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王晓慧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摘要: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60例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我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进展性卒中患者120例,根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共同治疗原则:依据病情给予降颅压、改善循环及脑保护剂,调整血压、血糖、康复及对症.观察组:基础治疗加用氯吡格雷75mg日一次口服阿司匹林100mg日一次口服.对照组:阿司匹林100mg日一次口服.2组共治疗14天.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效果显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

    腹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微创治疗,其代替开腹手术已经成为明显的趋势.与普通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许多优点,而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会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大多数妇科开腹手术目前已逐渐被腹腔镜手术所替代.

    作者:张颖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随机性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后患者均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对患者随访6~12个月,探讨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1.2±2.3)个月,患者均无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断裂、钢板松动以及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在术后12个月为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患者膝关节优良率达到90.00%.结论 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有利于患者患膝关系的恢复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王革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微生物血培养标准化操作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分析

    目的 分析讨论微生物血培养标准化操作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每组标本采集例数为2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标本采集,实验组按采取措施后方法对标本进行采集.结果 实验组的标本污染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标本污染率7.50%,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规范微生物血培养标准化操作,可以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蒋可乾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总结护理工作中发生的护患纠纷,通过换位思考,理性分析,找出原因,合理应对,达到有效预防纠纷,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作者:高云燕;赵晓先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儿童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30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我院自2009年至2014年,5年来收治的30例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受伤原因、伤情、治疗及愈后进行系统性回顾.结果 30只伤眼术前视力光感-0.05,手术治疗后矫正视力>0.8者(15例)50%,0.2~0.6者(9例)30%,视力<0.1者(6例)20%.结论 儿童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显微手术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伤眼视力,减少了儿童低视力的发生.

    作者:李海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浅谈如何细化优质护理服务的经验

    一个医院的全部医院文化的传播都是凭借优质的护理服务来完成的.它是医院文化品牌宣传中的形象标志.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让病人体会到一种独特的满足.本文就如何搞好细化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探索.

    作者:郭艳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莫西沙星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和分析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接收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8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实验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 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痰菌转阴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莫西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给予治疗,效果相比左氧氟沙星更为理想,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普及.

    作者:巩方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100例风湿性心脏病中三尖瓣外科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 分析我院外科治疗风湿性三尖瓣心脏病(three tricuspid rheumatic heart disease,TTRHD)的效果并试探讨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的体会、注意事项.方法 以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TTR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接受手术的100例患者在术前的心胸比率平均值、不同级别心功能患者所占比率与术后随访2年95例存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手术前相比,术后2年存活的TTRHD患者的心胸比率值明显更小(P<0.05),且其Ⅲ~Ⅳ级心功能患者所占比率明显更低(P<0.05)、Ⅰ~Ⅱ级心功能患者所占比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我院手术治疗TTRHD患者100例,术后2年存活95例,疗效明显,成形术和置换术为外科治疗TTRHD的推荐术式,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状况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针对心律失常、动静脉高压等致死因素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可降低TTRHD患者的死亡率,值得借鉴.

    作者:马纲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黏液瘤的诊断特点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黏液瘤的诊断特点.方法 从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黏液瘤患者中随机选取22例作为探究对象,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发病年龄与性别特点:本组22例患者中,男8例,占36.36%,女14例占63.64%,男性患者明显少于女性,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脏黏液瘤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年龄为15~68岁,其中在50岁以下的患者有15例,占68.18%,在50岁以上的患者有7例,占31.82%,在50岁以上的患者明显低于50岁以下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黏液瘤患者,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结合血生化检查以及相关物理检查,可以提高其诊断率.

    作者:刘慧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简论麻醉机的原理及其发展趋势

    麻醉机是进行吸入麻醉的重要工具.本文介绍了麻醉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并阐述了在新麻醉机中呼吸器、蒸发器、气体流量控制等部分的技术发展趋势.简要的介绍了datex-ohmeda s/5 adu和drager narkomed6000麻醉机的元器件发展现状.熟悉麻醉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其发展趋势,更好的助于临床使用.通过对其原理的分析,对发展趋势的了解,使麻醉师更好的,更安全的使用机器,使麻醉机在维持、监护术中病人生命体征,保证手术安全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张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预见性管理在手术科室高值耗材中的应用实践

    目的 分析预见性管理在手术科室高值耗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比分析我院手术科室在2013年实施高值耗材预见性管理前后各一年间的收费准确率情况.结果 在未实施预见性管理的2012年间共计出现了26次收费错误情况,包括10例错收费和16次漏收费,收费正确率为94.8%,在实施预见性管理的2013年间共计出现了8次收费错误情况,包括2例错收费和6次漏收费,收费正确率为98.4%,实施预见性管理后,错收费和漏收费现象明显减少(P<0.05).结论 预见性管理在手术科室高值耗材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提高收费的准确率.

