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不同补液方法进行院前急救治疗的观察

谷岩鹏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 补液方法, 院前急救
摘要:目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采用两种补液方法所取得的不同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7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传统补液法,观察组:亚休克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各时段的病死率,临床各项指标及并发症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病死率高于观察组(P<0.05),严重并发症率(37.14%)高于观察组(22.86%);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输液量相对更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收缩压上,两组差异性较小(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采用亚休克疗法有助于减少并发症、输液量,提升患者生存几率,改善患者预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肺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肺癌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50例老年肺腺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均采用吉非替尼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均可评估疗效,无 CR 患者,PR 患者13例,客观缓解率为26.0%,SD 患者30例,疾病控制率86.0%。经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显示,年龄<75岁,没有吸烟史及一线治疗策略的客观缓解率明显高于年龄≥75岁,具有吸烟史及二线治疗以上患者,(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例患者服用吉非替尼后出现皮疹13例(26.0),腹泻9例(18.0%),疲劳(6.0%)、皮肤干燥(4.0%)、肝功能不全(2.0%)、瘙痒(8.0%)、恶心(2.0%)、虹膜炎(2.0%)。结论吉非替尼治疗老年肺腺癌具有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翠平;王玮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B 超在诊断90例早期宫外孕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 B 超在诊断早期宫外孕方面的价值及准确率。方法采用 B 超诊断90例早期宫外孕患者,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以证实 B 超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9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外孕的有82例,B 超诊断符合率为91.11%,误诊率为8.89%。90例被怀疑为早期宫外孕的患者临床表现:下腹痛78例,阴道流血84例,停经65例,附件包块43例。结论B 超诊断早期宫外孕病例有方便、迅速,复诊对患者无损伤,敏感性高等优点,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早期宫外孕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杨冬冬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乳房肿块的超声影像诊断与临床病理对照

    目的:探讨乳房肿块的超声影像诊断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乳房肿块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法进行临床诊断。结果诊断出恶性16例,诊断符合率为80.0%;良性36例,符合率为90.0%,总诊断符合率为86.67%(52/60),比较乳房恶性与良性肿块的超声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恶性肿块血流成像的血流分级与良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房肿块病症给予超声影像诊断的效果显著,可以及早发现并对症治疗,具有简便、快捷、无创、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郭志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分析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差异性。方法选取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甲组(n=45,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和乙组(n=45,采用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阳性率。结果乙组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88.9%明显高于甲组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可显著提高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对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不同补液方法进行院前急救治疗的观察

    目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采用两种补液方法所取得的不同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7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传统补液法,观察组:亚休克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各时段的病死率,临床各项指标及并发症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病死率高于观察组(P<0.05),严重并发症率(37.14%)高于观察组(22.86%);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输液量相对更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收缩压上,两组差异性较小(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采用亚休克疗法有助于减少并发症、输液量,提升患者生存几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谷岩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目的:评价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光谱法、色谱法、理化技术以及 X 射线衍射法、色谱-光谱联用分析法对现代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作用进行综述。结果现代分析技术已经在中药鉴定中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结论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推动中药鉴定事业的发展意义显著。

    作者:汪万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浅析彩色B超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彩色 B 超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7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彩色 B 超检查结果,并根据检查结果指导临床治疗。结果超声检查显示:单侧不均匀低回声区域有32例,双侧的有25例。22例呈局限性甲状腺肿大,35例呈对称性肿大。经对症治疗,有10例患者自动停药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经 B 超检查存在病灶扩大现象,故对其继续进行药物治疗,病情得到缓解。47例患者治愈,经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彩色 B 超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疗中应用能早期确诊,对用药效果进行监测,并适当调整治疗方案,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具有重要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鲁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分析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于慢阻肺并呼吸肌疲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肌疲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慢阻肺并呼吸肌疲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其中研究组利用无创正通气进行治疗,对照组利用传统的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通气时间为(11.6±0.4)天,平均住院时间为(8.2±0.2)天,2例患者出现感染导致呼吸衰竭,1例治疗后好转,1死亡。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20.5±0.1)天,平均通气时间分别为(12.2±0.3)天,6例出现感染导致呼吸衰竭,4例治疗后好转,2例死亡。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利用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肌疲劳,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死亡率,无创正压通气在临床上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肌疲劳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爱荣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浅谈肾部手术体位安全风险防范与护理体会

    正确舒适的手术体位是保证手术成功与患者康复的关键。提高手术成功率是安置手术体位的目的。一些大手术由于手术难度大,操作时间长,不经常变换体位等原因,常会引起体位不当性手术并发症。体位不当也可引起生理性和解剖性损伤,给患者康复带来不利影响,严重时可造成患者终生残疾。目的讨论肾脏手术的特殊体位与手术风险的关系。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回顾性分析我院43例肾部手术特殊体位摆置方法及护理。结果经手术前摆置良好的手术体位、本组43例手术顺利完成,均不同程度缩短了手术时间。结论手术体位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手术成功,正确的体位摆放,不仅使患者舒适、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而且有利于术中对患者安全的观察和护理,有效的防范了因手术体位不当引发的并发症。

