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娟
结核性胸膜炎多见于青壮年,近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的结核发病率逐年增高,老年结核性胸膜炎临床上并不少见,掌握老年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特点,对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其正确诊断率,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老年结核性胸膜炎42例误诊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化验检查等.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易误诊.积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对胸腔积液做出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误诊,合理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药房顾名思义就是医院设立的按照医师处方以中药饮片及中成药为主的进行处方调配性质工作的一个科室.中药房的管理工作在处方的调配和药品的养护等方面与西药房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对中药房十几年的管理中水平不断提升,加以总结仅供参考.
作者:谷凤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新生儿窒息是基层医院产儿科发生率较高的病症,重度窒息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将影响全身脏器的正常功能,甚者可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1].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方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将重度窒息儿及时安全地转运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以大限度地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及致残率,避免医患纠纷有很重要的意义.2002年1月以来与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建立了协作关系,对基层医院重度窒息儿的转运及护理进行总结.将充分的预案、规范的措施、有效的沟通,贯穿于转运的始终,可使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进一步诊治,对减少医患矛盾有实际意义.现将一些重度窒息儿的转运及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翟雪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肿瘤标志物(CA50)、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3种指标对不同性质胸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已明确诊断的103例胸腹水患者测定其胸腹水中的ADA、CA50、SAAG 3项指标含量,统计学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并构建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同时测定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结果影响.结果:ADA对结核性胸腹水、Ca50对恶性胸腹水、SAAG对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肝硬化性胸腹水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3种指标在不同胸腹水中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对胸腹水性质诊断3种检测项目中,ADA对结核性胸腹水、Ca50对恶性胸腹水、SAAG对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肝硬化性胸腹水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在临床上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郑惠琼;吴贵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对比剂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一种好的对比剂应具备渗透压低、黏稠度低、化学毒性、耐受性好、性能稳定等优点,这些已成为评价一个对比剂优劣的标准.近年来先后选用欧乃派克、碘帕醇对儿童泌尿系统进行造影检查,对应用上述两种对比剂检查的120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性分析,对两种对比剂显影的靶器官轮廓清晰度、边界清晰度及显影浓度进行了分析比对;由于儿童泌尿系造影存在特殊性,故在造影检查的过程中护理工作也对造影结果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韩青;孔庆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手外伤屈指肌腱断裂修复或肌腱移位术后,常规制动时间较长,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肌腱粘连和关节僵硬.总结2008~2010年收治32例屈指肌腱修复术后功能康复的护理体会,介绍3期不同方式的功能锻炼,即早期:肌腱愈合期,中期:无阻抗的功能恢复期,晚期:逐渐增加阻抗的功能锻炼期.通过观察特别强调早期在保护下被动活动关节有助于肌腱的再塑形,是防止肌键粘连僵硬,促进早期功能恢复的有效措施.
作者:孙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心理治疗是精神科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它伴随着精神科的发展实施多年,但一直以来,有关其效果的评价,还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标准.效果评价,关系到心理治疗的质量监督和水平提高.
作者:薛保双;周朝当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声像图特征,评价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手术病理结果为异位妊娠的患者与超声诊断结果做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检出率86.6%.结论:掌握异位妊娠的声像图特征对临床诊断有较高价值.
作者:俞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扩血管,必要时利尿,强心苷类等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液,5000IU/次,2次/日皮下注射,连续10~15天,观察心肺功能相关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王铁汉;赵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近年来肺部感染患者病死率逐年上升,为了解肺部感染病原体变化,掌握病原菌的流行分布及敏感模式,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对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门诊和住院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病原菌菌群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革兰氏阴性菌是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氏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感染逐年增高.病原菌对传统抗生素耐药率很高.肺部感染病原体变化及耐药性的变化应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蒋英杰;张倩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加强对患儿的对症护理,包括发热、惊厥、精神异常、呕吐、昏迷等,同时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观察患儿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308例中,死亡2例,放弃5例,好转38例,治愈263例.结论:及时治疗和积极、合理的对症护理可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李继红;王柏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接种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手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饲养宠物的人群也不断增多,动物致伤后接种狂犬疫苗的人数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1年8月28日上午中心门诊诊治犬伤患者1例,因打第4针狂犬疫苗出现全身过敏反应,现将护理经验简介如下.
作者:赵林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孕妇在妊娠6周左右常有择食、食欲不振、轻度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等症状,属于早孕反应,多在妊娠12周前后自然消失,对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不需特殊治疗.少数孕妇反应严重,持续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严重的可引起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甚至危及生命.2008~2010年收治妊娠呕吐患者18例,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兰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近年来,由于新药的不断出现和应用,加之临床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药物性肾损害日益增多,药物引起的肾毒性一直是急性肾衰竭(ARF)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对药物性ARF 26例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提高对患者的观察认识、治疗与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0.5~0.8ml/k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 ml中静滴,1次/日,疗程3~5天;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ml中静滴,1次/日,疗程3~5天.及时监测体温、观察病情等.结果:观察组在喘憋、咳嗽、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控制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其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王瑞丽;曹亚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MI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DCG记录124例冠心病患者MIT值,MIT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大位移(STm)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124例中共检出次心肌缺血(SMI)960次,93.5%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MIT值较低,但缺血时间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P<0.05).结论:DCG是临床上检测SMI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SMI的预后及给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带状疱疹患者74例,进行随机分组,37例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另37例使用抗病毒、预防感染、局部涂药治疗进行对比,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福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CD)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收治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4例,对其进行追踪观察.结果:病例1晚期见中央角膜基质灰白色混浊,严重影响视力,裂隙灯检查见角膜厚度尚可,行治疗性角膜光学切削术(PIK)治疗,视力得到较好的改善,随访6年余,病情稳定;病例2多年来无症状,眼部检查角膜混浊稳定,无发展.病例3和病例4为姐妹,病史及眼部检查记录类似.结论:不同病变时期,明确采取不同的处理及治疗方法,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持久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成雪梅;成晓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40例临床资料并与采用克氏针内固定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满意,是治疗锁骨骨折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李甲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葛根素与纳洛酮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住院眩晕患者70例,随机分为葛根素组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49±7岁,用葛根素注射液500mg;纳洛酮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47±8岁,用纳洛酮注射液1.2mg,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1次/日静脉滴注,7天1个疗程.结果:葛根素组总有效率95%,纳洛酮组总有效率94%,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眩晕疗效与纳洛酮相仿.
作者:刘彩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