    作者:阎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临床表现及发生诱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分娩的胎膜早破和非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的孕产妇临床资料,分析两组胎盘早剥发生率及诱因.结果 324例孕产妇共发生胎盘早剥33例,其中胎膜早破组14例,非胎膜早破组19例,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发生率为20.5%,两组胎盘早剥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胎盘剥离程度胎膜早破组I度3例,II度3例,III度8例,非胎膜早破组I度2例,II度5例,III度12例.结论 胎膜早破是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重视孕产妇胎膜早破后的临床诊断,采取积极治疗措施,能够有效避免胎盘早剥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清素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脑出血手术后ICU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 探究脑出血手术后ICU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干预.方法 针对我科收治的98例脑出血手术的患者,全面系统的解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实践有关的护理干预.结果 在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的情况下,该组患者的精神抑郁、焦虑情绪值较之前有很大差别(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 观察研究脑出血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很大程度降低病人的焦虑情绪、精神抑郁程度,于临床上,可以广泛使用,有重大意义.

    作者:王瑞玲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肠道肿瘤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改善作用及护理

    目的 研究对实施肠道肿瘤术的病患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措施的意义.方法 抽取在我院治疗的122位肠道肿瘤病患,并分析讨论,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位,对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病患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和支持方案,在进行治疗7天后,对两组病患的血红蛋白、氮平衡及血清白蛋白的值进行比较.结果 在经过临床护理后,比较两组病患的血红蛋白、氮平衡及血清白蛋白的值,发现观察组病患明显比对照组病患高,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 对实施肠道肿瘤术的病患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措施不仅能增加病患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病患快速康复,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艳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PACS系统在医院信息化中的作用及相关问题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信息化推进医院管理、诊疗、护理、检验检查以及服务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PACS系统是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它是应用在医院影像科室的系统,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日常产生的各种医学影像,同时增加一些辅助诊断管理功能.它在各种影像设备间传输数据和组织存储数据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周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宫内节育器(IUD)反复移位6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和分析宫内节育器反复移位的临床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2月份到2013年5月份接收的63例IUD移位的育龄妇女为主要对象,检查和分析IUD移位情况,并给予再放置处理.结果 放置IUD成功的40例,因阴道不规则点滴出血取出2例,因IUD移位子宫下段取出1例.结论 IUD反复移位反映了诸多质量问题,医护人员需要做好保障措施,减少移位的发生率.

    作者:王晓燕;何丽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虚弱证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和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虚弱证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4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三药联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半夏泻心汤,观察和比较两组胃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治疗胃溃疡,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半夏泻心汤,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胃溃疡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建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降压浴足汤治疗高血压病和缓解失眠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降压浴足汤治疗高血压病和缓解失眠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80例高血压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同时常规内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压氏达);试验组每天晚上8时左右用降压浴足汤浴足1次,每次30分钟,而对照组则不用.结果 治疗四周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压浴足法具有清热熄风、平肝潜阳、活血行气通脉、补益肝肾、疏肝解郁、引肝气下降等功效,从整体上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疏通经络气血,使高血压病人重新恢复阴平阳秘,气血调畅的正常生理状态.

    作者:张梨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门诊注射室静脉输液患者120例的护理干预方法探讨

    目的 探究门诊注射室静脉输液患者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在我院门诊行注射室静脉输液的12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一段时间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穿刺首次成功率,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医疗差错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门诊注射室静脉输液的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门诊输液整体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程度,同时也提升了使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朱晓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对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病患的采取有效护理的意义.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22例的PICC置管病患,所有病患都触摸不到或不能直视,均采取在外周静脉血管下穿刺放置PICC管,采取塞丁格技术在超声的指引下在病患体内放置三向瓣膜PICC导管.结果 22例病患置入PICC导管均成功.其中20例病患均一针成功,没有一例病患出现并发症.结论 采取塞丁格技术在超声的指引下进行PICC穿刺置管手术不但大大降低了机械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提升了PICC置管的成功几率,还能改善因多次化疗病患外周浅静脉血管很差不能直接采取PICC导管穿刺的问题.

    作者:侯红波;陈海灵;高婷婷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