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倩皎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分析,并给患者的情况进行及时治疗。结果40例患者均得到好转并出院。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导致误诊,有效及时地对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普及应用。
作者:王巍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LEEP刀联合臭氧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接收的慢性宫颈炎患者64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LEEP刀治疗,实验组则联合LEEP刀以及臭氧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创口渗血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 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出血量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LEEP刀联合臭氧对慢性宫颈炎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普及。
作者:杨海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内科综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份到2015年2月份接收的2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内科综合治疗,观察和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6例患者经治疗,治愈患者有18例,有效患者有7例,无效患者有1例,总有效率为96.2%。治疗后患者的血淀粉酶以及白细胞水平明显比治疗前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4.3±2.4)天。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1.5%;1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3.8%。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内科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普及。
作者:赵在林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调查呼吸内科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物在呼吸内科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抽取2014年10月至12月呼吸科>60岁的老年患者病历351份,分析统计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种类、给药途径和治愈效果等数据,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7.15%;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使用率高的前三类药物所占的比例为65.02%、14.83%、5.70%;有78例患者采用了联合用药治疗,其中二联用药占21.41%;三联用药占1.47%。但存在抗菌药物选择不当,联合应用联合用药不当等不合理问题。结论本院呼吸内科AECOPD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
作者:刘尧;邹剑;周后凤;干小红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入路及方法。方法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0°鼻内窥镜下首先切除鼻腔内及筛窦肿瘤,继经已破坏扩大的上颌窦自然孔,在30°窥镜下以鼻窦钳夹除所见及能探及到的上颌窦腔内肿瘤,内移下鼻甲扩大下鼻道(必要时切除部分下鼻甲),找到鼻泪管下鼻道开口并保护好以免术中损伤,于下鼻道开窗进入上颌窦,切除窦腔底壁、内侧壁及于中鼻道上颌窦扩大的自然口鼻窦钳不能探及的肿物并彻底切除肿瘤,术后鼻腔内填入油纱条及膨胀海绵(72小时后撤出)。结果手术全部彻底切除位于上颌窦腔各壁肿瘤,术后3~4天撤出鼻腔填塞物均顺利出院。有两例患者随诊3月发现上颌窦底壁复发,经下鼻道钳除治愈。余随诊6月~2年以上无复发病例(此手术方法可应用于上颌窦各种于中鼻道自然口不能彻底切除的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结论鼻内窥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入路切除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损伤小、术后患者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无面部瘢痕畸形,并也能彻底清除上颌窦腔内肿瘤,术后复发率低。由此说明鼻内窥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入路是切除上颌窦内良性肿瘤的理想手术方式。
作者:郑岩;王海奇;刘姣;成砚青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了解莫西沙星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应用莫西沙星治疗且年龄在60岁以上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8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本院同期收治应用头孢呋辛治疗且年龄在60岁以上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0例,设为对照组。记录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完成治疗后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对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17/18),相对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16/20)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对比并不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应用莫西沙星治疗不但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姜雄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对56例确诊为阵发性房颤(PAF)患者24h的动态心电图的监控数据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不同年龄段的PAF患者的房颤阵发特征。方法将我院确诊56例PAF患者按照年龄段分成青年组(0~25岁,10例)、中年组(26~50岁,20例)和老年组(51岁以上,26例),患者均使用心电记录盒自行监控,统计并对比组间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内(0:00~8:00、8:00~16:00、16:00~0:00)的房颤阵发率。结果老年组患者的平均房颤发生次数明显高于其他组患者(P<0.05),同组比较中,三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内的PAF发作率间也具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PAF发作具有年龄差异性、时间差异性,在临床护理、治疗过程中值得注意,而心电记录盒佩戴方便、可实现对PAF患者病情的实时动态监测,值得应用。
作者:张晓玲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78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同对照组71.79%比较,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营养支持配合药物治疗,疗效确切,能有效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肖丽丽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金水宝胶囊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接收的亚急性甲状腺炎56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实验组给予金水宝胶囊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症状改善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金水宝胶囊对亚急性甲状腺炎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疾病症状体征,且复发率低,值得普及。
作者:何琳娜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分析研究高血压病人高危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高血压病人,统计其高危因素,并研究其进行原因,且对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结果通过调查统计得出高血压病人的高危因素包括:吸烟、盐摄入过量、肥胖、饮酒、缺乏锻炼等。进行针对护理,指导病人有效的预防高血压,使血压不超过正常值。结论高血压病人并不知道自身血压升高的原因,对导致高血压危险因素缺乏足够认识,所以病人需接受针对性护理措施。
