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梅
目的:比较缩宫素注射液和益母草注射液在顺产后中的应用引起宫缩痛的比较。方法将68顺产产后3天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注射缩宫素注射液)34例,对照组(注射益母草注射液)34例。两组产妇第一组从产后第一天起在早、晚9:00进行肌肉注射缩宫素注射液10u,另组产妇则在相同的时间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 ml,连续3天。且于每天上午9:30由管床医生采用数字评分观察评价产妇宫缩疼痛情况及阴道出血量。结果两种宫缩剂注射后引起宫缩痛的疼痛强度,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其宫缩痛疼痛强度益母草显著轻于缩宫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48小时出血量无差异(P>0.05)。结论在保证产妇产后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轻产妇宫缩痛的程度,使产妇能够在相对舒适、愉快、少痛苦的情绪下接受医生的治疗,推荐产后尽可能选用益母草注射液。
作者:王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本文主要综述了临床心理干预的常用模式和方法,并阐述了心理干预对白血病儿童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耿安阳;刘建平;郄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闭角型青光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等指标,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结果术后,64只眼(94.1%)佳矫正视力不同程度上均有提高;术后,患者平均眼压(12.02±4.55) mmHg,有显著性的降低;术后,患者平均前房深度为(4.5±1.2) mm,有显著性的提高;术后,患者房角粘连范围≤90°的有18只,房角粘连范围>90°的有12只眼,房角粘连全部开放的有38只眼,有显著性的增宽;术后,有6只眼轻度角膜水肿,2只眼瞳孔扩大,未出现虹膜萎缩或视网膜脱落;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能够良好改善佳矫正视力、眼压、房前深度、房角宽度等,临床效果显著,进一步推广临床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小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原因及防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88例实施脾切除断流术病例,其中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发生血栓形成67例(35.63%),分析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原因及防治体会。结果188例实施脾切除断流术病例中血栓形成67例(35.63%),经选用抗凝、溶栓药物治疗后61例血栓完全消失,6例基本消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容易发生,但积极采取抗凝、溶栓药物治疗可以提高血栓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再形成。
作者:黄林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并深入分析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研究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的整个过程,针对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的110例检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患者,采用临床血清检测为主要诊断方法,大环内酯类药物为治疗方法,深入分析分析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临床诊断结果显示患者在患病早期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持续性发热且伴有剧烈的咳嗽,外周血白细胞和CRP的检测结果大部分正常,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抗原特异性抗体IgM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治疗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效果良好,大部分病例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结论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因为患者年龄较小,临床诊断有一定难度,单采用X光检测易于病毒性及细菌性肺炎混淆,必须采用血清学检测的手段,尤其是对肺炎抗原性抗体IgM的检测。治疗多采用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临床中时有不典型病例的出现,且不典型病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诊断治疗过程中应做到及时多方面的准确诊断。
作者:余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四肢长骨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外固定支架治疗,实验组实施交锁髓内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额尔敦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内镜下微创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116例60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组)58例,对照组(外科手术治疗组)58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内镜取石治疗治愈率为98.28%(57/58),对照组经手术治疗治愈率为93.10%(54/58)。两组数据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内镜治疗残余结石发生率为0%(0/58),手术治疗残余结石发生率为6.12%(3/58)。黄疸消退时间内镜组为(5.15±0.12)d,外科手术组为(9.85±0.32)d,住院时间内镜组为(6.72±0.28)d,手术组为(26.67±3.47)d。结论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内镜下微创治疗.效果良好,其治疗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技术成熟的医院可大力推广内镜下微创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
作者:王德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在治疗黄斑性病变出血性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3例黄斑性病变出血性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93例患者应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2个月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0%,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可显著改善黄斑性病变出血性患者的视力及出血,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与使用。
作者:秦洪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对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74例经由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CT血管造影技术确诊的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两周内进行CT血管造影和心血管造影,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程度的检查结果。结果CT血管造影与心血管造影在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检查中在正常冠状动脉以及狭窄程度>50%的冠状动脉的检查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狭窄程度≤5O%的冠状动脉的检查中CT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占比15.20%(45/296)明显高于心血管造影9.80%(29/2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血管造影在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程度的检查中结果优良,对管腔狭窄程度小的冠状动脉诊断更加精准,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霍春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治疗的临床药理作用,以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将1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87例,对照组83例。试验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治愈率、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治疗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卢固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凝血酶辅以泮托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时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4月到2013年1月,选取我院的9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5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凝血酶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44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泮托拉唑,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凝血酶辅以泮托拉唑治疗的患者输血量除了2-4U (P>0.05)无显著差异之外,观察组患者的0-2U占比78.85(41/52)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只进行泮托拉唑的47.73%(21/44)。并且观察组的4-6U占比5.77%(3/52)、≥6U占比0(0/52)显著低于对照组22.73%(10/44)、9.09%(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凝血酶辅以泮托拉唑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与单纯应用泮托拉唑比较,疗效无显著差异,但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钟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咳嗽症状患儿应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至2013年收治应用孟鲁司特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儿50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本院同期收治应用常规方案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儿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儿应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对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普及与推广。
作者:刘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对白血病的检出价值。方法利用仪器的报警信息对2014年1-7月利用该仪器进行检验的22180例门诊血常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疑似白血病34例,与骨髓穿刺结果进行比较,符合率达100%。结论为了能更好的提高白血病的检出率,对于白细胞分类异常、仪器有报警信息的结果需结果结合人工涂片镜检复查,提高白血病的检出率。
作者:刘怀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眼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9例眼部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28例,给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滴眼治疗每日4次,每次1滴,3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眼部损害、皮疹、虹膜睫状体炎临床症状时间及有效率情况,统计分析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有2人退出治疗观察,治疗组各种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96.55%和74.57%。两者差异明显,经统计分析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讨论针刺联合眼滴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眼部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鲁勃文;明春平;杨忠友;孙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紧迫综合症(NRDS)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28例新生儿呼吸紧迫综合症病例资料,依据应用主要治疗方式不同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氨溴索。比较分析两组新生儿呼吸紧迫综合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效果中,总有效率分析显示,观察组(92.86%)高于对照组(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紧迫综合症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作者:陈湘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护理感受。方法从我科室选取40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好,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儿童精神分裂患者康复中表现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儿童病患的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儿童的生活质量,让其健康地回归社会。
作者:田华;赵景;韩梦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超声在血性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2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96例血性乳头溢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高频彩色多普超声检验,分析对比患者的高频彩色多普超声诊断和病理及手术诊断结果。结果在对研究对象进行高频彩色多普超声检查和手术及病理检查中,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符合率占比90.16%,乳腺癌占比84.00%,导管扩张症占比60.00%,乳腺囊性增生占比60.00%,浆细胞性乳腺癌占比50.00%。结论高频彩色多普超声对血性乳头溢液的病因进行诊断时,诊断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驰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膀胱造瘘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份至2013年3月份收治的膀胱造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膀胱造瘘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给予医院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造瘘护理中的应用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韩晓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可产生有利于自已发展的微环境。近年的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其它间质细胞、肿瘤细胞及其它们产生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促进血管生成因子协同作用,促进了肿瘤的发展。在各种微环境因素中,乏氧、免疫和炎性反应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肿瘤微环境、免疫和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剧雪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入院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2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镇静、控制惊厥和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静滴。治疗期间监测患者临床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包括意识状态、四肢肌张力及原始反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人数11例,1例无效;对照组总有效人数7例,5例无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改善症状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较好的疗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能够逆转脑损伤,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减轻后遗神经系统损害。
作者:陆奇欢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