    作者:邢晓燕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浅析重症感染患者的 ICU 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及疗效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重症感染患者的 ICU 治疗时间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05月至2015年5月来我科接受治疗的44例重症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住院<48小时的有13例,>48小时的有31例。运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慢性健康状态、急性生理学评分、年龄、氧合指数、乳酸水平、MODS 以及DIS发病率对患者的ICU治疗时间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和探讨。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慢性疾病史、SOFA评分、MODS 以及 DIC 发病率和患者的乳酸水平是造成患者 ICU 治疗时间长短不同的主要危险因素。需要在临床治疗活动中加以重视。结论重症感染患者的 ICU 治疗工作属于较为系统的一个工程,在临床治疗活动中,医护人员需要对各种影响患者 ICU 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进行确定,并实施有效全面的干预以及护理措施,从根本上保证其 ICU 的治疗时间能够得以缩短,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康复率。

    作者:王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小儿急诊惊厥的特点及治疗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急诊惊厥的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惊厥患儿120例,并根据患儿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短暂性惊厥患儿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并给予口服布洛芬药物治疗;简单性热性惊厥患儿采取间歇服药法进行治疗,并配合甘露醇脱水药物进行治疗;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采取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扑痫酮以及丙戌酸钠等药物治疗,观察对比所有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92例惊厥患儿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复杂性惊厥患儿中有1例患儿因病情严重,而演变为癫痫症。结论由于小儿惊厥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其发病原因多与小儿发育有着莫大联系,而除去外伤性及先天性而引起的惊厥病例,其余病例治疗及预后效果较好,且复发率较低。

    作者:高鲁平;周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老年患者骨折术后应激反应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对老年患者骨折术后应激反应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确定佳护理方案。方法对我院110例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存在的应急反应进行分析,并对其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患者经过正确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后,有107例患者完全好转出院,其中2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转入 ICU 病房进行后续观察和治疗,1例患者出现中风,将其转入中风科接受相关治疗。结论老年患者骨折后易出现多种应激反应,正确的临床护理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应激状态,使患者平稳度过反应时期。

    作者:刘启贤;王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胸部CT扫描与X线平片对肺结核及肺癌空洞积液量的测量差异

    目的:对比胸部 CT 扫描与 X 线平片对肺结核及肺癌空洞积液量的测量差异。收集同时进行 X 线胸片及胸部增强 CT 扫描确诊空洞并积液的肺结核及肺癌患者患者各36及32例,均在 CT 引导下行积液穿刺,对比三种测量方法下的积液量差异。结果结核及癌性空洞患者均表现为胸部增强 CT 所测得的积液量明显较 X 线平片多(P<0.05),且穿刺实际所抽出积液量同样较 X 线平片多(P<0.05),但胸部 CT 所测积液量与穿刺所得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同一患者在同一时间点,胸部 CT 增强扫描所测得的空洞积液量更加接近实际体积,提示 CT 的测量精度更高。

    作者:吴谦青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常规切口改良根治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常规切口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切口改良根治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但是手术时间却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清扫数量和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时,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切口小、临床效果显著,对于乳腺癌患者的身心恢复更加有利。

    作者:李江;王晓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20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母婴阻断效果分析

    目的:全面了解与分析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在实施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后的效果,为乙肝的母婴阻断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孝感市孝南区辖区内20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提供规范化的阻断措施,并随访跟踪18个月,了解乙肝阻断效果。结论97^%的新生儿在实施乙肝综合干预措施后成功阻断乙肝,95%的新生儿在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一个月后产生乙肝抗体,2%的新生儿在两个月左右产生抗体,3%的新生儿感染乙肝。讨论3%的新生儿为宫内感染;母乳喂养不会对乙肝的感染率产生影响;乙肝疫苗的接种只需要1到2针刺即可达到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效果。

    作者:王红霞;刘璐;吴端;王胜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2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行开放性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89.66%),对照组为(59.38.%),观察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恢复均较好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患者身体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麦麦提敏·麦提赛伊迪;艾力·图尔逊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论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探讨眼科患者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康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工作中提高护士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做好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可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宋立新;管侠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维药肛门熏洗剂治疗术后出血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维药肛门熏洗剂治疗术后出血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行痔疮手术患者依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给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进行熏洗,观察组42例患者给予维药肛门熏洗剂进行熏洗。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及有效率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观察组42例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药肛门熏洗剂对于痔疮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古丽巴合依·居马;郭金亮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早期糖尿病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研究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尿糖含量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均比对照组的含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会使人体的内环境发生改变,导致其尿糖和尿微量蛋白的水平高于健康人,采取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彭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浅谈对中医护理工作之刍议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自古以来,中医以师承授受个体行医为主,所以医护常不分家,没有专职的护士,医师和患者家属多承担了护士的职责。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结合,中西并重,二十一世纪进入了祖国医学腾飞的阶段,越来越突显中医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需要更多的中医专职护理人才。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没有专门中医护理学校,护士专业多西重于中,虽然开设中医学概论等课程,但真正把中医精髓融入护理工作者较少,兹就管见,略述一斑。

    作者:刘爱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