作者:宋结丽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了解膝骨关节炎患者应用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纳入本院近年来收治膝骨关节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例并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0例,治疗方案为常规玻璃酸钠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40例,治疗方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配合中药熏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完成2个疗程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对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0%,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与针灸、中药熏洗等中医方案相联合可收到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在大程度上保障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陈剑;曾绍林;刘步云;汤承;罗万培;胡红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肌源性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肌源性上睑下垂患者2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实验组患者予以针刺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方法,6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和疗效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和治疗所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肌源性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并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使用以及推广。
作者:金永健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择30例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这些患者都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配合,然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30例直肠癌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死亡。手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手术护理配合,可以有效提高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孔雅君 刊期: 2015年第28期
医院等级评审(医院评级)是对医院的管理水平、医疗服务水平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助于帮助医院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准确定位,并促使各医院通过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提升其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对于医院评级而言,医院在医疗、科研、教学等环节中所产生的档案可直观反映该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工作效率和存在问题,是为主要、直接的评价依据之一,而医院档案的管理和建设水平也能直接影响评审工作的质量。本文主要探讨了医院档案的管理和建设在医院评级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当前评级医院的病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改进措施,旨在为评级医院的档案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作者:乔晓高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研究急诊外伤行清创缝合术护理体会。方法采集我科就诊的外伤患者13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病人进行整体护理配合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病人的术后满意度、伤口愈合程度和SAS程度均比观察组差,对比后具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急诊外伤行清创缝合术中实施护理配合,可以显著促进伤口愈合程度、使患者的SAS程度降低、而且增加病人术后满意度。
作者:季婷婷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采用血糖仪测定末端全血血糖值和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测定静脉血清血糖值,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0例,用快速血糖仪进行末梢全血血糖测定,同时抽取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内血糖值。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快速血糖仪测出的平均血糖值为8.89±2.46 mmoi/L,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得出的平均值为9.16±1.75 mmoi/L,两种数据对比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证明两种血糖测试的结果相关程度高。结论使用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值,快速方便,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的结果相近,可以用于患者血糖测定。
作者:阿斯艳·玉山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围化疗期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乳腺癌围化疗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作为观察组40例与常规护理组作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日常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干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相比较,在生活质量、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围化疗期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化疗并发症,缩短病程,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霄霞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分析普外科护生的临床带教经验。方法根据护生的个人特点,将实施一对一带教的护生设为实验组,将传统的带教法设为对照组,两组护生出科后在满意度及考核方面作比较。结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生。实验组都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熟悉并掌握普外科疾病的诊疗及护理常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升。结论选择带教能力强的资深护士实施一对一的带教,能较快较好地帮助普外科护生完成实习任务,为护生今后走向护理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金玉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配合血液细菌培养对菌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发热患者检测血清PCT水平,同时对诊断为菌血症的患者进行血液细菌培养,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菌血症的阳性率,并于发热后24 h、48 h、72 h重复检测PCT,比较PCT和血培养的阳性率。结果102例菌血症患者的首次PCT检验阳性率为84.31%, PCT+血培养的阳性率为87.25%,均显著高于血培养方法的阳性率(23.53%),同时发热24、48、72 h后血清PCT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血培养检测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联合血培养检测可有效缩短菌血症的诊断时间,提高诊断率,为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提供根据,实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作者:王梅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多种不安全隐患和管理对策。方法寻找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对症处理。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出现,使护士护理安全质量的意识大大提高。结论增强手术室护理不安全隐患意识的管理,保证手术护理工作全面质量管理方案的有效实行,使护理安全管理更具制度性。
作者:张雅 刊期: 2015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