往往较大,止血相对困难,易引起患者恐慌,尤其是经鼻腔填塞等治疗后仍反复出血的顽固性鼻出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负担.尽快明确出血部位,及时有效止血是处理此类鼻出血的基本原则.现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董吕华;赵波;侯秋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E-cadherin、FAK、nm23-H1蛋白表达与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E-cadherin、FAK、nm23-H1蛋白表达与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利于临床上预估颈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70例声门上型喉癌中E-cadherin、FAK、nm23-H1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3种免疫标志物(E-cadherin、FAK、nm23-H1蛋白)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E-cadherin及FAK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均明显相关(P<0.05),nm23-H1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 >0.05).E-cadherin及FAK蛋白均阳性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肿瘤分期、远处转移、病理分化程度均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1).原发肿瘤分期T、组织分化G、FAK被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利用该方程可得颈淋巴结无转移的准确率为75.6%,颈淋巴结有转移的准确率为82.7%,总体准确率为79.4%.结论 声门上型喉癌转移与否与E-cadherin、FAK表达相关,与nm23-H1表达无明显相关,利用组织分化程度G、原发肿瘤分期T及FAK可以获得较高颈淋巴结转移的预计概率.

    作者:张靖华;陈英武;平金良;徐炜;顾栋烨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腹腔内外个体化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腹腔内、外个体化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近年来收治的符合保胆取石条件的70例胆囊结石患者根据不同患者腹壁的厚度、胆囊游离度及周围粘连情况分为两组,行腹腔镜下腹腔内保胆取石术25例,行腹腔镜下腹腔外保胆取石术45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结石残留,平均手术时间(50.35±17.21)min,术后第1天均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5.32±1.33)d,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4~24个月后均无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内、外个体化保胆取石术可保留胆囊正常生理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手术创伤更小、恢复快,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鲁葆春;任培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价值

    目的 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中的氧摄取动力学、无氧阈及心肺储备功能对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68例胸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主要血管的狭窄程度分为<50%组、50%~75%组、>75%组,对各组间CPET相关参数(二氧化碳呼吸当量、氧摄取动力学及无氧阈等)进行比较.结果 与<50%组相比,50%~75%组中VO2peak、VCO2、AT、O2pulse peak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VT、VE/VCO2@AT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75%组中除VO2peak、VCO2、AT、O2 pulse peak明显降低外(P<0.05或0.01),HR peak明显降低、VE/VCO2@AT及VD/VT(Est)@peak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50%~75%组比较,>75%组中仅VD/VT(Est)@peak显著升高(P<0.01),其他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可能与VO2peak、VCO2、AT 、O2 pulse peak有一定的相关性,狭窄程度>75%可能与HR peak、VE/VCO2@AT、VD/VT(Est)@peak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周占林;徐坚;王宁夫;童国新;潘浩;周亮;叶显华;杨建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